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社会生活 体验为本 创新为魂

体验为本 创新为魂

来源:朋友圈生活 时间:2023年06月14日 09:32

原标题:体验为本 创新为魂

当莱西市济南路中学“莱夷古乐社”演奏的民族器乐曲《莱融华夏》从丝竹管弦间缓缓地流淌而出,青岛市“十个一”项目进课程经验交流暨融合推进现场会正式拉开帷幕。古乐悠扬中,莱西大沽剪纸、莱西木偶、莱西泥塑……这些极具本土特色的社团活动一经亮相,便引来了与会者的连连称赞。

这是山东省青岛市教育局今年继市南区实验小学3月现场会后举办的第二次现场会。2018年9月,全国教育大会召开后,青岛市为系统回答和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于当年11月提出实施《青岛市促进中小学生全面发展“十个一”项目行动计划》,即包括而不局限于一项体育技能、一项艺术才能、一本书、一篇日记、一次劳动、一支歌、一首诗、一次演讲、一次研学、一次志愿服务等内容,至今已进行到第五个年头。

看似简简单单的“十个一”项目,缘何在岛城有如此厚重的分量?

重体验,让学生参与知识生成过程

真正的教育往往发生在学生自主的探索里。

“客人您好!前方是小海星集市,这儿有我们亲手制作的木质项链、香囊挂扣、扎染画布等各种手工艺品。您可以用手中的城市币来选购喜欢的商品。”在市南区实验小学“慧创城”嘉年华的小海星集市上,“小售货员”们热情地向来宾推销着。从制作、销售到用赚来的城市币选购商品,学生先后体验了“工匠”“销售员”“顾客”三重身份。每一次成功体验都让他们欢呼雀跃、笑逐颜开。

笑逐颜开的还有校长朱雪梅和学校教师。“教育不能靠老师‘剃头挑子一头热’地搞机械式灌输。”朱雪梅说,“搭建一个能满足学生天性、激发学生想象力、提供社会生活雏形的场景,让学生有意义地‘过家家’,是‘慧创城’成立最初的一个想法。”

朱雪梅从身边的教师开始动员:“我特别幸运,遇到了一个特别容易被‘点燃’的团队。一旦有好的主意,老师比学生还兴奋,乐不可支地凑在一起。团队的共识是,学生的想法一定与大人有差异,而学生的想法往往更好。所以,我们广泛征集学生的想法和建议”“‘慧创城’要做的,就是让学习在真实情境中自然发生,让学生学会自我管理、学会同他人合作,教师只是帮助者”。由此,该校逐步构架起“慧创城”司法、城管、金融等八大系统,每学年提供“小交警”“小环卫工”等400多个城市体验岗位,把校园生活变成“有意义+有意思”的美妙体验。

城阳区礼德小学模拟的“小社会”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有学生在日记中写道:“我有一本观察记录本,今天的问题是:小车是如何动起来的?力有很多种,怎样才能切身体会到它们的存在呢?看看我们动手制作的磁力小车、风力小车、电力小车吧!”……该校设置了“小小帮厨”“小小园艺师”“小小设计师”等13个岗位,发布了“小角色大责任”岗位清单,让学生在实践、体验与创新中快乐成长。

选择一处最喜欢的青岛建筑,把它拍下来、画下来;编辑一本让爷爷奶奶用的智能手机使用手册;参加一次法律普及、特殊岗位关爱等志愿服务活动……这些五花八门的内容,是每名青岛一中学生都需要完成的“十个一”暑假作业。青岛一中成立了专门的工作组,各班也成立了项目小组,“十个一”被丰富发展为“十+N”体系。

经过多年实践,“十个一”项目已扎根于青岛教育的各个领域,给学生带来了多彩而又深刻的学习体验。

悟创新,把思维训练长期化流程化

前不久,在青岛二中举行的“古风新韵·和诗以歌”经典演绎大赛上,1000余名学生全情投入、和歌起舞。他们在原有诗词韵味基础上结合自身感悟添加了大量创新元素,用音乐对话历史,用舞蹈传承文化,演绎了《行路难》《琵琶行》等古诗,引发了阵阵欢呼声。

“这是‘十个一’融入学校活动后形成的品牌。”青岛二中艺术教研室教师屠晓蓓介绍说,大赛的乐曲创作、歌词改编、演奏、表演、舞蹈等全部由学生完成,融合多学科内容,融入创新性实践,赋予经典以新的活力与美感。

青岛二中的课堂也发生了变化。地理、物理、化学课上,学生走到海边、走进研究所,在海洋主题研学中研究潮汐、新能源等小课题;语文、外语课上,教师指导学生天天记日记、周周练写作、月月做展评、年年编文集,用写作浇灌思想之花;数学课上,学生深入社区,用数学技巧测绘建筑,用辛勤劳动保护建筑……

“铜,醒醒”“铁哥”“不,你不是硫酸铜”“别怕,我愿把你置换出来”……这样一组简单的漫画便让学生识记了铁与硫酸铜的化学方程式。将漫画融入化学教学,是2021年在青岛第二实验初中举行的全市教学成果奖“化学实验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推广研讨会上发生的一幕。

在金水路小学数学教师眼里,肯定学生的奇思妙想,引导其从多方面、多角度思考问题,是对学生创新力最大的呵护。在学习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后,教师设计了“巧手制作牙签桥”课外活动。“小小设计师”们经过独立思考、查阅资料、科学设计、动手制作等步骤,创作出一座座极富创意的“牙签桥”,引得教师纷纷点赞。

在落实“十个一”行动中,青岛六十七中全体学生都必修“研究性学习活动课程”。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创新是一种思维习惯。”研究性学习小组组长邢雪梅说,学校把总目标分解成一个个具体目标,如“保持独立、持续的探究兴趣”“学会发现、提出与分析问题”“学会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等。这些在研究过程中都一一得到落实。“例如,研究黑板擦设计的过程就是创新性思维课的一个实习流程。”指导教师徐文静介绍说,在研究过程中,学生按照课程要求学文献、查资料、了解相关设计,直至完成设计草图、制作出试验模型、检验使用效果,“一个项目下来,学生的收获不仅是创新了一个产品,而且对自身科研能力做了一次理性的总结”。

在传统教育面临转型的时代背景下,抓住契机,运用“十个一”行动搭建的平台,把探究性课程的开设、创新性思维的训练长期推行下去,是青岛市教育部门的生动实践。在青岛市提出的“十四五”教育“五个好标准”中,深入实施“十个一”项目已经写入“好学生”标准。

善整合,聚全社会资源为我所用

一走进嘉峪关学校的海洋博物馆,来访者就被吸引住了:原本被当作垃圾丢弃的鱼骨,被学生制作成了栩栩如生的艺术品;学生用纸艺营造的“海底世界”、制作的海洋生物标本、海洋机器人等更让人大开眼界。

大开眼界的背后,是该校作为全国海洋科普教育基地,借力“十个一”项目实施,整合60多名在高校或科研院所工作的家长资源,共同参与学校海洋课程的开发。而在整个青岛市,此类资源还有很多:有约占全国1/5的涉海科研机构、1/3的涉海高端研发平台和涉海高端人才;“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和海洋科考船“向阳红01”“科学号”“大洋一号”从这里驶向深蓝;青岛海洋科普联盟、中国海洋湖沼学会等机构也时常开展科普活动。

借力“十个一”行动,像嘉峪关学校一样,破除封闭的围墙,整合全社会资源为我所用,迎接家校社网心理“五位一体”全环境育人的新挑战,已成为青岛教育部门和学校的必修课。

以往,学校需求与专家指导常常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市南区大力推进“十个一”项目,整合创生了“政府主导支持、社会资源聚智、教育统筹规划、重点项目推进、学校分层落实”五级一体化管理体系。如今,管华诗院士、李华军院士等6位院士一起担任该区六大学区的首席指导专家,30余名海洋科学家成为各校首席指导师,形成“一学区一院士、一校一专家”的“以海育人”引领机制。青岛市则成立中小学海洋教育集团,探索创新人才培养路径。

海洋教育只是一个缩影。为集聚全社会资源为教育所用,青岛市每个区(市)和学校都整合自己独特的资源;市、区(市)、校三级专家库吸纳校内专业教师3200名、社会兼职教师4700名;全市建立市、区(市)、校三级体育技能库、艺术才能库、研学基地库等,为“十个一”项目实施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

如今,在城阳区第二实验中学,学生时常穿梭于学校引资建设的攀岩壁、1.4万平方米体育基地等19个场馆;在农村学校莱西市河头店镇中心中学,美术社团成员可以当面聆听青岛市美术馆书画专家的作品点评;在青岛滨海学校,全国家庭教育名家到校进行家教引领;青岛六十七中学生则形成了两个青岛市志愿服务品牌;青岛大学附中品牌社团“山鹰科学院”聘请了一支包括院士在内的“超豪华”导师团队;青岛二中依托创新实验室,联合中国海洋大学、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等17个基地开展学术素养提升计划,聘任导师200余人,参与人数达3200人……这些“高光时刻”早已变成青岛市中小学生的日常。全市中小学“十个一”项目开展率达100%,家长满意度在94%以上。

不仅如此,青岛市教育局4年召开16次推进现场会,组建专职队伍,实施“四进”即进课程、进家庭、进社区、进评价,推进“四融入”即融入课堂、融入生活、融入社会实践、融入成长全过程,“十个一”项目使每名中小学生的综合素养持续提升,取得了挖潜增优赋能的累累硕果。

“‘十个一’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抓手,是全环境育人理念的生动实践。通过这个抓手,我们可以从根本上改变评价导向,正确引导家长和学校的教育观,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等顽疾。”青岛市委教育工委常务副书记、市教育局局长姜元韶表示,未来,青岛市将继续精进推进“十个一”项目“进课程、进家庭、进社区、进评价”,加强与教育教学工作的一体化设计和推进,让学生在“五育”并举中全面成长、竞相绽放,形成校校有特色、班班有特点、生生有特长的“一校一品”“一校多品”育人新格局。

《中国教师报》2023年06月14日第1版

作者:通讯员 管恩武 袁 飞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体验为本 创新为魂
所谓“屠绝鬼气,苏醒人魂”是为“屠苏”
人物纪录片《吴为山》:文心塑魂 对话东西
黄朴民教授讲《孙子兵法》:实力为本,谋略为用
塑人 塑己 塑魂 | 塑者吴为山
最新修订本《红楼梦》即将推出,多本红学研究新作出版
美术馆美育创新正为大众需求而“卷”
春·继承与创新——以文化为根 为西凤品牌注入新活力
李佩峰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揭牌运营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让“青春力量”为非遗传承注入活力

网址: 体验为本 创新为魂 http://www.pyqsh.com/newsview32510.html

所属分类:生活日常

推荐社会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