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社会生活 同为古代先哲的孔子与亚里士多德,他们的思想有哪些异同点?

同为古代先哲的孔子与亚里士多德,他们的思想有哪些异同点?

来源:朋友圈生活 时间:2022年10月24日 01:14

原标题:同为古代先哲的孔子与亚里士多德,他们的思想有哪些异同点?

在世界哲学发展史上,孔子和亚里士多德的德性思想,都占据着无与伦比的重要地位。作为伟大的先哲,其实孔子与亚里士多德的德性思想存在诸多共同点,这使得对二者的德性思想进行比较成为可能。

一、孔子与亚里士多德德性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

任何一个人思想的产生都离不开他所生活的时代背景,孔子与亚里士多德其德性思想的产生必然也有一定的时代因素。在了解孔子与亚里士多德思想之前,就要对他们所处的时代进行了解。

首先,孔子与亚里士多德生活的时期由于自然地理环境、生产技术等因素的影响,形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经济体系,这两种经济体系分别是以农业为主的自然经济和以工商业为主的商品经济。

孔子生活的时期,中国社会正处于一个激烈的制度转型时期,历史上称之为春秋战国时期。孔子生活的鲁国由于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哺育着这片富饶的土地,使得这里土地平坦开阔、气候温暖适宜,适宜发展农业。

而亚里士多德于公元前384年出生在希腊北部的斯塔吉拉城。这是一个富裕的有教养的家庭,使得亚里士多德从小受过良好的教育。

由于希腊半岛三面靠海,海岸线绵长,周围遍布许多岛屿,土壤贫瘠,不适合农业的发展,适合航海和经商。希腊人通过贸易和商品生产形成了由商业和海外贸易形成的城邦。

孔子所生活的春秋末期,当时农民的土地大部分都集中在国君和贵族的手中,土地所获得的收入全部归田主所有。随着铁器的大量使用以及牛耕技术的发展,使得农业生产得到了显著地提高,形成了以农业为主的自然经济。

亚里士多德所生活的古希腊城邦是由中心城市连同周围的村庄一同建构而成,土地贫瘠而多山,地形崎岖,与我国不同,希腊半岛没有大河平原,不适宜农业的发展。

但海洋资源得天独厚,海岸线曲折漫长。希腊人充分利用希腊半岛所提供的商业和海运条件,加之希腊人普遍富有冒险精神,人们的私有财产得以迅速的扩张和积累,推动了商品交流以及海外贸易的发展。古希腊城邦在冲破原有氏族公社血缘关系的基础之上建立起来了以工商业为主的商品经济。

其次,孔子时代的中国在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的条件之下产生的是封建社会,而亚里士多德所处的希腊,其君主政体被贵族政体或寡头政体所取代,建立起来了城邦民主政治制度。

双方所在国家均处于激烈的社会转型时期,政治制度却是截然不同的:一方是封建宗法等级制度,一方则是城邦民主制度。

孔子在中国推广了教育,首创私学,将教育普及到了平民。而亚里士多德则主张“教育”的相对公平性,让教育“既能发展人的身体又能发展人的心灵”。同时,当时的古希腊哲学思想正在兴起,得古希腊人产生了探索万物根据和宇宙本原的哲学冲动。

二、孔子与亚里士多德德性思想理论基础

孔子德性思想的理论基础是天命观,孔子的伦理学有一个“天”的形而上学基础,他眼中的理想生活是天道的具体表现。“天道”体现在我们每一个人的日用伦常之中,在当时天命和传统礼法已然完全崩塌的情况下,去寻觅人“道”何在是古代哲学家们强烈的实践要求。

而亚里士多德德性思想的理论基础主要是来源于他的目的论和灵魂观,亚里士多德所谓的目的主要是指事物为了实现自身本性的一种自然的倾向,他认为现存的任何一个事物都是为了追求着事物的某种善而存在的。

孔子所推崇的是“德”的培养,“德”在《论语》里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孔子保留了其作为统治者的善力量的最初含义。对孔子而言,“德”的培养是他主要关心的事情;而对亚里士多德而言,德性是一种能够提供和保存诸善的能力。

引用罗马哲学家西塞罗的话来说,“德性这个术语是从那个表示男人的词衍化而来的:男人的主要特质是刚毅。”

孔子德性思想的理论基础是天命观,“天命”理论预设了“天”有自己独立的意志,并能够发号施令。亚里士多德德性思想以目的论为其形而上学的基础,所述的目的是“事物实现自己本性的自然倾向”,且他将灵魂看作是有生命的事物运动的内在原因。

三、孔子与亚里士多德德性思想重要德目

对于孔子与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来说,两者的中心问题都涉及好生活是什么样,或者一个人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这一中心问题。孔子与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都通过关注“德性”,即使人成为一个好人的品质。

不过,他们对这一问题的切入方式有所不同:在孔子这里,它成了“仁者之道居于何处?”在亚里士多德这里,成为一个好人,就是按照我们人特有的美德,即理性来生活。而一个好人,就是一个幸福的人。

(一)仁与德性

孔子德性思想的核心内容是“仁”,在《论语》一书之中,有一百余处谈及“仁”。亚里士多德德性思想的核心内容是“德性”,他把德性划分为伦理德性和理智德性。

与亚里士多德丰富的理论辨析相比,孔子对于“仁”的理论上的阐释相对比较少,但是另一方面是德行的条目之多,德目体系之庞大,德行受重视程度之突出,似又有过之而无不及。

“仁”的伦理内涵从一开始就是从自我出发逐步走向他人的。成为一个仁人最重要的就是向他者展现自己的仁爱之心,进而揭示自己的存在,所以“仁”强调伦理关系中他者的优先性。当中又包含着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为仁、“恭、宽、信、敏、慧”等多个方面。

而亚里士多德认为,德性是一种类似于射箭术的技能,意在瞄准或命中中庸。它不仅仅是一种技艺,对于亚里士多德而言,它是一种状态或是一种习性。我们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对于德性的渴求,也有一个因产生痛苦和不快乐而避免去做高尚事情的本性。

(二)中庸

孔子与亚里士多德都把中庸看作是过与不及的中间点。孔子中庸所强调的是内心的“中”与客观状态的“度”的完美契合,以达到“和”的状态。亚里士多德这里的中庸强调的是依据理性确立的,在其实践层面上,通常被理解为适度。

孔子而言,实现外在中庸需要人们秉持合于内在尺度和外在要求的正确道路,即人们在做人处事的过程中“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

与孔子相比,亚里士多德的分别更为细致。对亚里士多德而言,德性同样关涉行为与情感,且每一行为和情感都与快乐和痛苦的感受相随。一个有德之人不应该是一个不能被触动或是没有感觉的人,相反,德性也是正确行动的品质。

(三)礼与ethos

“礼”这个字几乎贯穿了整部《论语》,在《论语》中孔子不止一次言及讲“礼”,他在与他的学生探讨的过程中也多次以礼为例。对于亚里士多德而言,ethos指的是传统的社会与文化环境以及被广为接受的行为方式。

与孔子的社会礼仪相对应,奉行社会礼仪是习惯化的过程。大体上说,直至孔子的时代,礼和德是不作明显区分的,习惯化的过程便是将人们所习得的德性融入到自身的道德品性之中的过程。在亚里士多德这里,ethos主要是指在传统的社会与文化环境之中,人们普遍接受的行为方式。

(四)实践智慧与义

对于孔子,成为有德之人势必会牵涉到一个理智的向度,他称之为“义”。“君子义以为上。”义是种只有君子才拥有的品质,它是君子的“质”。对于亚里士多德,实践智慧研究行为,研究人在各种不同环境下怎样行动

。“人的德性特征是其作为理性的本性。”一个学习者不能简单地遵从那些拥有实践智慧的人,而必须成为一个自身具有实践智慧的人。

(五)孔子与亚里士多德德性思想异同之比较

孔子与亚里士多德都强调实践在一个人德性培育过程中的重要性。孔子认为一个有德性的人,不能在现实中只是说而不去做,知行脱节,应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之中完善他的德性品质。亚里士多德对此也深表认同。他认为幸福体现在人们合乎德性的现实活动之中,或者说幸福就是过有德性的生活。

另一方面,二者的不同点则表现在:

①先验人性论和经验人性论。孔子认为人的本性是十分接近的,但由于后天的习染,每个人的德性都相距悬远,而亚里士多德是个十足的“经验主义者”;

②感性主义与理性主义。仁是源于人们内心的道德情感的表露和要求,这要通过每个人用心去体验方能实现它,而亚里士多德更为注重理性对人们的欲望和情感所起的指导作用;

③道德至上论与幸福至上论。在孔子这里,道德是一种通达坦荡、积极乐观的精神境界,而亚里士多德所说人们生活的善体现于人们合于德性的实践过程之中,它是人们所欲求的最高善;

④关系自我与政治动物。对于孔子和亚里士多德而言,德性的修养都是一个永不止步地过程。但对于孔子而言,其认为德性的修养与外在关系的影响有着重要的关系,而亚里士多德则认为,人从本性上来说是政治动物,虽然德性产生于社会习惯并通过它得以发展,但习惯化的过程不是一个被动地、机械地遵循规范的过程。

结语

在当今新时代的背景之下,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国家各项事业的发展蒸蒸日上,我国的国际地位也得到显著提高。古人云:“衣食足而知荣辱,仓禀实而知礼节”。我国道德发展从整体上来说是在不断向前发展和进步的。

目前13亿中华民族儿女正在朝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道路上砥砺前行,孔子与亚里士多德的德性思想作为时代精神的精华,也必将为我们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提供助力。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现存的孔子遗说虽非大多数为伪造,但也有部分问题
凌彤:儒学的分化与战国《诗》教的传承
孔子的智慧 山东人的行动
纪念孔子诞辰2573年 北京四海孔子书院礼乐祭孔典礼即将于9月28日上午准时举办
孔子说过最有名的两句“脏话”,一个脏字都不带,却让人羞愧难当
简单快乐因与王子异合同纠纷被强执 约141万余元
邂逅·美索不达米亚——叙利亚古代文物 精品展在国家图书馆开展
这就是古代三妻四妾的烦恼
《论语》说“三思而后行”,可看看它下一句,孔子的意思恰恰相反
“电车难题”引发了一个道德难题,正义和善哪一个更重要?

网址: 同为古代先哲的孔子与亚里士多德,他们的思想有哪些异同点? http://www.pyqsh.com/newsview13334.html

所属分类:生活日常

推荐社会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