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兴亮 |从马烽的《一架弹花机》到AI
原标题:刘兴亮 |从马烽的《一架弹花机》到AI
01
这次回老家参加「2023杏花村国际酒博会」之际,应邢万里老兄之邀,参观了位于汾阳贾家庄的「马烽纪念馆」。
马烽是新时期山西文学的领军人物,在「山药蛋派」中具有与赵树理平分秋色的地位,作品《我们村里的年轻人》是文学史上反映时代精神的不可多得的短篇佳作,其与作家西戎合著的《吕梁英雄传》属于兼具宏大视野和人物群像的经典革命题材作品,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
作为后辈学生和同乡,我不仅从小耳濡目染马烽作品中的人物故事,也对他的个人事迹耳熟能详。此次回乡,步入古色古香的马烽纪念馆,内心感受到了庄重和喜悦的复杂情绪,感慨万千。
文化传承虽然是在很大的历史断面中进行的,但是具有地域特色的作家和作品,更容易在小的范围内引起经验上的共鸣,作品中的风物、饮食、方言、社会面貌、人的行为,具有特殊的感染力。家乡有这样一位大作家,我觉得骄傲,也感到幸运。
02
徜徉在充满历史意蕴的纪念馆中,马烽先生的一篇手稿引起了我的兴趣。
透明玻璃下的稿纸已经泛黄,文字还是竖排的,沧桑感扑面而来。我是一位严肃的文字工作者,对这类物体有天然的亲切感,抓紧时间盯着看起来。
首先是马老的严谨的行文作风把我深深吸引了,清秀的文字间有涂得方方正正的矩形方块,强烈地冲击着我的视觉。修改的内容被如此规整地对待,我过去没见过,今后恐怕也难再遇到。
大多数人对删除或修改的文字,多以紊乱的涂抹对待,因为不要了,也就不怎么在乎了。但是马老给了我上了相反的一课。
如今我们很少用纸和笔写东西,多数人都在电脑上敲键盘,不再能看到修改的痕迹。这似乎让一篇文字失去了生长的印记,仿佛从诞生一下子就成年了。
就此而言,我觉得马烽先生的这篇手稿有特殊的历史含义。它表现出强烈的、过去时代的印记。
03
被手稿的形式震惊之后,紧随而来的是内容带给我的启示。
也许有的读者朋友没读过这篇小说,我简单陈述一下:生活在一个山西小村庄里的弹棉花高手宋师傅,一直依靠自己的手艺安稳生活,四邻八乡的人们对这个手艺人相当尊重。然而平地一声雷,在新的一年棉花即将开弹之际,村里有人购进了一架先进的弹花机,抢了宋师傅的饭碗。人们赫然发现,新式机器工作效率很高,活儿出得又快又好,还便宜。相形之下,宋师傅的两只手优势全无。他发现,乡亲们对他的态度发生了变化,自己的买卖行情下跌,内心惆怅,欲哭无泪。在装病逃避了一段事件后,他最终顺应潮流,接受了新事物和新方法,继续弹起了棉花,生活依旧。
这篇小说的中心思想是生产方式的革命对人们的传统生活、工作模式产生的冲击,以及人们最终不得不逐步适应的结果。
过去我们就讲过,经济学中有一个概念「创新破坏」,意思是任何产业的革新和生产方式的迭代,都会引发相关从业人员的结构重组,一部分人被淘汰,一部人顺应而重生,一部人新加入。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交通运输的革新换代就会对商业中心的重组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在火车和公路没有进入中国之前,作为水陆码头的传统文化、商业重镇在火车通车后,被新的城镇迅速取代,郑州和石家庄都是这么发展起来的,保定、洛阳、开封等城市逐步没落。
弹花机虽然是很小的机械设备,但它进入一个村庄所产生的社会效应,正可以验证上述道理。
生产方式的革新并不是仅仅影响城市,广大的农村地区也无时无刻不承受着它的冲击。三十年前,中国农村还在大量使用牲畜,与此相关的铁匠、车匠、兽医等行业稳定地继承着过去的循环特征,随着拖拉机、农用机械的普及,牲畜基本上只提供食肉的价值了,与此相关的传统产业没落,许多手艺人失去了赚钱的路径,不得不另辟蹊径。
04
《一架弹花机》让我想到了当今社会面临的「创新破坏」。其实过去二十年,传统的地面销售模式就被后起的「网购」模式冲洗了一遍,许多商铺关门,一大批网店迅速崛起,挖走了数量可观的零售份额。
这一过程并不温情脉脉,伴随着的是一批人的痛苦出局,无法适应付出的经济代价和血泪,以及另一部分人的暴富。
如今,我们又面临着一个新的、无处不在的「弹花机」——人工智能。
宋师傅与弹花机的纠葛,从不理解、抵制到顺应的过程,不禁让我思考:我们是否也有过对AI的那种畏惧和抵触?当我们使用智能手机,向AI助手提问,或是在家里对智能音箱说:「你好,小爱」时,我们是否也像宋师傅初遇弹花机那样,一边好奇,一边又有些许的不安?
我想是有的。
正如小说《一架弹花机》中的主角宋师傅曾是张家庄的棉花英雄,如今我们也有许多行业「英雄」。所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他们在各自的领域里凭借高超的手艺过着稳定、安乐的生活,受人尊崇,生活优渥,其内心当然希望这样美好的状态能一直延续。
可惜,社会从来是变动不居、滚动发展的。即便做了居安思危的准备,也可能遭遇「新状况」。如今,当AI如弹花机般进入人们的生活,这些「英雄」是否也诚惶诚恐,担心自己的「饭碗」不保?
这绝非耸人听闻。美国的电影电视剧的编剧和美工在前一阵就发起了大罢工,就是抵制AI的。
当更便宜更高效的AI可以进行剧本制作和动画效果时,作为投资方的老板当然希望用这种低成本方式来生产影视剧,一部分从业者失去工作势所必行,于是大家团结起来罢工,进行抵制,以便继续传统的制作模式。
也许这在短期内是可行的,但从发展的眼光看,AI肯定会占领一些专业的岗位。人们惶恐不安,也在所难免。
05
历史总是以一种出人意料的方式推进。
就像宋师傅最终接受了弹花机,我们也渐渐地开始接受并依赖AI。难道不是吗?
每次我们询问导航路线,或是使用翻译软件,甚至在网上购物,背后都有一个小小的AI助手在为我们服务。只是我们已经习惯了这些动作,没有意识到这些应用体系背后的科技含量和人工智能的介入深度而已。
宋师傅能够接受弹花机并不意味着我们应该盲目地接受每一项新技术。但这个简单的故事告诉我们,与其固守过去,不如拥抱未来,寻找与新事物共存的方法,否则难免遭遇被淘汰的命运。
所以,下次当你看到一个新的技术,或是听说AI又有了新的突破,不妨想想宋师傅和他的弹花机。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刘兴亮 |从马烽的《一架弹花机》到AI
刘亮程:我的孤独在人群中
刘兴亮丨高铁、动车和绿皮火车
作家王旭烽:什么样的生活走来,就向什么样的生活走去
刘亮程《我的孤独在人群中》:回到万物并育的村庄
Ai换脸有多强,一个人的脸可以随意切换,居然还有马保国……
品悟·情怀|从照相到摄影
读刘亮程的《本巴》,赋予自己赢得未来的勇气
孟泽:兴于诗——写给《旋梯》
离谱!美军AI抗命“干掉”操控员
网址: 刘兴亮 |从马烽的《一架弹花机》到AI http://www.pyqsh.com/newsview38373.html
推荐社会生活
- 1一个人,也要好好生活 2073
- 2新疆美女哈妮克孜恋情揭晓,男 2064
- 3中华民国双旗开国纪念币一枚能 1836
- 4细读《金瓶梅词话》第35回之 1790
- 5李清照:两处相思同淋雪,此生 1253
- 6金莎的穿搭给人一种精致土的感 1155
- 7周杰伦晒和昆凌游玩照 同和小 1064
- 8据李子柒友人透露,李子柒已经 1051
- 9苏志燮宣传新片不忘撒狗粮,大 928
- 10自毁人生!池子再说无底线言论 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