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社会生活 一场文化走亲,跨越千里,穿越千年!

一场文化走亲,跨越千里,穿越千年!

来源:朋友圈生活 时间:2023年03月13日 08:12

原标题:一场文化走亲,跨越千里,穿越千年!

风起岭南,“南国牡丹”香飘羊城。

3月11日晚,新编大型汉剧《王昭君》在广州巡演,次日直奔福建龙岩,一场跨越千里的“文化走亲”如约开启。

△新编大型广东汉剧《王昭君》在广州巡演,精彩剧情赢得观众阵阵掌声。南方日报记者 陈锴进 摄

文化走亲,越走越亲,广东汉剧充分发挥文化载体作用,立足本市域、面向闽粤赣、瞄准大湾区、辐射东南亚,加强非遗活态传承,深入挖掘文化底蕴,在剧目创新上持续发力,把广东汉剧打造成维系海内外客家人情感的文化纽带,使“客家人的大戏”从梅州走向世界。

当前,“文化之乡”梅州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坚定的文化自信,奋力推进广东文化强省建设。特别是在梅州全力建设苏区融湾先行区的契机下,以文化软实力加强区域协调发展,为广东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强大的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动力,绽放客家文化新光彩。

底蕴与传承

汉剧文化融入湾区引起共鸣

当晚广东粤剧院座无虚席,舞台场景伴随剧情不断变换,音乐声此起彼伏,《王昭君》精彩上演赢得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

国家级非遗项目广东汉剧(原称外江戏)已有300多年历史,作为南方地区最优秀的戏剧之一,被誉为“南国牡丹”。

《王昭君》是广东汉剧实施振兴发展规划后,精心创排的一出舞台艺术精品剧目。既有传统典雅的舞台呈现和集中巧究的人物设置,又有寻求格调创新的艺术跨越,赋予人物新的思维和生活选择,塑造出一个情感丰满、爱憎分明、颇具青春活力和家国情怀的王昭君。

这部长约两小时十五分钟的精品剧目,与观众产生了广泛的共情共鸣。

“广东汉剧非常精彩,现在还在回味剧情。”观众姚颖表示,无论是舞台的布置、独特的唱腔还是演员的动作,都让她印象深刻。“专业老师会推荐我们看汉剧,让我们从剧中汲取优秀的传统元素融入到学习中,这次观剧体验让我深受启发。”来自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的学生黄诗婷说。

近年来,广东汉剧传承研究院在800多个传统剧目中寻根探脉,发掘剧种独有的“遗传密码”,通过复排老戏来传承经典、赓续基因。

与此同时,该院坚持推陈出新、创戏立剧,结合改革开放、乡村振兴、弘扬红色文化等主题加强创作,并针对用传统戏剧表演手法和唱腔表达现代故事的需求,大胆接纳、有机融合优秀形态和技艺,使古老剧种与时俱进、青春传承。

一年一度又春风,今岁春风犹不同。广东汉剧此前多次到外地巡演,但此行意义特殊。

实际上,广东汉剧的精品巡演,是梅州加强非遗活态传承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好的保护传承基础,以巡演为契机,扩大客家文化的“朋友圈”,构建更高水平、更开放的文旅融合发展格局。

“文物由来第一流!”我国现代著名文学家、考古学家郭沫若曾如此评价梅州。作为山区城市,客家文化藏于深闺,需要通过保护传承,助推文化更好地“走出去”,顺势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人与文的交融,文与人的脉动,让梅州与湾区紧密相连。

从历史走到现在,世界客都梅州既是全球最具代表性的客家人聚居地、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城市,又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世界长寿之都、东亚文化之都,深藏在历史底蕴中的与外界紧密联系的脉络,让梅州客家文化极具标识度。

从现在走向未来,梅州既要进一步推动客家文化的保护传承,为文化发展振兴注入新动力;更要在当下梅州全力建设苏区融湾先行区的契机下,主动打好“融湾牌”,在文化交流、文旅融合等方面进行更深层次、更宽领域的合作。

湾区与老区

“文化走亲”促进两地合作交流

当晚广州巡演结束后,《王昭君》剧组稍作休整,次日便马不停蹄前往500公里外的福建省龙岩市,准备下一场巡演。

整个剧组近百号人,为何千里迢迢从梅州到广州,再到龙岩?

实际上,这是梅州以文化为媒,深化区域间交流合作,推动客家文化更好“走出去”的“惊鸿一瞥”。

国家一级演员、广东汉剧传承研究院院长张广武表示,广东汉剧是“客家人的大戏”,闽西、赣南和粤东客属地区的客家人对汉剧有着强烈的文化认同感。“当地主办方多次联系我,表示龙岩戏迷非常期盼剧组的到来,让我们早日过去巡演。”

《王昭君》剧组成员纷纷表示,还未到龙岩,就感受到闽西老区群众的热情。

梅州和龙岩如相识已久的老朋友,两地山水相连、人文相亲,闽粤双方合作基础扎实、发展空间广阔。

2月12日,近百台自驾车辆从广州文化馆出发,“龙岩行,广州情——百万老广游龙岩”首发团开启了为期4天的红色之旅。与“老广”自驾游相向而行的是龙岩市党政代表团,双方就深化对口合作进行了深入交流。

龙岩地处闽粤赣三省交界,南邻梅州,两地“一家亲”,同根同源、交往频繁,又同属全国著名革命老区、原中央苏区,一直以来,区域协作紧密。

文化走亲是一条文化纽带,也是一座友谊的桥梁。

“看似是一次巡演,其身后其实是文化的深度交流。”张广武说,此次巡演为老区人民、客家乡亲送戏上门,是广东汉剧主动走进闽粤赣三省进行文化交流的一次重大演出,同时也是推广广东汉剧的长期性文化工程。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梅州正通过文化牵线、艺术搭桥,以文化软实力赋能经济“硬发展”,着力加强与龙岩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红色旅游、客家文化、产业发展等方面的交流合作,互学互鉴、互通有无,共同打好“客家牌”,推动老区苏区加快振兴、共同富裕。

“广东汉剧保留了‘中州古韵’,传承了我国中原地区古腔古调的戏曲精华,对大部分观众来说接受度是比较高的,我们希望通过巡演,与粤剧、潮剧等剧团互学互鉴,同时通过客家文化‘走出去’,进一步促进各地之间的交流合作。”国家一级演员、广东汉剧传承研究院副院长黄丽华说。

自信与期许

五省院团联合申报“世界非遗”

此岸,广东粤剧院客韵悠长,《王昭君》让当地的汉剧爱好者直呼过瘾;彼岸,距离广东省约7000公里外,在广东汉剧海外(毛里求斯)传承推广中心专修班的直播现场,20多名学员们正通过视频连线,一招一式地练习每个动作。

梅州作为文化之乡,不仅用实力打开“山门”,更以文化自信之姿走出国门。

谈起与毛里求斯的合作,该推广中心办公室主任潘智勇仍难掩激动,他没想到,一档广东汉剧经典剧目“串烧”节目,竟促成了此次“联姻”。

“这个‘姻缘’得从一场春晚说起。”潘智勇回忆,去年的客家春晚以互联网形式首次走进非洲毛里求斯,广东汉剧受到了当地观众的热烈欢迎。据悉,毛里求斯有2万多客家人,占华人的85%左右,广东汉剧勾起了他们的浓浓乡愁。

毛里求斯第四代华裔林海岩是毛里求斯唐人街基金会主席,他找到广东汉剧院,希望梅州能到毛里求斯交流展演,甚至是开展定期培训。经过4个月的沟通洽谈,广东汉剧海外(毛里求斯)传承推广中心应运而生,目前首期40节课的专修班课程已过半。

今年元宵节前夕,专修班学员的首秀在毛里求斯的文艺晚会上亮相,得到了广泛好评。“设立推广中心意义非凡,对增强海外华人的中华文化认同,对增强其中华民族文化自信有着重要意义。”林海岩说。

如何让文化自信的时代韵律跳动得更加有力,梅州不仅立足本土,更面向世界。

3月1日,五省(湖北、福建、湖南、陕西、广东)汉剧艺术院团联合申报“世界非遗”研讨会在梅州召开,并达成联合申报工作共识(梅州共识)。

根出一源,花开五朵,全国汉剧一家亲。申报工作由广东发起,对于“抱团”申报,张广武信心满满:“当初粤港澳三地联手耗时6年将粤剧成功‘申遗’,给五省院团申报汉剧做出了文化交流合作的典范。”据悉,广东汉剧传承研究院用时2年,已完成了申报前期文本、录像等资料的收集工作。

昆曲、京剧、粤剧等“世界非遗”戏曲相继焕发出新生机。可以预见,梅州将通过此举提振汉剧人的士气,提升文化之乡的知名度,助推广东打造文化强省,彰显文化软实力。

新时代广东汉剧的发展方向,明确了其具有“传承和创新客家优秀传统文化、助力人文湾区建设、联络凝聚海内外华人”三个定位,设立传承推广中心是第三个定位的重要举措。

让优秀的客家文化、中华文化走出国门,广东正在行动,必将结出累累硕果。

南方日报(文字记者 汪思婷 梁时禹 摄影记者 陈锴进)

来源:南方日报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一场“超级视觉游戏”!跟随少年端儿穿越汴京、寻找幸福
穿越千年的舞蹈,背后有什么故事?
他们出场就是一场走秀!
“二月二·寻龙之旅”,穿越远古的龙符号溯源千年文明
还原最丰富多元的东坡 四川造纪录片《千古风范苏东坡》2月22日起央视播出
交响音诗《千里江山》在京上演
张静:来一场汽摩之旅 征战沙漠版“速度与激情”
视觉“小百科”做出文化“大文章”
舞蹈诗剧《只此青绿》5月登陆东莞玉兰大剧院
千年文物“嗨”起来丨文化赋能 豫博文创“潮”出圈

网址: 一场文化走亲,跨越千里,穿越千年! http://www.pyqsh.com/newsview23419.html

所属分类:生活日常

推荐社会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