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遂宁竹编赵氏家族:非遗里的家风 编织乡村文化振兴新图景丨天府好家规
原标题:四川遂宁竹编赵氏家族:非遗里的家风 编织乡村文化振兴新图景丨天府好家规
封面新闻记者 刘虎
6月29日,第十九届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在成都开幕,第八次参展的省级非遗——遂宁竹编工艺品在科技感十足的展厅内,散发着温润、独特的吸引力,引来一片赞叹。
“这个作品是我们十余位乡村匠人,用多种不同的编织绝技手工编织而成,不但美丽精致,还蕴含很多为人处世的道理。”遂宁竹编新一代传承人赵恒,一边现场演示竹编工艺一边为观众介绍。
在第十九届西博会上,赵恒向客人介绍竹编制品
身旁,遂宁竹编第四代传承人、赵恒的父亲赵勤满是欣慰。多年参展,竹编的展品从平面竹编工艺画变成了美观与实用兼顾的瓷胎竹编茶具;多年传承,竹编完成了从农村地区简易编织技术到省级非遗传承工艺的完美嬗变。
而竹编背后,凝聚着安居赵氏家族接续六代人的家规家风传承,更是传统文化助力乡村振兴的缩影。
近日,由四川省纪委监委机关、四川省委宣传部主办的第二届“天府好家规”征集活动启动以来,收到了各地家风家规故事。7月4日,封面新闻记者采访了遂宁竹编两代传承人,听他们讲述竹编里的家风故事。
赵恒(右)给工艺匠师传授竹编工艺
正直坚韧
竹编“规矩”已传百余年
“刮篾、分丝这两道工序十分重要,这关系着后续竹丝的品质……”7月4日,雨后放晴,遂宁市安居区灵广竹制品公司里,赵恒正指导技师处理竹丝工艺。
传统竹编技艺,在安居区石洞镇流传已久,据康熙年间《遂宁县志》载:某年,石洞大旱,人畜艰困,竹木枯亡。得圣水灵气的万顷青竹蓬勃焕发,从此郁郁坚韧,遇火不化。世人以竹编用具,不仅经久耐用,更能消灾得福,延年益寿……
丰厚优质的茨竹资源,浪漫美好的观音传说,让竹编成为安居石洞人代代相传的活技艺,竹编高手也层出不穷,代有人才,赵恒所在的赵氏家族便是杰出代表。
“赵家竹编按追溯至民国时算起,在家族内代代师传,第一代是我的曾祖赵二新,然后传给了我的爷爷赵从体。”讲述起竹编和家风交织的传承历程,赵勤直言,竹编的六代传承谱系,也是赵家这百余年来的“家谱”。
遂宁竹编传承谱系
一百多年前,赵二新、赵从体等人在成都、绵阳周边做竹编,从事编织席垫、篓、篮、箕、凉扇、门帘等。抗战期间,由于沿海地区大批人员内迁至成都周边,方便实用的竹编产品一度发展迅速。但随着时局恶化,战乱频频,竹编手艺人离世、改行,当时的遂宁地区整个竹编行业就只剩下赵家竹编的第二代传人赵从体一人还在苦苦支撑。
赵勤回忆说,在爷爷赵从体看来,只要传承人还在,石洞竹编的手艺就还在,只要手艺在,那么赵家人就可以继续在动荡的年代发展繁衍。
“爷爷总是说,选竹子要选直的,要有韧劲,经得起刀劈火烧,做竹编才好看,做人也要像做竹编一样。”时隔数十年,赵勤仍对祖父的质朴教诲记忆犹新,他说,靠着独属于手艺人的正直坚韧,赵从体一直坚持着,从未放弃竹编的编织。
赵勤说,正直和坚韧,是遂宁竹编传承人必须学会的首条“规矩”,也是代代相传的行事为人的准则。
遂宁竹编工艺制品
匠心开拓
竹编技艺成省级非遗
1954年,赵从体带领着家族宗亲开始大量从事竹编编织,在他的教授下,弟弟赵德光学艺有成,成为了竹编家谱上的第三代传承人。
20世纪70年代,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念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传统竹器已然不能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遂宁竹编的发展遇到瓶颈。为了让竹编手艺传承更广,赵从体做了一个打破固有规矩的决定——将竹编技艺传授给外姓匠人。第三代传承人们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开始编织粗编熊猫花瓶、简单图案的茶具等,美观实用的竹编产品远销省内外,第三代传承人也成为了遂宁竹编最为昌盛的一代。
“遂宁竹编是我们家传师传的竹编,但绝不是只属于赵家的竹编。”谈到第三代传承人多为外姓时,赵勤表示十分理解爷爷当初的决定,在他看来,做竹编要有恒心,但绝不能有私心,要时刻保持一名匠人的初心。
在祖辈的影响下,赵勤自幼就对竹编抱有一种天生的热爱与兴趣,13岁那年赵勤辍学在家,当时的赵从体年事已高,便让年幼的赵勤跟随赵德光外出制作、售卖竹编制品,也将自身所学倾囊相授,赵勤也正式接过家传衣钵,成长为遂宁竹编第四代传承人。
“18岁时我带着竹编手艺去外头闯荡,那个时候简单手工竹器编织对比机制的竹器丝毫没得竞争力,但是我不想放弃,就一直琢磨怎么能编得更精美。”祖辈的教诲和耳濡目染,磨砺了赵勤坚韧不屈的性格,也使他养成了对竹编技术精益求精、勤于实践、不断开拓的精神。
认识到短板后,赵勤先后到绵阳、眉山等地学习考察,钻研竹艺,经过二十多年来的经验累积,他的竹艺水平大为提高,竹编产品也完成了从实用品到工艺品的嬗变。
2003年,赵勤将多种不同编织技艺与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相结合,开发研制出瓷胎竹编、竹编字画,做工精细,风格独特,集艺术性、观赏性、实用性、收藏性于一体,是竹编制品精品中的精品。竹编书画《清明上河图》《观音图》《松鹤图》《中华百宝图》等特色竹编工艺品多次荣获国内外各级博览会金奖,竹编作品还远销到了美国、法国、东南亚等地区。
四代人的匠心坚守和不断开拓最终收获了让人欣慰的成果,2008年,遂宁竹编正式被四川省列为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赵勤也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创新奋进
竹编工艺助力乡村振兴
作为遂宁竹编第六代传人,深入了解竹编行业后,美术设计专业出身的赵恒深知,竹编不仅要注重接续传承,更要紧跟时代不断创新。
他开始尝试与西南民族大学、四川音乐学院、四川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合作,将现代设计理念与传统相融合,在竹编制品创作设计、非遗文化IP打造等方面探索新的路径,不断引进先进技术,变换新工艺,不断设计和制作新品种,用竹子编织出富有艺术品味和家乡特色的旅游商品和工艺品,并形成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
“竹编技艺全靠师徒传承、家族传承,以前做篾的师傅多,现在坚持下来的少,竹编是乡村技艺,乡村振兴了竹编才能持续传承。”在竹编世家家规的影响下,赵恒也始终扎根在农村,扛起了遂宁竹编发展的大旗,积极投身于家乡的乡村振兴行列,在传承发扬竹编工艺的同时,大力吸纳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为群众增加收入。
2021年以来,他不仅将竹编工艺公益课堂开进城市、开到高校和中、小学校,还将公益课堂开到了乡村、搬到了农村群众身边,目前已培养竹编成熟技师32名,带动了200多名低收入群众就业,人均年增收1万元以上,越来越多的在家群众通过竹编,依靠自己的双手实现了勤劳致富。
如今,赵恒还积极参与发光蜗牛公益助残项目,启动“非遗传承,文化创新”残疾人非遗竹编传承者培育计划,帮扶农村地区残疾人实现居家灵活就业,通过非遗手工制作和技艺传承改善生活、提升品质,助力残疾群众在国家发展大环境下不掉队、齐步走、共同富裕。
传承不止,奋斗不息。“竹编技艺的传承过程,也是家规践行传承的过程。”赵恒说,遂宁竹编不仅承载着历史沉淀的非遗文化,也让他们在岁月流逝中编织出了“正直坚韧 匠心奋进”的新时代家规,成为了他们当下和未来的立身之本。在全面振兴的美丽乡村中,也在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中,遂宁竹编传承将继续编织出无限的可能,编织出更加繁荣美好的乡村文化振兴新图景。
赵氏家风
孝道友善
勤奋节俭
诚信正派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四川遂宁竹编赵氏家族:非遗里的家风 编织乡村文化振兴新图景丨天府好家规
宣城绩溪:非遗徽雕 刻画出文化振兴新图景
成都双流刘沅后人:两则家训传承百年 “教我们如何做好人”|天府好家规
深化东西协作拓宽非遗助力乡村振兴路
文化“两创”丨在传承文化中开启乡村振兴之路
“山东手造”:为乡村文化振兴提供品牌支撑
杨澜单霁翔体验瓷胎竹编魅力
玩转指尖非遗 感受竹编魅力
湖南衡南开展十大主题活动 推动家风养廉文化润廉
今晚播出,杨澜、单霁翔邛崃探访瓷胎竹编技
网址: 四川遂宁竹编赵氏家族:非遗里的家风 编织乡村文化振兴新图景丨天府好家规 http://www.pyqsh.com/newsview34480.html
推荐社会生活
- 1一个人,也要好好生活 2027
- 2中华民国双旗开国纪念币一枚能 1784
- 3细读《金瓶梅词话》第35回之 1747
- 4李清照:两处相思同淋雪,此生 1230
- 5金莎的穿搭给人一种精致土的感 1149
- 6周杰伦晒和昆凌游玩照 同和小 1048
- 7苏志燮宣传新片不忘撒狗粮,大 915
- 8自毁人生!池子再说无底线言论 897
- 9老戏骨 回到台湾后吐露心声! 868
- 10林雨申吻到缺氧 与赵露思拍吻 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