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社会生活 2023年10月4日 新华纵横(成品)

2023年10月4日 新华纵横(成品)

来源:朋友圈生活 时间:2023年10月04日 10:53

原标题:2023年10月4日 新华纵横(成品)

【节目导视】

【标题】手艺人的坚守与传承

【同期】石龙第四代纸扎灯笼传人 刘苏虾

有人问过我,你这个什么字体,我说我不知道什么字体,因为这个字好看,这样写好看,就是跟着一代一代传下来。

【同期】红漆描花木屐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 梁锦泉

我跟木屐也算有一种缘分。

【同期】茶山绸衣灯公代表性传承人 李翠薇

直到那时候,我才理解师父艺不轻传的态度。

【小标题】灯笼世家

【解说】灯笼是传统佳节不可或缺的节日元素,象征着团圆和喜庆。而作为灯笼的制作者,做灯笼则是一门谋生的手艺,今年61岁的刘苏虾,是石龙第四代纸扎灯笼传人,熟悉他的人都叫他“虾叔”。

传统灯笼制作工序繁多,仅在选竹、煮竹、削竹片、编灯笼骨架这几个环节,虾叔便耗时不少。

【同期】石龙第四代纸扎灯笼传人 刘苏虾

每一条,每一个“眼”,看清楚大小,你少编一点点,这个灯笼做出来就不同形状了。

【解说】在灯笼上写字这个环节,虾叔当年跟随父亲学了很久,每次落笔时,就得考虑好整体布局,稍有不慎,便前功尽弃。很多老客户都惊绝于虾叔这手古朴敦厚的字体。

【同期】石龙第四代纸扎灯笼传人 刘苏虾

有人问过我,你这个什么字体,我说我不知道什么字体,因为这个字好看,这样写好看,就是跟着一代一代传下来。

【解说】在虾叔看来,这也是传统手艺人的一种智慧,在漫长岁月里摸索形成。按照东莞习俗,新居入伙,喜添新丁,都会点灯相庆,这也是虾叔早期的主要生意来源。

【同期】石龙第四代纸扎灯笼传人 刘苏虾

点灯添丁,意思就是生了孩子,添了一个人,所以叫添丁。

【解说】随着时代变迁,曾经繁荣的灯笼产业日渐失色,虾叔灯笼铺的生意也大不如前。为维持一家生计,虾叔也在店铺里混杂着卖一些婚庆用品。

【同期】石龙第四代纸扎灯笼传人 刘苏虾

做别的生意就是来吃饭的,靠灯笼不够吃饭啊。

【解说】尽管传统手工艺日渐式微,但虾叔却一直坚守着手艺人的底线。2021年,有客户慕名前来,找虾叔订购两万个手工灯笼,交期为两个月。

【同期】石龙第四代纸扎灯笼传人 刘苏虾

两万个灯笼,你要买竹子、砍竹子、开竹子、煲竹子,然后编灯笼,你可能编一半都编不到。

【解说】虾叔认为两个月根本无法完成这笔订单,便婉言回绝了对方。当时也有人劝他可以先签下订单,然后再想办法找人代工,但虾叔没有听从。

【同期】刘苏虾的妻子 梁柳顺

真的挺傻的,很固执,我劝了他很多次,我说为什么你有钱不去赚呢。

【同期】石龙第四代纸扎灯笼传人 刘苏虾

我们不能干砸招牌的事,我们是灯笼世家。

【解说】今年,在石龙文化部门的关心下,石龙花灯技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已在申请中。

【同期】石龙第四代纸扎灯笼传人 刘苏虾

干这一行,可以说有感情在这里,你明知道它赚不了多少钱,但我还是要做。

【解说】如今虾叔和家人们已经在准备中秋节的灯笼用料,一些石龙、石排、石碣的老客户早早地就下好了订单,他们都是冲着老刘家的手艺来的。老客户们这种认可和信任对于虾叔来说弥足珍贵。

和灯笼打了一辈子交道,在虾叔的心里,灯笼或许已不只是一门生意,也是家族世代延续的见证,饱含了一个传统手艺人对往昔岁月的怀念。

【小标题】红漆描花木屐

【解说】穿上这双象征着吉祥如意的木屐,新郎和新娘便开启了一段新的人生旅程,携手同心,跨越一道道坎,无论顺境逆境,相亲相爱,相守一生。

【同期】红漆描花木屐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 梁锦泉

每一双木屐都有美好的寓意,也融入了我们手艺人的心血。

【解说】他叫梁锦泉,23岁时与木屐结缘,石龙共有八家大的屐铺,行业规模可见一斑。然而随着轻便耐用的胶底鞋进入消费市场,木屐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昌记屐铺”也难逃倒闭的命运,梁锦泉却凭借着对木屐的那份钟爱坚守了下来,他开了间手工作坊做木屐,一干就是30多年。

【同期】红漆描花木屐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 梁锦泉

我跟木屐也算有一种缘分,因为喜爱,所以一直坚持到现在。

【解说】如今,梁锦泉制作的红漆描花木屐主要用于民间喜事,但凡举办婚礼或新居入伙,都少不了木屐的身影。这双看似简单的木屐,制作工序却十分繁杂。

【同期】红漆描花木屐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 梁锦泉

制作过程很辛苦,但每一个环节都要注意,要尊重传统。

【解说】选好木材,锯成木板,打造成白胚屐后,还要用砂纸将屐面磨平。当完成这些工序后,再涂上一层用猪血等材料煮制而成的朱胶粉底,待至风干后方可上漆。而最能展现梁锦泉手艺的就是红漆描花。

【同期】红漆描花木屐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 梁锦泉

这个确实需要一定的技术,每一笔下去都要准确无误。顾客来买木屐,都是想取一个好兆头,所以我们要力求完美。

【解说】这些年,梁锦泉制作的木屐,为无数人送去过祝福,也见证了很多美好的姻缘。当初他和妻子钟玉群之所以能走到一起,也是木屐为媒。

【同期】红漆描花木屐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 梁锦泉

她来帮亲戚买木屐,所以我们就这样认识了。

【同期】梁锦泉妻子 钟玉群

当时就觉得他人不错,对人很和善,彬彬有礼,和他做的木屐一样,好特别。

【解说】苍松翠柏润春色,山水花鸟寓吉祥。作为传统手艺人,梁锦泉深知每一双木屐所承载的美好寓意。即便年过六旬,他仍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不断改良创新。

2010年,梁锦泉入选东莞市首批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成为红漆描花木屐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这些年梁锦泉在制作木屐的同时,也时常出入各类课堂教学,频繁亮相各大非遗活动传艺,目的就是让更多的人了解红漆描花木屐这项传统手艺。

【同期】红漆描花木屐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 梁锦泉

因为做了传承人有一份责任,毕竟这是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也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就应该让它继续传承下去。

【小标题】传承茶山绸衣灯公

【解说】这些精工彩绘、绸衣妆点的泥塑公仔,就是极具地方特色的民俗美术工艺品——茶山绸衣灯公。这项制作技艺已传承七百多年,据史料记载,宋末元初,茶山人以文天祥、陆秀夫、张世杰、查开祥四人形象,制作出了身着绸缎铠甲的绸衣灯公四兄弟,以此祭奠缅怀这四位爱国英雄。

【同期】茶山绸衣灯公代表性传承人 李翠薇

在之后的几百年里,茶山手艺人又制作了很多贴合老百姓生活的茶山绸衣灯公造型,并成为当地办喜事用的精美礼品。

【解说】李翠薇,茶山绸衣灯公代表性传承人,和很多非遗技艺传承人不一样的是,李翠薇既非家族传承,也不是以这门手艺为生,她只是一位传统文化爱好者。她和绸衣灯公的故事还得从十多年前说起。

2012年,李翠薇离开职场回到茶山,在从事古村落研究中,她无意间了解到茶山绸衣灯公濒临失传的现状。

【同期】茶山绸衣灯公代表性传承人 李翠薇

当时我就想,这么好的老手艺,不应该让它断代失传。

【解说】当时茶山只有老手艺人林炯恩能完成绸衣灯公的整个制作过程,而老人家当时已经八十多岁了。在茶山当地文化部门的帮助下,李翠薇顺利见到了林炯恩。

【同期】茶山绸衣灯公代表性传承人 李翠薇

实话说,第一次见面,我只想记录这门老手艺,而师父却没有丝毫想传授的意思。

【解说】林炯恩对来访的李翠薇很是客气,两人聊了很多话题,不仅聊了粤剧,还聊了古典名著和历史人物,但老人家偏偏就是不聊茶山绸衣灯公。为了表达诚意,李翠薇又多次上门拜访了林老。

【同期】茶山绸衣灯公代表性传承人 李翠薇

我记得,师父有一次问我,《红楼梦》里你喜欢谁,我说我喜欢史湘云,师父说他也是。

【解说】就这样,两人越聊越近,李翠薇的质朴和真诚最终打动了林炯恩。2015年,林炯恩正式收李翠薇为徒。拜师那天,老人家语重心长地告诉她,无论做人也好,做公仔也好,最重要的是有心有骨。

【同期】茶山绸衣灯公代表性传承人 李翠薇

直到那时候,我才理解师父艺不轻传的态度,他是担心自己一生的心血所托非人。

【解说】茶山绸衣灯公的制作,结合了泥塑、绘画、剪纸等多种工艺技法。那段时间,李翠薇在师父的口传心授下,学习各项技能,但已经四十多岁,且没有任何手艺功底的李翠薇还是学得很吃力。尽管异常艰难,但她凭借着顽强的毅力还是坚持了下来。

【同期】茶山镇文化服务中心副主任 李培军

当时,林老爷子的身体状态已经不大好了,因此,师徒二人都在与时间赛跑。

【解说】经过十个月的勤学苦练,融会贯通,李翠薇没有辜负师父的悉心教导,完整掌握了茶山绸衣灯公的制作技艺。2016年,在茶山文化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李翠薇在茶山南社创立工作室,担负起了宣传推广茶山绸衣灯公的传承人责任。

制片人:李杰

编导:朱一南

记者:李嘉乐

报道员:李江华 陈涌嘉 叶浚恒 李莹

统筹:王健 张旭东

片头制作:夏勇

监制:张平锋

出品人:孙志平

新华社音视频部出品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2023年6月11日 新华纵横(成品)
2023年5月17日 新华纵横(成品)
2023年7月17日 新华纵横(成品)
2023年5月24日 新华纵横(成品)
向佐郭碧婷女儿真的好可爱,10月4日,向太晒全家福……
节令之美·立春丨4日10时42分立春,“打春”啦!
张庭陶虹等涉嫌网络传销案听证会将于11月4日召开
行人成为“画中人”!新华社区的“街头艺术馆”玩出新花样
首届SHERO女性健康论坛3月4日在上海召开
5月4日,奋斗者恒青年!

网址: 2023年10月4日 新华纵横(成品) http://www.pyqsh.com/newsview42683.html

所属分类:生活日常

推荐社会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