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社会生活 索耳《非亲非故》:独特的文本形式,精准瞄向年轻一代的心灵主题

索耳《非亲非故》:独特的文本形式,精准瞄向年轻一代的心灵主题

来源:朋友圈生活 时间:2023年08月24日 10:52

原标题:索耳《非亲非故》:独特的文本形式,精准瞄向年轻一代的心灵主题

今天我们的评审书目——《非亲非故》,来自中国作家索耳。

这里就是我的家,可我没有回家的打算,我把自己当作是一个旅人。以极端的文本形式,瞄准年轻一代竦立的内心。穿透制约的实力小说家、《伐木之夜》作者、“《钟山》之星”文学奖/泼先生奖得主索耳小说力作。

欢迎大家持续关注“评审团”,我们将不间断地为大家送上最新鲜的阅读体验。我们也欢迎作者与读者针对书目涉及的话题进行交流或交锋,这是书评君设置评审团栏目的初衷。

The Jury of Books

评审团

本期书目

《非亲非故》

作者:索耳

版本:中信·春潮Nov+|中信出版集团2023年6月

作者简介:

索耳,1992年生,毕业于武汉大学。编过杂志,做过媒体,策过展。曾获香港青年文学奖、泼先生奖、“《钟山》之星”文学奖、南方文学盛典“年度最具潜力新人”提名。出版有长篇小说《伐木之夜》。《非亲非故》是索耳首部中短篇小说集。

这是一套什么样的书?

《非亲非故》:是索耳首部中短篇小说集。八篇小说,自由穿梭在真实岭南与异质空间。以文学人类学视野,拆解和重构粤西;敏锐地捕捉时代黄昏放出的蜻蜓,把它做成标本。

《神游》:夏日晚间,母亲喃喃讲起去金山市的经历:轮船、拘留所、金门大桥,桥上的悬索、白色的浪……然而她一生从未去过那里。

《与铀博士度过周末》:女记者去接铀博士“小男孩”出狱,采访地点约在城里的游乐场。为了写出一篇撼动世界的报道,听“小男孩”从头回忆起躲在山里炼铀的父亲和自己入狱前狂飙的人生。

《女嗣》:一个是Vlog达人、热衷直播的新新人类;一个是高中辍学一事无成的性瘾者,这样一对表姐妹要怎样面对粤西大家族亲戚们的眼光和期许?

《乡村博物馆》:二十多年前,我被车撞过,奇迹般地掌握了一门语言,借此走出乡村,远离了种山姜和青椒的命运。收到老家乡村博物馆的邀请函时,我犹豫了好久要不要回来。(本篇小说获得第三届“《钟山》之星”文学奖年度青年佳作奖)

《非亲非故》:一位久居国外的亲戚回来了,家长组饭局。饭桌上我一言不发,打算应付,直到掌握了3种语言的亲戚开始讲述自己的挪威生活奇遇,我对聚会来了兴趣。

《皮套演员之死》:这位皮套演员,我的朋友,已经失业十年。我是这个城市里他唯一信赖的人,两年来我们经常一起散步。一份北方来的戏约中断了我们的联系。

《细叔鱿鱼辉》:细叔长相阴柔、嗓音清亮,在家里排行老七。他在省城的歌舞厅驻唱,反串梅艳芳是绝活。家里人很长时间都不知道他做这一行,阿爸偶然得知后,长吁短叹,张罗着给细叔娶新妇。

《猎杀》:因为那场核事故,吴镰搬了家,换了工作。在新城市的生活很无聊,于是递了入伍的申请。训练了八九个月之后,终于接到任务去四龙岛。

它为何吸引人?

大陆最南端出走的人 / 穿透制约的实力小说家。“《钟山》之星”文学奖 / 泼先生奖得主索耳的首部中短篇小说集。 八篇小说,自由穿梭在真实岭南与异质空间。以文学人类学视野,拆解和重构粤西;敏锐地捕捉时代黄昏放出的蜻蜓,把它做成标本。 以极端的文本形式,瞄准年轻一代竦立的内心/ 探索中文的绵延、激荡,对抗这个时代的时髦话语。极具辨识度的小说家,在各种形式的创作里,持续辨析并勾勒家族、传统、历史等对个体的影响。 近乎悖离时风的文本形式,却精准瞄向了年轻一代的心灵主题——出于种种历史因缘而背负的匮乏、错位、失语、焦灼、隐痛和怪诞。——何平(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非亲非故》(试读)

《细叔鱿鱼辉》(节选)

1993 年 7 月,某日早晨,我的细叔林启辉冲入广州新滘的差馆,向警察阿 sir 报案,称昨晚被变态佬尾随入屋,险些被其掐死,幸得他装死,之后又凭借学了几年的杂技功夫,爬出阳台,跳到树上,这才逃生。当时细叔身上还穿着垫肩的戏服,脸上涂粉和口红还在,一头烫染过的梦露式短卷发被露水打湿,也不知他在外头躲了多久,也许是这些,才让他的讲述可信,阿 sir 给他录完口供,然后出警,其间细叔就坐在差馆内的长凳上,不知何处可去,虽是炎夏,楼内过堂风都是闷燥,他却只感到孤独的凉。这种感觉似乎在他一生中不断重复。那时他只是扳动了开关。午后,阿 sir 喜气洋洋地通知他,犯人已经抓到,多亏他提供的线索,大功一件。

几年来,正是这犯人在敦和、琶洲、新洲等地连环作案,专攻落单女性,扼死后侮辱尸体,完美避开所有目击证人,亦搞到差馆压力山大,动了许多警力,对此案仍无所获,倒是顺带破了几十宗其他案件。广州杀人王的声名远传,连我们乡下都听说了,彼时我阿爸在中学教书,借校内邮递之便,写信嘱咐细叔,“暗暝时小心出街,少食几支烟,莫搞些不三不四的发型”,那信现在还保存在老厝书桌下的箧里,证明当时他们还没闹翻,还算是拍虎掠贼也著亲兄弟。信寄出去,阿爸还怕收不到,还托亲戚上省城寄个声,几百公里路程,声还没寄到,细叔这就出了事。之后就是给阿 sir 领着去指认嫌疑人,那人大概五十岁年纪,鬓发都白,眉毛浓密,拧起来像除猪毛的铁夹,一见到细叔,脸都灰了。

阿 sir 问细叔是不是他,细叔回答说,差一点就能确定,还要看他的手。犯人掐过细叔的脖子,手一摊,中指和无名指第一节有老茧,必然无疑。就这样,一时威风的广州杀人王栽在细叔林启辉的手里,后来坊间相传,都把细叔说成是一位女杂技演员。实际上细叔只是练过顶碗,踩过几次单轮车,从凳尖上摔下过一次,因为怕疼,此后就再不肯跟师父学了;细叔自然也不是女性,不过是生得阴柔,自小被长兄阿姊护着,因排行老七,常被乡下伙伴叫作“妹七”,等过了十五六岁,仍变声缓慢,嗓音清亮好似雀仔,直至今日也无太大变化。他倒是也没浪费这把声喉,少年时刈完水稻就习惯躺在垛子上咿咿啊啊地唱,惹得大家都笑衰他,后来上省城来揾食,专去歌舞厅驻留,有时唱些口水歌,有时唱点粤剧,更多的时候,反串扮成当时的女星。他扮梅艳芳是绝活,不在形似而在神似,梅姐 1985 年在香港海洋皇宫的演唱会录像带,细叔观摩不下百次,学她唱《蔓珠莎华》时卡点的抖肩、大腿摇摆时的幅度,学她唱到副歌时,上身呈九十度剧烈后仰,把发梢都甩拉起来,每根发丝都有它独特的灵魂。

为此细叔留了一年的长发,再做个烫染,画好眼影和口红上台,在场的老板们没有说不像的。家里人很长时间都不知他做这一行,包括我阿爸,只知道他留这怪异的长发,这掩藏不住。过年回家,阿公每看到细叔这发型,饭都吞不下,阿嬷夜里还拿把剪刀,想偷偷把他长发铰掉,未遂,那改造过的头发就如通了电的传感器,剪刀还没挨到呢,细叔就先跳起来了,脸颊正撞中剪刀尖,血是止住了,却留下指甲大小永恒的疤。自此以后细叔睡觉前,必先把门闩紧,连阿爸也不能放进来。

兄弟之中数他们关系最好,细叔四岁时发恶热,针汤难治,阿公本来已经放弃了,是阿爸偷了细叔跑出去,到海边扒了衣服,把他身子浸入海水里,浸一时再抱起来暖一时,这才把细叔的魂捞回来,此后他们的魂就绑在一起,形影不离。细叔刚上中学时,阿爸已经在学校里做预备教师,细叔每天跟着阿爸的单车回家,坐在后座,伴随着车铃响兴奋大叫,阿爸也乐意在众人面前秀他新买的二手车,带着细叔镇头镇尾都兜转遍了,这下谁都知道阿爸的那架单车头,也知道阿公家的单车两兄弟。大家把他们连起来叫了好多年,直到某日,突然不这么叫了,阿爸是阿爸,妹七是妹七,众人都分得清楚,尤其是细叔读完高中离家之后更明显,阿爸也从未想过,细叔在心房内已为他加了许多道门锁。所有人都是。在省城出事后的那个夏天,细叔林启辉回到家乡,特意带了稀罕的榴莲,气味在家里三日不散,没人敢动口,亲戚对细叔也如对这榴莲一般,聚会时围坐三圈,细叔就在中间,好似审问犯人,好似细叔才是那个穷凶极恶之人,而非受害者,大家也是吃饱喝足了无事做,都好奇出事的那一晚到底发生了什么。

日头烈烈,穿透院里的苞萝树,烘热众人的皮肤,汗气蒸腾扑在巴掌大的树叶底下,细叔被这许多双眼睛睇住,话都讲不出,半日才挤出一句,磕磕巴巴复述完那晚的故事(当然,他故意隐去不提在歌舞厅做事),众人却听得兴起。细叔说,那个变态佬肯定是个做木工的,他手上的老茧正是长日磨锯子所致,他掐着细叔的脖子就像在丈量木材,品试木头的手感,他把细叔压在身下,膝盖顶腰,细叔便动不了,那人大概有一百六十斤重,俯身时细叔能闻见他身上那股木屑的味道,那股味道恐怕冲多少次凉都无法消除,后来去指认那人,隔着铁窗好远就闻见了,那人躲也躲不掉。

听到这里众人笑起来,特别是以前做过木工的六叔公,各亲戚家里的椅子凳子都是他的功劳。六叔公还站起来向大家展示他的手,确实老茧累累,还嗅嗅身上的衣服,说,这辈子果然做不了歹事,一做就被抓,听完大家更起了哄,气氛热烈,细叔的头却摆得愈低,发绺顺着脑壳垂下来,有心人瞧见了,就说启辉的头发长得跟妰娝婆一样,难怪会给变态佬盯上,众人的焦点又拉回细叔的头发上,那可是精心烫染、在舞台上迷得老板神魂颠倒的头发,却对付不了这些乡下的看客。又有长辈数落起细叔,说他上省城后,只顾着讲白话,家乡话竟不讲了,一趟下来,家族聚会开得有如细叔的批斗会,细叔自然不愉快,对这片环境更增厌恶,阿爸虽在一旁坐着,却也不袒护,那个夏天他们的交流加在一起不超过十句,两人的隔阂从那时候开始,也可能更早。

如何参与“评审团”?

我们希望你:

| 是一位认真的阅读者,有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对当代文学等话题感兴趣。

| 期待将自己在阅读中产生的想法用文字表达出来,与更多人交流,甚至引领一种主张。

| 时间观念强,能够遵循我们的约定。

你只需要:

| 在下方留言,告诉我们你为什么想读这一本书,或者分享对这本书相关话题的看法和观点。

| 等待我们的回复。我们会尽快选取3位评审员,赠送其中一本,然后确认地址与联系方式,尽快将书寄出。

| 在两周内(从收到书之日起)将书读完,发回1000字左右的评论或读后感,并给这本书打分(满分10分)。

也许有的人会觉得——一本免费寄送的书,换来这么多的要求,不值得呀。

但赠阅并不是“阅读评审团”的核心,我们所期待的,是让有意愿有能力表达自己见解的读者,有一个发表和交流的平台;是让那些原本灵光一闪、只有自己知道的思考,在鼓励和督促之下能够被文字所记录、被他人所阅读;是为了通过认真的讨论,让“热点”的潮水中多一些独立的、真诚的声音;甚至,是为了发现和培养新的书评作者,让我们以这种方式相遇,然后看到你从此不断成长。

你,来吗?记得在下方留言哦。

评审团

阅读需要主张

微信公众号ID :ibookreview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钟山》之星”文学奖得主、90后作家索耳,推出首部中短篇小说集《非亲非故》
文学论|《回望诗经》——一个礼敬经典的独特文本
重建文本细读的批评方法
寻找属于舞台的独特表达
“花开海上,向美而行”世界读书日主题活动
“山川上的中国”系列主题活动将启动,叶兆言讲述写作心灵史
田耳:情节永远存在优化的可能
头条大赛(第17季)丨常克:还原以及为什么要还原——试析程华报告文学集《峥嵘》的文本表达
所罗门群岛总理索加瓦雷参观“和平方舟”号医院船
与“脱口秀大王”一步之遥的鸟鸟:被追捧的文本如何来

网址: 索耳《非亲非故》:独特的文本形式,精准瞄向年轻一代的心灵主题 http://www.pyqsh.com/newsview38590.html

所属分类:生活日常

推荐社会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