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惠特曼的戒酒故事:酒鬼的自我与自由
原标题:诗人惠特曼的戒酒故事:酒鬼的自我与自由
一部作为“禁酒运动”信使的小说
惠特曼是美国浪漫主义文学代表之一,闻名于世的自由体诗《草叶集》,既是他自己的心灵成长史诗,也是美利坚民族精神发展的史诗。
1842年,尚未出道的惠特曼曾创作过一篇中长篇小说《酒鬼人生》,讲述乡村小伙埃文斯到纽约闯荡,在灯红酒绿中染上酒瘾,随后,他经历一系列的痛苦、悲剧,最终幡然醒悟,获得救赎。
《酒鬼人生》的英文名字直译为“富兰克林·埃文斯,或酒鬼:时代的故事”,其创作背景正是美国“禁酒运动”时期。19世纪,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发展,在美国许多城市里,酒吧都成为各阶层聚会的重要场所。酗酒之风愈演愈烈,逐渐成为社会问题。19世纪下半叶,“禁酒运动”传遍整个美国,从提倡少饮酒,到杜绝饮酒,并于20世纪初写进法案。
本书译者认为,惠特曼是出于文学的社会职能创作的《酒鬼人生》,他想让这本书成为“禁酒运动”的信使。书中有关饮酒危害的段落俯拾皆是,如“酗酒是满腹牢骚、争吵不断、苛刻无情的元凶”;如,科尔比对埃文斯说,印第安人的高贵和土地、财产都毁于发烫的烈酒。书中刻画了很多酒鬼形象,除埃文斯自己,还有科尔比、马尔基翁、车夫等人,除了埃文斯最终获得救赎,其他人都以悲剧告终。惠特曼在“尾声”部分表达了对本书的期许:希望人们读后,除了消遣娱乐,还能有些“有益的种子”种下,最终收获鲜花和果实。
在这个层面上,这是一本有社会批判力量的道德劝诫小说。
然而,谈及惠特曼这样的作家时,切不可忽略他与美国精神的纽带以及他对浪漫主义文学的继承和突破。《酒鬼人生》虽鲜少为人提及,但实际上与《草叶集》一样,既是惠特曼的心灵成长之歌,也是美利坚民族的精神之歌。虽然在《酒鬼人生》中看不到惠特曼对“自我”的反复赞颂,但他摒弃浪漫主义的感伤,重塑理性自由的向往,已经初见端倪。
对成功的幻想未尝不是一场酗酒
法国大革命以后,“自由、平等、博爱”的观念深入人心;《人权宣言》宣布的自由竞争法则,让资产者企图通过巧取豪夺达到财富顶峰,落魄的贵族也企图借此改善社会地位。人们狂热地期望飞来好运,做梦与幻想成为普遍的社会心理状态。在这种土壤中孕育的浪漫主义文学,其核心思想就是对个人独立和极端自由的强调。《酒鬼人生》中写道:
农夫的各自们纷纷逃离他,去更加温馨惬意的天地谋求生计。
书中有段对话值得玩味。埃文斯到纽约,准备开始新的人生。他意识到,在这个迷宫般的城市面前,有人收获荣誉、赚得豪宅,也有人一败涂地、落魄而亡,但他相信自己会像那些幸运儿一样,自信满满地勇立潮头,毫不退缩地面对艰难险阻,最终手中挥舞着胜利和荣耀的果实。然而,当史蒂文·李问他想在纽约做什么的时候,他却回答,自己也不知道:“我来这里是想找一份工作。到底是什么工作,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的运气了。我倒不太介意做什么工作,只要能老老实实谋生就行,并且,随着年纪增长有机会提升自己。”
李先生坦白地说:如果以这种方式来纽约,他不太可能找到任何工作。
埃文斯与我们大学毕业时的心理状态如出一辙:我们相信,只要努力就能成功,然而,我们能做什么,该做什么,怎么努力,朝哪个方向努力,在哪里获得什么样的成功……我们却不想面对。我们没有方向,只有欲望,在欲望的驱使下,根本无法踏实学习,本分工作,最终在灯红酒绿中迷失方向。如同《酒鬼人生》中的埃文斯,认为亮丽的衣着胜过高尚的情操,酒桌上的喧哗才是绅士聊天的方式。即便醉的不省人事,他也仍旧坚信,自己出人头地。或许,让人醉倒的不只是酒精。在自我、自由、竞争的笼罩下,对功成名就不切实际地幻想与追求,未尝不是一场酗酒。
健康自由走在大路之上
据说,埃文斯是惠特曼以自己为原型创作的,因此他晚年羞于提及这部作品。书中,埃文斯将自己去酒吧的第一夜视作堕落的第一步,悔过后没多久,就又一次臣服于酒精。他每次都将厄运归咎于前一次饮酒,归咎于命运的偶然性。他将酒比作毒蛇,坦言自己在酒精中反复挣扎、无法自拔,“放纵的恶魔已经掌控了我们全部的感官,我们都成了他的俘虏”,“酗酒的恶习让本就消沉的意志更加萎靡,我就像茫茫大海上一艘失去桅杆的船。”
俘虏,失去桅杆的船,都蕴含了无奈与无助的意思。惠特曼认为,戒酒是唯一的安全出路,而且要戒除一切酒。
《酒鬼人生》出版半个多世纪以后,美国于1920年颁布了“禁酒令”,禁止酿造、发售酒类,然而酒禁而不止,还催生了更多非法酿酒和饮酒行为。1933年,美国国会颁布第二十一条修正法案,废止“禁酒令”。对一个正在崛起的国家而言,人们头脑清晰、精神强健,国家才会拥有更大力量。酒让人沉醉、意志消沉,就成了犯罪之源。最终却发现,真正的问题并不是酒。
同样吊诡的是,埃文斯的厄运也并非每次都由喝酒直接造成:第一次,与其说贪酒,不如说是怕被城里人看不起,最终喝酒误事,并与老板吵架;第二次,投资失败后借酒消愁,导致妻子含恨离世;第三次,被酒店老板骗走了几乎所有财产,酒瘾复发,沦落街头行乞,与犯罪分子厮混时被捕入狱;第四次是酒醉后娶了女奴玛格丽特,清醒之后却后悔不已,之后移情别恋,引来祸患……
通过埃文斯的经历,可以看出,真正让人陷入悲惨境地的不是酒,是薄弱的意志,饮酒的危害在于让原本消沉的意志更加萎靡。
法国大革命之后,贵族们失去天堂,启蒙思想家为资产者、小资产者描绘的理想社会,在残酷的现实中破灭。彼时,全社会都弥漫一种悲观颓唐、消沉阴郁、苦闷彷徨的情绪。埃文斯及同样处境的年轻人,他们之所以意志薄弱,恰恰是在一次又一次的幻想与破灭之中,意识到自己的努力和反抗都是徒劳的。
个性受压抑、才能得不到发展、愿望和抱负无法实现,成为浪漫主义文学的主要书写内容。不同于传统浪漫主义作家,惠特曼克服了那种悲观抑郁的情绪。他在爱默生超验主义思想影响下,认为“自我”不应该是伤感纤弱、自怨自艾、沉思冥想的“自我”,而应该是心灵与肉体、头脑与感官和谐发展的“自我”。所以,《草叶集》呈现的,是一个强健有力、粗鲁的、顶天立地的“自我”。这个“自我”自助自强,自己决定自己命运,自己开辟自己的道路,自己承担自己的责任。如同《大路之歌》写道:
我轻松愉快地走上大路,
我健康自由,世界在我面前。
长长褐色的大路在我面前,指向我想去的任何地方。
因此,可以说,惠特曼绝不会认同放纵的自由,他会赞同康德所说的,人的尊严在于获得理性的自由。
追溯得再久远一点,古希腊时代,酒神狄奥尼索斯和日神阿波罗分别代表放纵自由和理性束缚。人们通常认为,艺术倾向于前者,哲学倾向于后者。然而,在诗人惠特曼笔下,我们看到,对自我毫不约束,只能造成性格的优柔寡断和意志的薄弱萎靡,只有在理性照耀下,自由才会发光,我们才会拥有强健的自我,才能选择和决定一切。
美国“禁酒令”废止以后,酒既成为令人堕落的毒药,也是具有颠覆性的枪炮。如同惠特曼的自由之声和自由体诗,既被看作“淫秽的小书”,震惊了读者,惹恼了学院派文人,也让芝加哥诗派、垮掉的一代等后世文学创作者获得了语言上的自由。从此意义上说,《酒鬼人生》不仅是对酗酒之徒的道德劝诫,也是对理性自由的召唤和重建。
(原标题:诗人惠特曼的戒酒故事 酒鬼的自我与自由)
来源:北京晚报 作者:阿唐
流程编辑:TF065
版权说明: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网站上的文字、图片、图表、漫画、视频等内容。
未经许可即使用,或以此盈利的,均系侵害本网站著作权及相关权益的行为,本网站将追究法律责任。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takefoto@vip.sina.com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诗人惠特曼的戒酒故事:酒鬼的自我与自由
“大家好,我是一名女酒鬼。”
有酒鬼称号的十位女明星,刘涛喝酒拿瓶吹,你喜欢哪位?
传奇翻译家赵萝蕤晚年倾力之作 《草叶集》中文全译本再推新版
女版“辛德勒”的故事:《动物园长夫人》书写战火中普通人的无畏与挣扎
水果店里的野生诗人:生活第一,写诗第二
痛苦的时候,学会自我释怀
开创诗意流的著名作家唐国明自由古体诗16首
布拉德·皮特自曝近年心路历程 称自己已戒酒戒烟
真正的自我尊重
网址: 诗人惠特曼的戒酒故事:酒鬼的自我与自由 http://www.pyqsh.com/newsview22443.html
推荐社会生活
- 1一个人,也要好好生活 2073
- 2新疆美女哈妮克孜恋情揭晓,男 2064
- 3中华民国双旗开国纪念币一枚能 1836
- 4细读《金瓶梅词话》第35回之 1790
- 5李清照:两处相思同淋雪,此生 1253
- 6金莎的穿搭给人一种精致土的感 1155
- 7周杰伦晒和昆凌游玩照 同和小 1064
- 8据李子柒友人透露,李子柒已经 1051
- 9苏志燮宣传新片不忘撒狗粮,大 928
- 10自毁人生!池子再说无底线言论 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