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社会生活 也曾隔窗窥新月:刘心武细述“独家”文坛往事

也曾隔窗窥新月:刘心武细述“独家”文坛往事

来源:朋友圈生活 时间:2023年03月06日 14:25

原标题:也曾隔窗窥新月:刘心武细述“独家”文坛往事

2023年3月,刘心武《也曾隔窗窥新月》一书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在书中,刘心武回忆了他与巴金、冰心、茅盾、夏衍、丁玲、陈梦家、汪曾祺、陆文夫、周汝昌、启功、孙犁、严文井、王蒙、孙维世、胡兰畦、范用、冯亦代、郁风、王小波、夏志清、刘以鬯、谢晋、董行佶、王澍等55位文苑名人的交往。

它以作者的亲身经历,记录了时代激荡与文坛变迁,讲述了主人公们的独特传奇与沉浮故事,刻画了那些温润智者的生命方式与人生哲学,彰显了他们在历经岁月尘烟与人生风雨之后素心不移、凝视新月的境界,文字中蕴藏着一种洗尽铅华、慰藉人心的深沉张力。

活动现场 左起:何奎、刘心武、施战军、祝勇

3月5日,以“也曾隔窗窥新月——刘心武笔下的文坛往事”为主题的新书分享会在首都图书馆举行。著名作家、著名文化学者,茅盾文学奖获得者刘心武与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人民文学》杂志主编施战军,著名的文化学者、故宫系列畅销书作家祝勇,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副总编辑何奎一起,共话文坛群星闪耀时。

刘心武:这本书非常“独家”

在新书分享会上,刘心武坦言,收在《也曾隔窗窥新月》一书中的文章最早写于1989年,最晚写于2021。它们原本像一些散珠,散发在报纸副刊和杂志上,后来由何奎先生精心挑选并编成几辑,用三年的针线串成项链,光彩夺目,让刘心武自己也吃了一惊。他敝“珠”自珍,直言这些珠子串起来后,可以让人一窥几代中国文化人、文学人、艺术人的风姿和他们的内心。

著名作家刘心武

“我这里的素材绝大多数是独家的,绝大多数人写不出来。比如我写丁玲复出轶事,不可能别人来写,就是我自己独自经历的。像我跟冰心的深度交谈,是只剩我们俩的时候才进行的深度对话。比如写到其他一些场景,都是非常独家的一手材料。”刘心武说。

施战军拿到《也曾隔窗窥新月》一书后爱不释手,有的章节甚至读了好几遍。他认为,该书堪称一本“老友记”或一种诗友画,关于曾经经历过的人和事,刘心武老师写得非常自如,用他自己的话说,写得非常“独家”。“当年对刘老师来说是一种照实而记,而在我们这些后学看来,也包括现在刘老师自己看来,它是有了光晕,带了包浆,更有滋味。春天绿窗纱摆动,煦暖微风来访,淡香的薄雾和舒缓的音乐悄然而起,就像我们感觉到某种音乐来到一样,记忆的岛屿它的轮廓开始渐渐清晰,它在书里就已经成为一个一个鲜活的精神形象。”

祝勇表示,自己从《也曾隔窗窥新月》中读到了三个层面的东西。首先是读到刘老师从事文学创作的幕后点滴和跟文坛上各位老师、朋友交往的花序;第二是读到这些作家本身,从巴金、丁玲、冰心、端木蕻良,一直到更年轻的王小波等等几代作家他们创作和生活的侧面;第三是从书中看到祝勇自己。“余生已晚,没有那样的幸运见巴金、冰心、端木蕻良、沙汀、艾芜这些现代文学史上的大家,但是他们的作品我们非常熟悉,所以我读这本书时,重温了一遍自己从小到大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

何奎透露,在编选《也曾隔窗窥新月》一书时,情感上最大的冲击力是面对前辈。书中的先贤面对时代的激荡和人生的颠簸,包括刘心武先生本人,在经历过许多不幸之后,都能臻于某种境界——通透、豁达,虽然看似回归平常,但这种平常又不是通常的平常,他们可以超越苦难、超越自我,达到很高的人生境界,这让何奎十分感动。何奎说:“虽然现在这些群星已与我们渐行渐远,已经逐渐消逝在历史的天幕中,但正如书中提到的‘一钩新月天如水’。他们的精神、人格以及风范将永远留存在世间。”

与文化界的奇妙缘分

刘心武与文化界有一种奇妙的联系。他小时候住在北京东城区钱粮胡同35号的海关总署宿舍,而隔壁34号住的是陈梦家。陈梦家是新月派的诗人,也是古文字学家、考古学家。他的母亲曾是冰心热心的读者,与少年刘心武谈起新月派的诗人陈梦家来,竟还记得几十年前读过的“一朵野花在荒原里开了又落了……”他父母的亲戚和友人中,有不少文化界的,像他称作“娘娘”的胡兰畦、称作“兰姑姑”的孙维世。更奇的是,他的妻子小时候住在无量大人胡同时,曾和歌唱家张权共一个院子。歌唱家美妙动听的歌声、琴声,曾让那个小女孩如醉如痴。

他从事文学写作和研究仿佛成了冥冥之中注定的事情。

1977年,他发表的短篇小说《班主任》应和着时代的心声,掀起了“伤痕文学”的热潮,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反响。1984年,他发表长篇小说《钟鼓楼》,同样影响巨大,作品荣获第二届茅盾文学奖。2005年,他在央视《百家讲坛》开讲“刘心武揭秘《红楼梦》”,掀起全民“读红”热。

他不仅进行文学创作,还一度在文学期刊《十月》《人民文学》担任编辑和领导工作,在文学界交往广泛。他见证了当代文学的发展历程,了解性格各异的作家和他们的如烟往事。

活动现场

“私家文章”给历史以细节

刘心武说: “历史是一种宏大的叙事,它那筛网的网眼儿是很大的,它经常要无可避免,甚至是必须牺牲掉许许多多真实生动的细节。但作为个人的忆念性叙述,越是尊重、敬畏历史,便越应该如实地给历史以细节的补充。这是一般读者所企望的,也是史家所不拒的。”

文学史的书写中,也存在这样的问题。文学史是概括的、凝练的,而“私家文章”正可以做细节的补充。

1978年,刘心武在北京人民出版社主办的《十月》杂志工作时,向还没有平反的丁玲约稿散文《杜晚香》。准备刊发的头天晚上,稿子却被《人民文学》杂志和人民文学出版社临时“截”走了。原来,中央决定给丁玲平反,需要立即安排丁玲复出的事宜,就是火速在即将出版的一期《人民文学》杂志上刊登她的新作品,并让人民文学出版社赶编赶印丁玲的书,书里也要收入《杜晚香》。当时的情形是十万火急,《人民文学》杂志社的副主编葛洛、人民文学出版社的负责人严文井都坐着小汽车亲自来找刘心武要丁玲的稿子,很有戏剧性。

而胡兰畦人生境遇中的历史细节,也让人喟叹。她在1933年写的《在德国女牢中》一书出版后,被译为俄文,在苏联风靡一时。1934年到1935年,她作为“国际大作家”在莫斯科活动,并作为唯一的中国女作家出席了1934年召开的全苏作家大会。当时的苏联作协主席高尔基对胡兰畦非常欣赏,除了在大会活动中主动与胡兰畦交谈,还多次邀请她到他城外的别墅做客。那时候胡兰畦接触的苏联官员与文化界人士中,赫赫有名的除高尔基外,还有布哈林、日丹诺夫等。在1936年高尔基的葬礼上, “来自中国的著名女作家胡兰畦”被斯大林指定为执绋人之一。但她“人生最风光的日子,也就那么几年”,此后命运多舛,她的名字和作品都湮没在历史的尘埃中。

生命中有温度的记忆

文学家是多情的,刘心武先生对于生命中的友人、对于帮助过自己的人,一直抱着一种特别的感恩之情。

这么多年过去了,刘心武还记得与邵燕祥在琉璃厂邂逅时对方的一声呼唤:“燕祥兄迎面骑车而来,见到我亲热地唤我一声’心武’。他可能早忘怀了,我却仍回味着这小小的插曲。”

顾行是《北京晚报》原副总编,他的名字并不广为人知,与刘心武的交往也不甚多。但刘心武感念他的一个电话,称之为“救心电话”。书中写道:“当十年前我摔了个大跟头时,他在获悉有关我的这一信息的三分钟后,立刻拨来了电话。短短几句话,不啻救心丹丸!当时他因严重的心脏病正住在安贞医院,他是从病床上爬起来,离开病房,走过好长一段走廊,到公用电话亭那儿给我拨的电话。这是一个我一生受用不尽的电话。”是啊,纵使我们有足够的自信自强与自救自赎的能力,我们也许还是需要在关键时刻接到一个这样始料未及的救心电话。

对于这种感情,他毫不遮掩,而是坦率、诚恳地在书中道出。

他谈到茅盾时,说:“我虽然没有与茅盾亲密接触、深入交谈的机会,却是受过他恩惠的。”原来,在1979年2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召开的座谈会上,茅盾给予了当时还是文坛新人的刘心武赞许与鼓励。这在茅盾的一生中并不算什么,但刘心武说:“我得承认,在《钟鼓楼》的整个写作过程中,茅盾的那股目光一直投注在我的心里,也是我发愤结撰的原动力。”

而对于周汝昌先生,刘心武说:“从某种程度上说,我如今被一些人认为是’红学家’, 其实是汝昌师拼力将我扛在肩膀上才获得的成绩。” “我以为,汝昌师对我的无私扶植,正与胡适当年的学术风范相类,我将永远铭记、感怀!”

这种形诸文字、坦率真诚的表达令人动容。

曾经“追星”王小波

在一般人的印象中,文化人特别是文学家都是脆弱的、情绪化的,但在刘心武笔下,他们虽然性格各异,但都是温和、澹真、通透而睿智的,有时候还是有趣的。

刘心武也追星,其中之一就是王小波。追,就是因为读了其文字,喜欢得不行,从而想方设法要去认识,想跟人家多聊聊。

在刘心武笔下,王小波既是他的“星”,也是他最好的谈伴,他们会因为心灵的良性碰撞而欣喜。王小波喜欢有深度的交谈,所谓深度,不是故作高深,而是坦率地把长时间思考而始终不能释然的心结陈述出来。这么多年过去,刘心武还记得王小波谈到《中国可以说不》这本书时所说的话。王小波说:“说不,这不好。一说不,就把门关了,把路堵了,把桥拆了。”王小波说,到头来,还得坐下来谈,即使是战胜国接受战败国投降,在再苛刻的条件里,也还是要包含“不”以外的容忍和接纳。因此,人类应该聪明起来,提前在对抗里糅进对话与交涉,在冲突里预设让步与共存。王小波说话时的语速近乎慢条斯理,但语言链却非常坚韧。

不仅如此,刘心武还说:“人生的意义,于大多数人而言不是“轰”的一声雷响,而是蜜蜂般“嗡嗡”不息地采撷花蜜;人从暗寂的子宫中来,还要渡到暗寂的彼岸去,那中间的历程,惊心动魄的事未必多多,真多了也未必是福,而常态的日常生活,以其平淡枯燥磨砺着我们焦虑的灵魂。倘若我们能消除娇嗔暴戾,而终甘于平凡,把有限的生命融入能与真、善、美相连的事体中,那可能便是缔造了真福。”

南都记者 黄茜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也曾隔窗窥新月:刘心武细述“独家”文坛往事
假日书房丨刘心武:他感到从来没有这样强烈地爱过自己的祖国
《奶奶的窗花花》,窗花里的乡愁
独家记忆的歌词 独家记忆整首歌词
独家记忆陈小春歌词 独家记忆陈小春歌词介绍
上帝给她关了哪扇窗这个转头擦眼泪的动作也太鲨我了
渭南文坛 | 闫敏:爱笑的他
胡洪侠|你的往事真的是你的往事?
光影交织 宁静清新——《艺术里的奥林匹克》带您品鉴《山水画·漓江新月》的风雅意蕴
“你是我的独家私藏”

网址: 也曾隔窗窥新月:刘心武细述“独家”文坛往事 http://www.pyqsh.com/newsview22773.html

所属分类:生活日常

推荐社会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