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社会生活 看到她们讲述的世界 | 国际妇女节书单

看到她们讲述的世界 | 国际妇女节书单

来源:朋友圈生活 时间:2023年03月08日 09:31

原标题:看到她们讲述的世界 | 国际妇女节书单

又到一年一度的国际妇女节。这个诞生于20世纪初期西方第一波女权主义浪潮的节日,既是一代代女性打破桎梏,争取政治经济权利、公共事务参与权利的抗争史,也是跨越时空、联结全世界女性的纪念日。

今天这篇文章,我们挑选了近期出版的8本书,看到她们讲述的世界:

母亲和女儿不息的羁绊之间,是不同代际女性的命运互动(《妈妈走后》《关于女儿》);作为人类的一半,女性为何总是明明在场又被缺席?当她们浮出历史地表,我们在她们身上望见的,是曾经被遗忘的来路(《开场》《艺术史的另一半》);身体并非一座孤岛,它会被癌症细胞侵袭,会与包裹它的布料互动,会表达也会被表达,这是身体的政治,亦是性别的政治(《未死之身》《内衣觉醒记》);都说当下的女性有了更多的自主选择权,可以选择不生育,可以选择离婚,可以选择成为女性主义者……但当女性真正面对生活的抉择,选项其实并非那么多(《快乐上等》《亲密的分离》)。

书单之外,我们联合未读等八家出版品牌,共同推出女性图书盲盒,内含2-4本各家精心挑选的女性主义好书。欢迎感兴趣的书友选购。

撰文 | 青青子

母亲与女儿

《妈妈走后》

《关于女儿》

《妈妈走后》

作者:[美]米歇尔·佐纳

译者:蔡雯婷

版本:光尘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23年1月

世间万千种关系中,母女关系始终是讨论度最高的话题之一。对于女儿来说,母亲是有关爱的最早形绘者,也是成长过程中迫切想要逃离的对象。因此,当女儿想要真正走近自己的母亲,往往需要某种意义的“离开”。在《妈妈走后》这本书里,一切是从母亲的去世开始的。

2014年5月,25岁的米歇尔·佐纳接到母亲的电话,得知母亲确诊癌症。回到家乡后,她成为母亲治疗过程中的主要照护者,5个月之后,母亲还是撒手离去。母亲去世后的5年里,米歇尔找了许多方法来面对丧亲之痛,最后她发现,去韩亚龙超市大哭一场,是最好的舒缓方式。这本书的原版书名也正是 Crying in H Mart ——在韩亚龙超市哭泣。

食物是这本书的核心线索,它既连接了母亲的过去,也疗愈了女儿的现在。在载满韩国食物的韩亚龙超市里,米歇尔重新记起了母亲生病前的模样,想起了小时候每年与母亲回韩国的历程,也接纳了二代移民身上的“韩国”部分。

同样地,如果我们以食物为线索,还能在其中看到一幅典型的东亚家庭关系图示:一个强控制欲的(韩国)母亲和一个经常缺席的(美国)父亲。在有关食物的记忆里,父亲很少出现,而在母亲患病的那段时间里,父亲又因为不了解母亲的口味而无法承担起照护者的角色。

“她不说善意的谎言,也很少夸你,但她会心细如尘地观察你的偏好,悄悄记住那些令你快乐或惬意的事,并将她的关怀藏在那些你甚至不曾留意的地方。她知道你在吃炖菜时,喜不喜欢连同汤汁一起盛进碗里。她知道你能不能吃辣,讨不讨厌番茄,吃不吃海鲜,胃口大不大……她会记得你最先吃完的是哪一碟韩国小菜,下次就会把那碟小菜堆得满满的,摆上双份的量。”正是通过对食物、对母亲烹饪方式事无巨细的呈现,一种带有强烈东亚性的母亲之爱跃然纸上。

《关于女儿》

作者:[韩]金惠珍

译者:简郁璇

版本:一頁folio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2年10月

那么,母亲又会如何理解与书写女儿呢?《关于女儿》是一本母亲视角的女性小说。主人公是一位已过耳顺之年的母亲,平时在一家养老院当劳务派遣工,有一个跨入三十岁中段、在大学当临时讲师的“叛逆”女儿。

故事就从女儿想要带着相处7年的女友借住到母亲家中开始。在母亲的声声独白中,她既无法理解女儿的人生选择,也拒绝面对女儿的性取向。目睹自己在疗养院负责的失智症患者珍女士,因为老后被机构、被社会抛弃的景象,她一方面心生愤怒,一方面又担心女儿会面对类似的悲惨境况。在不断地拉扯之间,她意识到女儿身上印刻着曾经的自己。

相信每一个生活在东亚社会的女性都会对书中母亲的自白产生恐怖的怪熟感。比如当女儿作出让她无法理解的行为时,母亲会连带责怪自己:“我不知道自己究竟做错了什么,还有你又是从哪儿开始出差错的。都是三十多岁的人,没有稳定的工作,也没有结婚的想法……如果不是想存心折磨我,怎么做得出这种事?”每当女儿试图反驳时,母亲又会诘问:“你那些优秀又了不起的学问究竟都用到哪儿了?你学到的就是全然无视父母,却在其他人面前假装聪明吗?”

母亲视角的叙述,也让我们看到一个逐渐步入老年的普通母亲所面对的艰难处境:终其一生、永无止境的劳动。没人能将她从这种吃力的劳动之中解放出来。无论爬过多少座山,母亲的人生依旧像是一张张被折小,再折小的传单,日子一天天过去,然后就这样随意地被塞进了包里。

和近年来许多备受关注的韩国女性文学作品相同,《关于女儿》对女性所身处的现实带有强烈而真切的关怀。无人可倾诉、对生活始终战战兢兢的母亲、因性少数身份被高校恶意排挤的女儿,曾经为国际难民儿童事业付出全部青春,却在老后被社会抛弃的珍女士,她们的处境背后是颠扑不破的父权结构,正如小说最后的导读中所写:“在以女性的隐形劳动累积剩余价值的资本主义社会中;在压制女性身份的户主制被废除不到十年的韩国;在韩国新自由主义体制下,竭尽一切手段强迫女性担任非正规岗位的环境里——女性被配置在具有必须性但又被排挤的位置上。”

历史的“另一半”

《开场》

《艺术史的另一半》

《开场:女性学者访谈》

作者:新京报书评周刊

版本:新星出版社

2022年11月

翻开《开场》,你将读到的十一篇采访文章出自我们策划的年度选题——女性学者访谈系列。这些采访大部分完成于2021年,小部分则成稿于2022年。尽管每篇文章的结构不同,但大体上,你将读到三个部分:她们的研究、她们的历程与她们的观点。除了前文提到的初衷,我们还希望能借由这些具体的、个人的,同时也是共同体一部分的经验与思考,对当下的性别问题、学术圈女性的状况做一个脉络性的梳理与历史性的回顾。

我们邀请了社会学、历史学、新闻传播学、文学等不同领域、不同国别的女性学者,有些是大众所熟知的,有些则在聚光灯之外。她们的经历很相似,也很不同。她们代表了不同代际的女性知识分子,对知识怀有热情,也曾经历困惑与挫折。她们的故事讲述了大部分现代女性的不满与困惑,野心与梦想。

在最初策划这系列选题时,有感于近年来高校性别不公问题,我们既想要让更多优秀的女性学者被看见,同时也想要理解:当女性决定投身学术事业,她们需要克服多少阻碍?是否存在属于女性的学术传统?在“重男轻女”的学术体制中,涉水前行的女性学者如何找到自我的参照?她们的同行者又是谁?

做完这些采访之后,学者们回馈给我们的,是故事的另一半:当她们投身学术,她们亦收获了前所未有的自由。希望这本书带给你的,正如它所带给我们的那样:我们回望她们走过的路,不仅因为那亦是我们的来路,也因为没有人可以从自身中发明自己,我们始终走在她们走过的路上。

最后,摘一段上野千鹤子在谈及对于有志于学术的女性有哪些期许时所说的一段话:

“女孩总是容易当优等生,当老师的宠物。毕竟,不辜负周围人的期望,也是女性的‘美德’之一。而优等生会有这样的习惯,习惯察言观色,尽量满足老师和父母的期待。有一些女性学者也是如此。

但我认为,比起不辜负周围人的期待,女孩们更应该坚持自己的问题意识,即使它不能为你带来什么。对于研究者来说,原创性是极为关键的,模仿别人毫无意义。所以首先要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不管是得是失,我都希望她们能够坚持下去。此外,女性的人生中有许多曲折,即使因恋爱、结婚、搬家、生子、育儿而暂停了学术研究,学问也还是会等待着你的。因此,我希望女孩们即使一时中断了研究,也能再次出发,继续下去,因为并没有必要给自己设定年龄界限,学问会一直等待着你的。很棒吧?做研究是很有趣的。”

《艺术史的另一半:为什么没有伟大的女艺术家?》

作者:李君棠 垂垂

版本: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2年6月

历史上有女艺术家吗?答案是肯定的。

历史上有“伟大”的女艺术家吗?答案开始摇晃,令人犯难。

紧接着,一个蠢问题出现了——为什么没有“伟大”的女艺术家?

故事就从这里开始。

《艺术史的另一半》是一部艺术史科普漫画。不同于大部分艺术史科普作品,这本书所挖掘与呈现的是隐没在历史之中、被遮蔽的、却是不可或缺的23位女艺术家。事实上,在艺术史的几乎每一个阶段,女艺术家从未缺席,总有女艺术家超越自我和社会的限制,创造出动人心魄的作品,然后迅速被人遗忘。

作为一部科普书,在阐述每一位女艺术家作品的动人之处和她们对艺术史的影响之外,两位作者还加入了“人物页”和“印象页”——前者介绍对女艺术家影响深远的,或是不可或缺的亲密人物,后者阐述她的作品和风格给人最主要的印象。

值得提到的一点是,这本人物小传刻意忽略了她们的一些个人史细节。在两位作者看来,忽略也是一种强有力的书写方式。在筛选女艺术家们的人生经历时,她们只关注一个问题:“这和她画得好不好有关系吗?”

回到最开始的问题:为什么没有“伟大”的女艺术家?读完这本书,你将会意识到,该动摇的不是答案,而是问题本身。我们真正应该追问的是——如果艺术不仅有关天赋,更是一门需要学习的技艺。那么,女性是否拥有学习的机会、场所与工具?如果艺术不是闭门造车,而是专门的职业类别,这份工作能否为女性艺术家提供足够的经济与精神支持?如果存在所谓“伟大”的艺术?“伟大”的评判标准是什么?它是谁制定的?又服务于谁?

身体的经验之歌

《未死之身》

《内衣觉醒记》

《未死之身:一位乳腺癌病人的生死独白》

作者:[美]安妮·博耶

译者:李宜然 方歌

版本:译林出版社

2023年1月

“我们这个时代做一位癌症患者,意味着以一种浑浊的样貌存在——那样貌属于既赤裸又隐晦的身体之历史。”

41岁时,美国诗人安妮·博耶被诊断为三阴性乳腺癌。这是乳腺癌最为凶险的一种。得知自己患病后,博耶发现,疾病或者说医学的框架根本无法解释乳腺癌带给自己的身体体验和诊疗感受。她所面对的不仅是医学本身,还有被她怒称为“去他妈的白人至上资本主义父权主义的灾难致癌星球”。此外,她是一位单亲母亲,抚养着一个女儿,靠教书维生。

相比同类型的癌症患者自白书,《未死之身》更像是一部身体或者生命絮语。从古希腊演说家埃利乌斯·阿里斯提得斯的“梦寐者”,到以艾米丽·狄金森的诗歌为疼痛重新评级,从哲学家列维纳斯有关“苦难”的哲思笔记,到苏珊·桑塔格等女性作家的疾病书写,博耶将有关乳腺癌的病痛叙述从医学的、制度的、政治的范式中解放出来。借由“将文学的力量从文学中驱逐出去”,博耶在书中的真正发问是:文学在讨论疾病话题时的价值是什么?

这本书为我们提供了很多方面的答案。最直接的一点,文学允许我们表达患病的真实经验。这往往是患者经验中被遮蔽的一面——文学让我们理解了,疾病不仅是身体的,亦是精神的,生存的,是有关痛苦、爱、生活与死亡的表达。与此同时,文学的在场,恰恰照见了当下癌症诊断与治疗中的诸多问题,比如非人性化的评估标准、医学话语的霸权、医疗资源的不平等。

最后,博耶在书的结尾部分写道:“我想让我们失去的身体部位随着书里的语句起死回生,让书中的想法拥有使我们的体内细胞获得原谅的优雅。”这本书也是她为身体逝去部分写下的一首挽歌。

《内衣觉醒记:我想骑着毛驴卖内衣》

作者:[日]鸭居羊子

译者:匡匡

版本:理想国 | 山西教育出版社

2023年1月

《内衣觉醒记》可能算不上一本有关女性身体的经验之书。但这本书的作者是日本上世纪50年代革新女性内衣的先锋设计师鸭居羊子。

在当时那个年代,沙沙作响的人造丝双绉质地的白色内衣霸占着大半个市场。一到冬天,女人们会穿上带纽扣的厚棉毛衫和肥大的长裤衩,上面要么罩一层双绉衬裙,要么是无袖长衬袍。某一天,鸭居羊子走进了一家进口商店,发现了一件小小的粉丝吊袜带,粉红的尼龙束腰印着小碎花。买回家和母亲炫耀,果不其然被碎碎念了一顿。但自那时起,鸭居羊子的心里就埋下了想要探索内衣不同形态的种子。

29岁那年,不堪忍受报社文化的鸭居羊子从报社辞职,开始独立设计内衣。她创立的品牌叫做TUNIC Coco,TUNIC是古代埃及人最早穿着的一种贯头衣,摒弃一切矫饰泛滥的所谓“装饰风”设计。一个此前从未动过剪刀更未上过西式裁缝学校的前记者,凭着“用内衣抵抗时代”的勇气,开始了创业之旅。

《内衣觉醒记》记录了她24岁到48岁间的内衣创业史。当日本女性还只能穿着白色棉质、避免凸显曲线的内衣时,她用自己的行动推翻一切无趣、保守与传统对女性的桎梏,设计张扬的内衣,写作《内衣文化论》等,不断为女性的身体自由发声。

“黄色不讨喜,紫色代表失恋,绿色像囚服……抱定这类偏见的世人,能穿上身的颜色所剩无几。可是说出这种偏颇之语的太太们,不也若无其事地穿着紫色碎白花纹的和服、绿色毛衣或黄色连衣裙吗?她们拒绝颜色内衣的唯一理由,只是‘过去从未有过’罢了。”面对来自周遭声音的诘难,鸭居羊子从未停止反击。而这些记录在这本书中的历程,也是一个时代中的女性争取内衣自由的声音。

生活的AB面

《快乐上等》

《亲密的分离》

《快乐上等:女性怎样自在地活》

作者:[日]上野千鹤子 [日]汤山玲子

译者:马文赫

版本:未读·思想家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23年2月

《始于极限》之后,又一本(准确来说,是众多本之一)上野千鹤子的对话集出版了。这一回,与上野千鹤子聊天的对象是日本作家、导演汤山玲子。两位对话者虽然身处不同的文化领域,但年龄差距不大,并且有相似的成长背景,就着各自经历互相发问、解答,汤山玲子金句频出,上野千鹤子依旧幽默辛辣,一场聊天便串联起性别内外的诸多话题:

“为什么说浪漫爱情只是一种妄想?”

“应该去对抗女人的保质期吗?”

“女性主义者也能打扮得很时髦吗?”

“女性主义与新自由主义的区别是什么?”

……

有意思的是,上野千鹤子在书中提到对于抗拒女性主义者的现象观察:“对女性主义抱有抗拒的人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看到了女性主义者正面突破之后的遭遇,一边跟在她们背后学习,一边思索迂回战术,和女性主义者有同感的同事与她们保持距离;另一种则是站在女性主义者的对立面,寻找自己立身之所的人。”

作为社会学家,这本书显然是上野千鹤子B面作品的一部分。她也曾坦率提及过,在人生的一些时刻里,这些通俗读物让她在应聘面试时扣分,但她仍旧坚持着写作的不羁。在我看来,这些B面作品所探讨与呈现的正是一种在经验与实践中诞生并发展出来的女性主义理论,这亦是上野千鹤子一贯坚持的“如果不把感情变作话语,就无法成为经验”。

回到这本书。书名的后半句是“女性怎样自在地活”,对于这个问题,汤山玲子行动的原动力是快乐,而上野千鹤子的原动力是愤怒。虽然出发点不同,但读完这本书不难体会到,正是愤怒推动着女性通往真正快乐的自由之地。

《亲密的分离:当代日本的独立浪漫史》

作者:[美]艾莉森·阿列克西

译者:徐翔宁 彭馨妍

版本:薄荷实验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2年11月

半个多世纪前,弗洛姆在《爱的艺术》中款款写道,爱需要“自制,专注,耐心,信念,以及不自恋”。在今天看来,这样的说法多少有些不合时宜。毕竟,相比曾经的爱是持久忍耐,人们似乎更愿意相信爱的无常。这不仅体现在当代年轻人对待恋爱的态度上,也体现在不断攀升的离婚率上。

《亲密的分离:当代日本的独立浪漫史》是一本有关日本社会的离婚民族志。作者、美国文化人类学者艾莉森·阿列克西就离婚的不同阶段展开探索,试图剖析人们是如何想象、执行离婚,并最终在心理上跨过离婚这道坎。通过对日本离婚状况的调查,作者在书中探讨了新自由主义是如何被人们当作伦理价值来处理家庭关系,特别是在社会中传统的家庭合约开始转变、分崩离析的这样的一个时期。

与此同时,阿列克西还深入探讨了流行的离婚女性赋权问题。她在书中指出,离异女性的现实和大众媒体中的形象并不相符。一方面,当代日本人对离婚最深的刻板印象是,离婚证明女性获得了主导地位。但不少研究发现,离婚实际使女性更容易陷入贫困,特别是有孩子的女性。另一方面,与流行观念中女性经济上离得起才会离婚相反,研究提供了有力证据,离不起婚的女性最有可能离婚。

购买女性图书盲盒

本文为独家原创内容。作者 :青青子;编辑:甘甜 西西;校对:刘军。 封面题图为《我的天才女友》(第一季)剧照。未经新京报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欢迎转发至朋友圈。

最近微信公众号又改版啦

大家记得将「新京报书评周刊」 设置为星标

不错过每一篇精彩文章~

《新京报·书评周刊 》3月3日专题《东亚的乡愁与现实》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收藏!2022年中国好书推荐书单
国图发布2023年“四季童读”春季卷书单
作家张宇新作《呼吸》入选 “文艺联合书单”最新榜单
北京国际体育电影周论坛成功举办,在光影世界中感受体育魅力!
征集丨__岁的你,想告诉__岁的她,什么人生道理
书单|“不务正业”的作家们
拥有格局,才能看到更大的世界
纪录片《白马少年》获中国故事国际提案大会最具国际潜力方案
书单 | 值得入手的9本新书,推荐给你
中央民族乐团附属少年剧团启动,发布新剧目及国际巡演计划

网址: 看到她们讲述的世界 | 国际妇女节书单 http://www.pyqsh.com/newsview22969.html

所属分类:生活日常

推荐社会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