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社会生活 辛弃疾为何压倒党怀英

辛弃疾为何压倒党怀英

来源:朋友圈生活 时间:2023年09月27日 15:11

原标题:辛弃疾为何压倒党怀英

“江村清境皆画本,画里更传诗语工。渔夫自醒还自醉,不知身在画图中。”

这是金代文学家、书法家、历史学家党怀英写给《渔村诗画图》的题诗,语言冲淡,不动声色,以谈哲理为名,传达出失意的心境,颇有陶渊明的清雅风范,难怪元好问尊其为“文脉正传之宗”。

党怀英与辛弃疾都是山东人,两次拜入同门,曾以“辛、党”并称。金末刘祁在《归潜录》中说:“党承旨怀英、辛尚书弃疾少同舍,属金国初遭乱,俱在兵间,辛一旦率千骑南渡,显于宋;党在北方,擢第入翰林,有名,为一时文字宗主。二公虽所趋不同,皆有功业。”此说略误,辛弃疾在南宋未当过尚书。

党怀英、辛弃疾本金人,都曾参加金朝科举,辛弃疾后反金归宋,党怀英却留在金朝,二人分手颇具戏剧性,即用蓍草占仕途:辛弃疾得离卦,决意南归;党怀英得坎卦,决定留下。随着时间推移,党怀英仕途渐畅,45岁时调入金中都,在此生活了20多年。

学者马积高在《论党怀英与辛弃疾》中说:“在他们(指辛弃疾和党怀英)身后一段长时间(特别是金末及元代),人们对这两位早年齐名后来分道扬镳的人物却并无轩轾。就文名来说,党也许还在辛之上。”

奇怪的是,自元朝后,辛弃疾的文名鹊起,大大超过党怀英,以至于后者已少有人知。为什么同是文学大家,辛弃疾能后来居上?本文据学者聂立申的开创性著作——《金代名士党怀英研究》一书,予以解读。

党怀英《重修天封寺记碑》拓本(局部) 和辛弃疾成了师兄弟

党怀英出身名门,十一世祖是宋朝开国名将党进。党进有二子,分别是党崇义、党崇贵。此后八世无记录,直到党怀英的父亲党纯睦。

据聂立申考证,党纯睦在金天会年间(金太宗吴乞买唯一年号,1123年—1135年)在泰安军任“录事参军”,应是从八品,掌文簿记录。按金朝规定,“第二甲以下授从仕郎”,党纯睦应出身科举,但一考(即一个任期,30个月)未满,便去世了。此时党怀英可能还没记事,故他在文章中从不提父亲。

党家本朔州马邑(今山西省朔州市)人,党纯睦在山东泰安当官,党怀英生在泰安,算泰安人。他有两个兄弟,一字世华(党怀英字世杰),另一无记录。

据《承旨党公碑》(金代学者赵秉文撰)等,“公(指党怀英)之在孕也,太夫人梦道士吴筠来托宿,及公生,仪观秀整如神仙然”,“公少颖悟,日诵千余言”。吴筠是唐玄宗时名道士,有文采,擅长用诗赋传道。

党纯睦死后,党家陷入赤贫,无力返回朔州马邑老家,党怀英只得在泰安就学。当时山东教育发达,有学者认为,“党母占籍奉符不归,除贫困原因外,大约也有让二子就学山东的愿望。”

金熙宗皇统五年(1145年),11岁的党怀英拜著名文士刘瞻为师,向其学习诗歌,同学中便有辛弃疾,比党怀英小4岁(一说7岁)。刘瞻是当时名师,后在天德三年(1151年)中进士,任史馆编修,弟子有郦权(金初战将郦琼之子)、魏传霄(后曾入翰林)等。

在刘瞻门下,辛弃疾与党怀英成绩最优,并称“辛、党”。

走上不同的人生道路

天德二年(1150年)至贞元二年(1154年)左右,党怀英与辛弃疾拜在蔡松年门下习词,又成师兄弟。

刘祁在《归潜志》中说:“金朝取士,止以词赋为重,故士人往往不暇读书为他文。尝闻先进故老见子弟辈读苏(轼)、黄(庭坚)诗,辄怒斥,故学子止工于律、赋,问之他文,则懵然不知。”

习词是科举捷径,蔡松年擅诗词,《中州集》称:“百年以来,乐府推蔡伯坚(蔡松年字伯坚)与吴彦高(即吴激),号‘吴蔡体’。”

对于这段经历,颇有学者(如梁启超)疑伪。蔡松年此前在金上京任官,即使随海陵王迁到金中都,也无法到山东去教书。辛弃疾两次随计吏(古代州郡掌簿籍并负责上计的官员)到燕京参加科举,未久居,党怀英家贫,更无法去燕京。蔡松年在海陵王迁都的贞元元年(1153年)时,已是户部尚书,怎能去教童生?

聂立申据多位学者研究成果,认为蔡松年在中都任官时多次外派,他由宋入金,山东有不少类似文人,或与党怀英、辛弃疾相熟,为他们牵了线。蔡松年非二人开蒙师,但略加指点,也可算业师。

金朝初期科举无定时,党怀英几次参与,均未成功,辛弃疾则14岁领乡举,15岁、18岁两次到燕京参加进士考试,均失败。

1161年,海陵王伐南宋,引发北方社会动荡,辛弃疾与党怀英均面临选择,遂以占卜定未来。辛弃疾最终投耿京义军,转战千里,南渡归宋,《容斋随笔》的作者洪迈称赞他:“壮声英慨,儒士为之兴起,圣天子一见三叹。”党怀英则留在金朝,继续参加科举。

没勇气反抗金朝

对于党怀英、辛弃疾的不同选择,聂立申研究最详,本文仅择其要。

首先,党贫辛富,选择空间不同。

元初诗人王恽在《玉堂嘉话》中记:“闻土人说,党竹溪(怀英)未第时,家甚窘,致令其子为人牧猪。”党怀英曾写诗自嘲贫穷:“我亦生理拙,冻卧僵雪屋。日午甑无烟,饥吟搅空腹。”

据王德保、杨晓彬的《豪士的困惑——论辛弃疾年轻时代的两难选择》,辛弃疾“从小在优裕的生活环境下成长,其祖曾知开封府,官迹颇显,南归之后,比较讲究物质享受,即使在被弹劾落职,闲居上饶、铅山时,仍然过着妻妾成群,广置田产的生活”。

其次,家庭背景和教育不同。

党家出身“虏族”,是“溪戎”(奚族)人,老家朔州马邑属汉人与戎狄杂居区,党纯睦在金朝当官,党怀英的民族情绪不强。

辛弃疾则父亲早逝,爷爷辛赞将他抚养大。辛赞仕金,却忠于宋,受他影响,辛弃疾认为:“臣之家世,受廛(廛音缠,受廛指接受居地而为民)济南,每退食(指下班),辄引臣辈登高望远,指画山河,思投衅而起,以纾君父所不共戴天之愤……大父臣赞以族众拙于脱身,被污虏官,留京师,历宿、亳,涉沂、海,非其志也。”辛弃疾对金国充满仇恨。

其三,个性不同。

党怀英性温和、善忍耐,他写诗追求完美,但正如学者指出的,“亦时露矫饰或言欲忽止之状”,“缺少时代气息”和“精湛的思想,深刻的感情”。

辛弃疾个性鲜明,文武兼长,一生奋发进取、不甘寂寞。

后半生突然转运

金世宗大定三年(1163年),党怀英再次参加府试,竟“以文名天下,取东府魁”,这一年他30岁。金朝科举采取四试制度,考生需乡试、府试、会试、御试皆中选,才能授官。党怀英在接下来的会试、御试中,铩羽而归。

这次失败给党怀英的打击很大,以致“应举不得意,遂脱略世务,放浪山水间,箪瓢屡空,晏如也”。

隐居期间,党怀英曾醉卧僧榻,夜半梦到有人拉他,说:“前路通了,为何还醉眠?”醒来甚诧异,庙中老僧说:“这是伽蓝神,非常灵验,寺中小和尚不出力,神必让他疼痛求饶,有时神也会说未来的事,看来你不会被久困,起来加油吧。”

大定十年(1170年),党怀英终以甲科及第,至城阳军当军事判官,任满又调到新泰(今山东省新泰市)当小官。金制,进士初授从八品,第三任期才能当县令。1175年,党怀英终于升为汝阴县令(治所在今安徽阜阳),却在金与南宋曾交战的地区,一片荒凉,党怀英写诗称:“积雨犹行潦,荒烟易夕曛。夜凉淮浦月,寂寞照边心。”

在汝阴,党怀英写出代表作之一《咏芙蓉》:

林飙振危柯,

野露委荒蔓。

孤芳为谁妍,

一笑聊自献。

在诗中,党怀英叹息自己怀才不遇。等到任满,1178年,因有人推荐他,党怀英突然被招入金中都,拜为“儒林郎、武骑尉、赐绯鱼袋”,任国史院编修,从45岁起,他基本待在金中都,直到1197年退休。1198年,金廷又将他召回,任翰林学士承旨,即翰林学士院一把手,俗称“翰长”,从二品。1201年,党怀英再度退休。

在金中都过得不太好

党怀英前半生屡战屡败,中年转运,体现出金朝官制不合理。

在金朝,绝大多数汉人只能靠科举入仕,女真人除了科举,还可军功、门荫、袭世爵等,或到近侍局当吏,再转官。与女真人比,汉人仕途难度大、升迁慢。学者董雅静在《党怀英的困境与蜕变》中对大定十三年(1173年)后宰相进行统计,发现女真人从及第到升至宰相平均只需22.7年,汉人则是30.7年,相差8年,女真进士最快只用17年,汉人进士最快要用24年。

在金朝,能力强不如有人举荐,党怀英也靠举荐才转运。

党怀英能异军突起,因有两大冷门绝技。一是书法独步金朝,创出“党氏悬针篆”,适合庄重场合,金朝货币“泰和重宝”便由他书写。二是擅写制诰文,即“代拟王言”,既公式化,又要有文采,元代名臣郝经称赞说:“承旨(指党怀英)有集当重读,官样妥贴腴且丰。”党怀英因此成金代文坛盟主。

党怀英修炼的是科举不考、常人不专的功夫,在实际工作中却有大用,易显露才华。

据《金史》,“章宗初即位,好尚文辞,旁求文学之士以备侍从。谓宰臣日:‘翰林缺人如之何?’张汝霖奏日:‘郝俣能属文,宦业亦佳。’上日:‘近日制诰,唯党怀英最善。’”金章宗精通汉学,他继位的前4年,党怀英职位一升再升。

其实,党怀英在金中都的日子过得并不好,61岁时还遭金章宗训斥:“近党怀英作《长白山册文》,殊不工。”几年后,又遭金章宗训斥,读祝册读到皇帝名时,党怀英声微下,“礼非所宜”,转年便让他退休了。

忍到尽头一场空

党怀英一生有两大政绩。

其一是主持《辽史》编修18年,已成书,却未出版。因金是“土德”(金章宗在1202年时提出的定位),还是“金德”(1202年以前的定位),各方争论不休,至金亡仍无统一意见。元代重修《辽史》,材料皆来自金朝,但在金末战火中有损失。

其二是延续北方儒学,却未被承认。自天会十五年(1137年),金熙宗“兴制度礼乐,立孔子庙于上京”,金朝正式接纳儒学,“世宗、章宗之世,儒风不变,庠序日盛……能自树立唐宋之间,有非辽世所及”。党怀英作为一代大儒,主张行王道、施仁政、道中庸,产生较大影响,但《元史》认为,“在金的统治下,北方儒学几乎等于无,直到蒙古把南宋学者赵复掳往北方后,才知道有程朱理学。故《宋元学案》的作者也因袭了《元史》的看法,认为宋南迁后,‘学统之俱迁’,北方‘百年不闻学统’”。

元人彰显自身的成功,遮蔽了党怀英。至于党怀英的文学作品,则散失严重,金末时仅能编成10卷。据聂立申钩沉,流传至今只有诗69首、词5首,而辛弃疾诗词全集是816首。

传世少,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党怀英过于追求形式美,刘祁说:“吾闻竹溪党公(怀英)论,以为五十六字皆如圣贤,中有一字不经炉锤,便若一屠沽子厕其间也。”

可雕琢太过,便如书法中的馆阁体,绝无缺点,亦绝无性情。不与时代结合,连抱怨都要绕个弯,这种永不说不、只会隐忍的文学就算名扬一时,最终也会被淘汰。辛弃疾压倒党怀英,理所当然。

来源:北京晚报 作者 蔡辉

流程编辑:u028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辛弃疾最失意的6首诗词,当我们读懂了,人也就活通透了
滑县税务局:巾帼心向党 巧手颂党恩
画家党震水墨新作在槐轩展出
礼赞二十大 童心永向党
王怀让:站在太阳和大地之间的诗人(河南日报走出的大家)
麻兰英:女儿是大明星林青霞,晚年生活富足,为何71岁跳楼自杀?
五地“合奏”《唱支山歌给党听》
在党的旗帜下奋斗强军
当美宝莲关闭线下店,国货盯准学生党?
打英歌

网址: 辛弃疾为何压倒党怀英 http://www.pyqsh.com/newsview42062.html

所属分类:生活日常

推荐社会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