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焦虑,源于自我认知的缺失
原标题:人的焦虑,源于自我认知的缺失
内容来源:笔记侠(ID:Notesman)
责编 | 聂敏
第 7515 篇深度好文:6114 字 | 16 分钟阅读
思维方式
笔记君说:
6月25日晚,美团发布公告称,王慧文因个人健康问题,辞去公司非执行董事等重要职位,目前已离岗就医。
而就在前两天,知名财经博主叶檀,因辟谣“乳腺癌去世”登上热搜,这才发现,原来叶檀已经癌症化疗8个多月了。在最新视频中,她面容憔悴,没有聊工作,而是娓娓道来着治疗经历和生命感悟。
病去如抽丝,原来生命是如此脆弱,每个人都一样。
曾经那些勇立潮头,引领风向和趋势的风流人物,如今在时代的滚滚洪流和必经的生老病死面前,都是一样的渺小和脆弱。
更何况,那些毕业即失业的年轻大学生们;那些背负着房贷车贷,却不知道裁员和明天哪个先来的职场打工人;或者是,那些顶着40℃高温还在争分所秒的外卖骑手们......
在整个生存环境愈发艰难的今天,“卷”真的还有必要吗?努力还有价值吗?曾经大众追捧的世俗成功,真的值得羡慕吗?我们又是为了什么在工作、在生活呢?当下,追求幸福的意义,又是什么呢?
本文,笔记侠将深度探讨如今生存环境下,面对职场、生活的压力和困境,我们究竟该如何化解?
我们该如何追求生命的价值,以及自己的幸福和存在的意义。
人的焦虑,源于自我认知的缺失进度条19:3300:00/19:33
一、往里走,安顿自己的内心
现代社会中,人的处境都发生极大变化。
有些人工作很忙,社交圈和活动排的满满,或者疯狂学习考证来填充生活。
而当冷静下来时又感觉自己像个空心人,不知道未来在哪里如何改变,甚至怀疑人活着到底在追求什么。
他们或许衣食无忧,工作体面,甚至过着别人羡慕的生活,却觉得人生似乎无意义。
而这个世界仿佛越来越盛行躺平风和享乐主义,因为觉得一切无意义,所以得意时须尽欢,失意时消极躺平。
结果躺平又躺不平,尽欢也尽不了,内心挣扎而矛盾。
我们是让惯性作用继续行进,还是加以匡正?又该如何对抗这种虚无感呢?
从出生到现在,我们的内心已背负了太多世俗的价值观、大道理以及好坏、善恶、对错的标准。
很多时候,恰恰是这些观念和规条限制了我们内心的自由与安宁。
1.接纳和认可自己
你是否被周围人的声音干扰过?被吐槽性格、能力、喜好等,你是否对别人的评价耿耿于怀,甚至产生过自我怀疑和否定?
马克·吐温说:“ 每个人都是月亮,总有一个阴暗面,从来不让人看见。”
实际上,我们的每个缺点背后都隐藏着优点,每个不完美都可能对应着一个生命礼物:做事温吞可能对细节要求更高;胆小怕事能让你躲过飞来横祸;喜欢出风头总能冲在前头解决问题;泼妇行为在有些场合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式……
所以,不完美面也是我们生命的一部分,真心去拥抱它,不要过度自我否定和怀疑。
我们学会了接纳和拥抱自己身上的不完美,让各种可能性和谐共存,才能发掘这些不完美特质的积极内涵,让内心世界复归于平衡状态。
正如乔布拉所言:“只要我们不对自己和别人妄下判断,自然能迎来心灵的宁静。”只有在这种宁静中,我们才能聆听内心深处传来的声音,那是我们至高的智慧。
2.接受不可得
纪伯伦说过:“ 这个世界有两种痛苦,一种是野心还没实现的痛苦,还有一种是野心成就后的无聊。”
很多成功的和正在追逐成功的人,他们都在这两种痛苦中双向切换。
所以有人说:真正能够带给我们宁静的是我们内心的原则。
就像2600多年前,当孔子绝粮于陈蔡,七天没有饭吃。外面有暴徒袭击,但孔子依然弦歌不断,依然给学生讲课,因为他要告诉他的学生,无论在什么情境下都应该临危不惧、泰然若处。
1600多年后,当22岁的苏轼高中进士,他给主考官梅饶臣写了一封信,叫《上梅直讲书》,引用了孔子这个典故: 不容然后见君子。他有大好的前途,春风得意,他并不知道等待他的到底是什么。
如果世界接受不了我们的理想,这真的是我们的问题吗?为什么不能是世界的问题呢?
3.回归初心,做自己感兴趣的事
许倬云说,“存在于这世界上,你要有尊严,不要委屈自己去求取荣华富贵,甚至只为了求取一个更好的待遇。
假如你的兴趣不在做医生,你不要勉强自己学医科;你的兴趣在学文学,即使你可能生活得穷一点,也要想办法坚持自己生命发展的方向。”
人生的意义,也在于你想赋予它什么意义,这就是你跟别人的不一样,独一无二。
你想悠然自得无视世俗,那就是你生命的意义;你想济世悬壶助人为乐,那也是你生命的意义;你想报效祖国建功立业,那也是你生命的意义。
做自己有兴趣的事,听起来是件抽象甚至奢侈的事,但只要关注自己的热爱,人才能学会安顿自己的内心。
4.充实自己的内心
为什么颜渊很穷,生活比其他人都差,却被孔子视为自己最优秀的学生?因为颜渊的内心丰富,自得其乐。
苏东坡的《赤壁赋》《定风波》,正是在失意时写的,逆境时自得其乐,这不是逃避人生,而是寻找安顿内心的境界。
而许倬云生而残疾,八岁以前不能走路,却能在凳子上看着蚂蚁般家的情景看了一小时,这种也叫“自我派遣”,其实也是自己寻找安顿的地方。
每个人的内心如何充实和安顿呢?
许倬云曾回答过这个问题,“靠输入素材,特别是关于生活意义的素材,充实自己的内心。
多看看文学作品,读读好的诗词歌赋,多听听好的音乐,多看看别人讨论生活意义的文章……它们帮助你明白,世界上有这么美妙的声音,有这么美好的境界。”
二、追求幸福的意义
在艾默生的《自然城之路》中有一句话: 一个人对世界最大的贡献,就是让自己幸福起来。
这句话的意思其实是,如果你不幸福,你就一定会有意无意的给周围的人造成各种各样的痛苦,你的幸福多一分,周围人的灾难就少一分。
历史上那些给民族和世界造成灾难的人,都是一些极其不幸福的人,或者是有致命的自卑的人。因为自卑,他才会干出极端显示自己力量的事情;因为缺乏安全感,他才会制造种种的非常残酷保障措施,安放他那颗怯弱的心。
比如,朱元璋的残暴到底是来源于哪里?据统计,他一天要批200多个奏章,但仍旧坚持不要宰相,他要求手下人的活都自己干。同时,自己的工作也极其繁重,每天睡眠的时间短到3、4个小时,甚至是少于3个小时。
长期处于这种状态的人,会出现习惯性的、模式化的暴躁甚至是残暴情绪。在他的管理下,明朝也逐渐的发展出来一种怪相——最多的时候宦官达到几万人,接近十万人,这是一种体制性的残暴。
所以, 感知幸福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而你的幸福不仅是关乎个人,也关乎这个世界。
1、幸福资源≠幸福能力
但什么是幸福呢?这是一个常常被提及的问题,100个人中,也许有100个不同的答案。
老子说,幸福是“无为而治”,顺其自然,不可强求;罗素说,幸福是永远相对的,因为宝贵而珍惜,因为珍惜而幸福……
而我们现在的大多数人,往往将财富、地位、权力认为是现代文明最重要的幸福象征。大家都希望借着改变外在条件找到出路,认为只要能赚更多钱、有名、有权,找到更美丽俊俏的另一半,问题就能迎刃而解了。
但这种理解,往往让我们在寻找幸福的路上,与幸福失之交臂。
因为人们误解了两个东西:幸福的能力和幸福的资源,常常把“幸福的资源”当成“幸福的能力”,以为“我要是拥有了什么我就幸福了”。
其实前者是条件,而且它们之间的关联度并不强。比如你购买了价值百万的钢琴,这是条件,是资源,但这并不表明你能够弹钢琴——会弹钢琴叫能力。
所以, 幸福是需要能力的,而不仅仅是拥有资源。
2、幸福的终极状态
一个人幸福的能力,不是外在刺激,而是自己主动的投入,去关怀和去参与,在乏味状态下,保持一以贯之的、深层的、沉浸式的体验。
就像一个热恋中的姑娘在思念恋人,这是一种别人无法懂得的、乐在其中的痴狂。
而这种令人沉迷其中、如痴如醉、欢乐至极的心理体验,就是幸福的终极状态——一种澎湃的福流。
① 什么是福流?
1975年,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米哈伊·希斯赞特米哈伊发表了他历经15年的研究成果。
从1960年开始,他追踪观察了一些特别成功的人士,包括科学家、企业家、政治家、艺术家、运动员、钢琴师、国际象棋大师,等等。结果发现,这些人经常谈到他们一个共同的体验:在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时,他们全神贯注的忘我状态,时常让他们遗忘了当前时间的流逝和周遭环境的变化。
原来这些厉害的人在做事情的时候,完全出自于他们内在的兴趣,乐趣来自于活动本身,而不是任何外在的诱因(如报酬、奖励、欣赏等)。
这种经由全神贯注所产生的极乐的心理体验,米哈伊称之为flow(也被翻译为“心流”),并认为这是一种最佳的体验。
就如古语云 “ 人磨墨,墨磨人”。你在磨墨的时候,墨也在磨你,你在养花的时候,花也在养你……而中国古人特别强调琴棋书画对内在心灵的培养。虽然旁人看过来,会觉得一点都不刺激,甚至无趣,但投入的人却甘之如饴,乐在其中。
② 福流体验的六种心理特征
福流的状态有什么特点呢?在1975年出版的《福流:一种美妙的心理状态》一书中,米哈伊谈到了六种福流的心理体验特征:
第一,全神贯注,注意力高度集中,完全沉浸在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之内,忽视了外在所有的影响;
第二,知行合一,行动和意识完美地结合,已经变成了一种自动化的、不需要意识控制的动作,有一种行云流水般的流畅感;
第三,物我两忘,自我的意识暂时消失,此身不知在何处;
第四,时间飞逝,有强烈的时间扭曲感,不知不觉中,百年犹如一瞬间;
第五,驾轻就熟,对自己的行动有一种完美的掌控,不担心失败,不担心结果,充分体验行动的过程,感受到自己每一个动作精确的反馈;
第六,陶醉其中,一种超越日常现实生活,发自内心的积极、快乐和主动,不需要外在奖励就能体验到行动的快乐,完成之后有一种酣畅淋漓的快感。
由此可见,这种福流的体验既包括了身心体验的因素,例如个体处于福流状态时的感觉,包括行动和知觉的融合,以及注意力集中和潜在的控制感;也包括结果因素的影响,即个体在处于福流状态时内心所体验到的一种结果,包括短暂的失去自我意识、时间意识和活动本身的目标意识。
③ 产生福流的三个客观条件
1997年,米哈伊对福流状态的体验又增加了三个条件因素,也就是产生福流活动的外在客观条件,包括三个很重要的因素:
第一,清晰的目标——当我们知道自己需要达到什么目标,得到什么结果,意识到什么样的目的时,我们更容易产生福流体验;
第二,及时的反馈——我们所做的所有事情,都向我们提供了准确的、有意义的、快乐的反馈,激发出我们从事这个行动的强烈动机;
第三,技能和挑战的完美匹配——当我们所面临的挑战特别困难时,我们很容易产生挫折的感觉,而当我们的挑战特别容易的时候,我们就会产生单调、厌倦的感觉。只有当我们的技能和挑战处于一种最佳匹配的状态时,往往容易让我们进入到一种福流状态。
因此,幸福,特别是幸福的终极体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是我们的感受,它是我们身、心、灵完美融合的状态。
它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之中。任何事情,一旦让你产生浓厚的兴趣,专注而沉浸其中,对周围的一切浑然不知,始终被一种愉悦的力量所推动,虽然这件事情对你有一定的挑战,但你仍然不断地奋斗、创造、探索,觉得自己能够控制它、完成它,而且做完以后有一种发自内心的无比喜悦,一种创造性的乐趣!
如果这些情景都出现的话,那么,祝贺你,毫无疑问,你就是拥有过福流体验的人。
3、感受生活中的福流
能否体验福流状态,跟做什么样的事情有关吗?其实,想要让我们在日常生活、工作中体验到这种幸福的终极状态,远比我们想像的简单:
强烈的福流体验,通常产生于我们的心沉浸在我们所做的事情时。所以,工作会让我们产生福流——为人民服务,为家人辛劳,都是可能让我们产生福流体验的重要原因。
人们在做自己爱做的事情时,往往能够体验到这种福流状态。如喜欢摄影的人,尽管跋山涉水、风餐露宿、行迹不定,仍然孜孜不倦,他们就沉浸在一种福流状态中;喜欢音乐的人,在欣赏音乐的时候,也享受音乐所传递的节奏、韵律、感情,他们也沉浸在一种福流状态中。
而当我们的注意力关注于我们周围的亲人朋友身上时,也经常会让我们体验到福流状态。如彼此相爱的夫妻生活,或者只是和朋友谈心、和亲友聚会、和家人一起吃饭,也都是会产生福流体验的重要活动。
同样,一部好的电影,一本好的书籍,一首好的诗词,一段好的音乐,都能够让我们进入到这种福流状态。即使在我们打坐、沉思、冥想、专念的时候,我们也很容易进入到这种福流状态。
因此,幸福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因为福流就在我们的生活中;所谓“极致的幸福状态”其实也就是我们身、心、灵完美交融的快乐体验。
三、好身体,才能跑马拉松
但如果你对追求人生的价值和幸福的意义,仍然感到迷茫和痛苦,那么不如务实一点,去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
毕竟,人生漫长,有些答案不是立即可得。但拥有一个好的身体,才是跑马拉松的关键。
就像俞敏洪说的,不比别人聪明就更努力,实在不行活得比他长,就赢了。
毕竟,好的身体,才有更多谈精神、思考和行动自由的资本。
科学研究表明,人的内部系统和生理系统的平衡、五脏六腑之间的相互滋养,才能让一个人神气、志气满满。而当人的生物钟与地球旋转保持同步时,最为健康。
如果生物钟长期紊乱会引发超重,抑制免疫力,诱发2型糖尿病、癌症等多种疾病。
所以说, 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儿,身体才不会为你的放纵买单。
但我们在高压的生存环境下,往往容易忽视了自己的身体健康,经常做一些伤害自己身体健康的事情。
学会尊重自己的身体和生活规律,不要让压力榨干自己的身体。最后,还有几点生活小建议:
1.一定要睡好
如果违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作息习惯,晚上该睡觉时,却在打游戏;白天该清醒时,却在犯困……长期的睡眠剥夺,就会导致免疫力下降、饮食障碍等问题,还易感染或加重疾病。
尤其是凌晨2-4点,这一时段血流变慢,本就容易形成血栓,若因熬夜影响了身体正常的休息机制,更易因心血管疾病发作猝死。
所以,请保证每天6小时以上不受干扰的睡眠,这极其重要。
2.懂节制、吃要健康
早上7点、中午12点、晚上6点是人体消化期,胃分泌酸和酶帮助消化。
如果这些时段不进餐,酶会加重消化和腐蚀,带来黏膜炎症甚至溃疡,影响消化吸收功能,形成肥胖,还会增加患癌症和糖尿病几率。
而合理搭配自己的饮食,按时吃饭,才能保证我们的能量充沛。
3.多散步
散步是最轻松有效的锻炼。不但能够促进血清素的合成,也能有效扩充大脑容量。波士顿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每天步行1小时(约5000步),相当于大脑延缓衰老1.1年。
4.适当的运动
每周 150 分钟一定强度的运动,能够有效提高心肺功能,从而提高每一天精力的上限。
运动时间也很关键:下午五六点钟,体力、耐力和体温达到高峰,此时运动效果最好。
5.冥想放松
冥想,也是训练心力的一种方法。
因为科学研究表明,冥想能降低与压力反应有关的神经和荷尔蒙指标。在高压的工作之后,花10-20分钟的时间来冥想,可以给自己迅速充电,恢复心力。
比如,你可以找一个舒服的姿势,挺直腰背,然后闭上眼睛缓慢均匀地呼吸。接着,把所有注意力都专注在呼吸上。如果发现走神了,再重新把自己的注意力拉回来,继续专注呼吸。然后,等着时间到了,让闹钟轻轻把你唤醒。
最后,希望这篇文章,能够给你带来一场好觉。
分享、点赞、在看,3连3连!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关于“认识的焦虑”和“焦虑的认识”的对话
“自我认知”的真实价值是什么? | 社会科学报
焦虑、自我苛责的背后是什么?你向内看见自己了吗
每日一书|《感知·理知·自我认知》
文学中的焦虑:从焦虑的症状表现到显性的焦虑本身
卢迎华:通过艺术的“考古挖掘”打破迷思
一个人最大的能力:思维破局,认知升级
焦虑,解决焦虑
瓦解自我厌恶的4个小方法
好的人生,从克服焦虑开始
网址: 人的焦虑,源于自我认知的缺失 http://www.pyqsh.com/newsview33755.html
推荐社会生活
- 1一个人,也要好好生活 2073
- 2新疆美女哈妮克孜恋情揭晓,男 2064
- 3中华民国双旗开国纪念币一枚能 1836
- 4细读《金瓶梅词话》第35回之 1790
- 5李清照:两处相思同淋雪,此生 1253
- 6金莎的穿搭给人一种精致土的感 1155
- 7周杰伦晒和昆凌游玩照 同和小 1064
- 8据李子柒友人透露,李子柒已经 1051
- 9苏志燮宣传新片不忘撒狗粮,大 928
- 10自毁人生!池子再说无底线言论 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