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作家档案丨本期人物:张光勇
原标题:重庆作家档案丨本期人物:张光勇
张光勇,男,大学文化,重庆市作家协会、散文学会、杂文学会会员。曾任教于长寿区委党校,主讲党史、法学等课程。后长期在乡镇工作,历任镇长助理、宣传委员、副镇长、镇长、镇党委书记等,现供职于长寿区委宣传部。曾在《人民日报》《重庆日报》等纸媒发表《脱贫攻坚不是一场脱口秀》《小干部可以大作为》《做一个真正的老实人》《定点攻坚正当时》《基层宣讲要念好“三字诀”》等多篇理论文章;在《重庆文学》《重庆宣传》《重庆政协报》《长寿日报》等发表小说、散文、杂文、诗歌等作品200余篇(首);短篇小说《雨一直下》获《神州文学》一等奖,评论文章《钢铁是这样炼成的》获重庆市委网信办举办的网评大赛二等奖。
回眸
文/张光勇
离开家很多年了,虽然工作和生活的地方不远,但却很少回家。不是对家没有感情,而是总有些不回家的理由。
前几天,连续降雨,老家的房屋有些垮塌,不得已回了一趟家。因为多年无人居住,房屋十分破旧,门窗的位置空空的。在强劲的北风肆虐下,摇摇欲坠;在密密麻麻的雨点吹打下,默默地肃立着。远远望着这样的场景,心里酸酸的。
堂屋的正中央,“天地君亲师”几个字赫然在目。年份已久,红纸已经泛白,字上覆盖了一层薄薄的灰沙。很小的时候,父亲每年三十晚上,都要煮上一块猪肉,摆上几个水果,恭恭敬敬地拜上几拜。那时候家里很穷,那一小块猪肉是母亲用十斤米到街上卖了买回来的,几个苹果是卖了正在下蛋的母鸡换来的。父亲说,无论如何,过年也要买点猪肉和水果,祭拜一下天地,保佑来年更好。父亲总要拉上我,和他一起弯腰作揖。他说,这是一种习俗,一定要传承下去。我在弯腰的那一刹那,眼睛死死地盯着那几个苹果,嘴角溢出一些口水,抹也抹不尽。
父母是地地道道的农民,整天脸朝黄土背朝天。除了尽量在自己一亩三分地上多种点庄稼以外,没有什么可以希望的。母亲很自卑,看见熟人总要躲得远远的。母亲什么活都抢着干,不仅仅是烧菜煮饭、栽秧割谷,还要下田犁地、扬谷子、堆草。若干年以后,母亲才道出了实情。她说,家里穷,总希望能改变一些现状,也希望自己累一些,一旦闲下来,想起会头疼。母亲总喜欢吃头痛粉,有时要吃上两包才能缓解疼痛。小时候的我们,不知道为什么,直到母亲去世时,才深深理解母亲的不易。
日子虽然很苦,但父母对未来总是充满希望。“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是他们一直坚持的信念。他们把一切的希望都寄托在我的身上,为了一个美丽的期望,他们才如此的流泪滴血。
我从小胆小,很多亲戚都叫父亲不要在我身上花太多的心思,依靠我改变家庭的命运是不可能的。父亲依然对我充满信心,在村小读四年级时,想尽了一切办法把我转到镇中心校。每天天不亮,母亲会送我到村头,目送我远去的背影。每天傍晚时分,母亲又在村头等待我出现的身影。
我虽然不爱说话,但私底下也十分调皮。在读高一那年,结识了学校几个喜欢搞事的同学,到处惹事生非,被学校处分留校察看。父亲被通知到学校,犹如晴天霹雳,唯一的希望瞬间破灭。我不知道他是怎样回到家的,四五里的路足足走了四个小时。父亲四处托人帮我办了一张留级证,希望我能痛改前非,来年重新从高一读起。
在熬过漫长的暑假以后,父亲好说歹说,从邻居那儿借了二十五元学费,送我到学校去读书。父亲走得很快,似乎忘记了膝盖上昨日耕地时摔下的淤青。他脸上洋溢着幸福,似乎又看见了希望。
到了学校以后,高一的班主任冷冰冰对父亲说:“这种搞事的娃儿坚决不要!”父亲低三下四说了好久,依旧吃了闭门羹。父亲急得流下了眼泪,仿佛天塌下一般,一下子瘫坐在地上。那一刻,对我震动很大,满脑子全是老师鄙夷的目光、父亲绝望的神情。我慢慢扶起父亲,轻轻说道:“没事,我继续回原来的班级读高二,我会好好读书的。”父亲无奈地点点头,目光很柔和。“不要有压力,尽量多学点文化,以后学手艺还是有用的。”父亲轻轻地说道。望着父亲步履蹒跚的背影,不知不觉泪水模糊了双眼。长大就在那一刹那间。
送走父亲以后,我来到了原来的班上,所有的同学用诧异的目光盯着我。老师很和蔼,把我叫到一边,给我提了一个要求,只要上课不影响他人,不在学校搞事,在课堂上睡觉都行。我点了点头,老师把我安排在教室最后一排,并单独坐一张桌子。
我在班上享受着“特殊待遇”。我全神贯注地听老师讲课,认认真真完成老师的作业。我叫母亲准备了煤油灯,每天晚上看书到十二点,早上五点起床大声读书。我的声音很大,朗朗的读书声穿透夜空,惊醒了偷懒的公鸡。母亲担心我身体吃不消,每天按时给我煮两个鸡蛋,这些鸡蛋平时攒起来卖了家里打零用的。
天不负有心人,我半期考了班上二十二名,其中语文、数学、英语均考了班上第一名,地理只考了八分。老师宣布成绩时,所有的同学都回头注视着我,有的诧异,有的怀疑,更多的是惊奇。我没有理会这些,收起狂喜的面孔,依旧埋头读书,在期末的时候,总分达到班上第三名。那一段时间,父母亲依旧整天忙碌在希望的田野上,日出而作,日落而归。我挑灯夜战,郎朗的读书声穿透宁静的夜空……
“你是勇吧!”一个声音打断了我的回忆。我回头一看,一个老奶奶站在身后。老人消瘦而憔悴,脖颈上有些很深的皱纹,腮帮上有些褐斑。“你是二婆?”我惊喜地紧握她的手。“你很争气,给你母亲争气,可惜她没享到福。”二婆摇摇头说。
是的,母亲在多年以前因为肺癌离我们而去了,她在困苦岁月里苦苦挣扎了一辈子,用瘦弱的身躯支撑起全家的希望。在我们生活刚有起色时,就离我们而去了。
我给了二婆一千块钱。当年父亲四处帮我借学费时,是她不顾家里反对偷偷借给了二十五元。我简单地收拾了一下老房子,到母亲的坟前,静静地坐着。任凭那些飘零的落叶拂面而来,一片片滑过眼际,漫过心尖,轻盈洒脱,没有惆怅若失的回眸。
以为早看透世间冷暖、红尘凉薄,却在不经意的一次回眸往事中重拾温暖。生活,不仅只吟诵沧桑,叹惋苍凉,而应该拥抱诗和远方。
(原载《重庆文学》,本文有删节)
丰富重庆文学的乡村书写
文/赵瑜
对于一名作家来说,乡村振兴是新时代的宏大叙事,从脱贫攻坚迈向乡村振兴,更需要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许多作家试图用笔描绘故乡的历史画卷,书写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长寿本土作家张光勇创作的《送你一座不孤城》这部乡村题材小说,一共60章节,24万余字,是作者利用周末及节假日,用近四个月时间完成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用文艺吹响了乡村振兴的时代前进号角,展现了现代农村的真实影像和当代基层干部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也投射了新时期农村的发展。
长寿物华天宝,人才辈出。可见这是作者魂牵梦绕的地方。作品通过越生和小梅的爱情故事主线,统揽全书,通过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展现或宏阔或细微的生活场景,追述和复活故乡的世相百态,从而揭示故乡社会生活的内涵。人物都在长寿拱桥村这个场上绽放:女性都多情、专情,除了一个“反面人物”王嫣然,其余都有中华女子的美德,特别是女一号罗小梅,重情重义,不离不弃。男性都充满了英雄气概。成功地塑造了一群寄寓了时代希望的青年形象。王越生及其战友、朋友视野开阔、知识丰富、人格正直,敢于高屋建瓴地开拓创新,哪怕遇到人生巨变,他们的精神信念也从不垮塌,一直充满着创造历史的激情。特别是男一号王越生人物饱满,为了大家舍小家,为了村民的前景,为了家乡的富裕,饱含艰辛,负重前行。“用小故事展示大生活、以小人物凸显大情怀”。
读这部小说,感觉作者是个诗词爱好者,功底颇深。诗歌信手拈来,朗朗上口,很有文化底蕴,特别是形容女子容貌、爱情和乡村美景等情节。“一篇好的小说,就如同一首诗”,作者的字里行间萦绕着诗情画意。他用纯净优美的语言,描写“理想的美化后的乡村”。他特别善于描绘女性形象,尤其是少女。笔下的小梅、小雨、小凤、玉儿,单纯、善良而勇敢。作者笔下的五华山,远离喧闹的都市,带有一种“古典美”的味道,在现代社会中,宁静和谐的世界似乎成为了一种遗失的美好,常富有一种诗意而神圣的情感状态,使读者自然而然会对乡村生活生出无限神往。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积极推动下,原本贫困寂寞的村庄逐渐焕发生机,村民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面貌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生活,是创作的源泉;作品,是作家在生活体验中的艺术升华。作者是一名基层干部,深耕基层24年,每天与群众朝夕相处,养成了“深入基层‘闻’呼声,‘诚心’了解百姓需求”的生活习惯。他熟悉中国农村数十年时间跨度内的变革历程,熟悉笔下的农村生活和各类人物,以一种“在场”的非虚构笔调见证长寿新农村的时代变迁。作者在小说中把握到了家乡乡村振兴的强大动能,那就是产业发展、文旅融合。小说中,几多坎坷几多风雨,结尾时回乡的王越生一家团聚,罗小梅也通过做抗疫志愿者的经历,从挫折中奋发回归,再看这片温暖的土地上百果缤纷,也让读者始终坚信,风雨过后,阳光依然会照耀大地。
笔者认为该部小说在故事转折和冲突设计中,个别情节逻辑还需要仔细推敲;另外,人物个性还欠丰富。但,这不妨碍这部作品已呈现岀的优异特色:小切入,高起点,大境界;语言生动,人物鲜活,生活气息浓郁,具有较高的审美品格,丰富了重庆文学的乡村经验和乡村书写。
(作者系重庆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南岸区文联主席)
长寿首部原创乡村题材小说《送你一座不孤城》研讨会举行
3月16日,长寿首部原创乡村题材小说《送你一座不孤城》研讨会在长寿区菩提古镇举行。长寿区委宣传部副部长曾娅等有关领导和重庆部分作家、专家及长寿区文联、区作协等相关人士参加研讨会。
《送你一座不孤城》是重庆市作协会员、长寿本土作家张光勇,挤出业余时间,历时四个月完成。作者生于斯长于斯,扎根基层24年,对农村、农民有着深厚的情感,对“三农”工作有着深刻的感悟,尤其对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战略有着独特的见解。让农业强起来、农村美起来、农民富起来,让广大农民群众过上更加富裕美好的生活,这是基层工作者应有的使命和担当,也是该书出炉的真实缘起。该书共60章节,24万余字,生动讲述了农村一大批创业者不畏艰险、顽强拼搏的感人事迹,深情展现了广大基层干部践行初心使命的为民情怀,推贤扬善了“‘长于文、寿于和’崇德向善、人人利他、人人成长、人人长寿”的新时代长寿人文精神。
作者张光勇就《送你一座不孤城》的创作思路做了简要介绍,认真听取了大家的建议和意见。
著名作家、重庆市作协荣誉主席黄济人对张光勇的作品表达了肯定,认为作者生活底子厚,文学基础好,语言、结构、起承转合等都很老辣。他同时希望长寿社会各界继续大力支持文学组织、创作工作,在重庆文学版图上亮出长寿更鲜明的旗帜。
与会作家、专家刘德奉、胡万俊、赵瑜、郑维山、王维浩、龚会、焦芬、郑洪等和小说题材所涉乡镇读者代表廖霞、彭润、李佳、罗群、张代雪等先后发言。大家一致认为,这是一部贴近农村的现实主义作品,对于讲好新时代的乡村故事,体现地区形象,塑造真实、立体、全面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良好的示范效应。
长寿是全国唯一以长寿命名的城市,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以人人长寿为名。长寿有讲好中国故事、重庆故事的丰富资源,砥砺奋进的长寿人书写着日新月异的长寿故事。《送你一座不孤城》便是长寿社会发展的一个缩影。
(雷丽群)
版面欣赏
编辑:朱阳夏
责编:陈泰湧
审核:万鹏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重庆人自己的故事!重庆作家张娓新作《重新出发》面市
重庆作家再获童话大赛大奖
夜雨丨林勇:播种春天
东西问·人物丨大江健三郎的多面人生
展现当代重庆油画创作新面貌!第三届重庆油画双年展开幕
夜雨丨余道勇:最后的守望者
重庆电吹管爱好者有“家”了
文艺评论丨张昊:《人是活的》就有办法,就有希望
中国第一部微型小说评论家评传《陈勇评传》出版
上游新闻带你看校花(5)丨重庆理工大学 邱一珂摄影作品
网址: 重庆作家档案丨本期人物:张光勇 http://www.pyqsh.com/newsview24639.html
推荐社会生活
- 1一个人,也要好好生活 2073
- 2新疆美女哈妮克孜恋情揭晓,男 2063
- 3中华民国双旗开国纪念币一枚能 1835
- 4细读《金瓶梅词话》第35回之 1790
- 5李清照:两处相思同淋雪,此生 1253
- 6金莎的穿搭给人一种精致土的感 1155
- 7周杰伦晒和昆凌游玩照 同和小 1064
- 8据李子柒友人透露,李子柒已经 1050
- 9苏志燮宣传新片不忘撒狗粮,大 928
- 10自毁人生!池子再说无底线言论 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