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社会生活 我们从来不够认识自己

我们从来不够认识自己

来源:朋友圈生活 时间:2023年08月03日 14:52

原标题:我们从来不够认识自己

《恶鬼》

不管有没有相关的学科背景,屏幕前的你大概率听说过弗洛伊德这个名字,他开创的“精神分析”是20世纪人类最重要的“发明”之一。

虽然不断被攻击、质疑,至今徘徊在科学心理学与精神医学之间,但无可否认,自“精神分析”诞生后,人类对内心的探索开始了全新的征程。

心理咨询师崔庆龙说,我们可以把“精神分析”当成一些思想卓越的人,为了尝试理解自己和他人所作的研究,而弗洛伊德只是一个起点,后继者还有荣格、阿德勒、弗洛姆、马尔库塞、拉康……无一不是人类思想史上的大师。他们每个人都在传承“精神分析”那种探究人类深度心灵奥秘的精神,也都在用不同的人性观理解人类。

为什么说我们每个人都在不同程度地压抑自己?工作是不是现代人最大的“病症”?原生家庭对孩子的影响到底有多大?为什么我们渴望自由的同时又在不断逃避自由?也许,我们能够透过这些大师的眼睛,看到一个多维的心灵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找到并理解自己。

在这档节目里,跟随主讲人杨照,和弗洛伊德、荣格、阿德勒、弗洛姆、马尔库塞、拉康这6位思想家一起,打破心理学、哲学、社会学、语言学的壁垒,从他们的多部经典作品出发,重新认识自我与社会。

你将听到不只属于心理学而是作为人类思想史重要组成部分的精神分析,如何超越单一学科的边界,颠覆并塑造了人类关于自身的理解。

讲述|杨照

来源|《人心之谜:弗洛伊德与精神分析的思想宇宙》发刊词

(内容有删减)

1.

从经济学和动力学的角度,进入精神分析

这一点我们比较不容易理解。精神分析怎么会跟经济学跟动力学有关系呢?简单的来说,先要了解那个时代的所谓经济学(economics),最重要指的就是资源的分配,经济学就是要探究有限的资源如何应对无限的欲望,所以关键在于如何分配。

而弗洛伊德就有了一个重要的出发点,他告诉我们基本上我们每一个人,我们能够动用的称之为叫做精神能量(Psyche Energy)都是固定的。

你不可能有无限多的精神能量,因为你精神能量有限,所以基本上为了要应对每一天能够正常的生活,你一定要消耗相当比例的精神能量。如果我们的精神能量是100,你每一天正常生活可能就必须要消耗掉其中的75%。换句话说,你只剩下 25%的能量可以来应对突发事件,激烈的情绪,或者是不预期的心理波动。

因为有这样的精神能量的有限性,于是就出现了这种现象,如果这突发事件、波动的心理太过于激烈,这个时候你必须要用40%,甚至以50%的精神能量来与应对——麻烦了,那就表示说你只剩下50%的能量可以拿去用在本来需要75%的日常运作上。

这个时候,你知道这样会发生什么事——你的日常生活就受干扰了。从外界最简单的描述跟分析看,就是这个人不正常,精神不正常,心理不正常。他发神经病了,或者是他痴呆了。我们是用这种方法来看待这突如其来的打击的。

《0.5的男人》

所以最关键的是,人必须要有稳定的精神能量的分布,但是精神能量的分布,它不是静态的,为什么牵涉到(Dynamics)动力学,因为精神能量的分布基本上是随时都在改变的,我们不能用静态的眼光来看待精神能量和心理状态。

所以必须要把分配资源的“经济学”,跟一直不断变动、但变动当中可能有模式的“动力学”,两者加在一起,我们才能够真正地、好好地去分析什么是人的精神状态。这是精神分析非常重要的基础,但是在讲弗洛伊德在了解精神分析的时候经常被遗忘了。

这对我来说真的就是重要的开窍,同时这也就引发了我本来本行的思想史上的好奇,让我了解,要好好地认识弗洛伊德和精神分析,非得把弗洛伊德放回到他自己那个时代他所处的环境不可。

2.

精神分析诞生的时代,和我们今天有相似之处吗

于是我就花了一点时间,首先读了重要的传记作品,这是彼得·盖伊(Peter Gay)他所写的《弗洛伊德传》,再联系到其他的传记资料,然后就发现了——读其书,知其人,要论其世,就论到了维也纳和19世纪末。

世纪末的维也纳真的是一个非常奇特的时代,因为一方面那是 19 世纪所累积欧洲最辉煌的文明,但是那个文明它发展到了最极点,它开始到达了一种烂熟的状态,也就意味着,同样的这条路走到这里,大家会开始怀疑,后面还能够继续往上走吗?如果不能往上走,那接下来就产生了一个强烈的反动,这个强烈的反动就带来了颓废和不安。

我们也可以换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在那个时代原来非常清楚的社会秩序,1789年法国大革命之后,每个人都从固定的位置上被摇晃、被甩了出来。这有好处,那就是你可以去自我创造,有这么多的机会让你拼命往上爬,让你去做原来在既有的框架里面不能做的事情。但是久了之后,接下来也就产生了这种深刻的焦虑。每一个人都必须要为自己负责,不知道自己人生什么时候往上爬,什么时候会掉到坑里面去。

《大豆田永久子与三名前夫》

一方面有非常昂扬的斗志,但另外一方面也有非常强烈不确定性所带来的压抑。于是我们可以这样讲,那个时代是一个被过度动员,因而也就被过度压抑的时代。那个时代的人,他们既被过度动员,又被过度压抑,因而产生了种种精神上的问题。

当然,当我这样说的时候,也许有部分的朋友会联想到,是的,之前我也曾经用类似的语言、类似的观念,来描述我们今天自己所处的时代跟所处的社会。也许也正就是因为这样,所以心理测验、心理咨商,再加上各种不同的人格分类,教你应该如何选择适当的职业,过适当的生活,这所有的现象如此的流行。再加上《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被讨厌的勇气》都变成了高度的畅销书,这让我们真的不得不感觉到这彼此之间的关联性:

19 世纪末,维也纳产生了弗洛伊德和精神分析的那样一个世纪末的气氛,跟我们今天 21 世纪 20 年代其实有一种非常微妙的彼此类似呼应的关系。

3.

人心之谜:我们从来不够认识自己

而弗洛伊德和他的精神分析换了一条非常不一样的方式,来处理人们在那个时候所遇到的困境。他的出发点就是:你真的了解自己吗?

过去被视为理所当然——我当然都知道我自己。弗洛伊德告诉你说,如果你以为你最了解自己,那你就把自己放进到一个非常危险的境地。因为你对自我的认知跟理解,如果没有经过更进一步深刻的分析,基本上都是错的,而且他会仔细地告诉你为什么那是错的。

另外,基本上在我们运用精神能量的必然模式当中,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是完整的人。因为所谓完整的人,就是你在需要精神能量的每一个面相,你都能够付出所需的能量——你哪来的那么多的能量?你没有那么多的能量,在你分配的过程当中,一定有一些领域,有一些方面被你忽视了。

所以,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不完整的。我们要认识、理解、承认自己的不完整,我们才有机会拨开种种的自我欺瞒,认识到藏在精神底层的自我。

在今天,对于我们想要了解心理,我想有科学的心理学(psychology),另外有医学方面的精神医学(psychiatric)。而精神分析是什么?精神分析很重要的一件事情,那就是它是介于科学的心理学(实证的心理学)和精神医学之间。

《Dr.伦太郎》

精神分析基本上长期以来一直保有首先是高度的人文性。第二,跟人文性相关的,它也保有高度的业余性。

例如说弗洛伊德讲的是“自由联想”,或者是称之为叫做“谈话治疗”。自由联想要如何发挥治疗的作用,拥有什么样的SOP (标准作业流程)?关于谈话治疗,或者是发展到荣格那里叫做“故事治疗”,要如何引导谈话、要如何形成故事,不一样的分析师能够有同样固定的处置方式吗?

不一样的医生面对同样的症状,应该要做出同样的诊断,应该要给予同样的药物或者是同样的治疗方式,那叫做“科学”。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看,精神分析不是“科学”——

从弗洛伊德建立下来,精神分析最重要的就是肯定、确认人的复杂性,并且对于人的复杂性开发了种种不一样的描述和种种不同的想象,那种不精确的人文性就从弗洛伊德一路一直存留在精神分析当中。

所以希望大家如果愿意更深入地去认识精神分析,首先不要傲慢,你要知道我们对于人的复杂性,还有人会在心理上所遇到的种种困扰困难,我们没有办法有全面的认识,更全面的掌握。精神分析对各种不同的病症、症状彼此之间的关系,用这种方式一直不断在提醒我们——要小心,不要把你以为可以用来分析a的方式拿来分析b;更重要的,不要以为你可以分析a,你就可以分析你自己。最困难的是你如何分析你自己。

也正就是因为精神分析有这样一份对于人的复杂性充分的描述跟想象,这也才说明了为什么精神分析的影响会是在文学上、艺术上,乃至于在文明论上,以及集体的社会学,或者在集体的社会意识形态上——这些都不是更严谨、更科学、更固定的心理学或者精神医学所能够做得到的。

4.

弗洛伊德的理论不完美,但极度重要

在我认识《梦的解析》和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过程当中,大概到了1995、1996年,那个时候我算是有一点所得:

经由思想史的方式理解了,弗洛伊德所建构的从来都不是一套严谨统一,经得起前提、推论、结论、逻辑考验的这种理论。从最早他所进行的歇斯底里症的研究,经过了梦的解析,接下来他提出了扩大的性压抑说,一直到对于犹太教的讨论,乃至于对于精神压抑和文明之间关系的研究。弗洛伊德东说西说,而且常常因为现实还有辩论的需要而东修西补,这里面当然有很多互相矛盾的地方。

不过察觉在弗洛伊德的说法跟理论当中有很多明显的矛盾,却不必然可以让我们直觉宣告——根本不存在一套弗洛伊德的理论。不是的,藏在矛盾底下,我们可以看到两项特性:

第一,弗洛伊德仍然是有一条顽固的路线,虽然曲曲折折的,但穿透了种种的矛盾,不绝如缕,从来没有从弗洛伊德庞杂的作品当中消失。我们要读弗洛伊德,要理解精神分析,如果你抱持的是去找矛盾、放大矛盾的态度,那很容易。不过专注花了力气读这些作品,找出了这么许多的矛盾之后,能干嘛呢?顶多就是告诉自己,告诉别人,弗洛伊德是不值得相信,甚至不值得读的。不过这样回头不也就否定你自己努力爬梳弗洛伊德作品的意义了吗?

还有第二件特性,正因为弗洛伊德他有这么庞杂,甚至包括了内在自我矛盾的系统,所以从他衍生出去,精神分析变成了庞大的潮流。这个潮流比起心理学,比起精神医学都要来得广大得多。

广大,就表示它可以容纳很多不同的切入方向,因而也吸引了一代又一代,一辈又一辈非常聪明、具备有高度思辨研究和有创新能力的人投身在其中。因此精神分析变成了一个20世纪的庞大现象。

5.

精神分析的思想宇宙

在这个现象当中就分出了好几条不同的路线,虽然所有的线头最后都指回弗洛伊德和他所开创的精神分析的概念,可是线头拉出去了之后,我们就看到多么样的精彩——

例如荣格(Carl Jung,1875—1961),他就讲集体潜意识,讲神话,讲原型,讲故事治疗;

弗洛姆(Erich Fromm,1900-1980)特别重视关于人如何能够在心理的种种限制下取得自由;

阿德勒(Alfred Adler,1870-1937)则是专注在于分析到底什么叫“爱”,以及“爱”和最关键的其中的一种精神的压力“自卑感”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再到马尔库塞(Herbert Marcuse,1898-1979),他是直接讨论性压抑和性解放对于社会以及对于文明可能带来的冲击;

再到拉康(Jacques Lacan,1901-1981),拉康把精神分析给结构主义化,用结构主义的方式重讲、重写了精神分析。

这些人都属于精神分析的传统,但是他们所提出来的理论天差地别,他们所关注、所评论、甚至他们要去对治的病症,不管是个体或者是机体的病症,也如此的不同。

但把他们全部放在一起,我们也就会发现,他们和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观念又清清楚楚地联系在一起,这是极为独特的现象。一来,这是文明思想上绝对不容忽视的现象。二来,一直到今天,这套精神分析所提出来的看法,对我们认识自己,尤其是认识自我更深层、更黑暗的那一面心理反应,仍旧比科学的心理学或者是运用药物的精神医学,更能够让我们自我省查,让我们自我治疗,让我们深刻地和自己对话。

《丈夫得了抑郁症》

的确,否认弗洛伊德其实比肯定弗洛伊德要来的容易,可是否定弗洛伊德,却没有办法否定关键的历史事实,那就是当年我在哈佛大学上课的时候,老师下课前丢给我的这个问题:弗洛伊德的影响力从哪里来?为什么有这么多人对于弗洛伊德的理论,对于他的思考趋之若鹜?为什么这么多 20 世纪的新艺术、新文学,他们都标举着弗洛伊德的名字,而且在弗洛伊德的旗帜跟招牌底下大为流行?

我们必须要去寻找那条隐伏在矛盾底下的论理路线。这很难,但这绝对值得做,因为透过这样的寻索,我们才能够真正接近弗洛伊德,我们也才能够接近那些前仆后继拜倒在弗洛伊德的理论底下,更进一步去开发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的这些人,他们各自都拥有的幽微的心灵。那就不只是理解弗洛伊德,更进一步地,是理解更广大的精神分析的领域,有助于我们增加对于人类心灵、内在心灵,还有当前现在你自己和你自己所需要处理跟人际、跟心理有关的所有事物的观察。

要了解弗洛伊德,在导论的第一集当中,我就会比较仔细地为大家分析,什么叫做科学心理学、一般心理学,什么又是精神医学,而精神分析是如何在过去长期的发展当中一直处在一边是科学心理学,另外一边是精神医学所夹击出来的这条路线上。而且不管是科学心理学或者是精神医学,都非常希望排除跟取消精神分析,但经过了这么多年,精神分析仍然在,光是精神分析在一般心理学和精神医学的双重强烈攻击底下,仍然竖立不摇,这其实就已经是非常了不起的现象了。

所以邀请大家和我一起来漫游精神分析这广大的领域,而且借由精神分析聚焦、探入自己内在最深沉的心理之谜、存在之谜,找到这个谜是如何形成的,也许也才有机会真正能够解开——自己是谁、存在是什么,这个最原始却又最重要的谜。

扫码了解详情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从前被说“亚洲人不够优秀”,看看我们现在呢?
生命中的觉悟,就是认识自己
我们无知于自己的无知?
从来不发朋友圈的人,还是远离为好
从来不愿求人凡事人自己扛,难道就是怪人吗?我觉得是很正常的
不愧是学渣连自己班的班长都不认识
不动声色的成功,活成自己想要的模样
关于“认识的焦虑”和“焦虑的认识”的对话
包文婧回应“怕孙怡爱上包贝尔”争议:是我自己不够自信……
从来折腾倍迷茫,如若从容自舒畅

网址: 我们从来不够认识自己 http://www.pyqsh.com/newsview37478.html

所属分类:生活日常

推荐社会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