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社会生活 “自我认知”的真实价值是什么? | 社会科学报

“自我认知”的真实价值是什么? | 社会科学报

来源:朋友圈生活 时间:2023年02月20日 12:10

原标题:“自我认知”的真实价值是什么? | 社会科学报

“自我认知”的真实价值是什么? | 社会科学报

海外视点

外部世界纷纭复杂,而如何认识自我永远是每个时代的必修课。一个人的自我认知,与其他人对你的看法,哪一个更准确?反躬自省能让人们了解自己吗?拥有清晰的自我认知真的有助于获得快乐和幸福吗?近日,美国《新科学家》杂志刊发其“特写”栏目副主任丹尼尔·科辛斯(Daniel Cossins)的文章《自知之明:如何认识自己的真实性格,以及为什么这很重要》(Self-knowledge: How to know your true personality and why it matters),对此进行了分析。

原文:《“自我认知”的真实价值是什么》

编译 |李彦文

图片 |网络

人类的自我认知并不准确

自古以来,“认识你自己”一直受到推崇。苏格拉底有句名言:浑浑噩噩的生活不值得过。但对于古希腊哲学家来说,对自我认识的追求是一种与他人的对话,以弄清人性以及如何管理人性。到17世纪,笛卡尔才提出了对内省的关注。康涅狄格大学从事自我认知研究的哲学家米切尔·格林(Mitchell Green)说:“我们坐下来,只是在反省自己,这种观点是典型的现代的和西方式的。”从某种意义上说,人不可能避开对自己的认识。你总是在想你的感觉如何,你今晚要吃什么,等等。此外,每个人都比其他人更了解自己的个人历史、自己的思想和感受。所以我们可能会认为对真实的自我已经非常了解,这里所说的真实自我不是指某些不可改变的内在本质,而是指你多年或几十年来通常的思考、感觉和行为方式,换句话说,是指你的个性。然而,即便只是个性,我们也远不能清楚地了解自己。

对于心理学家来说,这是一个经验问题。但在没有客观标准的情况下,你如何评估你感知自己方式的准确性?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的心理学家辛米纳·瓦齐尔(Simine Vazire)说:“没有通往真实自我的直接渠道。”“一群对彼此有不同偏见的人如何在不同的背景下看待你,这可能是最接近准确判断你真实性格的标准。”在一些研究中,科研人员将某人自我认知与第三方对其行为的观察进行比较。在实验室环境中,通过比较一组人群对其核心性格特征的自我评价和这些特征的行为指标发现,自我感知和实际行为之间存在着相当密切的相关性。在现实世界的实验场景中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加拿大蒙特利尔麦吉尔大学的心理学家劳伦·休曼(Lauren Human)说:“我们的自我认知通常能很好地预测我们的行为。”这些认知也很符合我们身边的人对我们的看法。

可以将我们的性格分为五个独立的特征——外向、随和、尽责、开放和神经质,并为每一项打分(满分为100分)。当我参加测试时,我在外向性(71分)和开放性(96分)方面得分很高,在随和性(65分)方面得分中等,在神经质(48分)和尽责性(46分)方面得分较低。当别人对我的看法慢慢浮现时,我惊讶地发现他们和我自己的看法是如此相似。当然,也有一些不同之处。例如,在测试中,有几个人在外向性和尽责性方面给我的打分比我自己打分高。我招募的一些志愿者还发送了一大堆与我有关的负面特征,这些特征在五大评分指标中没有体现出来。其中的关键词包括“咄咄逼人”“好勇斗狠”“执拗倔强”。并不是说我没有意识到这些特点。但我现在明白了,我可能低估了这些负面特点的程度。

所以,一般来说,自我认知和他人认知之间的差异很小,足以让我认为我很了解自己。然而,正如你所料,细节决定成败。 心理学家一次又一次地证明,我们看待自己的方式受到各种认知偏见的调节,这些偏见或多或少地使我们所有人都对自己是谁感到迷惑。“我们的自我认知远不是完全准确的”,瓦齐尔说。

“优越感错觉”使内省不足

一方面,当涉及我们认为非常可取或不可取的性格特征时,我们往往最容易被迷惑。康奈尔大学的大卫·邓宁(David Dunning)说:“我们高估了一些自认为重要的特质,也高估了一些模棱两可的特质。”这可能表现为 “优越感错觉”(illusory sueriority),人们高估了自己的素质,给自己打了比别人更高的分数。人们在聪明才智、外表吸引力、个性魅力方面似乎存在偏差,而这样做似乎提高了自我价值感和社会地位。我在“开放性”方面给自己打了96分,而其他几个人给我打了70分,这说明恐怕我就是跌入了此类陷阱。一位标记为“伴侣”的打分者甚至在“亲和性”上给我只打了43分。

另一方面,与他人相比,我们中的许多人似乎低估了自己的素质,怀疑自己的能力,认为自己不配拥有此类优秀特质——这种现象被称为 “冒充者综合症”(imposter syndrome)。“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的自我尊严感”,瓦齐尔说。研究指出,自卑的学生往往低估自己的智商,而自信的学生认为自己比实际更聪明。因此,在很多情况下,别人看我们比我们自己看得更清楚。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有自己的偏见和盲点,只要你接受“旁观者的共识观点对你的看法比你对自己的更客观”,这个结论就成立。休曼说:“别人的看法往往比其自我报告更能预测人们的行为。”

更准确的说法是,那些了解我们的人看到了我们自己看不到的东西,特别是当涉及我们所关心的个性方面时。一般来说,关于你是谁,最接近客观事实的东西存在于其他人的看法总和中。在这种情况下,我根本不是我认为的那个人。“在很大程度上,你就是大多数人对你的看法”,英国皇家科学院的丹尼尔·莱辛(Daniel Leising)说。也就是说,如果你想全面了解自己的性格,就应该寻求一些外部反馈。

《认识你自己:自我认识的价值和局限性》(Know Thyself: The value and limits of self-knowledge)一书的作者格林认为, “适应性无意识”(adaptive unconscious)的观点为这一论点提供了支持。这是一系列影响判断和决策心理,却超出了意识范围的过程。格林说:“如果适应性无意识是合理的,而且有很多证据表明这是合理的,那么你就不太可能通过内省来了解你的盲点和内隐偏见。”这并不是说自省不重要。他表示,更重要的是“你还需要相对客观的第三方视角”。“不过,我想补充一点,你必须小心,因为听到对你性格的诚实、全面的审视可能会让你感到有点不舒服。这就是为什么一般情况下人们很少能听到直接、诚实的反馈。”以我为例,“五大指标”关于我个性的评分一点也不令人沮丧,但当涉及一些人对我压倒性的负面措辞时,这不是一般人能承受得了的。

让你周围的人更快乐

但是,追求自我认知的价值何在?通过审视我们的盲点来更准确、更全面地了解自己是谁,能让我们获得什么?休曼说,拥有更准确的自我认知通常被认为是一件好事。“这是因为了解我们的个性可以帮助我们做出更好的人生决定”,如寻求什么职业、与谁建立关系,等等。“这还使我们能够与他人进行更顺畅的互动,并提供一种主观的意义感。”

但瓦齐尔倾向于对此持怀疑态度。她说:“我的研究目标不仅是分析人们对自己的了解有多深,还包括为什么这很重要:自知之明更强的人是否有更好的生活?”“但事实是,我们甚至不知道自知之明是否对你有好处。这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正如瓦齐尔所指出的,当涉及幸福或快乐时,有偏见的信念可能会带来更好的结果。事实上,有人提出存在一种 “最佳边际错觉”(optimal margin illusion),即能达到一个最佳点,既能积极看待自己,又不会给人际关系和事业造成问题。对我来说,知道我的错觉潜伏在哪里,我肯定会更努力地克服自身的毛病。“很明显,别人对你的评价是你对世界影响的反映”,瓦齐尔说,“也是你让别人承受痛苦的反映。” 因此,准确的自我认知反而可能让你周围的人更快乐。

格林的感觉介于两者之间。“我确实认为自知之明是有价值的,尽管我不能声称能够引用严格的研究来支持这一点。”相反,它是一种直觉。格林说:“如果我们不了解自己,我们就有可能在追求并不真正想要的或关心的东西时浪费精力。”从这个意义上说,也许弄清楚什么对你来说真的重要更有价值。

文章为社会科学报“思想工坊”融媒体原创出品,原载于社会科学报第1841期第7版,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文中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

拓展阅读

开卷 | “回归自我”是最终的救赎

开卷 | 我们是自然选择“设计”的“机器人”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自我认知”的真实价值是什么? | 社会科学报
中国儿童剧:文学的“现代风景” | 社会科学报
每日一书|《感知·理知·自我认知》
焦虑、自我苛责的背后是什么?你向内看见自己了吗
如何向内看见真实的自己?这是一本心理学的“答案之书”
2023社会学了没共读会,开启报名!用社会思维,升级内外关系
《明天,我会成为谁的女友》:“情绪价值”的陷阱
职场剧《女士的法则》开播 导演李江明聚焦真实社会“热点话题”
如何应对不确定时代的社会心态?300多位学者参与了这场研讨
李公明|一周书记:如何重返新文学价值的……历史现场

网址: “自我认知”的真实价值是什么? | 社会科学报 http://www.pyqsh.com/newsview21190.html

所属分类:生活日常

推荐社会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