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社会生活 《史记》结论是韩信造反,为何又留下众多“不可能反”的伏笔!

《史记》结论是韩信造反,为何又留下众多“不可能反”的伏笔!

来源:朋友圈生活 时间:2024年12月27日 14:24

司马迁在《淮阴侯列传》中,三分之一以上的文字在说韩信的忠诚。可寥寥的几节结尾,又交代出韩信终于叛变了,确切点说,是有叛变的图谋了。

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历来的《史记》注释者都认为这是太史公埋下的一个伏笔,言吕侯诛韩信是冤枉好人。

《史记志疑》中说:

“信之死冤矣!前贤皆极辩其无反状,大抵出于告变者之诬词,及吕后与相国(萧何〉文致之耳。史公依汉廷狱案叙入传中,而其冤自见。一饭千金,弗忘漂母;解衣推食,宁负高皇!不听涉、通于拥兵王齐之日,必不妄动于淮阴家居之时;不思结连(黥〉布、(彭)越大国之王,必不轻约边远无能之将。‘宾客多’(指陈豨)与‘称病之人’(指韩信)何涉?‘左右辟’则‘挈手’之语谁闻?上谒入贺,谋逆者未必坦率如斯﹔家臣徒奴,善将者亦复部署有几(言家臣徒奴人数和能力有限,韩信必不轻加信任)」是知高祖畏恶其能,非一朝夕。照祸于蹑足附耳,露疑于夺符袭军,故禽缚不已,族诛始快。‘从豨军来,见信死,且喜且怜’,亦谅其无辜受戮为可悯也。”

这一段议论,应该说讲的是很有道理的。

《史记评林》中指出:

“此情(指韩信勾结陈豨谋反〉似诬。豨,汉信幸臣也﹔偶过拜淮阴,淮阴何以遽行谋反!及豨反后,亦无往来迹。且豨之反,自周昌所言仓卒激之,安得与淮阴有所谋!此皆慎阳候(指告韩信谋反的韩信舍人栾说)辈谗之,不然,汉廷谋臣诈以此论杀之(指韩信)耳。”归有光也指出:“陈豨事疑出告变之语。考豨传,豨招致宾客,为周昌所疑,一时惧祸,遂陷大戮。非素蓄反谋也。且已部署而旷日待豨报,信亦不知兵机也l此必吕后与相国文致之者。”

这一些,都是为韩信喊冤的,都有其坚实的论据。

是这些古人过分多疑了吗?不,是《淮阴候列传》有意给后人留下了疑团。

据《淮阴候列传》中记载,

项羽的说客武涉曾首先劝过韩信背汉,但韩信恳切地回答:“臣事项王,官不过郎中,位不过执戟,言不听,画不用,故倍(背)楚而归汉。汉王授我上将军印,予我数万众,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言听计用:故吾得以至此。夫人深亲信我,我倍之不祥,虽死不易。幸为信谢项王!”

那辞意是非但不同意,还大有埋怨项羽不了解他为人的因素。

武涉去后,范阳辩士蒯通也劝说过韩信背汉自立。蒯通是一位更善谈的说客,他指陈大义,分析利弊,言辞是十分激烈的。然而就是这一番劝说,也终于没能打动韩信的铁石心肠。直弄到蒯通知道再说也没用了,为脱祸只好“佯狂为巫”。

这两次策叛,都是发生在韩信被封为齐王,拥有重兵,而刘项两军胜负还未成定局的时候,应该说时机是十分有利的,可是韩信还是不听。

为什么不听呢?韩信自己关于刘邦待己好的那一番言论,大概可以说是心里话。

司马迁之所以记下这些史实,我猜测最少是说韩信在汉王朝统一前是绝无反心的。有好机会也不瞅。这跟后来他家居时谋反显然形成了一个对照,不能不给后人留下一个很大的疑团。

那末,有人会问,韩信后来失了势,他自然要想到反叛了?

《淮阴侯列传》中对这个疑问也早有回答。

“项王已破,高祖袭夺齐王军。汉五年正月,徙齐王为楚王,都下邳。”这说明他在被剥夺了军权后,也未想到反叛。再后来,当有人上书诬告韩信反,刘邦亲自发兵攻打他时,他竟然不知道。直至刘邦已至楚,他才想到发兵自卫,然又自度无罪,仍然是逼死了好友钟离昧以明其志,终未用兵,被刘邦缚起来载到后车上拉至洛阳,才又一次把他贬为淮阴侯。

这一史实,说明刘邦已怀疑他了,他还是无反意。

《淮阴候列传》中为什么不厌其烦地记述这样一些事呢?我认为回答只有一个,就是司马迁认为韩信自始至终从无反意。当然,《淮阴候列传》中也记载了韩信对刘邦有怨望,但是怨望尽管是怨望,司马迁却从来没把这怨望和谋反连结在一起,这可以认为是司马迁为韩信开脱的最重要的依据。

提到韩信有反意,是陈豨被封为巨鹿守,向他告别时所引起的。

韩信与陈豨相勾结,前人的辩解已经很多了。

这显,最大的一个疑问就在“埋其手”“辟左右”六个字上。既然是“辟左右”,那么谁又能证明他们说了些什么呢?

硬要把韩信和陈豨的勾结安排在这一次礼节性的拜访时,这自然可以说是司马迁自己给后人留下辩诬余地的一个伏笔。且陈豨辞韩信后,与韩信再没有往来,直至汉十一年,他才由于周昌的密告而拥兵反汉。

反汉后,韩信也不过是“阴使人至豨所,曰:‘第举兵,吾从此助公。’”与家臣徒奴商量了一下,欲发兵袭吕后。这里,“阴使人”使的是谁呢?《淮阴候列传》没有交代,汉高祖刘邦和吕后也没有追问,可见全属“子虚”、“乌有”一类。

而结局是,韩信终于还是未发兵,被吕后诈诏进京处斩。

这就有一个很大的矛盾了。

已计划举兵,为什么又没举兵呢?和陈豨相呼应,怎么竟能不知道陈豨兵的进展情况,而轻信吕后诡说陈豨已死的谎言呢?况且谋反之人,公然能不作防范地进京,这样连小孩子也能想到的事,恐怕韩信是绝不会做的。

还有一个疑问是,首告韩信谋反的,是韩信的一个仇人,而不是从陈豨处审来的,吕后只听一面之辞,便草率行事,这也足见是没有证据,硬要加一点“莫须有”的罪名的。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孙悟空公然造反,为何玉帝不严惩?回味下菩提祖师的选择就明白了
史文恭杀死晁盖可信度有多高,为什么有很多阴谋论?
鬼谷子:如果你不会说话,牢记这三句口诀,后半辈子就会反败为胜
知识分子对犬儒主义的批评,为何反倒可能助长犬儒主义?
“奇人”张广天:“我相信我的笔力可以追回逝去的岁月”
《红楼梦》“癸酉本”:大众“红学”盛开出的“恶之花”
《论语》说“三思而后行”,可看看它下一句,孔子的意思恰恰相反
为何小吏宋江能当老大,林冲只配当小弟?看他俩题的反诗秒懂
读其书,想见其为人:《史记》的作者司马迁
当技术成为一种视野:如何反思艺术史中的技与艺

网址: 《史记》结论是韩信造反,为何又留下众多“不可能反”的伏笔! http://www.pyqsh.com/newsview122711.html

所属分类:生活日常

推荐社会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