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社会生活 浙江省余姚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浙江省余姚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来源:朋友圈生活 时间:2023年03月01日 07:31

原标题:浙江省余姚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

(一)现代文阅读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后,曾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体制,过分强调个人利益和局部利益无条件服从整体利益和社会利益,使得全国人民陷入一种“羞于言利”“不敢逐利”的境地。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给中国社会带来了深刻而广泛的变化。经济体制的重大变革和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导致人们的生活方式、道德意识和价值观念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传统的羞耻感在他们那里已经荡然无存。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在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新的历史时刻,先秦儒家义利观有着不可忽视的借鉴意义。

先秦儒家义利之辩的一个核心内容就是一方面承认物质利益的合理性,另一方面又倡导用道德的方式来约束利益获取的过程,“义利兼顾”“以义导利”。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中,我们必须明白,“羞于言利”,淡化物质利益的观念已经不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但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义利统一观不仅应当固守而且必须发扬光大。先秦儒家的“重义”精神与市场经济追求物质利益的价值观念相互协调发展,有利于倡导一种“义”“利”统一的价值观,引导人们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同时,要更加注重尊重他人的利益实现、维护社会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使自己的谋利行为更符合“义”的要求。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提出共产主义的目标是实现人的真正的自由与解放,但他们同时强调人只有在集体中才能获得全面的自由。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如何处理公与私、个人与社会和国家之间的关系,已经成为了一个突出问题。先秦儒家的义利之辩对于建立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社会主义道德观念也能产生极为有利的推动作用。首先,社会主义社会的每一个成员,都应坚持集团利益、社会利益为先,把社会成员的共同利益放在第一位,以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同样,每一个社会主义的集体,都要真正代表和凝聚其成员的个人利益,鼓励个人去追求自己的正当利益。按照最大限度满足劳动者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规律与按劳分配的原则,为个人的全面发展开辟广阔的空间,并最终实现集体与个人的和谐平衡发展。

人是趋利的个体,也是道德的主体。以人为主体的道德活动分为自我道德意识活动和自我道德实践活动。自我道德意识活动和自我道德实践活动的统一,形成了道德主体自身道德结构的稳定性。先秦儒家义利观的终极价值取向是对高尚道德境界与道德人格的追求,先哲们提出的“见利思义”,不仅是要人们按照“义”的标准谋利,更是要为人们指明在面对利益诱惑时如何控制自己欲望的思想原则。在如今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环境中,提倡这样的观念,有助于人们摆脱心灵的空虚,找寻精神的归宿,完成内心道德准则的确证,并最终实现全社会精神文明程度的提高,推动整个社会文明的进步。

(摘编自方兴《先秦儒家的义利之辨的现代启示》)

材料二:

自先秦以降,“义利之辩”一直是儒家讨论的话题。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创始人孔子就提倡重义轻利,认为“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主张“见利思义”,先取义然后取利,强调用义来约束人的行为。孟子则进一步认为:“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厌。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孟子·梁惠王上》)孟子强调如果一个人轻公义、重私利,就容易导致人贪婪。孟子直接取义而否定利的做法使得义与利绝对对立,二者绝对二分。相对孟子此种义利观,儒家第三位代表人物荀子则提出不同的看法,认为“义与利者,人所两有也”。在道德价值观上,荀子将二者统一起来,而不是仁义与功利相互排斥、对立、冲突。西汉儒学的集大成者董仲舒,认为义利要“以义为主,以利为辅”,提出“正其道而不谋其利,修其理而不急其功”的观点。董仲舒之所强调“义”,正是由于他提倡“春秋大一统思想”,也正是在儒家义利观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崇“义”,但他并非否定合理的“利”,因为利民之事反过来说就是“义”之举。到宋代,程颢、程颐将儒家“义利观”推向极致,提倡“贵义贱利”,完全抹杀了利的存在。尽管这观点到南宋得到理学集大成者朱熹的支持和推广,成为此时的主流思想,但还是受到了永嘉学派代表叶适、陈亮等事功主义的反对,认为没有“利”的“义”即为空谈,毫无价值可言,所以他们将“义”与“利”相结合,提出“义利并重”的观点。

通过对儒家“义利之辨”问题的梳理,我们可以发现“成人”之价值取向。例如孔孟过分地强调“义”而基立“利”,这体现了“成人”理想至上的道德价值。而事功学派过分地强调“利”,必然会导致对“义”的失衡,这体现了“成人”现实性、世俗性、功利性的价值取向,很容易滋生社会问题。此外,荀子、二程、董仲舒等人将二者统一起来,“义利并重”,此种观点成为最符合人类的“成人”的价值标准和“义利”判断。当然,当人们处在道德困境时,“义”的优先性仍是“成人”的道德价值取向,例如见义勇为。

(摘编自钟纯《儒家“正己”哲学意蕴及其维度探析》)

1.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新中国实行的计划经济体制,使全国陷入羞于言利的困境,应借鉴先秦儒家的义利观。

B.材料一认为先秦儒家义利观的一个核心内容是认同人们用合乎义的方式获取合理的利。

C.材料二依时间顺序梳理了儒家义利之辨的过程,认为义利并重最符合人类的义利判断。

D.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谈到先秦儒家的义利之辨,不过两则材料论述的重心其实并不相同。

2.下列对材料二中儒家“义利之辨”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儒家创始人孔子认为义应该重于利,也应该先于利,且义和利是君子和小人的分水岭,是否定利的第一人。

B.儒家第三位代表人物荀子认为义和利并非二分对立关系,而是可以统一起来,这一看法继承发展了孟子义利观。

C.程朱理学的代表人物二程和朱熹主张义为重、利为轻,将儒家义利观推向极致,使之成为两宋的主流思想。

D.事功主义者不仅反对完全抹杀利,而且强调义需要利支撑,否则义即为空谈,这体现了功利性的价值取向。

3.下列说法不能够支撑材料一儒家“义利之辨”核心内容的一项是( )

A.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B.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C. 出义则入利,出利则入义。 D.于义合者为利,于义背者为害。

4.结合两则材料,谈谈先秦儒家义利观对当今社会具有怎样的启示。

5.读下面的故事,结合材料,从义利之辨的角度,谈谈你对故事中子贡和孔子不同态度的理解。

鲁国之法,鲁人为人臣妾①于诸侯,有能赎之者,取其金于府。子贡赎鲁人于诸侯,来而让,不取其金。孔子曰:“赐失之矣。自今以往,鲁人不赎人矣。取其金则无损于行,不取其金则不复赎人矣。”

【注】①臣妾:沦为奴隶。

(二)现代文阅读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王力

生年才四十余,已经用过了足以代表三个时代的灯了。菜油灯代表闭关时代,煤油灯代表海通时代,电灯代表最新物质文明时代。我第一次张开眼睛,看见的是菜油灯;其后,我看见家里煤油灯和菜油灯同时并用,书房里用的是煤油灯,厨房里用的是菜油灯,至于卧房里的灯用菜油或用煤油,就看每月的经济情形而定了。家住在偏僻的县份,我直到廿三岁才有福气看见电灯。从此以后,直到抗战以前,我一直受着爱迪生的恩惠。亏了电灯,我的书多读了一倍;亏了电灯,我的文章多写了几倍;亏了电灯,我从红氍毹上看见了更美的美人;亏了电灯,我在夜阑人静之后,晤对了不少的古人,缝缀了不少千金之裘①,烹调了不少五侯之鲭②。我万万料想不到此生还会归真反朴;这几年竟退到了海通时代,用煤油灯;甚至于退到了闭关时代,用菜油灯!

五年前,为了避免空袭的危险,我住在乡下,于是点煤油灯。后来因为煤油太贵了,买不起,于是点菜油灯。在无可奈何之中,勉强找一个点菜油灯的理由,聊以自慰。电灯哪里比得上菜油灯有诗意呢?“静临客枕愁寒雨,远逐渔篷耿暝烟,纤影乍欹还自立,冷花时结不成圆”,电灯能有这种美妙的境界吗?再说电灯也像一切的物质文明,它能增进了人类的幸福,同时也加添了社会的罪恶。它能使人奢,使人淫。在霓虹灯的照耀之下,哪怕你是瞎扒干③,也不能不让百货公司多赚几个钱儿,哪怕你是圣安东尼④,也经不起摩登许飞琼⑤的诱惑。——这种强词夺理的说法,无非因为我享受不着电灯。葡萄并不酸,但是,吃不着的葡萄就被认为酸了。

乡下住了一年多,忽然听见村里有装电灯的机会,我又欣喜欲狂。我住的房子距离电线木杆五十公尺,该用电线二百余码,计算装电灯的费用,是房租的百倍。我居然有勇气预支了几个月的薪水以求取得这一种既不能吃又不能穿的东西。于是瓮牖绳枢,加上了现代的设备。每一到了黄昏,华灯初上,我简直快乐得像一个瞎了十年的人重见天日。那个一年来的良伴菜油灯,被我抛弃在屋角上,连睬也不去睬它了。

两年前,空袭渐疏,我们又搬回城里来了。那屋角上的菜油灯,本该让它静静地躺在那里,不料太太惜物成性,又把它带到了城里来。当时我笑她小气,但是当天晚上我又不能不佩服她有备无患。原来我们搬到城里的第一天就遇着轮流停电,而且偏偏轮着我们所住的一区。这么一来,我们的菜油灯,仍旧变了天之骄子。看它那一摇三摆的神气,好像是说:“你们毕竟离不了我!”真的,恰像这年头儿的交通,什么交通工具都比不上两条腿可靠,这年头儿的照明,什么灯也都比不上菜油灯可靠。《封神榜》里的神仙当中,燃灯道人最老,他老人家点的大约也是菜油灯,可见菜油灯已有几千万年的光荣历史。依现在的情形看来,菜油灯还有光荣的前途,至少它永远不会绝迹于世间。如果我会做颂赞一类的文章,我实在应该给它做一篇“菜油灯赞”。

但是,如果只做“菜油灯赞”,而不做“电灯赞”,那也太对不起爱迪生了。西洋各大都市的电灯没有什么可赞的,因为它只表示了物质文明,没有表示精神文明——我的意思是说没有诗意。抗战后的第一年,我住在靠近粤汉路的某城,那里的电灯才真有诗意呢!平常听人家说,生活太单调了不好,文章太单调了不好,风景太单调了不好,天气太单调了不好,由此类推,灯光太单调了也该是不好的。像某城的电灯就不单调,因为它能错综变化,给人们不少刺激的感觉。它有时候乍明乍灭,像玩魔术;有时候忽显忽微,像旧式小姐偷看未婚夫;有时候先闪几闪,然后灭去,像发警报;有时候出其不意,突然关上,像不宣而战;有时候关了一时半刻之后,大放光明,像文章之抑扬顿挫,故弄玄虚,令人更觉得光明之可贵;有时候关了就让它黑一个整夜,这好像——不!这简直是强迫节约,令人减省金钱的花费,月底可以少付几个钱;又令人减省精神的消耗,少打几圈麻将。市无明月,毋忘秉烛之游;座有佳人,宜作绝缨之会⑥。雅人韵事,无过于此!

在那种情形之下,菜油灯和电灯相得益彰。我常常点菜油灯来陪伴着电灯,以防“不宣而战”。电灯灭了呢?显得菜油灯有用;电灯不灭呢?更显得电灯可珍。最妙的是电灯光减小到比不上菜油灯的光度,于是油灯如豆,电灯如香,猫儿双目耿耿如鬼,我暂时做了几十分钟的浮士德!后来到了昆明,城开不夜,令我悼念乐园的丧失。幸亏近来市民竟用低压灯泡,偶然还有机会联想到当年的景象。我崇拜物质文明,所以我爱电灯;我崇拜精神文明,所以我爱菜油灯;我又主张精神文明为体,物质文明为用,所以我爱“菜油灯化”的电灯。这样,非但使我回味到童年,而且使我下接爱迪生,上接燃灯老祖,等于活了几千万岁。这一种快乐,决不是一般俗人所能了解的。

【注】①《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千金之裘,非一狐之腋也。”②指珍馐美馔。汉成帝母舅王谭、王根、王立、王荫、王逢同时封侯,号五侯。鲭,鱼、肉合烹成的食物。《西京杂记》载,娄护曾在五侯家作客,他把五侯的好菜合成一个鲭,叫“五侯鲭”。③即Hapargon,莫里哀剧本《吝啬鬼》的主人公。④指不受诱惑的人。Antonius(250—356)是宗教隐士,他抵抗了无数诱惑。⑤西王母的侍女。⑥楚庄王饮宴群臣,有人赴殿上烛灭,牵王后的衣服,王后拽断了他的冠缨,并要楚王查办。楚王不但没有查办,而且想法替他开脱。后来此人为楚国立了大功。事见《韩诗外传》卷七。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的首段有着重要的提示作用,着重论述电灯的种种好处,是为了表达对电灯的颂赞。

B.作者从点菜油灯到点煤油灯,再到用电灯,其后又反复切换使用,充满了对抗战时期生活的疲惫和无奈。

C.作者既想做“菜油灯赞”又想做“电灯赞”,因为其对应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同等重要。

D.本文以《灯》为题,用意却不全在于灯,而是为了展示抗日战争时期的日常生活,以及作者自己在那一时期的特殊心态。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二段,当我不得不再次点起菜油灯时,我并没有满腹牢骚,相反,通过一系列华洋典故宽慰自己,让人不得不佩服作者的写作功力。

B.为了展现自己的心态,作者还用上了类比推理,从生活、文章、风景、天气等不能太单调,引出灯光也不能太单调,通俗有趣。

C.文章第五段,作者用排比句式罗列了一系列“诗意景象”,句式整齐而又内涵丰富。

D.文章将揶揄、调侃、讽喻、象征等手法贯穿全文始终,让人在忍俊不禁中感受作者的内心,认识作者生活的时代。

8.费孝通先生称赞王力先生的文章“表演精彩”,请分析画线句的精彩之处。

9.有人说,王力先生的散文对生活的实录叙述多浸染着一种“含泪而苦涩的微笑”,请你结合全文谈谈对这一评价的理解。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课外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朱云字游,鲁人也,徙平陵。少时通轻侠借客报仇长八尺余容貌甚壮以勇力闻年四十乃变节从博士白子友受《易》又事前将军萧望之受《论语》皆能传其业好倜傥大节,当世以是高之。

是时,少府五鹿充宗贵幸,为《梁丘易》。自宣帝时善梁丘氏说,元帝好之,欲考其异同,令充宗与诸《易》家论。充宗乘贵辩口,诸儒莫能与抗,皆称疾不敢会。有荐云者,召入。摄衣登堂,抗首而请,音动右左。既论难,连拄五鹿君,故诸儒为之语曰:“五鹿岳岳,朱云折其角。”由是为博士,迁杜陵令。

元帝时,华阴守丞嘉上封事,言:“治道在于得贤。平陵朱云,兼资文武,忠正有智略,可使以六百石秩试守御史大夫,以尽其能。”上乃下其事问公卿。太子少傅匡衡对,以为:“大臣者,明王所慎择也。而嘉猥称云,欲令为御史大夫,妄相称举,疑有奸心,宜下有司案验以明好恶。”嘉竞坐之。

成帝时,安昌侯张禹以帝师位特进,甚尊重。云上书求见,曰:“愿赐尚方斩马剑,断佞臣一人以厉其余。”上问:“谁也?”对曰:“安昌侯张禹。”上大怒,曰:“小臣居下讪上,廷辱师傅,罪死不赦。御史将云下,云攀殿槛,槛折。云呼曰:“臣得下从龙逢、比干游于地下,足矣!未知圣朝何如耳?”御史遂将云去。于是左将军辛庆忌免冠解印绶,叩头殿下曰:“此臣素著狂直于世。使其言是,不可诛;其言非,固当容之。臣敢以死争。”庆忌叩头流血。上意解,然后得已。及后当治槛,上曰:“勿易!因而辑之,以旌直臣。”

云自是之后不复仕,常居郭田,教授诸生。时出乘牛车从诸生,所过皆敬事焉。薛宣为丞相,云往见之。宣备宾主礼,因留云宿,从容谓云曰:“在田野亡事,且留我东阁,可以观四方奇士。”云曰:“小生乃欲相吏邪?”宣不敢复言。云年七十余,终于家。病不呼医饮药。遗言以身服敛,棺周于身,土周于椁。为丈五坟,葬平陵东郭外。

(节选自《汉书·卷六十七》,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少时通轻侠/借客报仇/长八尺余/容貌甚壮/以勇力闻/年四十/乃变节从博士/白子友受《易》/又事前将军萧望之受《论语》/皆能传其业

B.少时通轻侠/借客报仇/长八尺余/容貌甚壮/以勇力闻/年四十/乃变节从博士白子友受《易》/又事前将军萧望之受《论语》/皆能传其业

C.少时通/轻侠借客报仇/长八尺余/容貌甚壮/以勇力闻/年四十乃变节/从博士白子友受《易》/又事前将军萧望之受《论语》/皆能传其业

D.少时通/轻侠借客报仇/长八尺余/容貌甚壮/以勇力闻/年四十/乃变节从博士/白子友受《易》/又事前将军萧望之受《论语》/皆能传其业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易》,“五经”之一,深富哲理,是传播儒家思想的著作中最古老而深邃的经典。

B.封事,指密封奏章,古时臣下上书陈奏秘密事项时,用皂囊封缄,以防泄密。

C.御史大夫,官职名,西汉时相当于副丞相,以协助丞相综理大政,偏重于监察执法。

D.东阁,在这里并非“开我东阁门”中的“东阁”,而是指宰相招致、款待宾客的地方。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朱云被人推荐与五鹿充宗辩论时,毫不胆怯,毅然前往;辩论展开后,连连讥刺五鹿充宗,故儒生都感到很高兴。

B.朱云才兼文武,得到世人尊重。皇帝因为朱云忠正而有智谋,向朝廷咨议想任命他为御史大夫;朱云带领学生乘牛车出行时,经过的地方人们都很敬重他。

C.朱云特立独行,好倜傥有大节。致仕后的朱云远离官场,居住在乡野,教授学生:与宰相薛宣交往,薛宣邀他留在丞相府中,朱云谢绝了对方的好意。

D.朱云恬淡无欲,要求死后薄葬。朱云病重时未请医喝药,临终嘱咐用便服入殓,棺木只需容身,墓穴只需容棺即可。家人遵其嘱造了一丈五尺的小坟。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妄相称举,疑有奸心,宜下有司案验以明好恶。

②及后当治槛,上曰:“勿易!因而辑之,以旌直臣。”

14.左将军辛庆忌为什么能让皇上怒气消解,饶了朱云?请简要说明。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送羽林陶将军

唐·李白

将军出使拥楼船,江上旌旗拂紫烟。

万里横戈探虎穴,三杯拔剑舞龙泉。

莫道词人无胆气,临行将赠绕朝鞭②

【注】①羽林:禁军名,唐有左右羽林军,各置大将军。②绕朝鞭:指有先见的谋略,典出《左传》。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起句就写出了将军出使的气派:坐拥高大的战船,指挥若定;江面上旌旗招展,紫气东来,昭示着陶将军将旗开得胜,马到成功。

B.陶将军将深入虎穴之地,去迎头痛击敌军,此行凶多吉少,以致于陶将军呼酒买醉,舞剑自壮,壮烈诀别。

C.诗作不仅写陶将军壮怀激烈、英勇出征,在尾联中亦写诗人自身,心情也是十分激动。

D.诗人充满“胆气”,一反送别诗常有的感伤情调,写得豪情四溢,壮怀激烈,真有令人拔剑起舞之势。

16.此诗在写作技巧上有什么特色?请结合诗句略作赏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赤壁赋》中,苏轼通过对江水去留、月亮消长的辩证思考,归纳出一个哲理:无论宇宙还是人生,变与不变都是相对的,如果从变的角度来看,“____________”;而如果从不变的角度来看,“____________”。

(2)陶渊明从南山美景中联想到自己的归隐,在《饮酒(其五)》中写下“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归去来兮辞并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寓意与之同一,以云、鸟自喻,写自己无意于仕而仕,因厌恶官场而隐。

(3)“骐骥”是千里马别称,历代文人常借其抒发怀抱、说理明志等,如古诗文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应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衡量一个人生命质量的高低,可以有许多标准。在一切标准之中,我始终不放过两个最重要的标准,一是看他有无健康的生命本能,二是看他有无崇高的精神追求。在我看来,这是生命质量的两个基本要素。没有健康的生命本能,萎靡不振,表明生命质量低下。___①___,也表明生命质量低下。

我所说的健康的生命本能,无论是医学意义上的健康或不生病,还是指一种内在的活力,生命力的旺盛和坚韧,对生命的热爱。这种品质与身体好坏没有直接关系,在一些多病甚至残疾的人身上也可见到。相反,___②___。

这两个要素其实是密切关联、互相依存,生命本能若无精神的目标是盲目的,精神追求若无本能的发动是空洞的。它们的关系___③___,一株植物唯有既扎根于肥沃的土壤,又沐浴着充足的阳光,才能茁壮地生长。

18.请在文中画横线处填上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义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我所说的健康的生命本能,不是医学意义上的健康或不生病,还指一种内在的活力,生命力的旺盛和坚韧,对生命的热爱。

B.我所说的健康的生命本能,不仅是医学意义上的健康或不生病,还是指一种内在的活力,生命力的旺盛和坚韧,对生命的热爱。

C.我所说的健康的生命本能,不是医学意义上的健康或不生病,而是指一种内在的活力,生命力的旺盛和坚韧,对生命的热爱。

D.我所说的健康的生命本能,不管是医学意义上的健康或不生病,还是指一种内在的活力,生命力的旺盛和坚韧,对生命的热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尽道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苏轼《定风波·常羡人间琢玉郎》)

苏轼好友王巩因受到苏轼“乌台诗案”牵连,被贬谪到地处岭南荒僻之地的宾州。王巩受贬时,其歌妓柔奴毅然随行到岭南。公元1083年(元丰六年),王巩北归,请柔奴为苏轼劝酒,苏轼问及广南风土,柔奴答以“此心安处,便是吾乡”。苏轼听后,大受感动,作此词以赞。全词最后一句成为永恒经典。

在遭受自己人生中最大挫折的同时,苏轼对连累好友感到满怀愧疚、满心无奈。作为重视情义的率真之人,苏轼不仅要忍受党争横祸,还要面对好友们憔悴的面容,其内心不能不说是 ① 。

多年后的重见,他能说什么呢?不能道歉,甚至也不能论及太多过去的生活,他只能感谢那位陪伴在好友身边的女子。“此心安处是吾乡”,柔奴的爱,简单纯粹,让饱受 ② 的苏轼,在那一瞬间又找回了洒脱,感受到俗世的真情。

什么是真正的爱?再华丽的辞藻,再美妙的诗篇,都不足以匹敌柔奴 ③ 的生死相随。苏轼本是性情中人,自然会被柔奴的坚守所感动。这首词之所以写得自然率真、直触人心,不仅因为柔奴的爱情、苏轼的文才,更因为苏轼写作时,将自己对友人的深情“糅”于其中。

20.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四字成语。

21.下列各项中,与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修辞手法相同的一句是( )

A.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李白)

B.谁道田家乐?春税秋未足。(梅尧臣)

C.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王安石)

D.双鹭能忙翻白雪,平畴许远涨清波(汪藻)

22.下列句子引号的用法和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中引号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孔子最注重的人伦关系就是水纹波浪向外扩张的“推”字,“推”即推己及人。

B.云,就像天气的“招牌”,天上挂的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

C.他平日里喜欢占人家的小便宜,大多数人都认为,这样的“聪明人”还是少一点为好。

D.郭沫若先生的剧本里婵娟骂宋玉说“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上演时他自己在台下听,嫌这话不够味。

四、写作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时代的车轮裹挟着我们前进,很少有人愿意在轮下,因为顺从时代,才能获得荣光。而有人却愿意到轮下,因为只有脱轨,万事的洪流才不会冲到你的心上,你将认识自己,安静灵魂,幸福也由此而来。如果顺从和脱轨,都不是你想要的,那么还有没有第三条路?

你我虽然属于时代,但是时代也属于我们,时代由你我创造。

在这个巨变的时代面前,你会选择哪条路,谈谈你的思考和感受。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 A (“新中国实行的计划经济体制,使全国陷入羞于言利的困境”错误,曲解文意。)

2. D (A“是否定利的第一人”错误,于文无据。B“这一看法继承发展了孟子义利观”错误,于文无据。C“使之成为两宋的主流思想”错误。)

3. C (“出义则入利,出利则入义”,一个人行了义,就会得到利,相反,出了利也会得到义。这句话将义与利完全对立割裂,不符合材料一儒家“义利之辨”核心内容。先秦儒家义利之辩的一个核心内容就是一方面承认物质利益的合理性,另一方面又倡导用道德的方式来约束利益获取的过程,“义利兼顾”“以义导利”。A“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用不正当的手段获得的荣华富贵,对我来说只是天际的一片浮云,毫无意义。孔子认为富贵如不以道义得之,则没有价值。这句话强调合乎义的利则可求,不合乎义的利则不可求,符合材料一儒家“义利之辨”核心内容。B“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果富贵合乎于道就可以去追求,即使是给人执鞭的下等差事,我也愿意去做。如果富贵不合于道就不必去追求,那就还是按我的爱好去干事。这句话强调合乎义的利则可求,不合乎义的利则不可求,符合材料一儒家“义利之辨”核心内容。D“于义合者为利,于义背者为害”,小人处事,合于私利的就看做利,违背私利的就看做害。这句话强调合乎义的利则可求,不合乎义的利则不可求,符合材料一儒家“义利之辨”核心内容。)

4. ①形成“义”“利”统一的价值观,强调“义”的优先性。人们处在道德困境时,“义”的优先性仍是“成人”的道德价值取向,例如见义勇为。②建立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社会主义道德观念。③确证内心道德准则,实现全社会精神文明的提高。

5. ①子贡,拒绝收下国家补偿金,实则是认为“义”和“利”是二分对立的,赎鲁是行义,但接受金就是谋利,君子应该舍利取义。②孔子说子贡采取的不是好办法,实则是主张“见利思义”,君子可以先取义然后取利,利合乎义则可求,这样做还可实现全社会精神文明的提高。

6. D (A“是为了表达对电灯的颂赞”错误。着重论述电灯的种种好处,是为下文抒写“不得不重新改用菜油灯”的懊恼以及再次装电灯的欣喜做铺垫,和下文写电灯的罪恶、菜油灯的诗意形成对比,便于揭示主旨。B“充满了对抗战时期生活的疲惫和无奈”错误。结合“这样,非但使我回味到童年,而且使我下接爱迪生,上接燃灯老祖,等于活了几千万岁。这一种快乐,决不是一般俗人所能了解的”可知,表现的是作者在特定时代中的豁达。C“因为其对应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同等重要”错误。结合“如果我会做颂赞一类的文章,我实在应该给它做一篇‘菜油灯赞’。但是,如果只做‘菜油灯赞’,而不做‘电灯赞’,那也太对不起爱迪生了。西洋各大都市的电灯没有什么可赞的,因为它只表示了物质文明,没有表示精神文明——我的意思是说没有诗意”可知,在作者看来精神文明比物质文明重要。)

7. D (“文章将……象征等手法贯穿全文始终”错误。文章没有用“象征”的手法。)

8. ①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菜油灯来陪伴着电灯”,表现了人们生活的窘迫。②以调侃的口吻描绘出一幅“乐园”景象,从这种使人产生如与魔鬼交往的幽明世界中,可以窥见抗日战争时期民众生活窘困到何等程度。

9. ①“含泪而苦涩的微笑”,满纸轻松,让读者忍俊不禁,然而,笑声未落,眼角却泛起泪花。

②文章第一段写抗战以前,“一直受着爱迪生的恩惠”“亏了电灯……”一连串的排比,酣畅淋漓地写出电灯给“我”带来的好处。于读者“共鸣”产生时逆转,愈到后面,对比愈鲜明,以至菜油灯都与之媲关了一一可见时代的落后,人们生活的严酷。“菜油灯已有几千万年的光荣历史”“最妙的是电灯光减小到比不上菜油灯的光度,于是油灯如豆,电灯如香”,这些都叫人发笑,但笑在脸上,泪滴在心里——这是多么的无奈,这是多么艰难的生活。

③笑靥收敛,泪水滴下,主题已鲜明:战争给我们带来的是国力积弱不振,民众生计窘迫。

10. B

11. A (“是传播儒家思想的著作中……”错误,道家和儒家学派成型之前,《周易》已经成书,后为道家和儒家所信奉。)

12. B

13. (1)虚妄地称颂举荐他,恐怕怀有奸邪的想法,应该交给有关部门查验来了解他的好坏。

(2)后来要修治栏杆,成帝说:“不要换了!就把旧栏杆修修,用它来表彰正直的臣子。”

14. ①辛庆忌不顾自己的性命,冒死求情。②朱云一向狂傲直率,并没有故意冒犯皇上,应该宽容。③如果杀了他,皇上会被人认为是暴君。

参考译文:

朱云,字游,鲁国人,后迁居平陵。年轻时结交轻捷豪健的侠客,依靠侠客帮人报仇。他身高八尺多,容貌壮伟,凭借勇力闻名。四十岁时,才改变节操跟随博士白子友学习《周易》,又跟随前将军萧望之学习《论语》,都能够传承《周易》和《论语》。喜欢倜傥洒脱的大节,当时社会上的人因此而很看重他。

当时,少府五鹿充宗显贵,很得元帝宠幸,他治学《梁丘易》。汉宣帝在位时就赞赏梁丘氏的《易经》解说,元帝也很喜好其解说,想考辩梁丘氏与其他各家解说的异同,就命令五鹿充宗与《易经》学各家辩论。五鹿充宗凭仗着贵宠和能言善变,儒生们不能与他相抗衡,儒生们都借口有病不敢与会。有人推荐朱云,就把他召入。朱云提衣登堂,昂首提问,声音震动左右。开始辩论以后,他接连驳倒五鹿充宗。所以儒生们为他编了一句词儿:“五鹿高又高,朱云折其角。”由此朱云担任了博士,迁为杜陵县令。

汉元帝时,华阴县守丞嘉向皇帝上呈密封的奏章,说:“治理的办法在于得到贤才。平陵人朱云,文武兼备,忠正而有智谋,可以让他以六百石的官秩试任御史大夫,以尽显他的才能。”元帝于是把这建议交付公卿研究,征询意见。太子少傅匡衡在对策中认为:“大臣是圣明的君王谨慎地选择的。可是嘉却曲意称颂朱云,想让他担任御史大夫,虚妄地称颂举荐他,恐怕怀有奸邪的想法,应该交给有关部门查验来了解他的好坏。”嘉竟因此获罪。

成帝时,安昌侯张禹凭借皇帝老师的身份得到破格提拔,(皇上)极为尊敬推崇他。朱云上书求见成帝,说:“请求陛下赐一口尚方斩马剑,斩一个佞臣,以此来劝勉其他人。”成帝问:“你要斩的是谁呀?”朱云答道:“安昌侯张禹。”成帝大怒,道:“你一个小官居于下位而毁谤上级,在朝廷上侮辱我的老师,罪死不赦!”御史拉朱云下朝堂,朱云攀住殿上的栏杆,栏杆被他拉断。朱云大呼道:“微臣我得以和龙逄(夏桀时忠臣,因谏被杀)、比干(商纣时忠臣,因谏被杀)在九泉之下交往,也就满足了! 只是不知圣朝将要怎样?”御史便把朱云拉了下去。这时左将军辛庆忌摘掉官帽,解下宫印和绶带,在大殿之上叩头,说:“朱云一向以狂傲直率之名著称于世。假如他说的有理,就不可诛杀;他说的不对,也应该宽容。臣斗胆以死相争!”辛庆忌叩头流血。(这样)成帝的怒气才消解,然后才饶了朱云。后来要修治栏杆,成帝说:“不要换了!就把旧栏杆修修,用它来表彰正直的臣子。”

朱云从此后就不再做官,常居住在鄠县乡间,教授学生。有时带领着学生们乘牛车出行,探访的人都对他很敬重。薛宣为丞相,朱云前往拜见。薛宣以宾主之礼相待,并趁机挽留朱云住宿,很随便地对朱云说:“您在田野间也没有事,暂且留在我的东阁中,可以看看天下的奇士。”朱云说:“你以为我想当你的属吏吗?”薛宣就不敢再提这事。朱云七十多岁的时候,在家中去世。他病重时不请医不喝药。临终嘱咐用身上的便服入殓,棺木只需容身,墓穴只需容棺即可。(家人)只造个一丈五尺的小坟,(把他)埋葬在平陵东郭之外。

(节选自《汉书·卷六十七》,有删改)

15. B (“此行凶多吉少”错误。陶将军将深入虎穴,显示其胆气过人,无“凶多吉少”之意。)

16. ①用典:短短六句诗,就用了多个典故:“楼船”(《通典》)“虎穴”(《后汉书》)“龙泉”(《晋书》)“绕朝鞭”(《左传》)等等。用典恰切,含蓄深婉。

②对偶:中间的两句“万里横戈探虎穴,三杯拔剑舞龙泉”,对仗十分工整,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③反诘:如果说首联是写陶将军的话,那么尾联则主要是写“诗人”自己的,面对着旌旗招展、楼船竞驶的出征场面,诗人的心情也是十分激动的,“莫道词人无胆气”一句以反诘语出之,便充分地表达出诗人也心潮激荡,胆气过人。

17. (1)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2)云无心以出岫 鸟倦飞而知还 (3)骐骥一跃 不能十步(乘骐骥以驰骋兮 来吾道夫先路)

18. ①没有崇高的精神追求,随波逐流 ②有些体格强壮的人,内在生命力却十分乏弱 ③犹如土壤和阳光

19. C

20.①五味杂陈 ②宦海沉浮③不离不弃

①处,语境形容苏轼面对自己人生挫折以及连累好友时复杂而痛楚的心情,可用“五味杂陈”。五味杂陈:形容人的心情不好受。②处,语境指苏轼被贬,仕途曲折不顺,可用“宦海浮沉”。宦海浮沉:指官场生涯曲折复杂,变化不定。③处,语境指柔奴毅然随王巩到岭南,始终陪伴在身边,可用“不离不弃”。不离不弃:永远在身边,永不分离,永不抛弃。

21. D 画线句运用比喻修辞,把柔奴比作梅花。A.通感,“玉笛”声为听觉,“落梅花”为视觉。B.设问,有问有答。C.拟人,“送青”把山人格化;对偶,“一水”与“两山”相对,“护田”与“排闼”相对,“绿绕”与“青来”相对,尾字“绕”“来”符合仄起平收的要求;借代,“绿”“青”借指植物。D.比喻,把“白色翅膀”比作“白雪”,把“田野绿色”比作“清波”。

22. D(画波浪线的句子中引号表示直接引用。A.表示强调;B.表示特殊含义;C.表示反语;D.表示直接引用。)

23.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

材料是身处巨变的时代我们该选择哪种方式生活。一是跟随时代车轮前进,即顺从时代,如此才能获得荣光,得到更好的发展。孙中山先生说过“天下大势,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在时代中发展,顺势而上能够抓住时代的契机,成为时代的宠儿。二是“到轮下”,即“脱轨”,认识自己,遵从本心,不受外界干扰,任凭时代潮流涌动,我只做自己内心的国王。除了这两条路,材料以“如果顺从和脱轨,都不是你想要的,那么还有没有第三条路”“你我虽然属于时代,但是时代也属于我们,时代由你我创造”引导考生思考其他的道路,那么考生可以综合二者思考,如一方面顺应时代但保持理性距离,另一方面顺应内心但不被自我蒙蔽。

考生写作的时候可以任选其一。如选择顺从时代,考生需要洞察时代,辨明方向;如选择遵从内心,可以分析如何保持自我对时代的独立判断能力,能不为时代潮流裹挟,保有自我的精神王国。当然也可以辩证分析,顺应时代并不意味着舍弃自我,遵从自我也绝不是自我封闭,顾影自怜。顺应时代且保持距离,遵从自我却又不辈自我蒙蔽;在时代车轮裹挟下前进又坚持生命的不顺从,在时代大潮的冲刷下仍保留内心的灯塔。

行文构思上,可以借助名言开篇,引出观点,如“北宋有学者张横渠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说的是其儒者壮志,愿顺应时局,顺应本心去开创事业。于今世人,又何不如是?唯顺乎时代,并追随本心才能不迷失不困惑,才能坚定地创造人生价值”;接着分析“顺乎时代”和“追随本心”的关系,然后列举事例逐一分析“顺乎时代”“追随本心”的意义;最后再次引用名言收束全篇,如“《史记》有言:‘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太史公言及时代潮流中有汲汲名利之弊病。不错的,只有以理性地眼光看待潮流,在内心的自我判断下保持合适的姿态,方可不迷失。故曰:顺乎时代,追随本心,方为上策”。

立意:

1.顺应时代发展,实现人生价值。

2.顺乎潮流,追随本心。

3.遵从内心,无问西东。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遇见寰宇》剧本杀凶手是谁复盘,答案解析关系图结局剧透!
“金陵十二钗”正册、副册主要人物判词及解析
浙江省文联第九届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杭州召开
蚂蚁庄园魔芋是不是低热量食物答案 魔芋真的是低热量食物吗?
趣味脑筋急转弯有哪些 9个趣味脑筋急转弯及答案
在中国古画里经常出现的“猫蝶相戏”,寓意是什么?蚂蚁庄园答案
【推荐阅读】语文教师要有“几把刷子”
江左梅郎无双才智,悬镜司营救卫铮计划,精彩布局全步骤解析
“《水浒》毒害青少年,应从课文中清除”?浙江省教育厅回应
网友称《水浒传》毒害青少年,浙江省教育厅千字高水准回复被群赞

网址: 浙江省余姚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http://www.pyqsh.com/newsview22165.html

所属分类:生活日常

推荐社会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