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苏东坡》:苏轼是天生的,而苏东坡是自我建造的
原标题:《成为苏东坡》:苏轼是天生的,而苏东坡是自我建造的
苏轼是天生的,而苏东坡是自我建造的
苏轼的“黄州悟道”
《成为苏东坡》 赵海峰 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苏轼的诗词于今人是无数学者以苏轼诗词为研究课题,而苏轼生活在北宋党争最为激烈的时代,有人天天研究苏轼的诗词,并非欣赏做研究,而是从中挑错,给这位大诗人的人生之路制造了许多坎坷。
当年苏轼在杭州时,沈括以钦差大臣的身份出使杭州,专门去苏府拜访苏轼。他和苏轼称兄道弟,拼命套近乎,求得一本苏轼的诗集。等回到汴京后,沈括就变了脸,埋头研究这本诗集,从中寻找苏轼攻击朝廷攻击新政的端倪,专门写了报告呈送给监察部门,借此讨好王安石。而王安石看到这些举报后,没搭理沈括,宋神宗对此也置之不问。沈括的投机贴到了他们的冷屁股,自知没趣的他也就不再为难苏轼。但这件事已经搞得朝野皆知,苏轼听闻此事,没有愤怒也没有辩解,只是在给友人的信中自嘲道:“不忧进了也。”,意思是不愁没有人把我的诗作给皇帝看了。
苏轼的心胸自然是豁达,这或许是隔代遗传,承袭了他祖父苏序的性格。而那时的苏轼并没有经历大灾大难,那时候的自嘲更像是一种姿态。但之后经历人生磨难的苏轼,在低潮中自我摸索、自我追求,这才逐渐成为后来人们口中的苏东坡。
“苏轼是天生的,而苏东坡是自我建造的。人生的意义,不在于拥有过什么,而在于跨越过什么。”这句话是作家赵海峰的历史传记作品《成为苏东坡》的封面文案。这本书有别于其他苏轼的传记,虽然也是生平梳理,但是书中将苏轼一生的重要节点着重讲述,辅以诗词为读者讲解这些名篇佳作创作时苏轼的现实状况和内在心境,乃至难以疏解的困境,这样的还原有助于我们更深切地理解和共鸣苏轼豪放背后的艰辛,以及跨越这艰辛之后的豁达与澄明,于是我们才知道,人们口中的苏轼,天生的豁达来自哪里,后天的坚韧又来自哪里。
前文中沈括的“费心研究”,乌台诗案中宵小们更是对他的诗文断章取义,借此来罗织文字狱。苏轼的妻子王闰之曾在苏轼被抓后,将家中存有的苏轼手稿付之一炬,她深知苏轼是因诗获罪,被这些文字拖累。苏轼在众人的营救下,保住性命被贬黄州,经过了四个月零十天的关押,出狱后苏轼不禁提笔写下《出狱次前韵二首》来表达自己喜悦的心情。等回过味儿来,苏轼又掷笔长叹:“怎还不改!”他知道自己是因诗文而获罪,但又忍不住不写。我们知道之后的苏轼不但没有就此封笔,反而佳作频频,可见乌台诗案并没有吓破他的胆,反而让他的诗词走向了更高的台阶。
初到黄州的苏轼,患上了“社交恐惧症”,他感觉处处是陷阱,为什么人们要置他于死地?他开始怀疑自己的待人处事方式,亲友的疏离,也让他感受到了世态炎凉。所以苏轼一般白天在家睡觉,晚上出来溜达,只有一个人在乡间漫步才能让他感受到安全和安宁。
苏轼写诗也比之前更加谨慎,他常常叮嘱好友给你的书信不要示人,或者阅后即焚,他开始深刻地反思自己。他反思自己年轻时,读书写文都是为了科举考试,没什么意思,后来因自己的才华有了名气就轻易发表意见,到最后差点被处死,苏轼想到这里觉得自己十分可笑。在黄州的这段时间,他从内到外地反思了自己,也决定与过去的自己告别。告别那个恃才傲物的自己,留下那个为国献策、为百姓发声的自己。
光是自我激励无法治愈伤痛,苏轼是在被贬后的生活中逐渐让自己豁达开阔。人们常说苏轼在被贬后开始研究佛与道,佛道思想让苏轼逐渐解开了心结。光是领悟远远不够,苏轼则是在面对解决现实问题中,逐渐打开了自己。
在黄州没有人认识苏轼,曾经端着文人架子的他,索性放开了,他经常穿着布衣草鞋找人聊天,农夫、渔夫、樵夫、商贩都是他的聊天对象。他喜欢听鬼故事,经常请别人给他讲,如果对方没故事可讲,他便会说给我编一个也行。那时,人们常常能见到有个醉汉躺在街上,不用怀疑这就是喝嗨了的苏轼。
苏轼并非只顾享乐借此逃避现实,要处理的现实问题他也积极面对。随着他把家人接到黄州后,一家的温饱就成了大问题。快到五十岁的苏轼开始盘算如何过日子,为此他和夫人想了一个办法,每个月的月初拿出四千五百钱,将其分成三十份,用长柄木叉一份一份地挂在房梁上,每天用叉子挑取一份,到了月末,有盈余则存于竹筒中,用来招待宾客。这种记账方式既有趣又科学,每一份都是根据黄州当地物价所调剂的。
光是节省并不能解决家人的吃饭问题,苏轼学着陶渊明开始靠自己种地来解决生活问题。在朋友的帮助下,苏轼得到了一块地,他准备当农民从零开始学种地。对于从来没种过地,之前一直为官的苏轼,种地并没有让他感到屈辱,反而有种接触新事物的兴奋。他买了耕牛,购置了农具,安排家人和自己一起拓荒,给这片土地规划了各种种植区域。开荒的过程中还发现了一口暗井,直接解决了水源问题,高兴的苏轼还写了一首诗:“家童烧枯草,走报暗井出。一饱未敢期,瓢饮已可必。”
苏轼作为一个门外汉,并没有像陶渊明那样种不出粮食干挨饿,他经常去请教附近农夫,教他如何种地。听劝或许是苏轼的一大优点,农夫的嘱咐他一律照做,初次种地就获得了丰收,解决了一家人的粮食问题。这块荒地在黄州东门之外,苏轼想到了白居易外放忠州时也曾躬耕于东坡,并留下了“朝上东坡步,夕上东坡步。东坡何所爱?爱此新成树”这样的诗句,同样的经历,让苏轼悠然其乐。因此,他将这块荒地命名为“东坡”,而他自称“东坡居士”。就这样苏东坡诞生了。
苏轼在黄州的这段日子,是他沉积反思的日子,诸如《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寒食帖》《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念奴娇·赤壁怀古》这些耳熟能详的名篇,都是出自这段时间。经历低潮的苏轼正在逐渐变成苏东坡,当多年以后几度沉浮的苏轼再次被远贬,他只是欣然赴任,或许他心里想的是,这么多年了整我还是那几样,这些小辈一点创新都没有。
(原标题:《成为苏东坡》:苏轼是天生的,而苏东坡是自我建造的)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 吴越
流程编辑:u027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成为苏东坡》:苏轼是天生的,而苏东坡是自我建造的
“川味”话剧《苏东坡》亮相深圳 讲述“苏轼”成为“苏东坡”的故事
《孤星之旅:苏东坡传》:“直播”苏轼成长为苏东坡的人生行旅|新书架
黄州惠州儋州,从苏轼到苏东坡
仕途遇挫被贬黄州 苏轼变成了“苏东坡”
四川人艺话剧《苏东坡》亮相上海,主创:让苏东坡“活”在舞台上
世人都爱苏东坡
从眉山出发的苏东坡,度过了怎样的童年?
苏东坡是个挺着大肚子的吃货?国博研究员朱万章:“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吃饱”|东坡大家讲
一场跨越千年的对话 “川味”话剧《苏东坡》登陆上海
网址: 《成为苏东坡》:苏轼是天生的,而苏东坡是自我建造的 http://www.pyqsh.com/newsview40370.html
推荐社会生活
- 1一个人,也要好好生活 2073
- 2新疆美女哈妮克孜恋情揭晓,男 2063
- 3中华民国双旗开国纪念币一枚能 1835
- 4细读《金瓶梅词话》第35回之 1790
- 5李清照:两处相思同淋雪,此生 1253
- 6金莎的穿搭给人一种精致土的感 1155
- 7周杰伦晒和昆凌游玩照 同和小 1064
- 8据李子柒友人透露,李子柒已经 1050
- 9苏志燮宣传新片不忘撒狗粮,大 928
- 10自毁人生!池子再说无底线言论 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