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本书,让我们走进米兰·昆德拉的精神世界|思维品书
原标题:五本书,让我们走进米兰·昆德拉的精神世界|思维品书
米兰·昆德拉(Milan Kundera),小说家,出生于捷克斯洛伐克布尔诺,自1975年起,在法国定居。1981年,昆德拉获授法国国籍。2019年,昆德拉也获得了捷克公民身份。2020年,昆德拉首获卡夫卡奖。
昆德拉是一个极力捍卫隐私的作家,读者对他的个人生活、人生历程都不太了解。他为自己的生活以及与他的经历有牵连的百年历史贴上了封条,以“幽灵作家”“文学隐士”的姿态,与所有人保持距离。读者只能通过作品与他对话,而他曾经表示,除了这些作品之外,“我没什么可说,也没什么可写的”。
在经历了与读者的“漫长的告别”之后,这位文学隐士从这个众声喧哗的世界真正归隐了,仿佛他的后半生都为迎接这一天的到来而准备着。今天,我们与昆德拉告别,但我们知道,他仍然“生活在别处”,他就在我们的书架上,在我们的精神之中。 今天《思维品书》整理了五本米兰·昆德拉的书籍,这些书籍充满了米兰·昆德拉的独特智慧和见解,将带领读者进入一个思考人性、爱情和存在的复杂世界。他的文字深邃而又准确,引人深思。通过阅读他的作品,或许我们将被启发、触动和思考,并与之对话,探索我们自身的生活和意义。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作者:【法】米兰·昆德拉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是米兰·昆德拉的小说代表作,享誉世界的超级畅销书,小说依托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捷克斯洛伐克的历史剧变,以托马斯与特蕾莎偶然而宿命般的爱情为主线展开故事,不仅仅是描述几对男女感情上的纠葛,也不仅仅是书写个人命运在大的境遇变迁中的沉浮、个人在变革时刻的选择,更是一部层次丰富、意象繁复的哲理小说,从永恒轮回的谵妄之下人的生命分量几何这一带着神秘感的疑问开篇,随着不断穿插的书中人物的生活走向、所思所想提出了生命之轻与重、灵与肉的相对论。
《不可承受的生命之轻》背离了传统的线性叙事逻辑,也插入了大量的哲学思考,这使得它并不容易读。这可能是昆德拉有意为之,他以这种方式对读者提出挑战,因为在他看来,一部意义确定的、旨在唤起读者阅读时的快乐和感动的小说,也是媚俗的。在这个意义上,《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是一部后现代小说。
昆德拉说,通过精细的描写证明小说中的人物存在是没有意义的,因为现代的任何读者不需要经过什么思考,也都能明白小说里的人物是虚构的。因此他笔下的人物比较抽象和扁平,相对于描写人物的外貌、衣着和动作,昆德拉更在意的是构建他们的想法。这四个人物,或多或少都具有知识分子属性,除了他们的爱情和欲望,他们的思辨过程也推动了小说的情节发展。而且,他们的爱情和欲望,也是难以和思辨分开的。昆德拉是运用辩证法的大师,在他笔下,一件事情从来都不是看起来那么简单,他热衷于揭开事物的另外一面,展示他们不同于直观印象的复杂性,他甚至宣称,复杂性才是小说的灵魂。
从某种程度上说,昆德拉是那种上帝一般的作者,他写作的任务就是昭示和揭露表象之下隐藏的内容,但这种内容不是什么确定性的真理,更可能是生而为人的荒谬和社会秩序的结构性矛盾,读完了以后,人们很难说会得到什么解答问题的快感,相反,也许会发现更多的问题。
昆德拉的写作常常帮助我们从反面来看一个问题。他的很多句子都等待着在叙述完毕之后反戈一击,他在说出“但是”这个词的时候非常迷人。
在这两段文字里我们可以发现昆德拉是如何颠覆我们熟悉的概念并且从反面提出新问题的。从此以后,我们对于这些事物的认识不一定变得更正确,却肯定变得更复杂了,因为我们达到了更深的意义层面。同样,在阅读了全书之后,人们也就会发现媚俗在生活中几乎不可回避的存在。在昆德拉的小说观念里,小说首先是认识世界的工具,而不是给读者提供快乐消遣和感情共鸣的娱乐品。指引他完成整个过程的是启蒙运动留下的宝贵遗产:理性。在他看来,理性应当凌驾于感情之上,因为感情是危险和天真的,一不小心就会滑向媚俗。
昆德拉有句广为流传的名言: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这话实际上是一句古老的犹太谚语。它的意思并不是说,人类没有思考的必要,而是说,人类的思考不可能穷尽,人在思考,却不可能抓住真理。如果人听不见上帝的笑声,认为生活中的一切,都有清晰的真理,一切事物,都导向某种确定的感情,那么也许就会听到来自昆德拉的笑声了。
《慢》
作者:【法】米兰·昆德拉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慢》是米兰·昆德拉移民法国后用法文创作的部小说,将虚与实、过去与现在完美融合。小说中作者和妻子薇拉去一座已改为酒店的城堡度周末,驾车行驶在公路上时,一辆摩托车飞驰而过,引起了作者对速度的思索。由此他回忆起18世纪法国作家维旺·德农的小说《明日不再来》中贵妇人和年轻骑士的故事。与之交织的是一群现代人的荒诞之夜:20世纪的某一天,一群昆虫学家聚集在城堡酒店开研讨会,上演了一出又一出可笑的闹剧。
看《慢》的时候,虽然沉醉于昆德拉的文字中,但仍旧会有一种透过书本看社会,照镜子的感觉;曾经听一位老师说过,当你阅读一本书时,你就是在阅读你的三观,书中的观点与你三观相符,你便会认可,不符你便会产生质疑反对。
那一幕幕荒诞滑稽的剪影。舞台上有着迫不及待地要涌上的一批批手舞足蹈乐此不疲的舞蹈家们:乐于作秀的政客贝尔克、自我陶醉的捷克学者、虚荣的文森特...他们都迷失于自己自鸣得意的泥淖中。就好像蓬特万对于舞蹈家的定义:在公众生活中有裸露癖的人。
那样赤裸裸地表现自己,必然自信,却也让我相信这是一种悲喜交加的真实。这样的袒露,这样迫不及待地参与了公众生活,用这样的方式生存。也许有人会觉得这样是勇气及自我魅力的展现,但我却觉得在不知不觉中,慢慢加剧了人性中对自我经历神圣化的欲求。
其中最让我感受最深刻的人物,是伊玛居拉塔,开始了解时,我以为她就是和《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萨宾娜一样,反媚俗的人物,然而随着阅读的深入,我发现她并不是,她太真实了,虽然我很不想承认,但是在她身上我仿佛看到了自己的一些身影。伊玛居拉塔指责情人的愚蠢,以为自己就超越了庸俗,超越了平凡的世界,可当一个人越想表明自己摆脱了庸俗时,就己经不可避免地陷了进去。伊玛居拉塔要抗议贝尔克对她的不公正对待,就要穿上白色长裙到他面前搔首弄姿,表演悲壮的独舞。她的无理性行动与T夫人的计划周全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她只听从自己的表意识,没有思想,没有个体价值,只是一具庸俗的行尸走肉。
这与很多人一样,他们在某些事某些方面有些许见地,于是就会产生一种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幻觉,这何尝不是另一种傲慢和狂妄?那些论古通今和头头是道,又有多少能解决实际问题呢?那些自我感动和感动他人的言语,是不是巧于辞令和自我欺骗?是不是就如蓬特万所说只是一场表演?
我想也许我们应该一层层褪去悬浮的外在,剖析自己的虚荣、傲慢、胆怯....将这些我们不愿承认的阴暗面抽丝剥茧、公之于众。
《无知》
作者:【法】米兰·昆德拉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无知》是被法国读书界称为“遗忘三部曲”的后一本(前两本分别是《缓慢》和《身份》)。米兰·昆德拉早期作品的主题往往离不开政治和性这两个主题,但在后期,他的作品中关于政治的题材渐渐淡化而哲思的倾向更为明显。《无知》述说流亡西方的捷克人回乡寻根,却在现实巨大的落差中经历迷惘、失望及寻找自我的过程。
小说讲述流亡二十年的女主人公重返祖国捷克,归国途中在巴黎机场邂逅旧相识,然而今非昔比,被中断的故事总难再续,回归总难踏实。这是一个尤利西斯式的故事:祖国,怀旧,爱情,自我,衰老,现实等众多主题层层交织,昆德拉再度展现了他游走于轻重之间,冷静而忧伤的叙述能力。
1968年,俄国人兴兵五十万,入侵捷克,使捷克陷入了政治恐怖之中,告密、检举、大清洗、排斥异己,使众多的捷克有识之士遭到迫害,普通人的生活也同样陷入混乱、恐怖之中。于是,迫使许多人如小说的人物伊莱娜、约瑟夫等成了流亡者。
小说讲述流亡二十年的男女主人公重返祖国捷克,然而,想象中的温暖团聚并没有出现,反而是与故乡的亲人朋友的隔阂与误解。“在他离开的这些年,一把无形的扫帚扫过了他年轻时代的景物,抹去了他熟悉的一切,他所期待重逢的场景没有出现。”
“人们的评判标准,便是他们对各自标签的忠诚程度。”
流亡的生活并不如想象中的容易。在新的环境里,他们是异乡人,是另类,是作为被贴了标签“流亡者”的符号而存在着,被想象性的同情,把握存在。周围的人既不知道他们的过去,也对他们内心的苦闷痛苦和恐惧一无所知。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他们很难融入到新的环境中。
伊莱娜在法国二十年的时间里只有一位比较好的法国朋友,茜尔薇。捷克的共产主义消失后,茜尔薇就极力劝伊莱娜回归,为什么,因为在茜尔薇的眼里,伊莱娜不是她的朋友,她只是从捷克流亡出来的流亡者,她一直以一种同情的态度对待伊莱娜。认为伊莱娜一定很思念她的祖国,她应该回去。即使伊莱娜在法国生活了二十年,在法国有孩子,有工作,有住房,依旧改不了法国人对她的看法,她还是一个流亡者。祖国解放了,她就应该回去,直接抹杀了她在法国生活二十年的事实。即使是茜尔薇,伊莱娜在法国唯一的朋友,也这样认为。作者借此表达了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友情的虚假。
《小说的艺术》
作者:【法】米兰·昆德拉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小说从何而来?人们为什么喜欢小说?阅读小说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帮助?在本书中,米兰·昆德拉从堂吉诃德走出家门讲起,描绘小说的一路变迁以及为人类带来的精神慰藉,进而道出小说的智慧。
“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昆德拉说,在这个格言的启发下,他喜欢想象:拉伯雷有一天听到了上帝的笑声,欧洲部伟大的小说因此诞生了。小说的艺术来到世界正是上帝笑声的回响。小说的智慧不同于哲学的智慧,它不是从理论精神,而是从幽默精神中产生的。
《小说的艺术》也昆德拉小说美学的集中体现,借由此书,我们可以了解作家的艺术观点、风格、技巧,和他对写作的态度、对文学传统的理解,以及在这个态度背后对人和世界的想法,是对小说存在价值的回答。
什么是小说?有一句精彩的犹太谚语: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受到这一格言的启发,我总爱想象弗朗索瓦·拉伯雷有一天听到上帝的笑声,就这样孕育出部伟大的欧洲小说的想法。我喜欢想象小说的艺术是作为上帝笑声的回声而来到这世界上的。
可为什么上帝看到思考的人会笑?那是因为人在思考,却又抓不住真理。因为人越思考,一个人的思想就越跟另一个人的思想相隔万里。还有后一点,那就是人永远不是自己所想的那样。早在现代的黎明时期,在刚刚从中世纪走出的人身上,人的这一根本处境就显示出来了:堂吉诃德思考,桑丘也思考,然而不但世界的真理,而且连他们自己自我的真理也找不到。早的欧洲小说家看到并抓住了人的这一新处境,并在这一新处境之上建立起新的艺术,即小说的艺术。
小说的智慧跟哲学的智慧不同。小说并非诞生于理论精神,而是诞生于幽默精神。从上帝的笑声中获得灵感的艺术从实质上看不从属于意识形态的确定性,而是与这种确定性相矛盾。像帕涅罗珀一样,小说家在夜里拆掉那些神学家、哲学家和学者在前一天编成的织毯。
《不朽》
作者:【法】米兰·昆德拉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不朽》是米兰•昆德拉的长篇小说代表作,昆德拉音乐式小说艺术的典范之作。小说交替讲述了三个故事:个故事是生活在巴黎、故乡在瑞士的中年女人阿涅丝在琐碎的日常、在与往事的迂回纠缠中决意抽身,准备独自生活的故事;第二个故事是年迈的诗人歌德与年轻的情人贝蒂娜的交往;第三个故事是一个绰号叫鲁本斯的男人的fangdang生活。三个故事交替进行,联结出一个个命题:自我、故乡、幸福、自由、必然性与偶然性、大的不朽与小的不朽、浪漫与fangdang、形象、年轻、永恒女性崇拜等等。
她心里想:当她有一天丑得使人不能忍受时,她要到花店里去买一株勿忘我。只要一株,细细的茎上一朵小花。她要把这株草举在面前走到街上去,眼睛紧盯着它,除了这点美丽的蓝色以外什么也看不到。这是她想保留的她已经不爱的世界后的形象。
在爱情的宇宙飞船上,洛拉经不住减速。……在贝尔纳多情的、赞赏的目光注视下,洛拉变化莫测的怪念头纷纷出笼,简直可以说像玫瑰花一样盛开;她的不恰当的行动,她的有欠考虑的话语,在她自己看来就像她的duchuang性的标志,她的自我的魅力;她感到幸福。
她好似来不及表露心中所思的情人一样,她周遭的景致阻挡着她离开。她下了车,群山环绕着她;左边的峰峦被绚丽的色彩照亮,冰川的白色在绿色的天际之上闪烁发光;右边的峰峦包裹在暗黄色的雾气中,只露出群峰的姿影。这是截然不同的两种亮色,两个迥异的世界。她将头自左转向右,又自右转向左,决计作后一次散步。她选择一条小路,缓缓升高,在通往森林的草地中间穿行。
道路:这是人们在上面漫步的狭长土地。公路有别于道路,不仅因为可以在公路上驱车,而且因为公路只不过是将一点与另一点联结起来的普通路线。公路本身没有丝毫意义,唯有公路联结的两点才有意义。而道路是对空间表示的敬意。每一段路本身都具有一种含义,催促我们歇歇脚。公路胜利地剥夺了空间的价值,今日,空间不是别的,只是对人的运动的阻碍,只是时间的损失。
甚至从景致中消失之前,道路就已从人的心灵中消失:人不再有慢慢行走和从中得到乐趣的愿望。对于生命也是同样,人不再把生命看作一条小路,而是看作一条公路:宛如从这一站通到下一站的路线,从连长一级到将军这一级,从妻子的身份到孀妇的身份。生活的时间缩至普通的障碍,必须以不断增长的速度去克服它。
人生所不能承受的,不是存在,而是作为自我的存在。造物主依仗电子计算机,使几十亿个自我和他们的生命进入尘世。但是在所有这些生命旁边,可以想象一个更为基本的存在,它在造物主开始创造之前便有了,造物主对这个存在过去不曾施加过,如今也不施加任何影响。阿涅丝躺在草丛中,小溪单调的潺潺声穿过她的身体,带走她的自我和自我的污秽,她具有这种基本的存在属性,这存在弥漫在时间流逝的声音里,弥漫在蔚蓝的天空中。她知道,从此以后,再没有更美的东西了。
她离开高速公路,进入的那条省级公路是宁静的;遥远的,无限遥远的繁星闪闪烁烁。阿涅丝心想:生活,生活并无任何幸福可言。生活,就是在这尘世中带着痛苦的自我。
然而存在,存在就是幸福。存在,变成喷泉,在石头的承水盘中,如热雨一般倾泻而下。
来源:投资者网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五本书,让我们走进米兰·昆德拉的精神世界|思维品书
首次全面披露昆德拉人生轨迹!《寻找米兰·昆德拉》近日出版
著名作家米兰·昆德拉逝世,享年94岁
作家米兰·昆德拉去世,终年94岁
马上评|米兰·昆德拉的小说,就是记忆与遗忘的斗争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作者米兰·昆德拉去世
莫言、王安忆、毕飞宇……作家眼中的米兰·昆德拉
作家米兰·昆德拉去世,他的生命有多厚重?
米兰·昆德拉唯一中国学生:他教会我从新的角度理解文学
许钧谈米兰·昆德拉:他传达“生命没有彩排”的观念影响了很多人
网址: 五本书,让我们走进米兰·昆德拉的精神世界|思维品书 http://www.pyqsh.com/newsview35624.html
推荐社会生活
- 1一个人,也要好好生活 2073
- 2新疆美女哈妮克孜恋情揭晓,男 2064
- 3中华民国双旗开国纪念币一枚能 1836
- 4细读《金瓶梅词话》第35回之 1790
- 5李清照:两处相思同淋雪,此生 1253
- 6金莎的穿搭给人一种精致土的感 1155
- 7周杰伦晒和昆凌游玩照 同和小 1064
- 8据李子柒友人透露,李子柒已经 1051
- 9苏志燮宣传新片不忘撒狗粮,大 928
- 10自毁人生!池子再说无底线言论 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