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社会生活 小暑·温风至 蟋蟀寻凉憩|万物有时·物候志

小暑·温风至 蟋蟀寻凉憩|万物有时·物候志

来源:朋友圈生活 时间:2023年07月07日 07:45

原标题:小暑·温风至 蟋蟀寻凉憩|万物有时·物候志

小暑·温风至 蟋蟀寻凉憩|万物有时·物候志

封面新闻记者 李雨心

“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夏日苦闷,炎热难耐,当耳畔的微风都夹杂着热气吹过,最热的三伏天也近在眼前了。7月7日,夏天的第五个节气——小暑,就在愈发升高的气温中来临了。

小暑至,盛夏始。民间流传着“小暑大暑,上蒸下煮”的说法,但此时,一年中最热的日子还未到来。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记载:“六月节……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小也。”其中写到,暑为炎热的意思,小暑为小热,还不十分热。小暑虽是一年中最炎热的时节,但紧接而来的大暑,就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了。

澄泥蟋蟀罐 明宣德 故宫博物院藏

“一候温风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鹰始鸷。”在古人记载的小暑三候中,该时节大地上不再有一丝凉风,而是所有的风中都带着热浪;由于炎热,蟋蟀离开了田野,到庭院的墙角下以避暑热;老鹰因地面气温太高,而在清凉的高空中活动。

细看关于小暑的物候,能够发现一种并不陌生的动物——蟋蟀。在盛夏的夜晚,声声虫鸣伴随着人们进入梦乡,其中就有来自蟋蟀的声音。蟋蟀,又名“促织”,俗称“蛐蛐”。翻阅历代文人骚客的诗词歌赋,会发现在数千年的传统文化中,蟋蟀早已被古人记录在文学作品中。

上至皇室下至民间

颇受古人喜爱的民间博戏“斗蛐蛐儿”

“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早在先秦时期,于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就记录下了夏日时节的蟋蟀。可见,在鸣虫文化中,蟋蟀可谓重中之重,有着极为长远的历史足迹。

创作于唐五代时期的小说《开元天宝遗事》中,讲述了唐朝开元、天宝年间的逸闻轶事,其中就写到:“每至秋时,宫中妃妾辈皆以小金笼,捉蟋蟀闭于笼中,置之枕函畔,夜听其声。庶民之家皆效之也。” 可见,当时的人们之所以抓捕蟋蟀,是为了“夜听其声”,在漫漫长夜中听着虫鸣入睡。

不光声音引人注意,因雄性蟋蟀会争斗的动物本性,古人们利用雄性蟋蟀这一好斗特性,从而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民间搏戏——斗蟀,也称为斗蛐蛐儿。相传,斗蟋蟀始于唐代,通常是在陶制的或瓷制的蛐蛐罐中进行。直至南宋,斗蟋已经蔚然成风,无论是京师贵族,还是市井乡民,都极爱这项民俗活动。

说到南宋时期的斗蟋文化,自然不得不提到有着“蟋蟀宰相”之称的权臣贾似道。据古籍记载,南宋末期当时蒙古人进攻中原,形势十分危急,但作为太师平章军国重事的贾似道,却置国事于不顾,仍然还在陪着群妾斗蟋蟀玩乐。正因于此,贾似道背上了千古骂名,后人戏称之为“蟋蟀宰相”。但同时,贾似道花数年时间完成了一部名为《促织经》的蟋蟀学专著。《促织经》共二卷,分论赋、论形、论色、决胜、论养、论斗、论病等,对蟋蟀进行了详尽的论述。

红地粉彩松竹梅诗句盖罐 故宫博物院藏 此为蟋蟀罐,养贮、斗玩蟋蟀所用。

到了明朝,宣德皇帝朱瞻基也颇爱斗蛐蛐儿,于是有“太平天子,促织皇帝”之名。清人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促织》中有一句:“宣德间,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其中写的,就是明朝因为给明宣宗上供蟋蟀,而发生在民间的悲剧故事。

此外,明人袁宏道还在《瓶花斋集》中写到:“京师人至七八月, 家家皆养促织, ……瑕盆泥罐, 遍市井皆是, 不分老幼男女, 皆引斗以为乐。”可见当时人们对于斗蟋的热爱。再至清朝,斗蟋蟀的热度依旧不减。清人所著的《燕京岁时记》中有载:“七月中旬则有蛐蛐儿,贵者可值数金。有白麻头、黄麻头、蟹胲青、琵琶翅、梅花翅、竹节须之别,以其能战斗也。”

平添愁思的蟋蟀虫鸣

古典诗词中“悲秋”的代表

别看蟋蟀好斗,在传统的古典诗词中,蟋蟀还有着一种独特的意象,那就是——悲秋。翻看不少文人墨客的文学作品,蟋蟀在其中代表了一种凄凉与悲伤。

在《诗经·唐风·蟋蟀》中,曾写下“蟋蟀在堂,岁聿其莫。……蟋蟀在堂,岁聿其逝。……蟋蟀在堂,役车其休。”诗中以蟋蟀起兴,感叹岁月飞逝。在先秦时期宋玉的《九辩》中,也有“独申旦而不寐兮,哀蟋蟀之宵征”,更将蟋蟀与秋天萧瑟的情景结合在一起,充满着悲伤的基调。

南宋 《茸坡促织图》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随后,无论是白居易的“野秋鸣蟋蟀,沙冷聚鸬鹚”,还是杜甫的“促织甚微细,哀音何动人”,以及王安石《西风》中的“老大多感伤,畏此蟠蟀鸣”,岳飞的“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都以蟋蟀的鸣叫,感叹秋意萧瑟。

此外,蟋蟀的叫声中还寄托着诗人的思乡之情,是游子对于故土的怀念。唐代诗人贾岛的《客思》中,就写到了“促织声尖尖似针,更深刺著旅人心”,蟋蟀的虫鸣如同针尖一般,刺痛着远行者的心,长路漫漫的旅途该如何捱过?

“小暑过,一日热三分。”眼见盛夏开启,秋日还未到来,先别陷入“悲秋”的感伤中。在万物繁茂的夏日,感受自然如火的热情,和喧闹的虫鸣吧。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水墨节气|倏忽温风至 因循小暑来
小暑|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
立春· 鞭牛祈福 寒冬已尽暖春可期|万物有时·物候志
清明·“田鼠化为鴽” 为何田鼠会变成鹌鹑?|万物有时·物候志
雨水·獭祭鱼 草木萌动间看春天来临|万物有时·物候志
(图表·漫画)[二十四节气·小暑]映日荷花
向春而行 一路花开|立春至 万物苏萌燕归来
水墨节气|一朝春雨过 万物皆景明
雨水至,春耕始,万物生!
非遗IN节气·立夏 | 古人的仪式感除了“换装”,还要“吃冰”

网址: 小暑·温风至 蟋蟀寻凉憩|万物有时·物候志 http://www.pyqsh.com/newsview34720.html

所属分类:生活日常

推荐社会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