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社会生活 作家于潇湉:在西北边陲完成一场爱的破冰之旅

作家于潇湉:在西北边陲完成一场爱的破冰之旅

来源:朋友圈生活 时间:2023年05月05日 00:56

原标题:作家于潇湉:在西北边陲完成一场爱的破冰之旅

中国第一代石油人经历了哪些艰辛岁月?童年创伤该如何疗愈并化解?

作家于潇湉的新作《冷湖上的拥抱》,近日获得了第十八届文津图书奖的推荐。《冷湖上的拥抱》将目光锁定在冷湖,用孩子的视角掀开一段热火朝天的石油勘探往事,爷孙重走石油路的过程中,完成了一场心灵的疗愈与成长。个体与群体的碰撞、儿童与老人的并置、现代与过去的交叠,在这部少儿文学中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

那么,这本书的选题灵感从何而来?取这个书名又出于哪些考虑?故事的情节与人物设置有哪些特别之处?作者于潇湉近日接受了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朝花夕拾》节目的专访,结合新作畅谈儿童文学创作的体会与感悟。

《冷湖上的拥抱》作者于潇湉(受访者供图)

用宏大叙事碰撞儿童文学

冷湖——一个坐落于柴达木盆地北部边缘、因石油而兴起的小镇,《冷湖上的拥抱》的故事背景就取自这里。乍看书名,很难联想到这是一部面向青少年的书籍,但作者于潇湉有她自己的考虑:“故事中的三个主角最终都与原生家庭达成和解,很符合拥抱这一温情动作,用拥抱来弥补与家人心灵上的距离。所以我就把冷湖这个真实的地方融入书名,再用‘拥抱’一词向读者传递故事内核,起了这样一个具有温暖指向性的名字——《冷湖上的拥抱》。”

小说从孩子的视角进入,讲述了三个女孩跟随长辈重走石油路的故事。主人公孟海云是一位海南女孩,随着妈妈的离世,她被父亲带到了敦煌七里镇——青海石油基地。爸爸工作很忙经常出差,孟海云和继母以及同父异母的妹妹一起生活。她感觉自己是个外来者,突然闯入陌生的城市、陌生的家庭,心中怀着巨大的落差,与家人有着强烈的隔阂感。就在此时,一个对她来说非常重要的人物出现了——爷爷。

“孟海云的爷爷在她很小、父母还没有离婚的时候就对她特别好,她认为家中跟她最亲近的就是爷爷。”在于潇湉的讲述中,一个温情的故事徐徐展开……

然而这时的爷爷身患阿尔茨海默症,记忆时常混乱,来敦煌探亲的他总觉得自己还在青海油田上工作。作为第一代石油人,爷爷曾在风沙漫天、缺水短食的戈壁滩上度过了一段非常艰苦的岁月,最终为祖国成功找到油苗。尽管爷爷退休了、得病了,但记忆总会闪回当时的工作环境,分不清现实和过去,甚至将孟海云误认作自己的老伴。

孟海云觉得爷爷在这个城市里生活得并不开心,她决定带着爷爷重走石油勘探路。她和在学校里刚认识的两个好朋友——假小子余君影、班长杜亦茗,以及杜亦茗的妈妈,带着患阿尔茨海默症的爷爷一起走进柴达木,走向昆仑山,登上英雄岭。

在这场柴达木之旅中,爷爷记忆的闸门轰然打开,书中以回忆的视角展现了我国第一代石油人工作的场景。“爷爷曾经的徒弟在开采石油的过程中意外被机器砸中胸口,不幸离世。去世前这个年轻人特别想看看树,可是荒凉缺水的戈壁滩上寸草不生,终未圆他心愿,这也成为爷爷心中永远的心结和痛处。”于潇湉说,“他们来到第三代石油人工作的地方,发现戈壁滩上已经建造起大大的温室,温室中种满了各种各样的树。此时油田上恰巧出了重大事故,三个女孩亲历了这场危机。本在出差的爸爸得知事故后急忙赶回来,怀着重获亲人的激动心情将家人们抱在怀里。冷湖上一家人紧紧相拥,冰释前嫌,完成了情感认定。”

这场跨越时空的心灵之旅后,爷爷消弭了心结,女孩孟海云接纳了新的生活,余君影实现了与父母的和解,杜亦茗则再一次确定了自己对石油事业的尊重和热爱。

“一部送给青春期自己的礼物”

文艺作品里小孩和老人是非常受青睐的组合,代际错位有利于戏剧冲突的设置和情节的展开。《冷湖上的拥抱》就巧妙运用这种冲突,设计了一条情感反差线。

孟海云一直将爷爷视为最亲近的人,可病中的爷爷却不记得孟海云是自己的孙女,这令她非常沮丧。“孟海云非常在意和渴求亲情,这是她在初入敦煌时所缺失的东西,也是她带着爷爷重走石油路、希望帮助爷爷恢复认知的原始驱动力。”围绕爷爷开展的“唤醒记忆”行动既是一次怀旧之旅,也是一次情感释放之旅和心灵接受洗礼之旅。到最后油田出事故的危急时刻,爷爷被小型爆炸产生的冲击波掀翻在地陷入昏迷。意识清醒后,他第一时间想到的便是孙女的安危,这让孟海云在万分感动中完成了与亲情的和解。

在于潇湉看来,每个人身上都带着原生家庭的烙印,个人性格与思维方式都与原生家庭息息相关,“如果我们能找到破解原生家庭矛盾的钥匙,也就能从某种程度上弥补自身的一些缺陷。”书中三个女孩的家庭都存在一些问题——杜亦茗的父母因工作而常年分开,余君影的父母则只在乎工作,认为可以用钱来解决孩子的所有问题。“我设计的这三个女孩都非常向往亲情,最后也都找到了和解的办法,父母们都回到了孩子身边。”于潇湉认为这种圆满的结局是看罢现实缺憾后,在小说的精神乌托邦里完成的情感弥补。

“我的书写更像是送给我自己的礼物。”于潇湉说,“我始终认为青春期的我没有长大,‘她’可能还活在我心里面的某一部分,所以我写这些书或多或少是为了满足‘她’的需求,或者说是‘她’有些话想对外界说,这就是我写作的动力。可能有一天,我内心的小孩通过书写长大了,我也就不会再一直用儿童的视角去书写了。”

《冷湖上的拥抱》(受访者供图)

当以往的幻想流入今日的现实

于潇湉的写作灵感还要追溯到2019年,她在《中国青年报》上看到一篇关于冷湖石油工人的报道,报道中说工人们因工作地和家庭间的距离遥远,两个月才能回家一次,他们放弃了与家人们朝夕相处的温情时光,将青春奉献在祖国的大西北。

“看完这则新闻,我被点燃了、被击中了,我想去那个地方看看。”于潇湉说,“我喜欢那里的风景,那种粗犷的、原始的风景。”

起初要在书中书写关于石油事业的宏大叙事时,于潇湉也曾担心内容是否会过于晦涩而让目标读者敬而远之。“石油离孩子们的生活很遥远,他们未必会感兴趣。而且石油开采的全过程都是大人的事情,孩子们缺乏参与感,而且还涉及了一部分石油知识。”但实际上,于潇湉在完书后发现这些担心都是多余的,“我写得比较浅表,理解起来并不困难。同时石油的故事始终是掺杂在三个女孩成长线里的,没有把它作为一条线单独来写。《冷湖上的拥抱》不是一本科普书,更像是在友谊增进过程中,顺带学习了一些新鲜事物,这样晦涩度就大大降低了,反而增加了很多有趣的点。”

儿童文学有两个翅膀——现实主义和幻想世界。往年侧重于写幻想文学作品的于潇湉近期的作品则以现实主义居多,《深蓝色的七千米》《你在冰原》《99克拉的海》都从现实世界取材,一反传统意义上热衷于构建虚幻世界、强调想象力的青少年读物。她解释,“作为一名作家,我不会把自己局限于某一种类型,各种风格我都想尝试一下。”

在于潇湉看来,幻想与现实之间的关系是流动的,在某些时候可以无缝衔接。“《深蓝色的七千米》是以‘蛟龙号’为主题的小说。提起‘蛟龙号’这个能把人带到海底几千米以下的潜水器,很多人都会认为它很像科幻素材。可能许多大人都还没意识到,我们国家的科技已经强大到这个地步了,这不是幻想,这就是现实。”

于是,于潇湉开始用自己的笔向孩子们介绍这些听起来有点虚幻的现实,“我们的现实世界是日新月异的,孩子们的视角要跟上国家发展的脚步,以这个为起点再出发,才能作出更多利于国家与社会的贡献。”

用生动的笔触关照人与自然

于潇湉铺设出的是一段破冰之旅和回归之路,《冷湖上的拥抱》被赋予了双重主旨——其一,唤起对石油精神的重视和传承,其二,纾解儿童成长过程中的精神困境。与此同时,她还用生动的笔触关照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冷湖从黄沙漫天、寸草不生的荒滩,到人畜共生、绿树成荫的绿洲,离不开几代高原石油人的不懈努力。

在《冷湖上的拥抱》中,于潇湉也通过讲述一只小沙狐的故事,探讨了人与动物和谐共生的理念。“青海油田的环境特别好,昆仑山上经常会有小动物跑下来。有天来了只小沙狐,油田上的人们觉得它特别可爱,每天给它喂肉。”于潇湉讲述道,“有个工人的儿子发现了狐狸,想把狐狸杀了卖它的尾巴。在他想对狐狸动手时被余君影发现了,余君影为了阻止他甚至跟他扭打在一起。就在余君影要离开冷湖的时候,小狐狸一直跟在车后跑,颇有报恩的意思。其实这个故事是有原型的,但是原型里那只小狐狸死掉了,所以在书里我想给小狐狸一个圆满的结局。”

监制:郭静 李谦

记者:陈铭

编辑:谢雨竹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科普作家教你“十三种闻树的方式” 开启一场神奇的文学+博物之旅
至少还有文学,缓解我们对旅行的渴望 | 知书No.175
《打卡吧!吃货团》寻味西安 舌尖上的美食之旅
“更大更近”的霍克尼:一场4D电影传记沉浸之旅
美育:一场以文绘心的旅行
《春山夜行》:用文学形式再现西北小城
自我洞察的“灵性之旅”,梅斯勒亚洲首场美术馆个展即将开启
程潇的腿怎么瘦的 程潇腿怎么瘦了这么多
长治作家田秋平作品《百年涟漪》入围
张静:来一场汽摩之旅 征战沙漠版“速度与激情”

网址: 作家于潇湉:在西北边陲完成一场爱的破冰之旅 http://www.pyqsh.com/newsview28734.html

所属分类:生活日常

推荐社会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