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社会生活 自然与文化的交融,读《额尔古纳河右岸》有感

自然与文化的交融,读《额尔古纳河右岸》有感

来源:朋友圈生活 时间:2023年05月30日 15:16

原标题:自然与文化的交融,读《额尔古纳河右岸》有感

我比较喜欢早期获得矛盾文学奖的作品,《额尔古纳河右岸》就是其中的一部,第一遍囫囵吞枣后,回味无穷,便认真地读了第二遍,内心震撼。

置身书中我仿佛走入了鄂温克民族生活居住的大兴安岭,感受着他们为了生存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体会书中人物悲欢离合的无常命运和充满了爱恨情仇的真挚情感,不由得为一个弱小民族在历史长河中的历经百年沧桑和时代变迁而发出深深地感慨。合上书,脑海里满是鲜花遍地的山林、潺潺的流水、落日前的彩霞以及像精灵一样的驯鹿正吃着美味的苔藓。

《额尔古纳河右岸》采用一个九十岁的女人的自述,描写了二十世纪时东北少数民族鄂温克人的生存现状和百年沧桑,这些鄂温克人与驯鹿相依为命,生活在中俄边界的额尔古纳河右岸。他们随驯鹿逐食而搬迁、游猎,记录了民族中神秘的部落文化和与大自然及其他人群的生命抗争。在生命的不断更替中、在时光无尽的流逝里,小说向读者展现了一个个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一段段感动人心的故事情节。

我曾于2016年夏天去呼伦贝尔草原旅游,到过额尔古纳河边,当时我们驱车沿着额尔古纳河边行走,据导游说这条小土路是巡边战士巡视中俄边境所走的路,我记得额尔古纳河宽极了,波光粼粼,河水在太阳的照耀下闪着银光,当时我觉得它不应该是河,而是江。当然,在这个风景如童话般的地方发生的故事,也折射着童话般的魅力。

小说吸引我的是扑面而来的森林气息,四季的美景,自然景观,鄂温克人居住的晚上能看到星星的“希楞柱”,他们驯养的驯鹿,他们不管搬迁到哪里都不能熄灭的火种,他们围着篝火吃肉喝酒,唱歌跳舞,还有驱除病害的萨满。包括他怎么捕捉“堪达罕”,怎么驯化猎鹰,萨满怎么跳神都让我觉得太神奇。我觉得鄂温克人就是居住在大兴安岭的“蓝精灵”。

迟子建老师精灵般的语言同样使我陶醉,无法自拔。书中大量运用了比喻和拟人修辞,尤其对某些场景的描写,极具画面感,令我读到某处,脑海里马上浮现出一幅幅清晰地画面。难能可贵的是,在迟子建老师的小说世界里,自然万物都是一个个自由自在的独立个体,被神性的光辉笼罩着,拥有着生命的尊严。我读了一遍之后又读了一遍,爱不释手,深感作者的想象力之丰富,描写之优美,故事之有趣。

当全书看到最后一页的时候,我明白了,鄂温克族百年兴衰的故事只是一个缩影,人类文明照进原始部落改变了落后带来了便捷,他们在时代的变迁中努力改变自己适应发展,但不变的是他们崇敬自然,敬畏生命的信仰,因为这是他们刻在灵魂里的图腾!

阅读引发了我对人生、自然和文化的一些思考。小说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一切是那么简单淳朴、美好温馨。他们与自然融合得那么和谐美好,远离世俗凡尘的喧嚣,享受着自然的乐趣。生活在森林里,过着与人无争,自给自足的生活。有虔诚的祖鲁神,有驯鹿,有迁徙,有额尔古纳河周围数不清的没名字的河流。即使是生命的终结,也采用风葬让逝去的亲人、朋友与山峦河流,与花草树木融为一体。

书中面对生死的坦然让我茅塞顿开。迟子建老师在书中写到:人们出生是大同小异的,死亡却是各有各的方式。鄂温克人与生死相处的态度极度超脱,有出生就有死亡,有忧愁就有喜悦,他们不忌讳婚礼和葬礼同时举行,书中的人物如走马灯,先后登场又逐一离去,只留下孤独长寿的酋长夫人,她释然接受生命给予的一切,与美好的回忆相伴。这样的结局与余华的《活着》似曾相识,两个长寿的老人坦然面对生活,无论怎样的坎坷艰难,都能乐观坚强。坚强乐观是对死亡的超脱,因为死亡,人们才会对活着更加珍惜!(王文静)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自然与文化的交融,读《额尔古纳河右岸》有感
【一起读书吧】名片里的黑龙江——梁晓声《年轮》
“风醉苏岸——上海当代绘画艺术联展”开幕
浅读钟叔河之二:面对困境或变化,人要有选择的能力
【美文悦读】塘河,江南的一首词
读《平凡的世界》有感 文/吴晓明
自然博物馆邀观众领略树文化
用奋斗敲开幸福的大门 ——读《幸福是奋斗来的》有感
推动传统剪纸与现代艺术交融
周裕锴与罗宁对谈 畅聊“读不完的苏东坡”

网址: 自然与文化的交融,读《额尔古纳河右岸》有感 http://www.pyqsh.com/newsview31129.html

所属分类:生活日常

推荐社会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