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星社七月新书试读!
原标题:新星社七月新书试读!
你如何计算时间的流逝?
上班族如我,最普通的是一个月(不过)是四个周末,非日常的有“距离上次看《灌篮高手》已经过去了二十天”“今天是xxxx更新的时间”,在二十几个“周末”过去之后,2023年居然就进入了下半年。
在七月要出版的新书里,我们将继续推出苔丝·格里森和方丈贵惠的小说,一本比一本写得好的方丈贵惠,非常令人期待!若水文库终于出手了,“唠叨”是一部让隐形于生活中的不公显形、并能让人产生深深共鸣的作品。还有那些令人痴迷的物理学与历史故事,欢迎来读——
“医学悬疑女王”苔丝·格里森话题之作
坐上这辆车,你们将前往“新世界”——
《消失》
[美]苔丝·格里森/著
乔迪/译
▼
内容简介
“我叫米拉,这是我的故事。”
冰天雪地的贫瘠湖畔,黄沙漫天的墨西哥沙漠,绿意森然的独栋木屋。
哪里都不是她们的归宿,哪里都仿佛巨大的牢笼。
这牢笼由铁制的围栏、贪婪的人心和沦丧的道德铸成。
米拉和她的朋友们被困在这里,无人能听到她们的哭声。
远在波士顿,神秘女子在停尸间“死而复生”,与同伙劫持医院,即将临盆的警探简·里佐利被困其中。联邦探员迪恩为了拯救妻子,法医莫拉·艾尔斯为了营救挚友,决定一边谈判一边查明真相。然而,警方采取了突入行动!
在震耳欲聋的爆炸声中,简听到了一句柔和却急切的低语:“米拉知道。”
来自远方的哭声终于抵达了它的归处……
▼
试读(上下滑动)
1
我叫米拉,这是我的故事。
我的故事太过精彩,该从哪里讲起呢?就让我从克里维奇讲起吧。克里维奇位于谢尔瓦奇河畔,由米亚德利镇管辖,是我的故乡,从小长大的地方。我八岁那年,母亲去世了;十二岁那年,父亲丧命于邻居的货车轮下。但我不想讲这些。我想从这里讲起——从墨西哥荒漠讲起,那里离我的家乡白俄罗斯很远。在那里,我失去了我的纯真善良,还失去了梦想。
那是十一月的一天,万里无云,天空是我从未见过的湛蓝,黑色的大鸟疾冲向天。我坐在一辆白色面包车里,司机是两个男人。他们不知道,也不想知道我的真实姓名。他们只是大笑着,叫我红发索尼娅。自打我从墨西哥城下飞机,他们就这样喊我。安雅说,他们这样喊是因为我有一头红发,就像《女王神剑》的女主人公索尼娅一样。我没看过这部电影,但安雅看过。她偷偷对我说,这部电影讲的是一个漂亮的女战士用长剑战胜敌人的故事。现在我知道了,原来他们给我起这个名字是为了讥笑我,笑我不漂亮,笑我不是个战士。我只有十七岁,我很害怕,害怕未知的明天。
安雅和我手拉着手。车里除了我俩,还有五个姑娘。面包车行驶在一望无际的荒原上,穿过一丛丛低矮的灌木。在明斯克,那个女人答应我们,她会将我们送上这次的“墨西哥之旅”。但我们心知肚明,这根本不是一场旅行,而是一次逃离,一个机会。她说:你们坐飞机去墨西哥城,机场有人接你们,帮你们越境,帮你们开始新生活。
她说:“你们在这儿能过什么好日子?这里根本没有适合姑娘的好工作,没有靠谱的公寓,也没有靠谱的男人,你们也没有父母可以依靠。而且米拉,你的英语说得还不错。在美国,你们能融入社会,一定能。”她打了个响指,“勇敢点儿!把握机会呀!老板们还能出路费,你们还在等什么?”
等的肯定不是这个,我想。我看向窗外,一望无际的荒原呼啸而过。安雅靠着我缩成一团,车里所有的姑娘都一言不发。我们都开始思考同一件事情:我们这是在做什么呀?
车已经开了一上午,前座的两个男人什么都没说,但后排的那个总对我们挤眉弄眼。他总是偷瞄安雅,我不喜欢他的眼神。安雅并没注意他的眼神,她正靠在我肩上打盹。上学的时候,我们都叫安雅“小鹿”,因为她太害羞了,哪个男生看她一眼,她就脸红。我和安雅一样大,但安雅的睡颜就像孩童一样纯洁。我有点儿后悔,不应该让她跟我一起来,应该让她留在克里维奇。
面包车终于下了高速,开到一条坑坑洼洼的土路上。那五个姑娘蒙眬着醒来,盯着窗外灰秃秃的山。巨大的石砾散落四处,像风化千年的骨骼。这个时节,克里维奇的第一场雪应该已经落下,但这里依然四下无风,只有沙尘、蓝天和一丛丛灌木。
车摇摇晃晃地停下了,前座的两个男人转过头来。
司机用俄语说:“下车走路吧,要想过境,只能走路。”
他们拉开车门,我们一个个爬出来。在车上坐了这么久,车外的阳光有些刺眼,我们七个伸着懒腰,打量这个世界。阳光灿烂,但风很冷,比我想象中冷多了。安雅把手塞到我手里,轻轻颤抖着。
VR游戏里的虚拟空间
x
被誉为推理小说王道的“馆”
密室的手法真的已被写尽了吗?
《献给名侦探的甜美死亡》
[日]方丈贵惠/著
吕灵芝/译
* 左边为原版封面
▼
内容简介
《谜案创造者》是一款借助VR装备在虚拟世界解谜破案的游戏,上市后获得全世界玩家的喜爱,销量极高。近期该游戏将推出续作,为了造势,开发商巨齿鲨软件举办了一次试玩会,邀请八位现实中的谜案爱好者参加,其中就包括加茂冬马。
试玩会在建于孤岛之上的巨齿鲨庄进行,八位参加者分批前来,不料游戏尚未开始就发生变故,玩家变为人质。要想解救家人、平安回去,就必须同时解开发生在现实世界及VR世界里的命案!
游戏启动,倒计时开始……
▼
试读(上下滑动)
序幕
啪嗒、啪嗒、啪嗒、啪嗒。
隔着大厅门侧耳倾听,能听到从厨房传来的脚步声。
鞋跟敲打在水泥地面上,发出轻巧的响动。中间穿插的短暂停顿,想必是发出脚步声的人在小心翼翼地观察周围。
加茂低头看向从口袋里掏出的东西。
没有双眼和口鼻,看上去就是一团漆黑的扁平面具。只需放在脸上,它就会迫不及待地吸附在皮肤上。
啪嗒。
脚步声突然停下了。
应该是走到了通往仓库的门边。片刻之后,他听见了铁门关闭的响动。目标已经按照指示进入仓库了。
加茂走进厨房,锁上了通往仓库的门。他几乎没发出声响,对方应该没有发现自己被锁在仓库里了。
到此为止,一切顺利。
加茂看向智能手表确认时间,随后叹着气说:“有五分钟应该足够了。”
四分钟过后,加茂贴到门上细听……她应该站不稳了。果然,门后传来了东西倒地的轻微响动。
加茂又等了三分钟,然后打开门锁走进仓库。
房间深处,目标女性倒在地上,正对着仓库门。她在流鼻血,但还有呼吸。
看见她旁边的东西时加茂吓了一跳。
两个大小约十五厘米的小丑人偶,分别穿着紫色和红色的燕尾服,双脚和臀部沾染了血污。也许是目标倒地时鼻血滴在了上面。
是她移动了小丑人偶,还是……?
此时,女人发出了微弱的呻吟。
看来时间太久了。虽说他戴着面具,但也最好在目标恢复意识、看见他之前结束一切。
加茂抓起仓库里的绳子,勒住了她的脖颈。一声沉闷的钝响后,牺牲者的身体微微抽搐起来。
不知过了多久,耳边传来低语。
“又一个牺牲者。”
重现爱因斯坦、海森伯、薛定谔、霍金等
伟大物理学家的量子力学探索故事
《量子简史》
[美]大卫·凯泽/著
刘晨/译
▼
内容简介
《量子简史》向读者介绍了物理学家仍在不断探索中的标志性事件,以使我们从根本上理解空间、时间和物质。凯泽将我们带入了那个时代,在饱受社会和政治带来的各种不确定命运时,仍在不懈地追寻自然世界中的不确定性,伟大的物理学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埃尔文·薛定谔、斯蒂芬·霍金以及其他物理学先驱,他们试图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解释一个混乱的世界。
本书分为量子、计算、物质、宇宙四个部分,每个部分内的每篇文章又相对独立,但各篇放在一起又能产生更多的体验。读者可以转换成物理学家的视角,进入不断探索空间、时间和物质的旅程。
▼
试读(上下滑动)
序言
物理学总是那么迷人,每个时代都有伟大的思想者为它倾倒,像牛顿、爱因斯坦或海森伯。
秋天,落叶的味道透过窗子传进来。我们十几个人,围坐在一张长桌旁,这些人中有学院副院长、戏剧导演、剧作家、金融家、漂亮的女演员,以及几位物理学家。大卫·凯泽端坐在主持人的位置上,衣着得体,神情专注。我们正在讨论一部即将在附近的剧院演出的科学新剧,目前剧本还没完成,这部新剧将是一次科学与艺术的美妙交汇,是牛顿、爱因斯坦冰冷的方程式与契诃夫、王尔德感人心扉的剧作之间的交融。严谨中带着随性,理性中充满情感,科学与艺术并存。每年我们总会在这里聚几次,像这样在两个世界中徜徉。
凯泽教授作为一名物理学家和科学史学家,这几年来又多了一个一流的剧作家的名头,他的文章和书不仅有许多前沿的科学理念,还记录了众多科学家生活的点滴故事,以及对科学相关体制和文化的深入思考。这些都在本书中以一篇篇精彩纷呈的文章逐一呈现。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物理学家坐在这里呢?
现代物理学试图将整个世界归结为基本粒子和力——用最简洁的方式解释世界。我觉得,这体现了人类对所处的世界建立秩序的深切愿望。这里说的世界,不仅指的是牛顿和爱因斯坦所定义的物理世界,还包括了纷繁复杂的有机世界。格式塔心理学家说,我们人类不可避免地倾向于将世界归纳为一种有意义的模式,哪怕这种行为只是一种幻觉。例如,我们会把天空杂乱无章的繁星,看作某种图形,并把它定义为一个星座。如果我们看到一个残缺的圆圈,我们大脑中会倾向于填补缺失的那部分。柏拉图把世界归结为水、火、土、气四种要素;古印度人则认为:火与骨头和语言相关,水与血和尿相关,大地与灵和肉相关;亨利·亚当斯更是想从能量和热力学第二定律的角度去解释人类文明历史的起起落落。这些都说明,我们是模式的追求者,也是模式的制作者,物理是这种追求的终极方式,艺术也是。这就是为什么今天会有这么多的物理学家坐在这里。
虽然,具有心灵的人类同时创作出了科学与艺术,但现代科学的成功,更大程度上应当归功于不带情感的人类理性地对冰冷世界的逻辑思考。1969年负责首次登月计划的科学家计算了火箭推力和轨迹,使航天器可以准确进入月球轨道。这些计算不会包含宇航员的任何情绪或个人生活的参数。
一个与此相关的问题是:科学通常不关注它自己(人类)发现历史的叙事。在这个意义上,科学是不同于人文学科的。人文学科的知识主体可以称为“横向的”,所有时代的开创性作品都被认为是同样重要的,没有一个时代的作品被认为是优于其他时代的。例如,当我们学习哲学时,我们可能从孔子、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开始,向尼采和罗素发展,或者在文学上,我们可能会从《伊利亚特》和《奥德赛》开始,逐步过渡到《了不起的盖茨比》。但不能说,《了不起的盖茨比》就比《伊利亚特》有任何更“正确”或高明的地方。相比之下,科学的发展则是垂直进行的。一般认为,每个时期的科学理论、方法和知识都可以改善或取代之前时期的理解。在预测行星轨道和引力现象时,爱因斯坦的引力理论比牛顿引力理论更准确。一名理科研究生在进入该领域的“前沿”研究之前,他更关注的是该领域的最新成果,而一般没有时间,也没有兴趣去图书馆研究尘封的学科发展历史。现在大学关于热力学的教科书——《热物理学》中满是描述现代对热的理解,比如分子和原子的随机运动方程,而不会有一个词提到曾经流行一时的燃素说,更不会提到本杰明·汤普森(1753—1814)的精彩故事。本杰明·汤普森曾是新罕布什尔州的教师,在独立战争后因支持英军而逃往英国,成为巴伐利亚军队的领袖。在慕尼黑军工厂监督火炮管生产期间,汤普森发现,热是运动而不是物质。汤普森在1798年伦敦皇家学会的文章中写道:“在平凡生活的事务和职业中,机会常常蕴含在思考大自然的奇特行为中……当考虑到是枪管中两种金属表面的摩擦使铜枪变热时,在一瞬间,我被击中了!”
但与通常理解的科学书籍不同,本书充满了伴随科学发现而产生的戏剧性的历史桥段。
树叶的气味和它们的颜色提醒着我,人类丰富的感官给了我们一个不真实的世界图景——这幅不真实的图景正在被现代物理学彻底修正。我们了解到,与直觉不同,地球正在高速自转,并围绕太阳旋转。我们了解到,与直觉不同,我们每秒钟都接收到无数X射线、无线电波和伽马射线,而这些是肉眼看不到的。我们了解到,在原子的微观世界中,粒子的行为是它们可以同时出现在多个地方,而且相互纠缠影响,这显然违反了日常的因果概念。最后的发现是量子物理学的主题,也是凯泽新书的主题:如果我们必须质疑我们感官感知的有效性,如果我们必须放弃对“现实”的直观理解,如果我们必须接受对物质世界新的描述方式,那么让我们至少用本书中迷人的人类故事来理解。
艾伦·莱特曼
万千女性的沉重自白
揭示家庭、职场、社会中
失衡的情绪劳动真相
《她们不是唠叨,只是受够了:不被看见的情绪劳动》
[美]吉玛·哈特莉/著
洪慧芳/译
* 左边为原版封面
▼
内容简介
“如果你想知道这个社会多么不重视情绪劳动,只要看妈妈不在时家里有多乱,人们对服务行业有多苛责,就明白了。”
家里牙膏、卫生纸快用完了,阳台的衣服早就干了,只有你注意到;
开会时负责倒水,洽谈时微笑迎合,是你的责任;
当你终于忍无可忍,发火时还要纠结会不会惹人不快……
这些天生就是女性的事吗?为什么女性做这些就是“应该”,男性做却是“帮忙”?为什么女性要一遍又一遍提醒,家里冰箱冷冻室的霜还是厚厚一层,职场上仍旧得轻声细语保持耐心,还嫌我们唠叨?这些劳心伤神的情绪劳动往往无处不在、没完没了,且不被看见、无法转移。《她们不是唠叨,只是受够了》揭示了传统社会规训下失衡的情绪劳动真相,并结合作者的亲身经历,把女性在家庭、职场和社会中面临的不可言说的困境剖析得鞭辟入里,是霍克希尔德之后,为情绪劳动正名的最新力作。
▼
试读(上下滑动)
如同之前的许多记者,我把情绪劳动的定义再进一步扩展,希望给读者一个新的视角,让他们更清晰地看到自己的关系动态。我定义的“情绪劳动”,是结合情绪管理和生活管理,是我们为了让周遭人感到舒适和快乐所做的无偿、无形的工作。它涵盖了我在文章中提到的照护类劳务的相关术语,诸如情绪工作、精神负担、精神重担、家庭管理、事务劳动、无形劳动等等。这些术语个别来看时,看不出是如何交织、火上浇油,终至令人抓狂沮丧的。实际上,这些工作劳心耗神,而且它的负面影响,在我们走出家庭进入世界时仍旧伴随着我们。朱迪丝·舒勒维兹在《纽约时报》发表了一篇文章,谈及母亲经历的情绪劳动,并在文中列出那些工作的高昂成本。她写道:“不管女人是喜欢操心、还是讨厌操心,那都可能分散她对有偿工作的注意力,使她在工作上受到干扰,甚至断送了职业生涯的发展。担忧及安排事务这种令人分心的苦差事,可能是阻碍女性职场平权的所有因素中,最难以改变的障碍之一。”
舒勒维兹称这种人为“指定的操心者”(designated worrier),但成为“指定的操心者”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需要时间累积及付出心力的。以全职妈妈为例,或许你精心打造了一套系统,好让每个家人的早晨能够顺利运行,例如你想在墙上挂一个钥匙钩。但在那之前,你需要先“唠叨”一下,家人才会帮你装上挂钩。你需要多次温和地提醒家人,请他去五金店买挂钩,不然你就得自己写在待购清单上,自行采购。你还需要温和地提醒家人多次:“钉个挂钩很快,今晚或明天就能完成。”你提出这些建议的同时,还要权衡时间表上有哪些优先要务需处理。然而,无论你讲几次把汽车钥匙挂起来会有多方便,家人还是会问你:“我的钥匙哪儿去了?”你心里权衡着到底要直接告诉他钥匙在哪里,还是再度提起钥匙挂钩的事;如果是后者,恐怕又会演变成一场争论。你总是需要超前一步思考,小心说话的用字遣词及表达失落的方式。你必须同时克制自己的情绪,也管理对方的情绪。这实在很累人,所以你往往选择干脆直接告诉他钥匙在哪里,既省时又省力。
不过事情没那么简单,因为在许多看似无关紧要的小事中,这种加乘式的情绪劳动成了常态。日积月累下来,你的生活变成一张错综复杂的网,只有你自己知道怎么驾驭它。你必须引导其他人在这套精心打造的系统中穿梭,以免他们卡住或陷落。例如,你挤完最后一点牙膏,或是把厕所的卫生纸用完时,你注意到该换新的了;公司同仁指望你规划下班后的欢乐时光;你脑海中有一份清单,列出你需要做什么;你需要注意及肯定他人的情绪,同时控制自己的情绪;你需要维持事情的顺利运作,而且要非常小心。这些劳务都需要投入很多时间和精力,而且永远无法将之抛诸脑后。它让我们付出高昂的代价,耗尽无法估量的心神,而且那些心神明明可以用来做其他对我们自身、职业生涯及生活更有利的事,让我们自己过得更快乐。把这些原本各自存在的用语归纳在“情绪劳动”的大伞下非常合理,因为它们紧密相连。情绪劳动所指的,不仅是关心结果而已,也关心那些被我们的情绪、言语、行为所影响的人,即使那样做是牺牲自己以成全他人。
社会指望女人以许多无偿的方式,不惜一切代价(包括牺牲自我),让周遭的人感到舒适。我们创造出一个利他的形象,允许他人的需求凌驾于自我之上。我们成了倾听者、忠告者、旅行规划者、行程管理者、居家打扫者、提醒者,也是每个人都可以舒适依靠的无形靠垫(但几乎没人考虑这会如何消耗我们的心神)。我们从事情绪劳动时,把周遭的需求摆在自我需求之前。渐渐地我们在这世上存在的方式,在很多方面开始隐于无形。为了迎合周遭的人,我们压抑或调整自己的情绪,从与先生和睦相处,阻止孩子乱发脾气,到避免与母亲争吵,避免街头骚扰变成人身攻击。
为了管理他人的情绪和预期,你需要越过重重障碍才能让人听到你的心声,耗尽你本可以更有效地利用起来的宝贵时间。你必须确保你的响应经过深思熟虑,把他人的情绪也纳入考量。当你需要指派任务给别人时,你必须使用正确的语气,询问对方的意愿。当你感到不舒服时,你需要克制自己,依旧展现出亲和力。如果你想把自己放在最有利的位置,那表示你需要先一步思考对方可能会如何反应。有人说,当你交出完成的任务时,不要同时展现魅力和温柔的一面,因为你可能被贴上负面的标签,影响升迁机会。也有人说,走在路上听到男人对你开黄腔、骚扰你时,不要微笑,紧闭着嘴继续前进,不然你可能会被跟踪、攻击,甚至遇到更惨的遭遇。
当我们的言行不符合既定的权力动态时,就必须付出高昂的代价。诚如桑德伯格在著作中所述,女性在职场上常避免发表意见,语带保留,以免被贴上标签。“怕大家觉得她没有团队精神,怕大家觉得她负面或唠叨,怕提出建设性的批评却被当成单纯的牢骚,怕勇敢说出想法而引起大家关注,怕可能因此遭到攻击(就是脑海中那个叫我们“别坐到桌前”的声音所诱发的恐惧)。”我们在家里,为了获得迫切需要的“帮忙”且避免争吵,也要这样顾全大局,语带保留。这些持续又伤神的劳动,大多隐于无形。
大历史的书写
由慈禧太后西狩看懂晚清二十年
读懂封建帝国晚期社会的仓皇与激荡
《太后西奔》
谭木声/著
▼
内容简介
《太后西奔》聚焦1900年庚子国变的重要一环——清廷太后西狩事件,以大历史的视野,小切口进入,串联起晚清最后二十年乃至近代中国社会的历史脉络。
作者钩沉宫廷朝野史料,综合运用清末因为印刷技术的普及和电报的使用而产生的大量笔记、日记、回忆录、报刊时文、外国在华人员的信件、回忆录,各国外交文书等新材料,还原历史细节,洞察历史走向,揭示历史现场的复杂与偶然。
庚子之变关系万千重,绝不仅是如过去的史学所揭示,由一义和团运动所能解释。作者采用历史非虚构的写法,力求以小见大,以丰富的细节展现这场起于一家一姓的私怨,终于家国命运的大动荡。其间穿插整个晚清最后二十年的政治纠葛,人物关系,满汉提防,在国际因素和民间宗教的背景下,呈现新意,呈现历史的生动,人物的鲜活,命运的悲剧。
▼
试读(上下滑动)
庚子的意义
本来行笔已至终章,在沉重的大历史中只取几片羽毛,交待一下本书各位主人公在辛丑年之后的小花絮,虽是浮光掠影,有心者也可窥一斑而知全豹,读者诸君也可轻松一点合上本书。
当代历史学家茅海建的名著《天朝的崩溃》,其副标题为“鸦片战争再研究”,其实鸦片战争的冲击只是揭开天朝崩溃的序幕,天朝最终的崩溃是在庚子事变,这是庚子事变对中国历史最大的意义。
天下观念与华夷之别是支撑中华帝国的两个重要思想资源。所谓天下观念,简而言之即是中华帝国处于天下之中,高高在上,其他的国家与中华帝国的关系由近及远,为藩属,为羁縻,为化外,众星拱月。华夷之别则认为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华文化最优,在中华文化之外的都是蛮夷,不值一提。这一套观念体系及其支持的政治实体可以总称为天朝体系。这种强烈的文化自恋在15世纪以前(全球史时代开启以前)或许不会遭受重大的面对面的挑战(伊斯兰文明、波斯文明、希腊罗马文明都足以与中华文明比肩,不过受交通条件所限,不能发生大规模的冲撞。),在18世纪以前在东亚文明圈内也还勉强行得通。利玛窦、汤若望等基督教传教士带着西方宗教与科技文明抵达中国的时候,如果有足够的敏锐和谦逊,士大夫们应该能察觉出这和以前的“夷”是完全不同的文明,它对中华文明已经展现出了超越之处。但是,信号被忽略了。
1840年的鸦片战争事实上是天朝崩溃的开始。英军其实只有区区数千人,万里扬帆而来,整个帝国的官僚体系除了展现它的颟顸无能,漏洞百出之外无所作为,铁桶一样的江山出现了大大小小的裂缝。面对危机,观念的应急自救机制开始启动,先是对自身的妥协退让进行美化,如赔款是大皇帝赐给外夷的,海岛是大皇帝看夷人远来,不忍心,赏给一块晒衣晒货之地,不继续开战是饶尔等一命等等。同时丑化对手,如夷人膝盖不能打弯等等。
从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失利到甲午战争之间是天朝的解体期,若干次的丧权辱国使得天朝作为政治实体已经不可能继续天下之中,万国来朝的迷梦,但是文化的自信作为小团体利益的内在支撑仍在士大夫群体中顽强挣扎。天朝观念进行自我阉割以继续自保,一个是提出中体西用的思想,它最早的提出者是冯桂芬而非张之洞,它的意思其实是希望用放弃“中学在当世有用”来换取它至少“可以为体”。这一时期的洋务运动是这一士大夫期望的具体表现:只引入机器,不动制度,不触及思想。一个是缩小地域范围,天朝观念在西方列强之前不再适用,但是在东亚文化圈内还可苟延。当世的看法是“失之西洋,存之东洋”。虽然其间日本进犯台湾,吞并琉球,但是在不愿意睁眼的国人看来,不过是前明倭患的延续而已。
甲午的惨败使得天朝的崩溃已经无法掩盖,无法通过调整天朝观念的解释续命,无法通过洋务运动这样的局部应激反应来挽回。正是从这次失败起,救亡图存成为中国的主旋律。今天看来,救亡图存毫无疑问只有一条路,就是融入世界大势,成为近代国家。但是,当时摆在清人面前是两条路,一条是保守的道路,一条是洋务运动的道路。从鸦片战争起,中国就产生了这两条路线的纠缠,之所以不能在几十年间或是迎头赶上,或是如奥斯曼帝国被瓜分,也是因为两种势力互相牵制。前一条路走到底便是义和团运动,后一条路走下去便是新政与立宪。公正的说,这两条路都是这一时期中国社会为避免国家被瓜分,民族被宰割而形成的两种选择。
不幸的是,在历史的关头,以慈禧为首的清政府选择了保守主义的极端发展——义和团这一条路。这一条路失败了,保守势力随之殉葬,才毫无选择的走上了另一条路,开启了清末新政。
1901年1月29日(光绪二十六年十二月初十),照允辛丑和议十二条后的一个月,西安行在以光绪的名义颁布了实行新政的上谕。这个时候,朝中的保守派在列强的压力下已经被扫除一清,大大减轻了内部反对变革的阻力。在中央层面,端王、刚毅、赵舒翘等或死或贬,此后徐世昌、张之洞、袁世凯等开明派陆续进入中枢。在地方官员的层面,仅4月29日、8月19日(1901年)两次惩办“保护教民不力”的地方官员就达112人,这些人多为地方顽固派。在慈禧个人的层面,逃离北京三天的亲身经历就足以让她打销一切侥幸。她认识到,祖宗留下来的治内驭外之法,在采用新的政治制度,拥有先进的工业军事技术的国家面前,显得无用而落后,只有老老实实的走上行新政的道路上来。
庚子之后的社会风气的变革也为新政做好了思想准备,由“攘夷排外”逐渐变为“ 崇洋”。戊戌时期,康有为提倡“断发”、“易服”,改良服饰,应者寥寥。辛丑之后,大城市穿洋服者渐多,甚至在广西等偏僻省份的新式学堂中也允许学生穿洋服,穿着洋服向孔孟行礼。纸烟在19世纪末就进入中国市场销售,但吸食者甚少,还是以水烟、旱烟为主。辛丑之后,进口的“红锡包"、"哈德门"、“前门”等品牌的香烟销路大开,上海这样的地方,妇女都有吸食纸烟的,各地效尤。科举的取消势在必行,留洋成为上层人士的第一选择。
清末新政也是一场变法,它与戊戌变法有一些不同,戊戌时期斗争的焦点是要不要变法,是方向之争。新政时期则是聚焦于如何变法,权力集团之间如何平衡,是路径和权力之争。戊戌变法的领导权掌握在光绪手里,新政的领导权掌握在慈禧手里,慈禧要把自己的权力和新政捆绑在一起,以重新获得执政的合法性。
但是新政没有挽救大清的命运,新政推行三年后,发生了日俄战争,东亚小国日本竟然打败了沙俄,给中国人巨大的刺激和鼓舞,他们把日本的强大和立宪联系在一起,清廷必须要立宪才能实现真正的改革。这个时候决定中国命运的要素中,立宪和革命在赛跑。慈禧误判了形势,过于拖延,在立宪之前,革命爆发了。
庚子事变给中国指出的道路——立宪新政夭折了,中国新的时代主题变成了革命救亡,这就是另一个故事了。
——在这里看我们的新书喔(<ゝω・) ★——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新星社七月新书试读!
首届新星国际推理文学奖复选入围名单
接力2023原创新书“娃娃龙原创图画书”在京举办推介会
迎世界读书日,“夜读成都”寻找最美朗读者、最美朗读新星
“最美朗读者最美朗读新星”开始评选
李七月和郭嘉宁央视影响力上升,搭档外出主持活动,表现可圈可点
农历七月鬼月,“地门”被打开,老祖宗告诫的这4大禁忌,需注意
尹颂李七月逐渐被边缘化,没进入央视文艺节目中心,只能主持村晚
福州:七月荷花绽满塘
“社牛”“社恐”不同的人生风景
网址: 新星社七月新书试读! http://www.pyqsh.com/newsview34397.html
推荐社会生活
- 1新疆美女哈妮克孜恋情揭晓,男 2080
- 2一个人,也要好好生活 2079
- 3中华民国双旗开国纪念币一枚能 1847
- 4细读《金瓶梅词话》第35回之 1798
- 5狗急真的会跳墙 1664
- 6李清照:两处相思同淋雪,此生 1265
- 7金莎的穿搭给人一种精致土的感 1164
- 8周杰伦晒和昆凌游玩照 同和小 1074
- 9据李子柒友人透露,李子柒已经 1055
- 10杨幂不一样的写真,感觉又看到 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