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社会生活 没有人一定要活在别人的定义之下

没有人一定要活在别人的定义之下

来源:朋友圈生活 时间:2023年02月21日 09:31

原标题:没有人一定要活在别人的定义之下

哪朵玫瑰没有荆棘,

最好的报复是美丽,

最美的盛开是反击,

别让谁去改变了你,

你是你或是妳都行,

会有人专心地爱你……

2022年9月10日,一位大学生选择以亲手结束自己生命的方式来和这个世界告别,而他离世的原因成了网络上争议的焦点。网友们众说纷纭,但总结下来其实只有一点——他受到了来自这个世界不公平的对待。

而他的陨落也让《玫瑰少年》这首歌响彻到了整个网络。

歌声里不止有对少年离开的惋惜,也有对这个不公的世界发自内心的反抗。

生而为人,好像总能听到来自周遭的许多声音,大多是你不喜欢的,但听着听着,可能你就变成了那个会发出这种声音的人。

时间,让你变成了这个世界上“大多数人”中的一位。

人或许会习惯这种变化,但总有一件事情会叫醒快要沉睡的你,让你反应过来,你可以是你,独一无二的你,不用管那些公序良俗,不用管别人怎样定义你,更不用承受来自外界的霸凌。

带刺的玫瑰生长在了雏菊丛中,它娇艳美丽,却因为浑身的尖锐而无法融入。

你也许不一样,但你不用因为这种与众不同而感到抱歉。

是这个世界,这个世界已经让很多人压抑了太久。

因为这件事,让我不禁想起莫里亚克的那部《给麻风病人的吻》,里面的主人公也是一朵生长在雏菊丛中,格格不入的“玫瑰”。

《给麻风病人的吻》法语版

也是因为这本书,让莫里亚克在1922年轰动了整个法国文坛。

他在上个世纪便已经用文字向这个世界发出了怒吼—— 人生是你自己的,从不属于任何人。

点击文末“ 阅读原文”亦可购买

没有人

一定要活在别人的定义之下

文 | 人天兀鲁思

来源 | 人天兀鲁思陪你读书

01

他想要的从来不是

一个没有感情的吻

《给麻风病人的吻》的主人公让·贝鲁哀尔是个家境殷实却长相丑陋且自卑的男人。

在让的前半生中,他承受着来自身边人的嘲笑,他不敢违背父亲的意愿,默默接受着外界对自己的嘲讽,甚至同意了别人的话——他不配结婚。

“生而为人,我很抱歉”这种心思,大概也是在让的心里存在过的。

所有的所有像是在让的周围画出了一个框,他成为了这个框里的“奴隶”。

如果没有后来那件事,他可能就会这么过完一辈子吧。

那天,他见到了让自己心动的女人,诺埃米,而这个女人竟然要嫁给他了。

诺埃米自然是不愿意的,可她家境贫寒,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她无法挣脱的枷锁。“贝鲁哀尔家的儿子是不好拒绝的。”这句话给这道枷锁上了最后一道封条。

他们的婚姻合法,但却只有义务与责任。

对于妻子的职责,诺埃米会尽心尽力地完成,就连旁人都讨厌的公公,她也照顾得很好。不过,诺埃米不希望丈夫碰她,只要丈夫一靠近她就会害怕(或者说是厌恶)得发抖。

可她装得很好,妻子这个角色她扮演的很好。

她明明活在枷锁之下,但她选择了妥协。

妻子的一切让都看在眼中,既然他已经变成框架的“奴隶”,那么他选择放妻子自由,他想要做生命的主人,为自己以及妻子杀出一条与这个世界抗争的路。

让为此付出了生命……

临终前,病床旁,诺埃米依旧尽着妻子的义务,无微不至地照顾着让,甚至忍着内心的“恶心”给了让一个吻。

这个吻里包含了责任和同情,却唯独缺少了爱情。

“他每次都佯装熟睡,于是她起身亲吻他——那是从前圣人们给麻风病人的吻。至于麻风病人感到圣人对着自己身体溃烂的地方喘息时是否会觉得幸福,无人知晓。”

那个吻是否对得起让的付出,诺埃米不会知道。

而让要的,也从来不是这个没有感情的吻。

让离开后,诺埃米仍没能走上让拼死给她挣出来的自由之路。她被世俗以及信仰约束,成了被人“尊敬”的寡妇。

人真的喜欢从自己或大众的角度出发思考他人,自以为地“保护”他人,甚至将某些定义强加给别人。

可大多数人都没有想过,这片广阔的草原上,生长着不一样的动物,它们与众不同,艰难求生,但它们需要的,真的是那个没有感情的吻吗?

02

这座以“爱”为名的牢笼

不要也罢

《给麻风病人的吻》一经面世便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弗朗索瓦·莫里亚克这个名字开始在文坛中占据一席之地。这本书会成功,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故事里的抗争敲击到了太多读者的内心。他们不光感叹于让的付出,感叹于他敢于和这个世界作斗争,更感叹于这个“以爱之名”建造的世界是否真实。

故事里,父亲以爱之名为让安排了婚姻,结果却断送了儿子的生命;神父以爱之名促成了这段姻缘,却没能让婚姻的主角圆满;让以爱之名想要给予诺埃米自由与幸福,结果却未尝所愿……

这个世界被冠以“爱”的名义,建造了无数牢笼。

不久之后,莫里亚克为这部小说写了“续集”——《母亲大人》。书中的故事发生在让的姑姑家,同样, 里面有座被称为“爱”的密不透风的城堡。

《母亲大人》法语版

让的姑姑名为菲莉西黛,是个控制欲极强的母亲,将儿子费尔南的人生紧紧握在了自己手中,以致他五十岁左右了才娶到老婆。

费尔南结婚当日,做母亲的曾捶胸顿足,对儿媳妇骂道:“你休想从我身边抢走儿子。”

这场婚姻并不幸福,不止因为有个恶毒的婆婆,更因为费尔南早就习惯了生活在这座以“爱”之名的城堡里。儿媳成了城堡的“受害者”,婆婆的敌视以及丈夫的不作为让她最终死于小产。

在母亲掌控自己生活的那几十年里,费尔南想过反抗,也真的付诸行动过,但都因没有绝对的动力而没能成功。但妻子的去世成了他反抗母亲掌控的真正导火索,直到故事的结束他都在试图挣脱枷锁,逃离母亲的阴影……

《给麻风病人的吻》《母亲大人》,这两部作品的最外层都披着家庭、婚姻的外套。

可无论是这两件外套中的哪一件,都充斥着浓浓的爱意,哪怕这份爱意会让人窒息。

真正的爱,是放手还是紧握?

那些以“爱”命名的牢笼,不要也罢。

03

人生是你自己的

从不属于任何人

这本书初读时会以为就是个爱情悲剧故事,但当你读第二第三遍时便会发现其中更深层次的讨论: 传统意识与现代意识,理性与非理性之间人的心灵冲突。

在当时那个年代,宗教信仰对于法国人来说极为重要。温顺、良善,不能做出出格的行为等便是他们的传统意识。

遵从父母之命嫁给不爱的人是诺埃米的理性。然而,她对丈夫的关心并非出于本意,她终究只是传统及宗教下的“奴隶”。爱上医生是诺埃米的非理性,但社会道德层面不允许她实现这个非理性的想法,哪怕是自己成为寡妇后也不能遵从自己的内心而改嫁。所以, 她没能活成自己的主人,没能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让·贝鲁哀尔是爱着诺埃米的,但最初,他也只是想默默注视着这个女孩儿,从未想过要娶她。让想做命运的主人,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放诺埃米幸福,这是他的理性,而他的非理性便是放弃生命。让的想法是正确的,只可惜选择了一个错误的做法。他也许没能抗争成功,但他努力过。

公序良俗给《给麻风病人的吻》的男女主人公戴上了镣铐,他们活在别人给他们框好的框架中。让·贝鲁哀尔曾试图逃脱,诺埃米却没能成功。

在《母亲大人》一篇中,母亲对儿子几乎畸形的爱便是施加给儿子的镣铐。听从母亲的话是费尔南的理性,但依照自己的心活下去则是他的非理性。 他不想按照别人的想法活着,直到故事最后他都在试图逃离母亲的“阴影”。

这本书中的两个故事,看起来各不相同,且披着“爱情故事”的外衣,但事实上都在探讨一个论题——人是否该活在被别人定义的框架之中,是否该被命运的洪流推着走而不去反抗。

两个故事都是悲剧收场,但这也许就是现实。现实中,大多数人都活在框架之中,被别人定义,被动向前走。 很多人都选过抵抗,但能成功的又有多少?可不管结果如何,我们是否该选择反抗?至少反抗,成功的几率是50%,但不反抗,成功的几率只能是0。

虽在故事中,主人公在当时的环境下未能过上理想的生活,但他们积极尝试过。

生活本就困苦,我们更该活出自己想要的样子。

电影《阿甘正传》中有这么几段台词:

“你以后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什么意思,难道我以后就不能成为我自己了吗?”

“我不能成为我自己吗,真实的,本色的自我?”

“我不聪明,但我知道什么是爱情。”

在世人眼中,阿甘也许跟许多人都不一样,他也是那朵生在雏菊丛中的带刺玫瑰。或许有人试图改变过他,想让他成为“雏菊”,但他始终走出了自己想要的人生之路。

“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块是什么味道。”但请遵循你的想法去选取下一块,而不是拿起别人递给你的那颗。

因为只有那样,你才可以和别人说: “我永远可以回顾过去,然后跟自己说,起码我的人生过的并不乏味。”

100年前,莫里亚克写下《给麻风病人的吻》这个故事时,也许也是想跟世人说:“你的人生,由不得别人置喙。生活本就不公,你更该活出自己想要的模样。”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亦可购买

文化名人纪念演讲

梁漱溟先生逝世三十周年纪念讲座 |梁漱溟文化思想 |叶圣陶孙女回忆叶氏文脉 |柳诒徵先生纪念讲座 |陈寅恪先生诞辰一百三十周年纪念讲座 |陈作霖先生逝世一百周年纪念讲座 |作家张爱玲诞辰一百周年纪念讲座 |林散之、高二适先生纪念讲座 |钱穆先生逝世三十周年纪念讲座 |阮玲玉诞辰一百一十周年纪念讲座 |上官云珠、周璇诞辰一百周年纪念讲座 |谭延闿逝世九十周年讲座 | 孙中山先生逝世九十五周年纪念论坛 |王阳明逝世四百九十周年纪念论坛 |

文化名家系列讲座

莫砺锋:开山大师兄 |周文重:国际关系新格局 |周晓虹:口述历史与生命历程 |周晓虹:费孝通江村调查与社会科学中国化 |周晓虹对话钱锁桥 |周晓虹、张新木、刘成富、蓝江对谈:消费社会的秘密 |群学君对话舒国治 | 群学君对话叶兆言 | 黄德海、李宏伟、王晴飞、王苏辛、黄孝阳五作家对话 |孙中兴:什么是理想的爱情 |杜春媚对话郭海平 |程章灿:作为诗人与文学史家的胡小石 |谷岳:我的行走之旅 |黄盈盈:中国人的性、爱、情 | 金光亿:人类学与文化遗产 | 周志文:人间的孔子 | 严晓星:漫谈金庸 | 周琦:越南法式风情建筑 | 魏定熙:北京大学与现代中国 | 胡翼青:大数据与人类未来 | 生命科学与人类健康系列高峰论坛 | 毕淑敏读者见面会 | 徐新对话刘成 | 谢宇教授系列演讲 | 王思明:茶叶—中国与世界 | 祁智对话苏芃:关于写作 |甘满堂:闽台庙会中的傩舞阵头 | 张静:研究思维的逻辑 | 翟学伟:差序格局——贡献、局限与新发展 | 应星:社会学想象力与历史研究 |吴愈晓:为什么教育竞争愈演愈烈? | 李仁渊:《晚清新媒体与知识人》 |叶檀读者见面会 |冯亦同:金陵之美的五个元素 |华生、王学勤、周晓虹、徐康宁、樊和平对话 |

城市文化与人文美学

东方人文美学深度研修班(第一期) |东方人文美学深度研修班(第二期) | 大唐风物,侘寂之美:日本美术馆与博物馆之旅(第一期) |大唐国宝、千年风物:日本美术馆与博物馆之旅(第二期) |当颜真卿遇上宫崎骏:日本美术馆与博物馆之旅(第三期) |史上最大正仓院与法隆寺宝物展:日本美术馆与博物馆之旅 | 梦回大唐艺术珍品观展会 | 四姝昆曲雅集: 罗拉拉、单雯、孙芸、陈薇亦 |昱德堂藏扬州八怪精品展 | 《南京城市史》系列人文行走活动 |《格致南京》系列文化活动 | 文心雅韵:中国传统人文美学系列讲演 | “文学写作与美好城市”高峰论坛 | 仰之弥高:二十世纪中国画大家展 | 首届微城市文化论坛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一期:南京运渎)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二期:明孝陵)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三期:文旅融合)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四期:城南旧事)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五期:灵谷深松)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六期:清凉山到石头城)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七期:从白马公园到明孝陵)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八期:从玄武门到台城)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九期:从金粟庵到大报恩寺)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期:从夫子庙到科举博物馆)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一期:从五马渡到达摩洞)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二期:从狮子山到扬子饭店)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三期:从南朝石刻到栖霞寺)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四期:牛年探春牛首山)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五期:中山陵经典纪念建筑) | 从南京到世界:第一届微城市论坛 |园林版昆曲舞蹈剧场《镜花缘记》 | 秋栖霞文学日系列活动 |

社会科学研修班与专题课程

社会心理学暑期班(2016) | 社会心理学暑期班(2017) | 社会心理学暑期班(2018) |社会科学经典理论与前沿方法暑期班(2019) |口述历史与集体记忆研修班(2020) |中国研究:历史观照与社会学想象力学术研讨会 |中国社会学:从本土化尝试到主体性建构——纪念中国社会学重建40周年学术研讨会 |第一届长三角社会学论坛 (2018) |第二届长三角社会学论坛(2019) |长三角论坛2019新春学术雅集 | 第三届长三角社会学论坛(2020) |

新书分享会 | 经典品读会

《金陵刻经处》 | 《生活的逻辑: 城市日常世界中的民国知识人(1927-1937) 》 |《谢辰生口述》 |《袍哥》 | 《年羹尧之死》 | 《朵云封事》 |《两性》 |《放下心中的尺子——庄子哲学50讲》 |《东课楼经变》 |《旧影新说明孝陵》 |《光与真的旅途》 |《悲伤的力量》 |《永远无法返乡的人》 | 《书事》 |《情感教育》 |《百年孤独》 |《面具与乌托邦》 | 《传奇中的大唐》 | 《理解媒介》 |《单向度的人》 |《陪京首善》 |《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 |《诗经》 |《霓虹灯外》 |《植物塑造的人类史》 |《茶馆:成都的公共生活和微观世界》 | 《拉扯大的孩子》 |《子夜》 |《读书的料及其文化生产》 |《骆驼祥子》 |《朱雀》 |《死水微澜》 |《通往父亲之路》 |《南京城市史》(新版) | 《被困的治理》 |《双面人》 | 《大名道中》 |《笺事:花笺信札及其他》 | 《九王夺嫡》 |《乡土中国》 |《白鹿原》 |《冯至文存》 |《在城望乡》 |《海阔天空》 |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没有人一定要活在别人的定义之下
女孩子一定要擦亮眼睛!一定要!
“没有人会踢一只死狗”,王阳明:人生很短,不必在意他人的闲话
人老了以后才明白,除了父母没有人真正在乎你,该断的就断掉吧
生活是自己的,与别人无关
一定要远离这种人,这和在电影院里拉屎有什么区别?
如果抓到,一定要打死呀
一个人,不是一定要天长地久的厮守
乌鸦,一定要等我吃饱了再掀桌子
这两套文学名著,你一定要读

网址: 没有人一定要活在别人的定义之下 http://www.pyqsh.com/newsview21278.html

所属分类:生活日常

推荐社会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