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社会生活 用诗意之手抚摸生活

用诗意之手抚摸生活

来源:朋友圈生活 时间:2023年05月12日 07:13

原标题:用诗意之手抚摸生活

收到王百灵的随笔集《归家之思》,忽然就想到她2009年出版的散文集《土塄上的孩子》。这两本书像两个出生时间不一的姊妹,隔着14年的光阴遥遥相望。

读《归家之思》,明显感觉到这本集子在语境和意境上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时间可以改变很多,一个人的容颜、气质、思想,当然也包括一个写作者的风格。而在读百灵的《归家之思》时,我们可以看到她对节日的描摹,对小院四季变换,家乡旧事的记忆,对梦中之我、画中之我、镜中之我的思考。毕竟,每个人既无法剥离真实的生活,又不甘心完全沉溺其中。在如潺潺流水一般的文字中,她跳出日常生活,对日常生活中的自己和日常生活,做了冷静的观照,她力求用更高的精神维度看透自己、看透生活。

在《画中之我》《梦中之我》《镜中之我》中,她不停地在寻找自己、追问自己,对某一个时刻、某一种状态下的自己,进行深度地对视和审视。她利用梦境发出了大众熟知的哲学终极三问,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她漂浮在梦的迷雾中,苦苦寻找自己的家乡,却寻而不得。我感觉,那是一种隐喻,其实她在寻找自己精神上的原乡。事实上,我们还能回得去吗?也许那早已不是记忆中的故乡。而《镜中之我》对镜子中那个女人面孔的恐慌和怀疑,似乎我们每个人都经历过。我们经常会幻想镜子里面有另外一个世界,也经常会怀疑镜子中那张脸不是自己,好像是一个陌生人。镜中之我暗示着对现实生活的种种焦虑,对自己生命状态的某种不满和恐惧。其实,它们都是自己生命的某个侧面,年轻的自己,年老的自己,美丽的自己,憔悴的自己,甚至,诡异的自己。到最后,我们都会平静地接受那一个个镜像,坦然地和自己握手言和。偏偏那个虚幻的世界又是如此真实,我们何尝不是生活在一个既真实又虚幻的世界中?我们在这两个世界频繁地进出,不停地切换,有时自己都分不清哪个才是真正的自己,就像刚结束一个梦境,又进入一个新的梦境。

百灵关注生死,也看透生死,才会在《死亡是相反的部分》中那样写到“我们真正留存在人世间的,或许只有活着的人对你有短暂的记忆,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你会成为一个遥远的影子,纵然会在某个特殊的时刻,被那些真正爱过你的人所忆起,但当真正爱你的那个人,也和你一样成为荒草之下的一坯泥土,我们就如同没有来过这个世间一样”。见多了死亡,才会对死亡进行思考,才会真正明白那些所谓的繁华如露亦如电,如梦幻泡影。在岁月之河中,无数的倒影跳跃、扭曲,看上去热闹非凡,我们却又明白,孤独才是人的宿命。伫立在喧闹的人群中,热闹和自己无关,因为自己也不过是一个虚幻的影子。

不管在《小年》《除夕》,还是《新年》中,她总会越过庸常的节日,去做内心的观照,让心灵自由飞翔。然而,身处万丈红尘,终究要扮演各种角色,不自觉的从中找到来自世俗的魅惑。一次次逃离,又一次次回归。在《逃学》的结尾,只能无奈的写到“我终于明白,无论你走到哪里,你都无处可逃”。逃离是终生的,明知不可为却偏要为,就像飞蛾扑火奋不顾身。在无数次精神的逃离中,家乡成为生命的背景和底色,那些人和事让疲惫的灵魂一次次停下,回头张望。哪怕隔着岁月,知道家乡已经不再是小时候的家乡,可家乡终归会变成生命旅途中一处心向往之的地方。百灵是敏感的,一片树叶,一阵风雨,一个黎明,都会成为生命中的一次觉醒。黎明似乎不仅仅是时间,而成为开花的希望。黎明于她,具有非凡的意义,似乎成为一种救赎的暗示,可以驱散心底的灰暗和雾霾。犹如《飘》中斯嘉丽喃喃说出的那句话:“不管怎样,明天又是全新的一天!”

在这些文章中,通篇弥漫着一种神秘的氛围,可以说是作者营造出来的,又似乎是一行行文字自行流露出来的,隐隐约约带着一种若有若无的佛性和神性,读者不知不觉沉浸在那种氛围中,跟随作者进行一场神奇的漫游,看小院花开,看七佛朝日,感受梦境的诡异,感受画中人在现实和幻想路上的漂泊和迷失,聆听画中人的精神之音,在人类共有的迷失和彷徨中,对自己也展开灵魂的追问和审视。这样一来,岁月中那些日常便蒸腾出一种说不清的诗意。

□邢秀琴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用诗意之手抚摸生活
生活需要更多诗意的瞬间(新语)
大有秋为“三代人”缔造美好,勿问归途寻找诗意生活
世界上唯一能公开抚摸他脸的人……
滋养我们的诗意人生(金台随笔)
陆风最后被击杀,到底死于闪官之手还是花向雨
首届“诗意宕渠·创意未来”原创诗歌诗词会总决赛颁奖晚会圆满落幕
用漫画勾勒“人间小满”
用事实去证明一切,才是最有力量的
长安城里多诗意 榴花灯影相映红 一位韩国友人眼中的诗意长安

网址: 用诗意之手抚摸生活 http://www.pyqsh.com/newsview29398.html

所属分类:生活日常

推荐社会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