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社会生活 专注十余年 复原古陶艺(工匠绝活)

专注十余年 复原古陶艺(工匠绝活)

来源:朋友圈生活 时间:2023年02月01日 09:52

原标题:专注十余年 复原古陶艺(工匠绝活)

卢佳伦在制作陶罐。

人民日报记者 连锦添摄

【绝活看点】

定中心、开孔、拉拔、鼓腹、敛口、折肩、卷口、做腰线……通过10余年苦心钻研,福建省陶瓷艺术大师、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卢佳伦成功复原了薄胎酱釉器制作技艺。他的手作造型优雅简约,2017年,创下最薄0.3毫米的纪录,厚度相当于鸡蛋壳。

福建省福州市长乐区黄石村,橄榄树下一排陶艺工作室里,摆满形态各异的坛罐,其中一种十几厘米大小,造型优雅、规整、简约,陶壁的厚度仅0.3毫米,相当于鸡蛋壳那么厚!这些精美的陶器便是出自福建省陶瓷艺术大师、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卢佳伦之手。通过近10年苦心钻研,卢佳伦成功复原了薄胎酱釉器技艺。

薄胎酱釉器原产于福州洪塘窑,宋元时期在文人雅士中广泛使用,后因时代变迁,逐渐销声匿迹,制作技术也渐渐失传。

上世纪90年代,在福州三坊七巷改造过程中出土了一种宋代陶罐,胎壁极薄,陶片厚度约1毫米。一接触这种制作薄胎陶器的技艺,卢佳伦便对此深深着迷……

为了复原古代技艺,2006年,卢佳伦到江苏宜兴丁蜀镇进修一年,专攻细泥陶艺。回榕后他翻史料,画图稿,不断试做,“开始时,做坏的陶器被一车车倒掉。”卢佳伦说,经过10余年的磨砺,2017年,他的作品创下最薄0.3毫米的纪录。

制作薄胎陶器,成品率只有3%左右。“关键要心静手稳,心手合一。”卢佳伦介绍,手抖,坯体会扭曲,拉坯到厚度1毫米以下时,保持形状最难;工序要一次性完成,不能中断,不能修坯。稍不留神,胎壁就会崩塌或扭曲。

在用泥上,卢佳伦的要求近乎苛刻,泥料须取自福州洪塘一带,由闽江冲积而成的河道上的泥土,质地细腻,黏性好。采料后经数月的陈腐氧化,多次的淘洗、练泥、配比,才能制成精泥。

取来配好的精泥,卢佳伦开始在转盘上娴熟地操作,自创的各式工具都派上了用场。定中心、开孔、拉拔、鼓腹、敛口、折肩、卷口、做腰线……他一丝不苟,用手指感知着、控制着胎体厚度,掌握成型的临界点,不差毫厘。

“挑战极薄作品时,每一步都至关重要,当泥体快要塌下时,匠人要调动全身力气进行抢救。”卢佳伦说,“从早上起来做,一天8小时,能做成功一个就不错了。心要细,不能急。”

拉坯后,阴干、上釉、烧制,环环相扣。烧制也是重要环节之一,炉温必须控制好,要慢升、慢降,确保胎与釉膨胀收缩的同步,让它们有机融合,防止开裂。

卢佳伦将国外博物馆收藏的福州洪塘窑精品作为复原参考,不断比对、完善作品。他的复原品,釉色光亮莹润、形制圆润饱满,弧线优美、古朴自然,体现了宋元以来福州的人文思想。在放大镜下,陶罐表面釉面结晶色彩斑斓,有的像银河星辰,这是用古法调制原矿釉,经窑变产生的特殊效果。

福州地区历史上陶瓷文化兴盛。怀安窑、洪塘窑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远播海外,但随着时代变迁,行业逐渐式微……这一现象,让卢佳伦心痛不已!在距他工作室100米的山坡上,有一座极具文化价值、长达70米的古龙窑。经他奔走呼吁,古龙窑2019年被列为一般不可移动文物。

转盘悠悠,窑火冉冉。在复原薄陶技艺后,卢佳伦又成功复原、烧制了唐代怀安窑的部分品种,以青瓷茶具为主,他将其取名“榕窑”。他希望政府加大扶持力度,吸引年轻人才加入这个行业,建立工坊、陶艺村或主题公园,复兴陶瓷文化,“历史上闽江口一带窑口星罗棋布,我们要让不息的窑火重放光彩!”他动情地说。(记者 连锦添)

《人民日报》(2023年02月01日06版)

责编:秦雅楠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专注十余年 复原古陶艺(工匠绝活)
薄胎酱釉器制作技艺传承人卢佳伦—— 专注十余年 复原古陶艺(工匠绝活)
平齐光亮净 针法存匠心(工匠绝活)
表演个绝活!
河南老农自学“绝活”,带领全村人一起造假,如今产品远销全球
“滇陶溯源——云南·中国国际陶艺邀请展”展出至5月15日
李佩峰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揭牌运营
十六年磨一剑,只为对接机构的“中国制造”
不演了!工作人员否认陈道明将出演《庆余年2》
泥土里绽放创意花(遇见)

网址: 专注十余年 复原古陶艺(工匠绝活) http://www.pyqsh.com/newsview19187.html

所属分类:生活日常

推荐社会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