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艺术人物|马拉尼获京都奖,关注印度女性与社会困境
原标题:一周艺术人物|马拉尼获京都奖,关注印度女性与社会困境
纳利尼·马拉尼是印度最为杰出的艺术家之一。对她而言,艺术家意味着社会行动。近日,马拉尼获2023年度京都奖。
在上海,艺术家曲丰国的绘画回顾展“时·迹”在沪开幕。在香港,澳洲艺术家帕翠西亚·皮奇尼尼举办个展“希望”。在深圳,青年艺术家张国亮用雕塑记录成长中的爱与美好。《澎湃新闻·艺术评论》“一周艺术人物”,报道国内外的艺术话题人物及热点事件。
日本|印度影像艺术家纳利尼·马拉尼
获2023年度京都奖
纳利尼·马拉尼
近日,日本稻盛基金会公布了今年京都奖的获奖名单。该奖项设立于1984年,旨在表彰终身成就,是日本的最高私人荣誉,每年分三类颁发:先进技术、基础科学、艺术和哲学。今年的获奖者是生物学家柳町隆造(Ryuzo Yanagimachi)、数学家和物理学家埃利亚特·H·利布(Elliot H. Lieb)以及影像艺术家纳利尼·马拉尼(Nalini Malani),每人将获得1亿日元和一枚奖牌。
马拉尼1946年出生于巴基斯坦卡拉奇,在分治期间随家人迁往印度。在孟买和巴黎学习艺术后,她回到印度开始创作回应该国受压迫者困境的作品,包括女性、贫困者和遭受宗教歧视者。她通过绘画、影像和装置为这些人群发声。自21世纪初,她的作品常常围绕神话和神灵展开。马拉尼曾参加2005年第51届威尼斯双年展和2012年第13届文献展。2017年,她成为第一个在巴黎蓬皮杜中心举行回顾展的印度艺术家。
对马拉尼而言,艺术家意味着社会行动者。在其过往的创作实践中常以绘画、墙画、影像装置和皮影戏等媒介探讨女性艺术及其相关的社会、生态议题,并借此不断冲击印度男权统治的传统禁锢。2020年,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举办“客人的到来: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馆藏展”,其中就有纳利尼·马拉尼的作品《寻找消失的血》,这是马拉尼最为复杂的影像装置作品之一,曾展出于第12届上海双年展“禹步”。作品的标题和主要文本皆来自于巴基斯坦诗人法伊茲·阿赫梅德·法伊茲(Faiz Ahmad Faiz)在1965年以乌尔都语所写的诗篇。
香港M+博物馆于2022年也展出过《寻找消失的血》。M+流动影像策展人贝若兰说:“纳利尼·马拉尼多年来一直致力拓展影像艺术和电影的跨界潜力,在此过程中,她的作品已在画廊、剧院、公共场所和网上作展示。《寻找消失的血》神秘莫测的影像、夺目的色彩和撼人的气势,代表马拉尼非凡创作历程的另一里程碑。”(文/畹町)
上海|艺术家曲丰国
以作品表达时间的痕迹
艺术家曲丰国在开幕式上致辞
6月23日,艺术家曲丰国的最新展览“时·迹——曲丰国三十年绘画回顾展”在龙美术馆(西岸馆)揭幕。由龙美术馆馆长王薇策划,以“手迹”“无题”“四季”“世界”四个系列、近40件作品层层递进,呈现艺术家从1993年以来至今30年的创作,讲述其感性的描绘与思考。“在展览名‘时·迹’这一看似宏大的主题下,是艺术家在有限的画布与空间中温和、谦虚的宣言:生命即世界,世界由如我这样明亮的生命构成。” 王薇说。
曲丰国,《四季 2023 晨曦》,油画布面,260×360厘米,2023年,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展览现场,“手迹”系列作品
曲丰国,1966年出生于中国辽宁,其绘画作品中始终贯穿个体对时间的感知、记忆、遗忘等与生命相关联的思考。从早期“蕴藏混沌世界”到后来赋予其“世界与时间的秩序的关系”,艺术家想通过作品中的直线表达出世界的本来的运动和千变万化的本来状态。
展览从艺术家创作早期的“手迹”系列开启,当时青年曲丰国以自己的双手,在纸张上留下“我存在过”的宣言。“无题”系列作品则“反映了个体命运在时间里展开的可能性”,画面中略显暗淡的色块背景下有着无法忽视的主角——直线,强调着时间无意识的、不可逆的流逝。“四季”系列作品被安排在展厅内部,当观者从以“午夜”至“白昼”为题的八幅大尺幅绘画前走过时,似乎在重新审视“从夜晚走向天明”的过程,带来“时间流逝”这一动态的直观感受。(文/叶紫)
中国香港|艺术家帕翠西亚·皮奇尼尼
用雕塑探索人与自然的边界
帕翠西亚·皮奇尼尼站在作品前
近日,澳洲艺术家帕翠西亚·皮奇尼尼(Patricia Piccinini)个展“希望”在中国香港大馆当代美术馆开幕,呈现其50件雕塑、绘画及影像作品。
澳洲艺术家帕翠西亚·皮奇尼尼的创作观是要探索人类试图干预自然所带来的难测后果。她的作品多为超写实主义雕塑,有的是有着人形比例与充滿感染力的丰富表情,但却是长着翅膀的怪诞形象。2003年,在威尼斯双年展澳洲馆中,她的作品层对科学进步、人类对大自然的破坏提出质疑,并透过作品店规模和感染力,流露出温柔、关怀和同理心,呈现不屈不饶的乐观精神。
帕翠西亚·皮奇尼尼,《天野》,2021
在此次的个展中,展品分布于赛马会艺方各个展厅,不乏大型作品。其中一件巨大的沉浸式装置《天野》(Celestial Field),由4,500 株花茎分别从地板上竖起,及从天花板垂下,将观者一拥入怀,藉而叩问何谓进步的本质。另外,皮奇尼尼对赛马会艺方标志性的螺旋楼梯作出回应创作,从顶层天花板悬挂一个高达 20 米、以不同颜色假发编织而成的装置。
帕翠西亚·皮奇尼尼,《发丝》,2023
皮奇尼尼的许多作品,终而言都在探索相互依存的观念:人类与人工物件(例如鞋子、摇篮、 椅子),或人类与其他生物的依存关系。策展人Tobias Berger表示,她的作品挑战了我们对生物学一些先入为主的观念,迫使我们直面基因实验、科技、艺术,甚至人类本身的局限。皮奇尼尼个展将展至9月3日。(文/陆林汉)
深圳|艺术家张国亮
用雕塑记录成长中的爱与美好
张国亮的个展“看见美好”近日在hiart space深圳空间展出,呈现艺术家16件新作。在张国亮眼中,美好就是生活中触动自己的人、事、物:“初升的太阳,一弯月牙,春天蔓延开来的新绿,夏天一场大雨冲洗后的沙漠,秋天各种香甜的水果,冬天大雪覆盖的村庄……”
张国亮《看见美好》铸铜化学着色、不锈钢 70×45×80cm 2023
个展的题目来自艺术家同名雕塑《看见美好》,作品展现了哥哥与妹妹一起放烟花的场景。在这一瞬,烟花在孩子眼里就是美好;在张国亮眼中,美好则是儿女一起做快乐的事情。“这个场景里有我在乎的人、喜欢的事,看到后内心就会不由自主地欢喜触动。”张国亮说。
2008年,张国亮从河北师范大学艺术设计学院雕塑系毕业,只身来到北京。北漂八年,他画过壁画,带过美术班,想创作了就先把想法画成油画,就这样坚持了下来。从2019年个展“简单爱”到2021年个展“烟火”,再到此次个展,逐一呈现了张国亮生命中最重要的事:爱、生活和梦想。
张国亮《升华》 不锈钢丙烯着色 115×44×44cm 2023
作为以日常性为主题的艺术家,张国亮的创作灵感来源于自己所热爱的生活。他认为生活是最好的灵感源泉,因为生活中有太多的故事和情感。他坦言,自己不喜欢研究别人,也无法成为别人,更希望把时间和精力放在自己的生活中,去感悟、体验。(文/艺术栗子)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一周艺术人物|马拉尼获京都奖,关注印度女性与社会困境
一周艺术人物|大都会博物馆主席卸任,马赛出任清华美院院长
一周艺术人物|巴黎大皇宫馆长离职,勃兰特拍摄人与动物
艺术|用音乐反思社会 以哲学对抗人生
一周艺术人物|尹范模辞任美术馆长,柴剑虹“十讲”敦煌
茅奖作家陈彦推出新作《星空与半棵树》
透过编舞家的视角,感知女性创造力
电影《绝望主夫》关怀家庭主妇困境 呼吁观众看见女性力量
第31届白玉兰戏剧奖揭晓!山东省柳子戏艺术保护传承中心尹春媛获新人配角奖
获短篇小说奖“双子星”奖
网址: 一周艺术人物|马拉尼获京都奖,关注印度女性与社会困境 http://www.pyqsh.com/newsview33604.html
推荐社会生活
- 1一个人,也要好好生活 2027
- 2中华民国双旗开国纪念币一枚能 1784
- 3细读《金瓶梅词话》第35回之 1747
- 4李清照:两处相思同淋雪,此生 1230
- 5金莎的穿搭给人一种精致土的感 1149
- 6周杰伦晒和昆凌游玩照 同和小 1048
- 7苏志燮宣传新片不忘撒狗粮,大 915
- 8自毁人生!池子再说无底线言论 897
- 9老戏骨 回到台湾后吐露心声! 868
- 10林雨申吻到缺氧 与赵露思拍吻 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