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进学堂|贵州:激活非遗文化基因(十八)
在人类无尽的岁月长河中,流淌着一种无形的宝藏,它静默而深沉,却又璀璨夺目,如同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这片土地上,等待着我们去发现、去品味,这就是非遗。
去年8月,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文化和旅游部录制的大型文化季播节目《非遗里的中国》贵州篇在央视综合频道(CCTV-1)播出。
节目中,主持人龙洋,中国文物学会专家委员会主任、故宫博物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单霁翔,以及歌手周深,来到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在这里遇见苗绣、侗族大歌、牙舟陶等30余项极具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通过互动体验、文化解读、秀演呈现等多种形式,全方位展现贵州非遗的独特魅力。
贵州是非遗大省,有侗族大歌、石阡说春、都匀毛尖茶制作技艺等3个项目纳入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有99项159处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628项1025处,市(州)级非遗代表性项目2000余项,县(市、区)级非遗代表性项目5000余项。全省非遗项目数量位居全国前列。
近年来,贵州高度重视对非遗保护和传承发展的顶层设计和制度建设,在全国率先开展相关立法。自2012年以来,相继出台《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贵州省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条例》《贵州省优秀民族文化传承发展促进条例》等多部地方性法规。在推进“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程”中,贵州非遗数字化记录工作走在前列,涌现出的优秀成果连续三年位居全国第一。通过采取整体保护、立法保护、抢救性保护、生产性保护等措施,贵州非遗传承保护工作持续深入推进,让非遗成为贵州文旅中的一抹亮色。此次央视《非遗里的中国》节目聚焦多彩贵州,用一个个关于匠心、传承、创新的故事串联,将贵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娓娓道来,让观众穿越时空,在文化自信中产生更多共鸣。
黔东南侗戏——穿越时空唱不尽人世沧桑
在清嘉庆、道光年间,贵州黎平侗族歌师吴文彩,在侗族长篇说唱叙事歌的基础上,根据汉族说唱本《二度梅》编制出第一部侗戏《梅良玉》之后,侗戏不断吸取桂剧、彩调、祁阳戏、贵州花灯戏等其他戏曲剧种的营养,逐渐提高和完善,最终演变成表演有说有唱、曲调丰富的剧种。2006年5月20日,贵州省黎平县申报的“侗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侗戏盛行于黔东南黎平、榕江、从江、天柱等县的侗寨,动作朴实,形式简单,剧曲独具一格。侗戏音乐是在侗族民歌琵琶歌、叙事歌、大歌和山歌基础上,吸收汉族戏曲剧种音乐逐渐发展而成。根据唱腔的结构和形式,可分为“戏腔”“歌腔”两大类。戏腔,以平调为主,包括其变化而成的各种腔调,还包括引进侗戏中的汉族戏曲唱腔和民间曲调。歌腔则是由侗族民歌演变而成的唱腔。侗族民歌丰富多彩,有琵琶歌、山歌、牛腿琴歌、笛子歌等。这些民歌都不同程度地融入侗戏的唱腔音乐之中。在实际运用中,根据剧情的发展需要,也有将“戏腔”“歌腔”综合运用的。
光绪元年(1875),侗戏从贵州黎平县传入广西三江县高岩村后,流传更加广泛。在贵州黔东南一带侗族聚居区,侗戏的流派甚多。天柱县渡马乡龙盘村的侗戏尤其突出。正月初一至十五,村内演侗戏非常热闹,其他村的阳戏队和岩门的侗戏演出队也来参与,颇得观众喝彩。
侗戏的戏腔和歌腔都是用大嗓演唱,词句的长短,侗语的音韵变化,影响着腔句长短和旋律的变化。侗戏的唱腔,多用侗语演唱,有的地方也用地方方言——汉语演唱。
侗戏的乐队包括管弦乐和打击乐两个部分。管弦乐器包括二胡、牛腿琴、侗琵琶、月琴、低胡和扬琴、竹笛、芦笙。打击乐器则有小鼓、小锣、小钹等,但一般不用于唱腔,只用于开台和人物的上、下场。
侗戏的表演具有朴实无华的特点。其表演技艺,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侗族歌舞;二是从劳动和生活中提炼出来的表演程式;三是通过戏曲地方大戏剧种的演技演变过来的程式。
侗戏流传的剧目较多,来源也比较广。侗族广为流传的琵琶歌、民间故事和汉族故事,都是改编侗戏的素材。汉族戏曲剧目,也经常被改编和移植成侗戏。根据侗族民间传说故事改编的剧目有:《珠朗娘美》《刘美》《金俊与娘瑞》等;根据汉族故事改编的剧目有:《陈世美》《梁祝姻缘》等。侗戏剧本词句生动,韵律严格,讲究尾韵、腰韵、连环韵,一出戏,也就是一首叙事长诗。侗戏一般分场不分幕,剧中时空转换频繁,都依靠演员上下场来体现,场次分得细,一出戏通常有几十场。
链接
天柱侗戏始于明末清初,是贵州省黔东南州天柱县的侗族人民在长期的劳动生活中逐渐发展形成的艺术形式,从京剧演化而来,以地方侗话唱念历史故事,剧本有《大破天门阵》《穆柯寨招亲》等百余个。2019年6月,天柱侗戏被列入贵州省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天柱侗戏的演出剧目有:《三打白骨精》《黄袍怪》《大破王门阵》《黄鹤楼》《甘露寺》《群英会》《满江红》《打鱼》《汉口》《花田错》《真假新郎》《狸猫换太子》《潇湘夜雨》等二百余个。
近年来,天柱县通过“侗戏进校园”等形式,建立侗戏班,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帮助学生掌握一门艺术特长,不断传承侗戏,古老侗戏在天柱校园焕发生机。
策划 李屹
文字整理 樊园芳
编辑 皮亚丹
二审 钟俊怡
三审 赵宏斌
相关知识
黔进学堂|贵州:激活非遗文化基因(十八)
贵州遵义:高台舞狮进校园 非遗文化代代传
河北涿州:非遗传承进课堂
曹州堆绣传承人刘宪堂:非遗文化不仅要“活”更要“火”
黔哨丨共赏多彩贵州文化艺术之花
湖北郧西:非遗文化进校园进课堂
《光明日报》联合贵阳孔学堂推出2022年阳明文化网上十大高频词
激活非遗发展动能 绘好八闽“山水画”
贵州麻江:指尖绣娘“秀”非遗 民族时尚促增收
深化东西协作拓宽非遗助力乡村振兴路
网址: 黔进学堂|贵州:激活非遗文化基因(十八) http://www.pyqsh.com/newsview126346.html
推荐社会生活
- 1新疆美女哈妮克孜恋情揭晓,男 2080
- 2一个人,也要好好生活 2079
- 3中华民国双旗开国纪念币一枚能 1847
- 4细读《金瓶梅词话》第35回之 1798
- 5狗急真的会跳墙 1664
- 6李清照:两处相思同淋雪,此生 1265
- 7金莎的穿搭给人一种精致土的感 1164
- 8周杰伦晒和昆凌游玩照 同和小 1074
- 9据李子柒友人透露,李子柒已经 1055
- 10杨幂不一样的写真,感觉又看到 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