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社会生活 赵本夫的“文学生命力”在海外传播:英文、法语、德语……《荒漠里有一条鱼》输出多个国际文学版本

赵本夫的“文学生命力”在海外传播:英文、法语、德语……《荒漠里有一条鱼》输出多个国际文学版本

来源:朋友圈生活 时间:2023年04月26日 20:55

原标题:赵本夫的“文学生命力”在海外传播:英文、法语、德语……《荒漠里有一条鱼》输出多个国际文学版本

“荒漠里有一条鱼”用繁体中文来讲,是“荒漠裡有一條魚”。

——用法文来讲,是“Un poisson dans le désert”。

——用德语来讲,是“Einen Fisch in der Wüste”。

——用西班牙语来讲,是“Un pez en el desierto”。

——用英语来讲,是“There’s a fish in the desert”。

……

“荒漠里有一条鱼”是作家赵本夫最新长篇小说的名字,2020年6月首发,至今已累计出版英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繁体中文等5种基于国际视野传播的文学版本。

这条鱼如何从国内游向“深蓝”?4月26日,赵本夫《荒漠里有一条鱼》国际传播研讨会在南京举办。

赵本夫

谨以此作,献给少年记忆里的一条鲤鱼

赵本夫,徐州作家代表。1981年,34岁的他凭借《卖驴》一作成名,震惊四座,被文学界称为“突然冒出的赵本夫”。之后陆续出版《刀客和女人》《天地月亮地》《无土时代》等长短篇小说作品。其中,由他撰写的短篇小说《天下无贼》被改编成影视作品上映。

《荒漠里有一条鱼》是赵本夫创作的最新长篇小说,讲述了渔夫“老八”在洪水中家破人亡,他流浪多年后重回已变为荒漠的故乡,与一头洪水中幸存的大黑牛相依为命,试图重建家园。

《荒漠里有一条鱼》

“母亲曾告诉我,那是一条真实的鲤鱼,大得吓死人。”这是他写在书中前言部分的第一句话。

整个故事灵感来源于赵本夫少年记忆里的一条“鲤鱼”的命运,黄河决口后,这条鱼搁浅在城北沼泽里。被人发现时,它已是遍体鳞伤,却还顽强地活着,而且身上剩下的鱼鳞依然金光闪闪……

去年在接受扬子晚报与省作协联合推出的“文学苏军新观察”专题报道中,赵本夫曾谈到创作背后的所思所想,老家是黄河泛滥区,对他影响很大,“有时候,我觉得我们民族能够顽强生存的本质,就像荒漠里的一条鱼。”

这条鱼,为什么能成为“出海”的鱼?

夸父追日,精卫填海,盘古开天辟地……写作《荒漠里有一条鱼》,赵本夫吸纳了寓言式的写法,虚实相间,既写实,又荒诞,又魔幻,又具体,但真实。通过20多万字,呈现了黄河故道荒原、人们自力更生的生活史。

2020年7月,《荒漠里有一条鱼》刚刚问世,省作协为该书举办过一次研讨会。当时,江苏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江苏文艺家评论协会主席汪政认为,赵本夫作品中一直有一个“顽固”的思想,就是中国乡村治理的经验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两年时间过去,再来评价这部作品,汪政说,更能发现它所承载的品格,尤其是在出海过程中,借助于翻译家、海外学者家、海外汉学家的眼光,对它进行另一个视角的“认定”,能看出一个作家的预见性,实在是可怕,比如说关于生存,关于繁衍,“通过文学的话语,它展现出了当时还不存在但反映未来走向的社会特点。”

会议现场

北京语言大学近些年正在致力于从各个方面,展开中国文学国际传播的路径。学校开设的“中国作家公开课”,获得了很多国外大学中文系的关注——把这门课引进校园,作为了解中国当代文化的一个窗口。

“中国作家公开课”邀请过几位江苏作家过去开讲,赵本夫就是讲师一员。此次研讨会,

北京语言大学教授黄悦也来宁参加,她认为,在国际传播过程中,《荒漠里有一条鱼》的神话原型恰恰就是它的“传播密码”。“鱼”被闻一多先生认定为我们中国文化对生命力的生动表达,是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符号,“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觉得这个小说,它具有撬动人集体心灵的一个密码。”

《文艺报》原副总编辑梁鸿鹰认为,我们的文学在全世界上来讲并不弱,但我们的传播是弱的。“讲不开,传不出”是中国当代文学国际传播的困境。《荒漠里有一条鱼》可贵之处在于它的民族性,借用寓言反映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安土重迁的特点,“某种意义上来说,民族性就是世界性。”

在现代文明占据主导地位的当下,强调人类的自然属性

“退而不休,又向读者奉上了《无土时代》《荒漠里有一条鱼》《天漏邑》等作品。”中国作协副主席、江苏省作家协会主席毕飞宇说,赵本夫身上笔耕不缀的精神,是我们江苏文学宝贵的财富。

关于赵本夫,毕飞宇记忆最深刻的一个画面是“他眯着眼睛,叼着烟,就一个话题不妥协、不放弃”,这种坚守也表现在他的作品中,比如说,他不懈地思考者“传统与现代,乡土与城市,自然与文明”。这些思考让他的作品表现出难能可贵的思辨性,同时也充满着对人类命运的关怀,“理所应当地被更多人看见。”

江苏省作家协会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副主席鲁敏在最近几年,也有多部作品走出国门,走向海外。经历过“作品出海”的过程,她说更能感受到其中的不易,一个计划项目到最后落地,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三年不算长”。回到根本问题上,她觉得中国当代文学走出去依旧存在难题,“在国外开研讨会,别人都是从古典讲起,谈《红楼梦》,谈《西游记》,是一个东方主义的想象。

研讨会最后,作家赵本夫总结发言。他说,每一个中国作家的书柜上,基本都有一个外国文学的专柜。我们对他们的了解,其实远远超过了他们对我们的关注,外人对中国作家有误解,认为中国作家仅仅是政治传声筒。事实上,中国作家也在记录着中国的当下,对得起良心,对得起历史。

“我们是中国作家,我们是中国人,不必把自己打扮成‘世界公民’。”他希望通过作品对外传递“和而不同”的中国古代智慧,“文学不能到此为止,仅写愚昧荒唐是不够的。只强调现代文明性,忽视人类的自然属性,才是大问题。”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孙庆云

校对 陶善工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赵本夫的“文学生命力”在海外传播:英文、法语、德语……《荒漠里有一条鱼》输出多个国际文学版本
“扬帆计划·中国文学海外译介”项目在京启动
文化传播 | 让昆曲融入国际潮流
“江苏文学名家名作”外译项目第二期新书发布
中国文学如何走出去?第二届中青年作家国际传播高研班成都开班
词牌名“满江红”英文怎么翻译才能“信达雅”?
耳背文学、发疯文学……当代年轻人为什么不肯“好好说话”
中国当代文学作品英译对外传播的策略
“创造文学的汉语和汉语的文学”,首届中国青年文学翻译家论坛发起讨论
好书推荐:《日本文学简史》—轻松入门日本文学之书

网址: 赵本夫的“文学生命力”在海外传播:英文、法语、德语……《荒漠里有一条鱼》输出多个国际文学版本 http://www.pyqsh.com/newsview27974.html

所属分类:生活日常

推荐社会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