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儒敏:如何引导学生喜欢上整本书阅读
原标题:温儒敏:如何引导学生喜欢上整本书阅读
生活方式包括日常衣食住行以及闲暇时间的利用等方面的行为习惯。当读书成为一种习惯、一种享受、一种自觉的能持续的日常生活行为,如同喝水、吃饭、上班,以及娱乐、体育活动等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也就成为“生活方式”。当然,人各有志,有些人平时是不怎么读书的,有时间就玩手机、打牌、钓鱼、喝酒。各种打发时间的习惯都是生活方式,无可非议,但是 从人的培养角度来看,绝大多数人都会认为读书是很重要的事情。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一种爱好,这就是“生活方式”。而读书是可以益智增慧、陶冶性情、促进人健全成长的,所以是“良性”的生活方式。
现代人绝大多数都离不开读书,但未必是他们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多数阅读都有明确的目的性,比如为了升职、炒股、理财、养生、交际、谋略,或者为了写文章发表,等等,这些阅读也许必要,但不见得都是良性的。比如为了考试的阅读,会令人感到枯燥无味,读起来辛苦、被动,一般不会自觉自愿经常习惯去做,不会成为带有某种享受意味的生活方式。
其实,读书是个人的事情,读什么书怎么读,是根据自己的愿望、功用与兴趣来决定的。真正的爱书者,才会把读书看作像吃饭睡觉一样的生活方式,能享受到读书的乐趣。他们也有事功的阅读,但更乐于自由的阅读,或者说私密的阅读。所谓“雪夜围炉读禁书”就是“私密阅读”特有的享受吧,那真是读书的妙境。读书的确是“很个人”甚至私密的事情。现在语文教材安排整本书阅读,凡是上过中学的国人都读过一些基本的书,但 要防止全部都只是读那些指定的书,而忽略个人的阅读选择和空间。
为什么说读书是良性的生活方式?因为读书可以益智,学习各种知识;读书需要思考,可以锻炼大脑,提升思维能力。新出台的语文课程标准和语文统编教材,都很重视读书,课标提出语文核心素养,要求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同时,提升思维能力、审美能力和文化自信。而语文教学的主要途径就是读书,培养读书的兴趣、习惯与方法。也可以说, 读书对于提升语言文字运用、思维、审美能力和文化自信等,都是最重要的途径。所以有读书的习惯,形成读书这一生活方式的人,终身都会不断通过读书去吸取知识,提升能力,涵养性情,所以说 这是“良性”的生活方式,也是最廉价又可能收获最丰富的生活方式。
“自由阅读”激发兴趣、培养习惯
若要培养读书兴趣,还得从幼儿和小学低年级抓起。注意分级阅读,根据儿童不同年龄段的心智发展程度,从培养阅读趣味入手,由浅入深,有个大致的安排。幼儿还不识字,不要把识字作为读书的要求,因为上了小学,还得从零开始识字。幼儿的读书主要是亲子阅读,和大人一起读,也可以读一些绘本。幼儿和小学低年级应当以童话、传说、故事阅读为主。到高年级就可以增加经典的儿童文学与当代优秀的儿童文学。还可以适当增加一些科普读物、励志故事之类。《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等,没有必要强求在小学阶段阅读,不要提前加码要求。现在许多学校与老师家长都给孩子阅读加码,要求过高过急,是不利于培养阅读兴趣的。 小学阶段课外阅读主要读一些浅易有趣的古典诗文。其中诗是主要的,文可以少一些。
早期阅读最重要的是激发好奇心、求知欲,培养想象力。培养孩子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要让学生从小就把读书作为一种爱好和习惯,以后就是一种良性的生活方式,终身受益。
到了小学高年级和初中,还是要注重培养读书兴趣。要不要有个书单?现在有许多建议阅读的书单,但应当注意,不宜强求。
既然读书是个人的事情,那么除了要求学生读一些基本的书,还应当容许他们自己选择阅读的书目,鼓励个性化的阅读。孩子也有他们的“私密”,应容许有阅读的自由,即使指定阅读范围,也还是要给他们一些选择的空间,容许读一些“闲书”。初中语文统编教材干脆把“哈利·波特”系列纳入推荐书目了,效果挺好,等于承认了孩子们可以读“闲书”——以前很多老师家长可能认为这类书是不该给孩子读的。其实像“哈利·波特”这类书非常贴近孩子,想象力超强,不说教而又有益,国人未必写得出来。 孩子在奇特的想象世界中遨游,愈加爱上阅读了,兴趣也就培养起来了,有什么不好?如果全都为了思想灌输或者考试升学,把读书的范围和方法都框死了,完全忽视孩子读书的自由,不容许有“私密”的阅读爱好,那就难以培养起读书的兴趣,更谈不上培养良性的生活方式。
我很幸运小学时读了许多“闲书”,阅读面拓展了,自己的读书方法与习惯也逐渐形成了。这种自选动作的“私密阅读”,会极大地满足好奇心与想象力。语文学习基础,主要是靠课外自由阅读奠定的。这些年我在一些文章中反复强调一个观点:从小学开始就要养成读书的习惯,这样语文才学得好,过了初中再觉悟就晚了。
读书是涵养的过程,人工智能无法取代
有些人会说,你说的都对,问题是现在大人小孩都很忙,压力很大,哪有时间读书?人们都在抱怨工作忙,压力大,这是事实。但时间总是挤出来的, 每天少看一小时手机,积少成多,读书的时间就足够多了。特别是中小学生,只要他们感兴趣的事,就总能有时间去做,乐此不疲。现在的孩子作业太多,没有时间读书,的确是个问题,所以现在要“双减”。不过可以设想,即使不布置作业,孩子就有时间读书吗?不见得。孩子嘛,精力无限,兴趣就是动力。没有兴趣,做什么都是拖延症;有兴趣,就聚精会神有的是时间。帮助孩子养成读书习惯,包括有计划做事,不拖延,不得过且过,是很重要的。
现在的孩子面临激烈的竞争,压力大,但他们还是比父辈幸福多了。我不赞成“九斤老太”的说法。无论如何现在社会发展了,绝大多数孩子不存在温饱问题,而我们的童年和少年基本上是在饥饿中度过的。若要比较,那时物质匮乏,没有现在这么多机会和诱惑,比较单纯,读书也就有较多的时间和自由。 时代不同,每一代都有每一代的苦恼。时间永远都是不够的,有理想抱负的孩子,他们还是会挤出时间读书,有自己的目标、计划,加上毅力,就能读更多的书。
人工智能、信息技术发达,媒介遍布,获取知识的途径越来越多,各种信息爆炸式增长, 这个时代,读书的必要性到底在哪里?
人工智能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信息传播的方式,获取信息和知识的途径多了,非常便捷,这是我们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 我们要迎接并且适应信息时代的到来。但可以肯定,信息时代仍然需要读书。人的成长进步,除了实践,很大程度上要通过读书去实现,需要逐渐去积累、建构自己的思维能力以及对世界的体验和认识,这一过程,任何信息技术不可能完全取代。比如一个孩子从小读过甚至背诵过一些古诗文,对于古诗文有些感性的了解,同时也有自己对于古代文化生活的某些认识,这对于民族认同以及传统文化的继承是很有必要的。我们不能因为现在网上什么都有,随便一点开,就可以知道唐诗宋词的许多知识,就认为根本不用从小自己去读古诗文了。道理就这样明显,个人在阅读中成长,在阅读中不断提升自己,这有一个过程,不能一蹴而就,信息技术不可能取代个人的读书。 信息技术可以帮助学习,为读书提供方便,但取代不了个人的读书学习过程。我说过“读书养性”,这是涵养的过程,涉及心理、性情、性格的形成。机器人可以告诉你梨子的味道是酸甜的,但到底怎么样的酸甜,还得自己吃过才能体味。
信息时代的阅读很方便,但要注意,可能有利有弊,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阅读方式。纸质阅读和数字化的阅读可以并存,既读书,也读网。不同的人,尤其中老年与青少年,对读书还是读网,可能爱好与侧重都不同。但无论如何,如果读网全部取代读书,那就可能失去很多读书的乐趣了。一般而言,读网比较适合“浅阅读”,了解新闻、信息,也是上网比较方便。 但读纸质书更适合“深阅读”。要想读经典,最好还是读纸质书。因为上网阅读往往会受到其他推送信息的干扰,使这种本该“深阅读”的思维与感受变“浅”。
传统的纸质书阅读本身就是一个审美过程,装帧、开本、版式、纸张,都可能含有独特的美学意蕴,令人玩味不尽。我们常说的“书卷气”恐怕在网络和电子设备上是得不到的。无论现代信息科技如何发达,不能也不应当完全取代传统的阅读。信息时代既要适应和利用网络阅读,又要警惕和尽可能防止网络阅读带来的弊害。 读书的重要性当然可以从提升国民素质等方面去理解,但说到底是个人的事,是一种良性生活方式。
整本书阅读,功夫在课外
现在的语文教学比较重视读书,而且提倡整本书阅读。 对于整本书阅读,教师究竟要怎样教,学生究竟要怎样学?
有一点我觉得要注意:若要学生喜欢上整本书阅读,就不能太多干预,应当导向自由阅读、个性化阅读。如果“课程化”太明显,要求太多,学生还没有读,可能兴趣就减半了。如果搞得很功利,处处指向写作,甚至和考试挂钩,那就更是煞风景,败坏阅读兴味。我看社会上有些跟进新教材的名著导读一类读物,安排了很多阅读计划和规定动作,比如如何写笔记、如何做旁批、如何写读书心得之类,甚至时间都规定好了,这就会限制读书的自由,减损读书的乐趣。
整本书阅读的教学效果好不好,要看学生是否爱上读书,自己找更多的书来读,而且多是整本书阅读。所以,不要管得太死,宁可实行目标管理,开头有个提示和引导,结尾布置一点儿小结之类,那就很好了。
转载自《中国教育报》2023年05月10日第9版 ,原标题:读书,一种良性生活方式
(缇妮根据北京大学教授温儒敏在中国教育报、商务印书馆共同举办的第十届读书论坛上所作主题报告整理)
《温儒敏谈读书》
无论是网络阅读,还是纸质书阅读,首先都要重视安排经典阅读。经典是经过历史筛选沉淀下来的,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年轻时多读一些经典,可以为精神成长打底子。 或许,现在的青年人接触经典会有隔膜,包括语言形式上的隔膜,这是很自然的。 阅读经典需要沉得下心来,需要“磨性子”,这也是“养性”,是涵养的过程。 有一份超越,有一份尊崇,尽可能调动自己的感觉与灵性去接近,去理解,就能深入堂奥,高雅的兴趣就会慢慢培养出来。
当然,每个人读书习惯不同,完全可以各有各的读法。读完二三十本基本的书,还可能顺藤摸瓜,有兴趣地选择某一方面做更深度的阅读,那么,有“点”有“面”,有了对中外文化和文明的了解与感悟,就有些“底气”了。 在瞬息万变、充满机会和诱惑的信息时代,读经典可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与阅读口味,可以“养性”,也可以养成良性的生活方式,是为一生打底子的事情。
本书共分四部分:一、“语文教育与读书”,谈语文教学与读书兴趣、读书方法,语文课改与阅读素养等。二、“通识教育与读书”,谈通识教育中的读书、阅读书目和阅读素养。三、 “网络时代与经典阅读”,围绕网络时代的阅读现象分析经典阅读的价值。四、“名家名作导读”,十余种名著名篇导读,提示阅读方法,揭示解读关键。全书所选文章大都短小、有趣、有料、实在,其中十多篇曾广为流传。
《温儒敏讲现代文学名篇》
《温儒敏讲现代文学名篇》是温儒敏教授近四十年中国现代文学课讲稿的整理、节选和重写,讲析了26位作家40多部(篇)代表作,细读文学作品,分析文学现象,示范多种解读作品的方法。该书力求通过对现代文学经典的阐析,让“新传统”沉淀并转化到当代“文学生活”中,偏重对现代名篇进行历史与审美结合的多种方法的探讨,平实中流淌着深厚的学术素养,专业与通俗相得益彰。书中保留了课堂现场感,深入浅出,新见迭出,有趣有料,吸引读者去感受去思考,从而提升艺术力与思想力,是难得的文学赏析入门书。选篇关照大众熟悉的语文教材中的现代诗文,对《朝花夕拾》《匆匆》《春》《背影》《荷塘月色》《边城》《呼兰河传》《骆驼祥子》《雷雨》《围城》《小二黑结婚》等名篇均有文本细读,也是中小学语文教学的参考书。
end
每日一书
《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
每日一词
《俗语大词典》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的“初心”
揭秘:“好”的整本书如何选?
书香四溢,书声朗朗,全民阅读蔚然成风——第二届全民阅读大会侧记
渭南文坛 | 闫敏:爱笑的他
粉丝接机艺人造成拥堵混乱事件频发,如何引导合法理性追星?
商务印书馆发布10月十大好书
网民称《水浒》应从课文中清除,官方:不能因噎废食要批判性阅读
推进全民阅读 共建书香中区
《水浒》应从课文中清除?教育部门霸气回话,网友赞“太强了”
网友称《水浒传》毒害青少年,浙江省教育厅千字高水准回复被群赞
网址: 温儒敏:如何引导学生喜欢上整本书阅读 http://www.pyqsh.com/newsview29356.html
推荐社会生活
- 1一个人,也要好好生活 2027
- 2中华民国双旗开国纪念币一枚能 1784
- 3细读《金瓶梅词话》第35回之 1747
- 4李清照:两处相思同淋雪,此生 1230
- 5金莎的穿搭给人一种精致土的感 1149
- 6周杰伦晒和昆凌游玩照 同和小 1048
- 7苏志燮宣传新片不忘撒狗粮,大 915
- 8自毁人生!池子再说无底线言论 897
- 9老戏骨 回到台湾后吐露心声! 868
- 10林雨申吻到缺氧 与赵露思拍吻 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