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策展人马豪:让观众在展览中“寻寻觅觅”
原标题:90后策展人马豪:让观众在展览中“寻寻觅觅”
5月16日至6月16日,松美术馆「轻/松计划」第12期“觅”在松美术馆东区2号馆展出。展览由马豪担纲策展,展出韦宗尧、魏晋两位艺术家的24件作品。
“觅”以一种独特的吸引力,引导观众进入艺术家韦宗尧与魏晋创造的场域。在他们留下的关于生命力的繁复线索中,探寻与发现遗落在精神花园中的痕迹。
策展人马豪出生于1994年,先后毕业于英国金斯顿大学和英国皇家艺术学院。他告诉南都记者,将展览的主题定为“觅”有两种含义,“第一是强调观众视角的体验,让观展的群体在展览中根据艺术家留下的线索寻寻觅觅,自发地去探寻。另外‘觅’是探索的一种朦胧的诗意化表达,不一定是明确的有答案的,正如同两位艺术家的创作一样包含了很多微妙的潜意识中的情感表达。”
韦宗尧 绽放 布面油画 180×230cm 2019
韦宗尧的绘画展现了他对生命与独立的个体经验的思考和感悟。 他的作品命题与画面中经常出现花朵、光感以及自然景观,这些要素与生命力构建了潜在链接。他的创作中包含波洛克行动绘画的意味,融入对节奏、韵律的迷恋, 他所呈现的画面是在情绪主导下的潜意识创造,他的绘画节奏多变,充满震慑力的表现方式体现了艺术家的内在冲动。
魏晋 蜷叶 综合材料金属雕塑 220×250cm 2023
魏晋的雕塑创作运用多种材料媒介,在此次展览的现场空间中,创造出风格强烈的个人叙事情景。他试图探究材质、肌理、生命体与场域之间的关系。他通过等离子切割和金属焊接,与错综复杂的刺绣图案碰撞,进行一种基于材料本体的潜意识创作……这些作品作为线索引导观众重拾那些遗落在生命进程中的回忆与幻想。
展厅现场
展厅现场
两位参展艺术家,一位主攻绘画,一位专长雕塑,一位是80后,一位是95后,他们的作品在同一个展览亮相,呈现出参差立体的感官效果。马豪说:“在这次展陈的布置中我很注重氛围感,以情绪的变化为主导线索,让两位艺术家的作品产生对话。我没有单纯地把两个人的作品用AB厅的方式分开,而是采用了交错并置的方式,一些若有若无的视觉联系构建了总体的和谐,而他们不同的表达让作品之间产生了相互激荡与碰撞的感觉。”
南都专访青年策展人马豪
南都:韦宗尧的绘画作品为什么吸引你?你觉得他的绘画能够从观众心中引发怎样的情绪?
马豪:韦宗尧持续的绘画探索展现了他对生命与独立的个体经验的思考和感悟,他的作品呈现出一种复杂的情绪,在混沌与秩序,忧虑与浪漫的二元对立中寻找一种爆发式的情感表达,他的创作中往往有着丰富的笔触和肌理,运用线条,颜料的堆叠,用多次打磨的方式,呈现出有机与无机的对抗,为他的画面带来了独特张力。
绘画的视觉表达是很直接的,观众通过画面与艺术家构建情感上的链接和共鸣。在他的绘画中感受生命脉冲的震颤。
展厅现场
南都:从你的学历来看,你的专业方向是偏产品设计和材料的,主要研究方向也是材料艺术在公共雕塑领域内的实现。你认为魏晋的作品在材料方面有哪些独特的创见和突破?
马豪:从材料的角度来说,魏晋在挑战一个在雕塑的大众审美中常见的惯性思维:作品的价值来自于工艺难度和材料的贵重。我们并不认同这个观点,魏晋用他的创作很好地回应了这个问题。真正的价值在于用适当材料实现适当的效果,并且清晰地传递观念,从而实现了艺术的表达。他使用了很多现成品和非常规材料,生化毛刷那种既柔软又奇特的刺痛感产生了视觉与触觉对立的奇妙反应,对于材料的物质特性以及传递给观众的感觉魏晋具备一种独特的敏锐性。他进行了一些大胆的选择并成功地实现了很好的效果。
展览现场
南都:在当代中国材料艺术的整体发展状况如何?有哪些优势和短板?
马豪:首先明确一下我对材料艺术的定义,这个基础还是从材料出发的,很多时候是工艺的,但本质上艺术不是在生产装饰品,需要传递精神价值。在中国材料艺术跟手工艺和历史文化以及非遗传承有深度的交汇。
这个领域有一些技术门槛,通常掌握一门手艺需要长期的训练,我试图打破这个壁垒,通过工作方法的更新让各种艺术形式有机的交汇,不再受到媒介的限制。艺术家可以贡献想法与观念,与技术的支持相结合,用材料的魅力作为一种灵感刺激,产生出更有趣创作。
同时这个领域需要建立更完整的生态,好的艺术家,工匠,策展人,写作者,研究者,好的研究项目,机构,以及藏家,消费者,观众缺一不可,但这是一个相对小众的领域。
艺术家本应该具有多元的工作方式,通过我的观察,这个领域正在类型化,趋同化,我希望能创造出更多的可能性,提供更多的灵感,不同的工作方法跟不同的跨界组合能产生出更多有趣的成果。
如何突破这个现状,有一些活跃在这个领域的艺术家,设计师和策展人在跟我一起探寻。我在用我的方式,引入不同的领域的艺术家,将材料艺术放在更广阔的当代艺术的语境下讨论,用观念和思考重新激活工艺。但答案不是唯一的,希望我们能找到更多路径。
南都:90后的艺术家和策展人正在形成这一代独特的审美与对待人生与世界的态度。你觉得你和你的同代人在审美趣味、艺术观念等方面上,有哪些有别于前人的地方?
马豪:我觉得在审美上和艺术观念上最大的特点就是去标签化,不愿被代表,以及多元性,很难被总结和归类。这是一个好的现象,我一直相信多元化对很多事情有促进作用。
青年策展人马豪
我不认为我能代表同代人来回答这个问题,我只能代表我自己,或者我的观点和跟我有相似生活经历的人有一定共通性。每个人生阶段对我有不同的影响,首先,非常多的90后艺术行业从业者具备海外留学的背景。我出生并成长在中国,在文化上将我塑造成一个典型的东方人,我在欧洲接完成了完整的学院体系的艺术教育,它让我接受了一种批判性思维的训练,所以我习惯于辩证的思考问题,最终我又回到中国进行自己的实践,在一个本土的文化环境中重新认识人情世故。
从精神内核上我觉得有两个方面,一个是批判性思维,另一个是在全球化潮流中对自我身份认知的探寻,渴望在世界舞台上建立自信的文化身份定位。这两个方面在这个时代中尤为重要。
审美趣味主要受影响于和外界的信息交换。从更表征的几个现象来看是新媒体网络时代在改变我们对信息的获取渠道和输出渠道,塑造着我们和世界的对话方式。
同时流行文化的影响和屏幕化的视觉经验也在改变着我的视觉习惯和审美。以前大家都在纸质媒介上阅读和观看,现在我们都习惯于在自发光的LED屏幕上阅读文章看视频,接触颜色。
在这两种趋势的共同影响下甚至很多人对很多的艺术作品的唯一认知就是通过网络以及屏幕获得的。那么对于艺术这种还是以视觉呈现为主要表达方式的领域来说这种体验带来的改变是颠覆性的。审美趣味自然产生了新的变化。
南都:你现在正在从事什么工作?未来还有哪些策展计划?
马豪:我的工作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公共雕塑,赞助美术馆和年轻艺术家的创作项目以及策展。
我和我的团队一起在中国本土进行公共雕塑的实践,我们从2020年之后在中国的多个城市都有公共的项目落成,今年在进行一个企业园区和一个大学校园的改造项目。我们的公共雕塑项目不只是进行大体量的建造,而是希望通过更深入的思考帮助有需求的客户在环境建设中体现更多的人文关怀,来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包括一些功能性的考量,如何在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创造出一些愉悦的物理上的和审美上的体验。当然将这些思考带入项目实践中的过程很具有挑战性,不过我们在逐渐做得更好。
同时我也是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的青年赞助人委员会的成员,从参与和赞助艺术机构的角度上与当代艺术实践建立更多的联系,我也通过这个项目不断地将一些优秀的艺术家介绍给更广泛的藏家和艺术爱好者群体,希望在未来能有更多的活跃在不同领域的年轻艺术赞助人群体出现。
策展方面我的主要关注点在于中国的年轻艺术家如何在一个多元文化交汇的语境中继续探讨本土的议题,会继续在这个领域策划一些项目,包括我和启皓文化基金会长期进行的一个青年艺术家支持计划的系列展览,作为这个项目的策展人之一我在同基金会合作的3年时间中进行了大约20位年轻艺术家的展览项目,主要是以群展的方式,也有个人项目的支持。希望能在年轻艺术家面对成长为一名职业艺术家的挑战时,提供更多的帮助。
另一个我很感兴趣的领域就是材料艺术和当代手工艺,这是我在皇家艺术学院时的研究方向,我在2019年回到中国之后很快就在中国的玻璃之城山东淄博建立了自己的工作室,我一直在不断筹备完善着一个以雕塑和陶瓷玻璃为特色的驻地艺术家项目,希望有更多活跃在当代艺术领域的优秀艺术家能和我们一起探索这个有趣的材料。今年应该会有一些特别的成果通过展览项目的形式呈现给大家。
采写:南都记者 黄茜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90后策展人马豪:让观众在展览中“寻寻觅觅”
刘海粟美术馆为“梅花”办了场展览 戴上VR可“踏雪寻梅”
一个由观众参与布展的展览:突然与匆忙的艺术布展幕后
在废弃厂房作画 “90后”彝族画家让沉睡厂房变画廊
《万象更新》华人艺术家群展在悉尼开幕
首次展出 AI看展 “万历文物主题特展”在国家典籍博物馆开幕
上海图书馆举办“有春天”展览 走进艺术家笔下“四季芳华”
“手迹与心性”纸上绘画全国邀请展开幕
这群00后对话家庭 把家族故事策划成展
《上海迷宫——上海艺术家群展》在宁波开幕
网址: 90后策展人马豪:让观众在展览中“寻寻觅觅” http://www.pyqsh.com/newsview31123.html
推荐社会生活
- 1一个人,也要好好生活 2073
- 2新疆美女哈妮克孜恋情揭晓,男 2064
- 3中华民国双旗开国纪念币一枚能 1836
- 4细读《金瓶梅词话》第35回之 1790
- 5李清照:两处相思同淋雪,此生 1253
- 6金莎的穿搭给人一种精致土的感 1155
- 7周杰伦晒和昆凌游玩照 同和小 1064
- 8据李子柒友人透露,李子柒已经 1051
- 9苏志燮宣传新片不忘撒狗粮,大 928
- 10自毁人生!池子再说无底线言论 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