在民族血脉里积蓄养分 在时代更迭中催发新枝
陈国欢在接受江南时报记者采访
南京云锦 《汤莎会》 金云 作
南京云锦 《秦淮月色》 金云 作
《云上》70cm×92cm 陈国欢 绘
《暖冬》138cm×68cm 陈国欢 绘
扫一扫 视频更精彩
“江淮烟雨滋养民间传奇,苏作天工传承吴汉精魂,文化高峰引领东方审美,联动服务汇集古今中西。”江苏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陈国欢用颇具诗意的话语,精准道出了江苏民间文艺的鲜明特色和文化精髓。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成长于江南水乡的陈国欢深受江苏文化的滋养。在他眼中,民间文艺是一种相比其他艺术更容易被理解和认同的文艺范畴,是一种普遍的生活方式,与人们日常生活及社会发展紧密相连。数十年来,他始终秉持对艺术的独到见解,投身文化艺术事业。从水墨绘画到工艺美术再到民间艺术,从学者到艺术领域佼佼者,如今的陈国欢,与其说是一名艺术家,更像是一名艺术引路人。他带着对江南文化的理解与热爱,正努力凝聚各界力量,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日前,《江南时报》就民间艺术的现状与发展、江苏民间工艺的亮点项目及人才培养、传统美学与当代审美的关系等一系列问题对陈国欢进行了专访。
寻根溯源 领悟民间文艺本质精髓
江南时报:目前民间文艺有哪些板块?它的特点及价值体现在哪里?
陈国欢:民间文艺是在民间流传最广泛的、最接地气的一种文化现象,它与其他学院派艺术和文人艺术有很多不同的地方:民间文艺是由普通民众创作和传承的艺术形式,带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格,与民俗活动密切相关。举个例子,很多艺术类别更趋向于表演或展示某种成果,比如戏曲、舞蹈、唱歌、绘画、书法等,而民间文艺大多是百姓发自内心、自然流淌出来的一种表现形式。中国有传统的七大节日,其中春节是最重要的。每到春节,大家不约而同地回家团聚,自发去做一些与春节有关的行为:张灯结彩、拜访亲友、说吉祥话……这些不需要排练,真情流露、不是表演。所以民间文艺是一种自发、自觉、自娱、自乐的文化。
目前总体包括四大板块:民间文学、民间学术著作、民间表演、民间工艺。民间文学包含故事、神话、传说、史诗、谚语等;民间学术著作与民间文学不同,主要研究民俗学、民艺学、民间艺术美学等与民间文艺相关的学术性著作;民间表演则包含踩高跷、扭秧歌、舞龙、舞狮、民歌、山歌、渔歌等多种来自民间的表演形式;民间工艺是当下最被熟知的一个门类,江苏有着丰富的民间工艺资源,其中苏绣、南京云锦、紫砂、扬州漆器、蓝印花布、剪纸、玉雕、核雕都非常具有代表性。由古至今,从青铜、瓷器、玉器雕刻到绣花枕头、剪纸、香包制作,民间工艺无处不在。
民间工艺与非遗、工艺美术有着必然联系,他们是同一种艺术或技艺在不同体系的不同名称,本质一致,但处在不同体系中必然会产生一些发展差别。民间工艺是很典型的生活美学,它来自生活,同时拥有使用及审美两种功能。非遗,更强调技艺层面,“非物质”是非遗的重要内核。民间工艺也叫手工艺,它需要技艺支撑,但也有物质的体现,物质通过非物质完成,而非物质又通过物质来呈现,我认为两者不能分割。
民间文艺代表着民族“血脉”,深入每个华夏子孙骨髓中。它常常体现着民众对生活的一种追求,一种理想,具有很正面的精神价值。
梯队培养
助推古老文化创新传承
江南时报:江苏民协对于民间文化人才培养有怎样的计划或重点项目?在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方面,江苏有何亮点案例?
陈国欢:江苏民协一方面花大力气回溯过去,梳理有关于民间文艺的点滴;另一方面不断关注当下时代发生的变化。现在民间艺术家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身份、成长环境都发生了变化。
我们很注意民间文艺的新样式、新发展、新群体。当下年轻人已经完全脱离了过去文化不够普及的环境,他们越来越关注和了解民族的东西,比如新国潮——近几年流行的汉服、马面裙。
民间艺术如何让更多年轻人喜欢,这是一个很大的课题与挑战。传统文化在新时代实现转化性发展,我们寄希望于年轻人。青年才是未来,但是不学习没有未来。江苏民协这几年的重点工作就是对青年人的梯队培养、队伍建设。去年,“山花烂漫·青春撷英”全国优秀青年民间工艺美术家作品展暨首届江苏十佳青年民间工艺美术家作品展举办,这是我们近几年计划中的重点项目,我相信通过五至六年的连续举办,会在民间工艺领域挖掘出一批优秀的青年骨干,基于此,民间工艺的传承也更有希望了。
此外,我们坚持在各门类开展精英高研班,选拔有功底的青年手艺人,在短时间内进行从理论到实践集中性培训。动手能力始终是民间工艺的基础和重点,尽管新时代年轻人会通过直播、销售、创意设计等多种手段去推广民间工艺,但绝不能忽略基本功。
江苏是工艺美术大省,目前拥有74位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居全国第一,在这样的高起点下,培养一代又一代传承人更是江苏民协的重要任务。民间文艺需要紧密联合时代发展,拥抱数智化,在利用数字手段去收集、整理、完善它的同时积极转化发展。
传承和创新并不矛盾,它们是相互共存与互相促成的关系。我所理解的创新,是对中国的传统文化的延续。创新不同于创造,创造是颠覆性的原创,创新是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变革、改良。
鼓励年轻人对传统文化不断创新性传承,鼓励各类民间工艺从小作坊走向企业,形成产业化发展的良好局面依然是当下的工作重点,江苏也取得了一定成绩。东海水晶近几年已形成每年数百亿的产业链;苏州姚绣目前已形成从设计到制作到研发再到销售的发展团队。包括当下非常流行的茶空间,也是在茶文化的基础上随着社会发展形成的一种新民间艺术景象。当代的传承是多元性的,除不再局限于家族的单线传承以外,包括苏州工艺美院、南京艺术学院、山东工艺美院等在内的高校也在通过学院路线更广传承民间工艺。
但不得不说,民间文艺目前存在困境,针对民间文艺的版权的保护如何立法?这个问题目前仍然没有解决。因为民间文艺有着非个人化、群体性创作的特点,版权如何划定是个难题。而在传承创新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时刻强调保持它的本质精神,如果发生了扭曲、篡改,那很可能会存在关于价值观的问题。
删繁就简
探寻传统与现代的审美共性
江南时报:您的画作追求冲淡、典雅的风格,善于运用简笔和留白,以少胜多,营造出一种简约美和空灵美。结合您个人的创作特点,请谈谈如何在画作中营造出如此雅致、清润的江南气韵。
陈国欢:我画画追求一种心理平衡,尽量留白、空灵。从中国传统美学的观点来解释,是虚和实、有和无、黑和白、阴和阳之间的关系。我画画有三个“不”:
一是不画浓。淡,是我很喜欢的一种审美范畴,也是传统美学里较为主张的。平淡、自然、内敛、不张扬……这个跟我的个人喜好、出生环境有关。
二是不画满。传统美学里有一个名词叫“象外之象”。前一个“象”指文学作品所直接描绘出的物象、风景,是作品本身的艺术形象;后一个“象”是读者依据作品所描写的具体形象,通过艺术想象和联想而重新创造出来的形象和意境。中国传统美学非常强调意境和意象,如果画太满,那么留给观众的想象空间就不够,我作品里的留白,也就是留空间、留余地。
而“有无”是一个辩证关系。拿房子来比喻,一座空房子有顶有地和四面墙,中间虽然是空的,但任何人都可以随自己的喜好和需求来打造和使用空出的空间,这是从有到无再到有的过程,无用是最大的有用,这也印证了传统美学里蕴藏的人生智慧。
三是不画完。有时候画到一定程度就收,后期补或不补多凭感觉。留白不等于空白,在我的思想意境里,所有的空白都依然有气场存在,要让人感觉这些留白都是“活”的。艺术作品体现宇宙万物的气势和人的精神气质、风致韵度,达到自然生动,充分显示其生命力和感染力的美学境界,这就是中国古代绘画“六法”之一的“气韵生动”。
另外,我画画注重“水法”,在我看来它与“笔法”“墨法”同样重要。我成长在太湖边,“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这样的美妙画面常在我心,江南一带离不开水的滋养,我将这份江南水乡的气韵运用在绘画中,水成为墨的空气,水墨相融,打造出一片清雅、温润、生动的水墨天地。
如果将美学分两大类,壮美和优美,我的风格更偏于优美。两种美各有韵味,才能营造出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大环境。
江南时报:您对传统美学与现代审美的关系有怎样的思考?
陈国欢:我用四个字概括传统美学:淡、简、空、素。我也相信审美会随时代变化,随着信息和交通的发达,当代审美越来越多元化。
当代生活节奏太快,我认为在艺术上反而需要做一些平衡。我观察到当代年轻人已经不那么注重品牌,很多年轻人的审美品位很素,求实在、舒适度,不再一味追求表面的虚荣,这或许是当代快速生活节奏下产生的一种心理需求,却与传统美学不谋而合。
我也曾经画过浓艳的画,上世纪80年代我踏出国门去欧洲学习探索,一时间吸收了太多新鲜事物,在那样的视觉冲击下,我的作品相对于现在色彩是强烈的、内容是丰富的,但后期逐渐地归于平淡。所以审美在每个人的不同阶段也会有区别。
传统与现代如何互融?现代审美是在传统美学基础上产生的一种符合当代人心理需求的艺术审美。比如当下流行的莫兰迪色,只要你研究中国古代的艺术色彩,无论是绘画还是工艺品,就会发现这样素雅的颜色早在古代我们就在使用,此外中国传统色拥有十分诗意的名称:月白、天青、寒碧……可见,传统之美不仅是一种视觉审美,还极具文学性。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兼具艺术性与文学性,所呈现的作品就拥有了中国艺术的关键——意境。而无论是书画艺术还是民间艺术,无论是沿袭传统还是独特创新,艺术的重要价值,都是反映不同时期人们的精神追求。
从艺几十年,我的专业是绘画,多年来从事民间文艺工作,时常会去思考这两者之间的关系。一方面是生活,一方面是工作,绘画是高雅的,民间文艺是通俗的,两者其实并不矛盾。这些年来我似乎真的将雅俗集于一身,这可能与我的性格有关,不仅仅是跨界,甚至是跨层次,但这恰恰体现出了人生的多样性以及社会的多元化。所以我坚信,只要懂得从文化背景、美学高度上尝试将雅俗贯通,就能够实现既有“烟火气”又有“书卷气”的艺术追求。
江南时报记者 徐曦 毛艳 文
袁宇韬 潘浩东 吴中逸 摄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金枝(全本)》:以女性视角寻找家族故事的碎片
借美学破局 水井坊·井台引领白酒创新迭代
第四届新时代藏族文学高端论坛在西藏民族大学成功举办
书荐丨《长天长生:亲吻我血脉里的这片土地》——“美丽的新疆我的家”系列丛书之一,蒙古族女作家尹瑞飞•斯琴深情唱给民族、故乡和祖辈的诗文长调
《汉字取象及其古诗文意象研究》:既是中华民族文明的根脉,又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结晶
如何从历史文脉汲取营养书写当代华章?中外诗人在国际诗歌周“头脑风暴”
触摸时代脉搏 打造文艺精品
正在展出!从文物古籍解码“何以中华民族共同体”
刘登翰:我的家族,是“大移民”时代的一朵浪花
陈彦:新时代作家更要读好生活这部无字大书
网址: 在民族血脉里积蓄养分 在时代更迭中催发新枝 http://www.pyqsh.com/newsview122401.html
推荐社会生活
- 1一个人,也要好好生活 2079
- 2新疆美女哈妮克孜恋情揭晓,男 2078
- 3中华民国双旗开国纪念币一枚能 1846
- 4细读《金瓶梅词话》第35回之 1798
- 5狗急真的会跳墙 1519
- 6李清照:两处相思同淋雪,此生 1264
- 7金莎的穿搭给人一种精致土的感 1164
- 8周杰伦晒和昆凌游玩照 同和小 1072
- 9据李子柒友人透露,李子柒已经 1055
- 10杨幂不一样的写真,感觉又看到 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