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社会生活 诺奖文学得主为什么是他?武大汪余礼教授谈约恩·福瑟

诺奖文学得主为什么是他?武大汪余礼教授谈约恩·福瑟

来源:朋友圈生活 时间:2023年10月05日 22:03

原标题:诺奖文学得主为什么是他?武大汪余礼教授谈约恩·福瑟

极目新闻记者 徐颖

“马克思讲:‘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触及了现代性体验的核心。而约恩·福瑟的《有人将至》,用一种极致的方式充分表达出那种现代性的体验。”武大教授汪余礼接受极目新闻记者采访,谈约恩·福瑟时说。

10月5日晚7时,2023诺贝尔文学奖揭晓了!挪威作家约恩·福瑟获奖。约恩·福瑟写有戏剧作品、小说、诗歌,还有音乐作品,他最负盛名的作品是戏剧作品,其戏剧《有人将至》等被搬上世界各地的舞台。

约恩·福瑟被称为“作品被搬演次数最多的在世剧作家”。他的作品至今已被翻译成五十多种文字,超过千场制作公演,获得了北欧地区几乎所有重要的文学奖,入围了国际布克奖和美国全国图书奖翻译奖的短名单。他被认为是当今世界的“新易卜生”。

约恩·福瑟捕捉到了时代的情绪,走出了一条与易卜生不一样的路

武汉大学艺术学院教授汪余礼,对北欧戏剧有颇多研究。10月5日晚,他接受极目新闻记者采访时说,约恩·福瑟是一位非常敏慧的作家。他生在挪威,挪威有一位很有名的剧作家叫易卜生,被称为“现代戏剧之父”。在易卜生之后作出突破和超越是非常难的,但约恩·福瑟别出心裁,独辟蹊径,走出了一条跟易卜生不一样的戏剧道路。在易卜生的笔下,人物性格是很立体的,形象是很鲜明的,但在约恩·福瑟的笔下来了一个很大的反叛,很多人物没有姓名、没有突出的特征,人物与人物之间即便有矛盾有冲突也很少展开,他笔下呈现的通常是一些很简约的情感的框架。他的戏剧里有大量的留白、静场、停顿,在舞台上呈现的东西可能连整个故事的十分之一都不到,更多的东西靠读者发挥想象力去填充。“也正因为如此,他的戏剧被世界各地的知名剧团演绎,因为导演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去填充空白的部分。”

汪余礼教授记得,自己在中央戏剧学院读博的时候,同学们还把约恩·福瑟的《有人将至》搬上舞台。这部剧作讲述了一个五十岁左右的男人和一个三十岁左右的女人,可能在城市生活中遇到了一些困境,于是在偏远荒凉、人迹罕至的海边买了一个老房子,希望在那里相亲相爱地过一生。但即便在那样一个偏远荒凉的地方,还是有人来,而且来者直接影响到那对男女的情感关系,男人和女人之间又发生了不信任和猜忌,他们始终只能在不安、怀疑中生活。

汪教授评价约恩·福瑟的《有人将至》捕捉到了时代的情绪,在后现代社会中,人们尝试去寻找一种确定性,却发现没有什么东西是确定的,这种“不确定性”引起了人们的共鸣。

汪余礼教授认为,约恩·福瑟之所以能够获奖,除了他对时代情绪的捕捉,更主要的原因在于,他基于自身独特的生命体验和艺术智慧,在易卜生、斯特林堡、布莱希特、阿尔托、品特之后走出了一条极简主义创作道路,引导人在语言之外去感受更多的东西。

国内曾出版了他的2部戏剧选,还有几部小说即将出版

极目新闻记者了解到,国内上海译文出版社曾经出版过约恩·福瑟2部戏剧选《有人将至》和《秋之梦》,一共收录了他的9部作品。

据出版资料显示,《有人将至:约恩·福瑟戏剧选》选取了作家代表性的五部作品:1996年易卜生文学奖获奖作品《名字》,讲述了一个同一屋檐下相互疏远的家庭的故事。一个怀孕的女孩和这个孩子的父亲无处可去,他们回到了女孩的父母家,城外一个离海很近的地方。但是女孩的父母从未见过这个准爸爸男孩,并且对怀孕的事也一无所知。这个怀孕的女孩其实非常不想住在这里,这个男孩也感觉到了他不受欢迎。这是一个功能缺失的家庭,对话几乎无法进行;所有必要之事都变为习惯性的姿态,每个人都感到孤独。2000年和2002年北欧国家戏剧奖获奖作品《一个夏日》和《死亡变奏曲》,以及《有人将至》都探讨了死亡、记忆与孤独对生者的纠缠。在《一个夏日》中,丈夫在某一天毫无预兆地选择了死亡。他离开家走向大海,从此再也没有回来。而妻子则自此日复一日地站在窗前,面对着大海,无法摆脱记忆的纠缠。在另一部作品《死亡变奏曲》中,大海吞噬了他和她的女儿,迫使爱情早已死去多年的他们重新面对彼此,面对记忆和过往,为这场突如其来的悲剧困惑着,却无从寻找答案。而《吉他男》是福瑟作品中的一部独角戏。

极目新闻记者也于10月5日得到最新消息,译林出版社将与上海戏剧学院合作,为读者带来“约恩·福瑟作品”,包含福瑟最偏爱的小说《晨与夜》、近年来最重要的长篇代表作“七部曲”(《别的名字:七部曲I-II》《我是另一个:七部曲III-V》《新的名字:七部曲VI-VII》)。译者为福瑟指定的中文版译者邹鲁路。

像看球赛一样去竞猜诺贝尔文学奖,也是一种对阅读的激励

极目新闻记者也观察到,在诺贝尔文学奖颁布之前,各种关于本届得主的猜想就没有停止过。著有《审查官手记》的葡萄牙语作家安图内斯、著有《苍老的浮云》的中国作家残雪、著有黑色幽默文学作品《万有引力之虹》的美国作家托马斯·品钦、著有《使女的故事》的加拿大作家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等,成为出版界和读者中呼声较高的作家。在中国拥有广泛读者的著名作家余华、“荒诞现实主义”作家阎连科等,也在中国读者和网友中呼声很高。

每年颁奖前夕,英国专门刊登全球博彩的网站Nicer Odds也会受到关注,它代表了一部分国外读者对作家的支持度。中国作家残雪,一度冲到该网站诺贝尔文学奖竞猜赔率榜第一名。

10月5日下午诺奖出炉之前,极目新闻记者联系上武汉大学文学院世界文学与比较文学教授张箭飞做准备采访时,她说正在跟学生们猜测,谁会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一些喜爱哲学的弘毅学堂的学生,‘投票’给了残雪;我个人倾向于阿特伍德。”

诺贝尔文学奖作为备受关注的世界级文学奖项?它的评选到底有什么样的标准?每个奖项有每个奖项的调性,按照诺贝尔文学奖颁布的宗旨所述,可以看出诺贝尔文学奖的调性是“奖励文学创作具有理想倾向的最佳作品”的作者。

张箭飞教授认为,离诺贝尔设奖时代已经很遥远了,当初的标准应该不断被修正过了。每年,不管谁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每个诺奖得主都有自己的理想受众,他们的作品都会形成涟漪效应,一圈圈波及普通读者、专业读者、特定读者。也许,正是通过不断传播,一些爆冷门的小众作家会因为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而变成大众作家,一些大众作家会成为经典作家,而他们的作品重新定义了诺奖标准。

“大家像看球赛一样看诺贝尔文学奖的揭晓,猜测到底谁会得奖,就像是看一部悬疑剧,从调动文学阅读的积极性来讲,是有好处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阅读盲区,一些没有读过的作家作品,因为作家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大家可能就会去读这些作家的作品。”张箭飞说。

(来源:极目新闻)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新晋诺奖作家的作品好在哪?
新科诺奖作家安妮·埃尔诺:中译本一年只卖出400本,真的是冷门作家?
新晋诺奖作家安妮·埃尔诺:“危险的”女性写作如何可能
首届兰花奖在京揭晓,竹内亮获“友好使者奖”
专访 | 张弛谈昆德拉:他令人尊敬,但他不是文化装饰品
2021年诺贝尔文学奖揭晓,出人意料又合乎情理,依旧令人失望至极
文艺漫谈|我们为什么需要诺贝尔文学奖?
今天我们为什么要读历史?王笛和许纪霖谈历史和文学的关系
茅奖四十年|余华《许三观卖血记》落选,第五届茅盾文学奖颁给了谁?
王伟忠谈大s汪小菲的事件,他是这样说的!

网址: 诺奖文学得主为什么是他?武大汪余礼教授谈约恩·福瑟 http://www.pyqsh.com/newsview42792.html

所属分类:生活日常

推荐社会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