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社会生活 和美天下——中国器乐的生命精神

和美天下——中国器乐的生命精神

来源:朋友圈生活 时间:2023年09月05日 17:24

原标题:和美天下——中国器乐的生命精神

和美天下——中国器乐的生命精神

评《乐动中国:中国传统乐器公开课》

谈及中国传统文化,通常是史哲佛道、老庄孔孟、诗词书画等,音乐似乎提及甚少。在众多的传统艺术形式当中,中国音乐一直处于弱势地位,这跟它的无形特质致使难以保存有着直接的关系。而解锁中国音乐文化一把最直接的钥匙,便是乐器。

近期,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联合推出的《乐动中国:中国传统乐器公开课》二十集音视频节目(以下简称《乐动中国》)持续热播中。节目已经播出一半,遵循历史脉络,依次讲述骨笛、编钟、鼓、笙、埙、磬、筝、琵琶、阮、筚篥共十集,后续将继续播出笛/箫、古琴、箜篌、南音、二胡、唢呐、扬琴、冀中笙管乐、晋北笙管乐、三弦等专讲。目前,从节目质量和反馈热度来看,该节目是当下传统文化研究阐释与现代化传播手段相结合的一个典型范例。

冲上热搜的冷门节目

音乐——乐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元素之一。节目组精准选题,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的学者团队以专业性的视角和通俗平易的讲述,举重若轻地解读中国传统乐器的文化故事。通过中国乐器的历史、沿革和发展,展示文化中国孕育千年的长河回声与佳美丰饶的和乐之音。

几千年来,中国传统音乐已经构建了自身的逻辑世界和深度思维。虽然近一百年期间,它深受西方音乐的影响和改造,也一度丧失信心被忽视至角落,甚至几乎被遗忘,但蕴藏其内多元包容的精神却从未丢失,这也是认识、理解过去与未来中国音乐文化的关键。

一件乐器本身其实并不仅仅是一件乐器,它所承载的音乐和文化内涵,是需要当下的人们去进行准确阐释和明确叙述的。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是中国音乐学术的始发地和至高点,在每一期的节目当中,音研所的学者们不仅有理有据娓娓道来每一件乐器的前世今生,也展示了多种独家珍贵的史料和图片。例如,第二集编钟播出了66年前河南信阳长台关编钟的测音音频,这些资料源于七十多年来音乐研究所珍藏收录的“中国传统音乐录音档案”(1977年作为中国首个入选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的记忆”项目)。

每期节目共五十分钟,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十五分钟左右是相关专题的学者讲解,穿插衔接专业演奏家精选的音乐演绎;第二部分是学者、主持人、演奏家与听/观众四方进行主题对谈问答、演示演奏互相穿插;第三部分特邀一位嘉宾作为节目的创新之点,展示各有不同故事的人物。整个安排不仅有学术研究的严谨考证,也有面对大众的轻松阐释,节奏紧凑、张弛有度。

节目组融媒体联合的大力推动,使《乐动中国》这个貌似冷门的乐器讲述节目也频频冲上热搜,每期播放量均为上百万。央视新闻预热先导片和微信公众号每期三道题的互动;央视新闻、央视频、云听及第三方平台合力直播;B站、视频号主推公开课视频,云听主推公开课音频和精选曲目的菁彩声,CGTN针对海外受众推出英文版播客等,新媒体的参与和推广正是优秀传统文化现代化语境下有力的发展与探索之路。

学术与媒体的结合,使学者走出书斋,结合演奏家的经典演绎,将深处无人知的象牙塔知识和高台民间的声音之艺术性与知识性双相兼顾,整体交予镜头前的普罗大众交流、学习与吸收。在聆听经典音乐的同时,也更加全面深度地体验其文化内涵,节目效果好比器乐版立体面的“百家讲坛”。

如此一个乐器讲述节目,你我他一起来听、聚集来看,通过乐器聊文化,聆听声音知故事,其实是在表达自己的身份认同,获得的正是民族共同体的情感链接——作为中国人所拥有和认同的、回馈人类心灵的精神遗产。

中国乐器与中华文明的五个突出特性

上述的实操层面是为说明《乐动中国》节目获得认可的具体因素,此处要从更深层面解析为何一个乐器小课堂成为当下传统文化研究阐释之范例的缘由,即中国乐器与中华文明的五个突出特性——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有何关联?

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复述与回忆是任何一个文明得以延续的关键,非物质的声音在没有技术手段的古代无法留存至今,但它的物质表现手段——乐器,是人类拥有的共同财富。每一件乐器所承载的有形和无形之双重特性,也是一个民族手工技艺与思维情感的历史连续性,能将之厘清脉络说清道明,是理解何以中国的基础因素之一。节目的第一集来自七千年前的声音——七声音阶的远古骨笛、第二集作为礼乐国器的青铜编钟、第五集大地之声的陶土吹埙、第六集天地精气的灵石仪磬,均为久远以来通天地,神人和,教化四方的华夏精神呈现,节目的梳理能让受众体验到历史长河的流动之美。

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创新性。每一期节目的曲目编排从传统到创新均有体现,除了经典传统的曲目是节目的音乐必备,第三集鼓选取的民间锣鼓乐种——绛州鼓乐《滚核桃》,是20世纪80年代根据民间老艺人的技法编创的经典名曲。第八集琵琶《南北茉莉花》是演奏嘉宾运用仿唐五弦琵琶、南音琵琶、仿清四弦琵琶和现代琵琶四种不同形制的琵琶,自行编创江苏茉莉花和山西茉莉花民歌的跨越时空地域的音乐对话。

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统一性。第七集汉族古老乐器筝的流派纷呈,不仅“茫茫九派流中国”,更是对东亚地区影响甚远,而中原筝的统一文化属性更是决定了它的地位归属。第八集琵琶的特邀嘉宾是八十多岁的新疆琵琶演奏家、教育家王劲梅女士,作为汉族人扎根新疆一辈子,将汉族琵琶带回新疆,培养少数民族琵琶人才,又潜心学习维吾尔族古典音乐“十二木卡姆”和新疆各民族的民间音乐,将其融入琵琶当代音乐中,让内地音乐界学习了解新疆民族音乐文化,她的一生讲述的正是中华各民族文化融为一体的故事。

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包容性。第八集琵琶,讲述了琵琶在中国的发展,即是一个文明互化与共建的包容过程。作为一种外来乐器,它从中亚等地沿丝绸之路传入,逐渐成为我国最具代表性的民族乐器之一。它的古今流变史,是沿着丝绸之路从马背到殿堂,从横持到竖抱,从拨奏到指弹,从两河流域到新疆达玛沟,再进入中原本土至东传日本、朝鲜,直至今日成为中华大地上遍地生花、技法高超的代表性民族弹拨乐器。琵琶承载了丝路文化的千年故事,也在中国海纳的文化基因中,将共同的源头、交融的印记和各自的特性合为多样的一体,使琵琶和它的乐器家族独具丰富的艺术特性与开放包容的文化内涵。

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和平性。“和”是华夏民族的精神体现,乐器中尤其突出的是古琴、笙等。第四集笙这个乐器在殷商甲骨文中,便称为“和”,它也是西方人一度最喜爱的中国乐器。笙是目前仍在传承的中国最古老的乐器之一,是中国唯一一件可以同时发出多个音的乐器,即和声性自由簧气鸣乐器。十八世纪东西文明大碰撞中,中国笙进入欧洲世界,由此促成了西方系列乐器(管风琴、口琴、手风琴)的改良、制造和发明。作为远古始祖笙的叶脉流在文明河流中蔓延生花,惠及东西方艺术文明,正是“和”的文化体现。

和美天下——中国器乐的生命精神

从《乐动中国》节目自身的定位来说,精准的学术性基础和一流的表演性阐释,满足了当下国人对传统文化求知若渴,以及对民族认同深度需求的现实心态。传统音乐文化的科普之路是一个庞大的系统性工程,尤其需要专业媒体和专业人士多方合作下准确性的定位宣传,该节目在这一点上已经达到目的。

“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音乐是接天引地的人类精神艺术,乐器是无形声响的有形之具。中国器乐的精神根植于协和万邦、和衷共济、和合共生、天地人和的中华文化“和”之基因当中。

《尚书·舜典》记载“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古老的中国乐器不仅奏响了千古流传的佳音,更彰显出中华文化亲仁善邻、温润仁美的精神世界。中国器乐的生命精神蕴涵了多层的文化空间,它不仅是历史长河的情怀叙事,也是中华民族和美天下的性情所现。

(作者:孙晨荟 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 副研究员)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中国—东盟艺术家南宁展演民族器乐
“和美新疆——中国油画写生作品巡展”在长宁开展
山海千里 手足情长 “和美新疆中国油画写生作品巡展”走进上海
“云享国乐风华”全国群众性民族器乐交流展示活动启动
清静为天下正
“茶和天下”活动在蒙匈拉三国举行
生活,需要慢和美
艺术家精神到底是什么?“艺术家精神”优秀艺术家作品展举办
中国玉石雕神工艺术大展开幕 海派玉雕诠释工匠精神
徐悲鸿笔下的十三匹马罕见齐聚!来中国美术馆感受“奔腾的精神”

网址: 和美天下——中国器乐的生命精神 http://www.pyqsh.com/newsview39698.html

所属分类:生活日常

推荐社会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