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社会生活 墨斋画廊创始人余国梁:当代水墨艺术的机遇与挑战

墨斋画廊创始人余国梁:当代水墨艺术的机遇与挑战

来源:朋友圈生活 时间:2023年07月11日 21:28

原标题:墨斋画廊创始人余国梁:当代水墨艺术的机遇与挑战

黄致阳,Zoon- 北京生物之春 1 号 , 2013,水墨绢本,475 x 120 cm x 5p

水墨,不仅是一种媒介,还是一种丰富而复杂的艺术语言,表达着同样丰富且独特的世界观。但是,水墨艺术仿佛在全球当代艺术中缺席了。而实际上,艺术家们对于水墨语言及其背后的东亚世界观的现代化和国际化尝试却是从未间断的。近期,墨斋画廊举办“全球水墨——墨斋十周年特展”展览,这是一个由十二位艺术家的独立个展所组成的特展,每位艺术家都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定义了全球当代水墨的新蓝图。为此,我们专访了墨斋画廊创始人之一,也是这次展览的策展人余国梁,同他一起走进当代水墨世界。

水墨艺术最本质的核心是什么?对于这个问题,每位艺术家都有其独特的理解。他们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去解构、重构和传承水墨语言及其所表达的世界观。因此,每一次这样的艺术实践都是一种宣言,一种行动的声明。

开幕导览现场,艺术家李津(右)与墨斋联合创始人、策展人余国梁(左),INKstudio墨斋,北京,|“全球水墨—墨斋十周年特展”,2023.6.17-7.29

传承与创新

常驻北京和天津的人物画家李津(生于 1958 年)采用传统的人物和肖像画来捕捉当下的集体社会意识。台湾画家彭康隆(生于 1962 年)将山水与花卉这两种原本独立的题材融合,为探索个人与自然的关系开辟了新的可能性。杭州书法家王冬龄(生于 1945 年)开创性地将书法、文字和行为相结合,将水墨艺术的语言带入了公共领域。而出生于南京的山水画家刘丹(生于 1953 年)则选择直面一个尚未解决的挑战,即运用人物素描和湿壁画的技法,将北宋的构图与文人笔触相结合。

从这四位艺术家身上能够看出一些当代水墨艺术家保留了水墨语言的深度和广度,并用它创作出当代杰作,将中国和东亚两千年的水墨艺术史与我们当下的全球现实直接联系起来。

解构与实践

出生于广东、现居巴黎的视觉艺术家杨诘苍(生于 1956 年)在 1989 年蓬皮杜艺术中心全球当代艺术展《大地魔术师》中展出的作品《千层墨》,将书法简化为一种日常修行——墨的层层覆盖。同 样, 四 川 山 水 画 家 李 华 生(1944- 2018)也发现了一种基于水墨的修行方式,将笔触线条而非水墨的层层渲染作为水墨语言的核心过程。而出生于上海、现居美国加州的视觉艺术家郑重宾(生于 1961 年)则另辟蹊径,通过摒弃画笔来解构笔墨语言,以揭示水墨本身作为一种动态的、具有创造性的物质形式,所具有的内在属性。他的重点并不是将艺术家作为主体,而是将自然——以水墨的物质形式——作为主题和创作主体。出生于重庆、常驻北京和纽约的观念艺术家徐冰(生于 1955 年)在他的《文字写生》系列中通过解构语言(文字)与自然以及自然与艺术之间的关系,进而重构语言与艺术之间的关系。

从这种简化或解构的语言中,艺术家可以自由并更加深入地探索水墨语言的某一方面,以及这个方面所集中阐释的世界观,这一过程往往使我们对水墨语言的构成要素有了更加清晰的概念性理解。

保留与重构

生于辽宁,现居杭州的木刻艺术家、画家陈海燕(生于 1955 年)将传统的文人绘画元素——绘画、书法、写作和篆刻——转移到她所熟悉的木刻媒介中,以此记录和分享她梦中的世界。上海视觉艺术家王天德(生于 1960 年)通过重构复杂的、具有艺术史意义的传统山水构图来探索文化破坏和修复的主题,作品中所使用的材料,无论是现成的还是制作的,都经由烧灼、切割、覆盖或增补等方式进行调整或“破坏”。生于台湾、现居北京的画家、雕塑家黄致阳(生于1965年)先将水墨画简化为其最简单的元素——山水画中的皴法,进而系统性地重构出一种结合了水墨与矿物颜料、具象与抽象、具身体验与形而上学的全新绘画和雕塑语言。博学多才的艺术家冰逸(生于1975年)常驻北京和洛杉矶,她运用当代学术研究、文学写作和诗歌、书法和绘画、影像和电影制作、装置和行为艺术以及限地的大地与气象艺术,在我们这个时代,以全球性的视角,重构文人艺术实践的知识、精神与文化世界。

艺术家将水墨构建(重构)为一种新的语言结构,在保留原有水墨语言的广度与深度的基础上,表达或展现出前所未有的世界观。对于一些艺术家来说,解构之后便自然而然地进入重构。

王天德,千雪傍松图,2019,宣纸、墨、火焰、拓片,223.5 x 99.5 cm

在余国梁看来,水墨艺术结合了视觉艺术和表演艺术,包含着世界(自然)和自我(人类),连接着心灵和身体,又将艺术与自我修养的道德和精神实践相结合。“在欧洲或世界其他地区,没有任何一种艺术语言将所有这些元素以如此直接的语言结合在一起。这是中国独特的文化和艺术遗产,我们中国人需要使之现代化。这正是当代水墨艺术家的工作。”当下,余国梁深知水墨艺术面临着机遇与挑战,他希望竭尽所能推广水墨艺术全球化的同时,让更多人感受到水墨艺术的独特魅力与力量。

Q-北京青年周刊

A- 余国梁

持续推广全球水墨艺术

Q 在本次展览中,哪件作品给您带来很大的惊喜?

A 看到展览中的所有作品,我感到无比兴奋。其中,大部分作品在我们首次展出后就没有见过了。但我最惊讶的是,再次看到黄致阳巨大的五屏杰作《北京生物之春 1 号》(2003)(我们只能展出其中三幅)。再次看到它, 我再次确认了黄致阳的视野在当代艺术世界中是多么独特和具有历史意义。

Q 在十二位参展艺术家中,我们看到两位女性艺术家的作品——冰逸与陈海燕,女性对于水墨艺术的诠释是否有着其独特的视角?您是如何看待的?

A 当然,女性艺术家有一个独特的视角。我认为,传统水墨艺术最大的诟病是它在很大程度上对女性艺术家是封闭的,她们被剥夺了参与文人艺术的必要教育。关于女性题材丰富的故事和 历史在今天的社会中被忽视了。对于艺术家陈海燕来说,使用木刻这一视觉语言来记录一个女人的私人生活,是一个非常深刻的艺术声明,它强调了水墨艺术的力量。

相比之下,冰逸意识到,墨的物质性质使我们能够看到水的基本品质、动作和能力。正因如此,墨水、水和纸是一种完全适合于自然的媒介,并允许自然通过它们采取行动。因此,她的“山水画 ”不是山水画,而是山水本身。冰逸认为,包括天气在内的景观(即大自然)实际上是活的。人们可以把这看作是天人合一的古典思想的充分表达。

冰逸,《不可能的仙山:一尘千山》,2018,绢本水墨,138 x 437 cm|“全球水墨—墨斋十周年特展”,2023.6.17-7.29,INKstudio 墨斋,北京

Q 在参展艺术家年龄层面,有着怎样的分布?如何看待这个趋势?

A 除了冰逸之外,所有被选入我们十周年展览的艺术家都是在 1980 年代毕业的。这是中国水墨艺术家第一次充分参与到自汉代发明的两千年历史的水墨艺术语言现代化的任务中。这是中国和东亚艺术史上的一个关键时刻。在 20 世纪 80 年代之前,中国的现代 化概念与我们从欧洲启蒙运动中学到的科学和客观性、理性和逻辑的思想密不可分。然而,艺术中的现代主义是对启蒙思想的批判和对其他观点的探索,导致了艺术中的主观主义、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抽象主义和概念主义。在中国,我们从来没有经历过我们自己的批判、解构和重建自己的艺术传统,直到1977年之后,我认为,水墨艺术家第一次认真地接受了这个挑战。这一尝试的关键之处在于,1977年之后的艺术家的现代化逻辑是对中国/东亚水墨艺术传统的彻底调查、解构和重建,完全是中国的,完全是现代主义的精神。

李津,左:《恍惚》,2015,纸本水墨,180 x 98 cm;右:《不定的心》,2015,纸本水墨,180 x 98 cm |“全球水墨—墨斋十周年特展”,2023.6.17-7.29,INKstudio 墨斋,北京

Q 如今,水墨艺术的发展有着怎样的挑战与机遇?

A 水墨艺术所面临的最大挑战与整个中国社会所面临的挑战是一样的,那就是在实现全球化进步的同时保留自己的独特身份。过去的一百年中,中国社会的变化是非常深刻的,真正的当代艺术或文化,必须反映这种变化。在今天的中国,许多优秀的当代水墨 艺术之所以不被承认为水墨艺术,就是因为人们很难看到齐白石和陈海燕、倪瓒和李华生、石涛和郑重宾、康有为和杨诘苍之间的关系。这也是每一个重要的西方现代主义艺术家面临的情况。所以,这就是当代水墨艺术家所面临的最重大的挑战。

在面对这一挑战时,简单地用当代西方文化取代我们独特的中国传统文化并不是一个令人满意的选择。相反,我们这一代人的任务是利用自身资源的本质和逻辑,创造我们自己文化的当代表达。当我们成功地做到这一点时,这就是我们应该与世界其他国家分享的艺术和文化。

当然,挑战与机遇是并存的。如今,最大的机会是让年轻一代的中国人认识到,陈海燕、李华生、郑重宾、杨诘苍等人实际上是中国和东亚艺术与文化的伟大现代化者。

徐冰,《苏州文字写生》,2003-2013,35 块板双色石版印刷,自然碎布纸,220 x 87 cm x 4 |“全球水墨—墨斋十周年特展”,2023.6.17- 7.29,INKstudio 墨斋,北京

Q 您认为,当代年轻人对水墨艺术的热情如何?

A 我可以毫不犹豫地说,水墨艺术的未来完全掌握在年轻人手中。我的许多朋友担心,年轻人似乎对西方艺术和文化很着迷。这对水墨艺术来说其实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如果年轻人不去海外看其他社会的艺术和文化,那么,几乎不可能清楚地看到我们自己文化中的特色和价值。水墨艺术变成 了我们祖父母收藏的老东西,或者是我在学校被迫练习的东西(如书法)。然而,在与欧洲、中东、南亚和非洲的伟大艺术传统进行对比和重新审视时,水墨艺术的绝对独特和与众不同的品质很容易被看到和体验到。事实上,当代水墨艺术最热情的支持者是我所说的“全球化的中国人”——即从全球角度看中国和世界其他地方的中国人。这也是当今中国年轻人的优势,就是具有越来越多的视角。

Q 目前,对于墨斋在下一个十年的发展,有着怎样的规划?

A 任何回顾性的展览都会让我们去思考未来会怎样。在未来的十年里,墨斋有雄心勃勃的计划,与博物馆、企业赞助商、策展人、学者以及私人收藏家进行深入合作,在北美、欧洲和中东、日本、韩国和东南亚地区以及重中之重——中国这一全球水墨艺术的 发源地和中心,继续推广全球水墨艺术。如何做到这一点,不仅是墨斋作为一个画廊的问题,也是全球华人的问题,他们深切关注中国艺术和文化的未来,以及中国在创造全球文化——一种能够尊重和包容多元世界观的共性与差异的文化——这一过程中所扮演的核心角色。

在策展方面,我们将继续与我们的艺术家合作,实现对他们的独立艺术愿景非常重要的项目。同时,我们将开始与中国有前途的年轻一代、第二代和第三代水墨艺术家,以及来自韩国、日本和其他与中国有历史联系的地区的当代水墨艺术家进行更密切的合作。特别是,我们将把一部分策展精力放在研究早期佛教壁画家、唐宋御用工笔画家、东南亚和西藏唐卡画家、波斯和南亚微型画以及 19 世纪日本画中的重彩矿物颜料画传统。

陈海燕,《滩涂上的桃子玉米树》,2010,彩墨 宣纸,360 x 438 cm|“全球水墨—墨斋十周年特展”,2023.6.17-7.29,INKstudio 墨斋,北京

王雅静

编辑 韩哈哈

图片资料提供墨斋画廊

张澍田:做人、做事、做学问

李媛媛:非遗是通往审美的生命体验

王晓峰:营造社会氛围 讲好非遗故事

画廊周北京2023新势力单元策展人蒲英玮:青年,属于任何人的前缀

胡军:生命与使命

艺术家华庆:“花房”治愈的力量和生命的能量

吴牧野:精准生活 无限游玩

胡杏儿:忙碌是一种幸运

吴彦姝&奚美娟:心灵相通 成就彼此

陈萨:弹奏永远指向内心

KnowYourself钱庄:置身事内

策展人祝羽捷:探索爱、治愈、成长的可能性

编舞艺术家戴露:未来对我来说充满未知,特别好

钢琴家张浩天:NFT是我们走向虚拟现实的一步

点击以下封面,一键下单新刊

「 2022年6月29日 陈小朵 」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墨斋画廊创始人余国梁:当代水墨艺术的机遇与挑战
五大类50余场高水准艺术活动登场
近夏时节的艺术盛事!“北京当代·艺术博览会”即将启幕
北京当代·艺术博览会邀你“重聚”
重庆美术馆又上新!墨蕴万象——中国水墨画院首届院展开幕
“行走在水墨和青绿之间”旅美画家艺术作品展在天津开展
注入时代气韵 展现水墨魅力
第七届画廊周北京定档五月,用艺术召唤城市活力
齐白石的“水墨江湖”,如何让外国人一见钟情?
C画廊重磅揭幕,首展尽显成都诗情画意之美

网址: 墨斋画廊创始人余国梁:当代水墨艺术的机遇与挑战 http://www.pyqsh.com/newsview35175.html

所属分类:生活日常

推荐社会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