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社会生活 莫言、王安忆、毕飞宇……作家眼中的米兰·昆德拉

莫言、王安忆、毕飞宇……作家眼中的米兰·昆德拉

来源:朋友圈生活 时间:2023年07月12日 23:24

原标题:莫言、王安忆、毕飞宇……作家眼中的米兰·昆德拉

昆德拉被正式介绍进中国,是文学评论家李欧梵1985年在《外国文学研究》上发表了《世界文学的两个见证:南美和东欧文学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启发》这篇文章,介绍了南美作家马尔克斯和捷克作家米兰·昆德拉,以及他们各自的代表作。如今昆德拉逝去,来听听中国当代作家如何看待这位影响过他们的捷克人。

李欧梵(香港中文大学教授,文学评论家)

一个没有回忆的民族和国家,也不会有历史,如果没有回忆和历史,将来又代表着什么呢?照昆德拉的说法,就像书中开快车的年轻人一样,“他已经从时间的连续性中被抛开,他已在时间之外,他已进入狂喜之态,他已经忘了他的年纪、他的妻子、他的子女,所以他一无所惧,因为恐惧的来源是将来,所以一个从将来解脱出来的人无所畏惧”。对我而言,这个不会恐惧将来的人也没有将来。

莫言(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我只看过《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和《告别圆舞曲》,很喜欢。跟拉美、美国作家不太一样。他的小说中的讽刺有一点儿像黑色幽默,又不完全是,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味道。昆德拉的小说在结构上也很有特点,除了情节故事还穿插了大量议论,可以说没有议论就没有昆德拉。其中很多议论精辟、深刻,表现出昆德拉与众不同的思考。

韩少功(作家)

昆德拉其实是一个为翻译而写作的作者,他自己都明确说过,他尽量简洁,总是选择那种容易被翻译的语言,这也是当时很多捷克读者和作家对他不满意的原因。这和他的流亡身份肯定是有关联的。

王安忆(作家)

我最喜欢米兰·昆德拉早期作品《玩笑》, 里面有一种女性才有的痛苦而温暖的情感。 在世界的男作家里面,只有昆德拉才具备了这样的柔情和矛盾。没有哪个作家像昆德拉 那样做了对个体的感情的关怀,这些都会让人感到温暖,这也是昆德拉的文学价值之一。

毕飞宇(作家)

这本书(《无知》)可以取许许多多的书名,本真一点可以叫《流亡》,史诗一点可以叫《大回归》,青春一点可以叫《布拉格的森林》,老气横秋一点可以叫《就这么活了一辈子》,时尚一点可以叫《天还没黑就分手》,激情一点可以叫《革命,继续革命》,另类一点可以叫《我用幽把你默死》……我看见了一个洞明世事的老人,在他听见命运之神敲门的时候,他拉开了他的大门,满腔的无奈与悲愤,他对命运之神大声说:“别问我!我什么都不知道!”无知,是愤怒的方式,是悲悯的一声叹息,是不可调和的压抑性沉默。然而,绝不是“难得糊涂”。

许钧(法语翻译家,作家,评论家)

我觉得昆德拉是个特别有个性的作家,一个有个性的作家,他能阐释的空间就特别大;阐释空间一大,读者参与的可能性就越大。我觉得昆德拉是需要在阅读中不断去打开空间的一个作家,因为他探讨的主题是“存在”,而“存在”与每一个人休戚相关,当读者把“我”投射进他的作品时,就有可能产生一种共鸣。

余中先(法语翻译家,作家,评论家)

数字七在昆德拉的小说结构中有着一种很重要的地位。他的很多长篇小说都由七个部分组成。上面说到的《玩笑》和《笑忘录》就是。而《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不朽》《生活在别处》也都是,就连随笔集《小说的艺术》也分为七个部分。我觉得,“七”可以被看作音乐中最基本的音符的数量,这也让他的作品尤其小说作品具有了结构上的音乐性。而他各部小说的主题动机也往往通过那七个最基本的“音调”获得了“变奏”的形式。

整理/启凌 编辑 李瑞峰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莫言、王安忆、毕飞宇……作家眼中的米兰·昆德拉
作家米兰·昆德拉去世,终年94岁
莫言、王安忆与陈思和对话 莫言:写城市或农村最终是写人性
首次全面披露昆德拉人生轨迹!《寻找米兰·昆德拉》近日出版
米兰·昆德拉去世 享年94岁 留下《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等作品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作者米兰·昆德拉去世
马上评|米兰·昆德拉的小说,就是记忆与遗忘的斗争
米兰·昆德拉去世:不愿被诺奖骚扰,只用作品说话
著名作家米兰·昆德拉逝世,享年94岁
董强:米兰·昆德拉的“笑”与“忘”

网址: 莫言、王安忆、毕飞宇……作家眼中的米兰·昆德拉 http://www.pyqsh.com/newsview35314.html

所属分类:生活日常

推荐社会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