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社会生活 “没有文字的千年传承”:她们的身体、织锦记录着无字的民族历史 | 读书日签

“没有文字的千年传承”:她们的身体、织锦记录着无字的民族历史 | 读书日签

来源:朋友圈生活 时间:2022年10月14日 10:01

原标题:“没有文字的千年传承”:她们的身体、织锦记录着无字的民族历史 | 读书日签

民族服饰像一面镜子,折射着一个民族的风情、风俗、智慧、情感、与个性。黎族是我国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之一,早在3000多年前的商周之际,黎族先民已居住在我国的海南岛。明清时期,黎族人已分布于海南全岛。在海南岛这方热土上,黎族人民生息繁衍,经历了长久的历史积淀和发展,逐步形成了璀璨而又独特的民族文化。

黎族有本民族的语言但没有文字,数千年积累下来的民族传统文化只能通过歌舞、戏剧、口头文学和图志等形式作为传承的载体。服饰是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是民族识别的标志,更是一个民族重要的社会文化载体。黎族传统服饰是其传统民族文化的一部形象的“百科全书”,更是其民族发展的“活化石”。

王羿著 《中国少数民族服饰文化与传统技艺:黎族》 中国纺织出版社有限公司 2022年5月出版

《中国少数民族服饰文化与传统技艺:黎族》通过大量的田野调查,对海南黎族传统服饰进行了全方位考证,汇集海南黎族各方言区服饰类型、文化特征、服饰结构等,并对中国最古老的纺织技艺之一——黎锦及工艺特征进行了深入研究,从纺、染、织、绣不同角度分析了黎族服饰的装饰方法及其工艺细节。

图|槟榔谷风情园竹竿舞(图源《中国少数民族服饰文化与传统技艺:黎族》)

据历史文献记载,黎族妇女传统服饰,皆为上衣下裙。至今,黎族哈、杞、润、赛和美孚五大方言的妇女服饰仍保留和沿用此传统款式,变化不大。其上衣服式虽为长袖,但上衣襟部、领部却有着一定的区别。润方言黎族上衣以最传统的贯头衣为代表。

图|润方言黎族女子服饰(图源《中国少数民族服饰文化与传统技艺:黎族》)

黎族妇女下裙,因无褶无缝,形状似布筒,也称筒裙。筒裙是黎族妇女传统的日常服装,具有非常浓郁的民族特色。筒裙底色一般为黑、蓝黑两种,配以各种彩线织成花、鸟、虫、兽、人物花纹或几何图案。黎族各方言妇女筒裙既织绣有一些相同的纹样,如人形纹、蛙纹以及一些简单的几何纹样,也在颜色、造型、数量等方面存在更多的差异性。这些造型简朴、数量众多、色彩各异的纹样既显示了黎族妇女的审美观和世界观,也表现了黎族历史发展的文化基因。

图|黎族筒裙(图源《中国少数民族服饰文化与传统技艺:黎族》)

黎族传统服饰结构还和其风俗习惯息息相关。每个方言区的黎族都掌握刺绣技艺,刺绣是在织好的布上绣图案,或者在织花、提花的基础上再刺绣图案以增加美的效果。而黎绣最初是为耐磨耐用的实用功能而产生的,后来才逐渐演变为装饰。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黎族传统的纺织技艺黎锦,作为续存3000多年的黎锦工艺,其文化内涵成为传统文脉的延续,勤劳聪慧的黎族妇女把日常的生产生活、宗教习俗、所见所感沉淀后转化为抽象的图形与符号,并通过织锦的方式传达出来。可以说,欣赏黎族传统织锦就如同翻开一本独特的黎族史书。至今已续存3000多年的黎锦工艺本身,也因其拥有巨大的历史、人文、工艺和实用价值而被世人誉为中国纺织史上的活化石。

图|黎族织锦图案(图源《中国少数民族服饰文化与传统技艺:黎族》)

黎锦是黎族重要的物质文化遗产,其制作工艺是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黎锦为世人提供了鲜活的文化标本。

有关黎族的纺织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从出土的遗物来看,黎族先民在新石器时代就已经掌握纺织技术,并使用和制作最早的纺织工具——纺轮和原始的腰机纺织机。

黎族拥有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文化以及绚丽的民族服饰,却没有本民族的文字,因此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黎族人都是以口传身授的方式传承着当地文化。因此黎锦上程式化的图案记载就相对能保持其文化的原貌,而且不同时代、不同地区的黎锦能通过纹样、花色比较准确地反映当时当地的宗教习俗、艺术审美和织绣的工艺水平。

图|黎族织锦技艺(图源《中国少数民族服饰文化与传统技艺:黎族》)

而文身作为纹样的一种表达形式,也是黎族的另外一种古老的生活习俗。

民族学家吴泽霖教授曾说过:“文身是海南岛黎族的‘敦煌壁画’,世界上不知道还有哪一个民族像黎族这样保存了三千多年,至今还能找到它的遗存,实在是一个奇迹。”

图|黎族女子文身场景(图源《中国少数民族服饰文化与传统技艺:黎族》)

文身作为黎族独特的传统文化,是原始宗教中的自然崇拜、祖先崇拜、图腾崇拜的艺术结晶,是黎族历史上凝聚力、号召力、生命力的标志。旧时,文身是黎族妇女一项神圣的人生内容,是每一个黎族妇女生命礼俗中的成年礼,它意味着文身者将告别童年时代,从此可以谈婚论嫁,走向社会。对这个民族来说,文身替代文字成就了一种最原始的辨识标志。黎族各个支系之间的纹饰都各有不同。

黎族人认为女子文身关乎整个家族的兴衰,家中需要杀鸡供酒以告祖先家中又多了一名成年女子,祈求祖先保佑家运昌盛。

尽管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仍有一部分杞方言黎族女子顽强地保留了祖先的痕迹,用她们的身体记录着无字的民族历史。

图|黎族文身(图源《中国少数民族服饰文化与传统技艺:黎族》)

文化的产生有其时代性,但通过对服饰的研究,可以让我们清晰地理解黎族的历史、文化、传统和当下。海南黎族服饰是我国民族服饰的瑰宝,作为一种传统服装,它最初是以适应生产生活、日常穿着为目的,由于海南岛独特的岛屿环境,使传统文化保持完整。在感叹黎族古老的贯头衣得以保存至今,在欣赏黎锦与双面绣的精湛技艺,在庆幸有“活化石”之称的文身文化依然能够在老人身上见到时,这些独一无二的服饰文化也正在以难以想象的速度消失于当代高速发展的社会中。

黎族服饰结构简单,形制古朴,是理解黎族文化习俗的一把重要钥匙,而北京服装学院教授王羿教授的著作正是对如何使用这把钥匙的成功尝试。在现代飞速发展的工业化进程中,《中国少数民族服饰文化与传统技艺·黎族》对海南黎族服饰进行了抢救性研究记录,传播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尤其对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服饰文化起到了推动作用。

以上内容经出版方授权发布

供稿:杨晓红

编辑:刘奇奇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没有文字的千年传承”:她们的身体、织锦记录着无字的民族历史 | 读书日签
千年碑林焕发新光彩
在生活的旋律中,继续摇摆还是靠近真实?| 读书日签
文明因交流而精彩,欲火重生的阿富汗文物承担着哪些重任? | 读书日签
世界读书日:“阅”见更好的自己
公共|世界读书日:北京东城书香四溢
三个无儿无女的民国原配夫人,丈夫丰功伟绩,她们却晚年孤苦
读书与不读书,差的是整个人生|深度好文
最是书香能致远|郾城区作家协会“深度读书与读书创作”分享会
世界读书日丨与书为伴 不负春光

网址: “没有文字的千年传承”:她们的身体、织锦记录着无字的民族历史 | 读书日签 http://www.pyqsh.com/newsview12460.html

所属分类:生活日常

推荐社会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