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社会生活 “信息茧房”,正在拖垮你的生活

“信息茧房”,正在拖垮你的生活

来源:朋友圈生活 时间:2023年10月05日 22:12

原标题:“信息茧房”,正在拖垮你的生活

内容来源: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帆书 原樊登读书(readingclub_btfx),笔记侠经授权转载。转载请联系原公众号授权。

责编| 若风 排版| 五月

第 7740 篇深度好文:2724字 | 7 分钟阅读

思维方式

笔记君说:

前不久,微博上有位网友分享了自己的经历:

他在某平台观看一则“男女吵架”的视频时,发现自己和妻子看到的留言竟然各不相同。

他看到的评论,大都是以男性立场为主;妻子手机上看到的,却是站在女性立场的评论。

这时,他才惊讶地发现,原来手机的评论区,竟然也“男女有别”。

这则消息很快引起了共鸣,许多网友表示也有过类似的经历:

“同一则视频,自己和妈妈看到的评论却不一样。自己看到的是孩子抱怨原生家庭,妈妈看到的都是家长自诉不易。”

在算法主导的今天,大数据已经可以精准地将不同的观点,投送给不同偏好的人。

我们每天接收到的海量资讯,很多都是经过筛选,迎合个人喜好的消息。

这看似便利,却让我们在不知不觉中被困在“信息茧房”里:看不到不同的消息、听不到不同的观点,甚至失去辨别真相的能力。

一、你以为的事实,不一定是真相

你有没有这样的体验:

在观看某种类型的视频后,马上会被推荐更多该类型的视频;

点赞某种类型的评论后,就能经常看到相似的评论;

转发某种类型的文章后,就会经常收到这种类型的文章……

在这个智能化的时代,“大数据”越来越了解每个人的喜好。

它会把我们喜欢的观点和话题不断推送过来,而那些我们不感兴趣的话题,就会逐渐淡出视野。

久而久之,我们接收到的消息变得越来越单一,也越来越无法了解到许多事情的真相。

还记得不久前,艺术家向梅被一些别有用心的自媒体造谣,说她退休后生活悲惨并大肆渲染。

很快,这些谣言就在网络上疯传,被人不断转发。

许多不明真相的人也加入“正义”的审判队伍里,对向梅的家人进行攻击和辱骂,给她和家人带来了严重的伤害。

即便后来,向梅本人出来辟谣,却依然有人宁愿相信谣言。

为什么会这样?

其实这就是“信息茧房”的影响:当人们反复接收到某个信息和想法时,就更容易相信它是真的。

当我们在网络上点击了某些关于“是非恩怨”的八卦后,就会很快收到一大堆关于事情“前因后果”的推送。

吸引着许多人埋头在这些真真假假的信息中,不断地点击、转发,加入群体的狂欢。

最后却发现,这不过是别人收割流量的陷阱。

在这个网络时代,如果不加思考地沉浸在“大数据”打造的主题乐园里,就难免作茧自缚,沦为“乌合之众”。

二、你看到的

可能是“信息茧房”割裂的世界

前不久,坐拥千万中老年粉丝的视频博主“秀才”被封禁,登上热搜。

许多年轻的网友纷纷表示:自己竟然第一次听说这位“网红”,也从没刷到过他的视频,不由得感叹“算法”的强大。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网络原本是一片相通的海洋,却不曾想,我们看到的世界早已被“信息茧房”割裂成许多无法相交的“平行宇宙”。

想起这样一个段子:“一群井底之蛙通过互联网互相认识,在经过一段时间的交流后,它们得出共识:世界确实只有井口那么大。”

如今,信息越来越发达,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却越变越大。

网络将那些观点相同、认知相同的人聚集在一起,让群体的偏见不断被强化。

我们本以为,可以通过网络看到更宽广的世界,最后却发现,限制我们视野的恰恰就是网络。

网友@小琳曾在知乎上吐槽:过年回老家,和家里的亲戚闲聊。当亲戚了解到她在大城市的工资后,竟冷嘲热讽:“读这么多书,待在大城市有什么用?还不如去做直播。”

他们说,身边许多人在家做直播,每个月能赚好几万。

小琳解释说,做直播赚钱的只是少数。亲戚却立刻反驳,他认识好几个做直播的,早就已经财务自由。

无论小琳怎么解释,亲戚都觉得自己比她更有见识、懂得更多。她只好保持沉默,不再试图说服对方。

樊登老师曾说过一句意味深长的话:“很多人看起来在思考,其实只是在整理自己的偏见。”

当一个人习惯了接受同样的信息和观点,就容易陷入偏见的漩涡,以为自己掌握的才是世界的真相。

一旦遇到不同的观点,就会马上否定,结果让思维越来越固化,再也无法接受新事物、新观点。

三、网络时代,

千万别让“信息茧房”废了你

《拆掉思维的墙》里写道:“你看世界的角度,决定了你的样子。你的认知高度,就是你能站到的高度。”

“信息茧房”的可怕之处就在于,它让我们看到的,都是自己认同的;它让我们听到的,都是自己想听的。

久而久之,我们就再也无法触及世界的真相,渐渐与现实社会脱节。被困在固有的认知里。

要想破茧,就要主动改变:去关注不熟悉的领域、去倾听不同的声音、去接纳不同的想法和思维,才能发现人生的更多可能。

1.推倒自己的墙

董宇辉说:“如果思维是一堵墙,世界就在墙的另一边。”

我们的很多决定和选择,都取决于内心的思维和观念,思维越僵化,成长就越难发生。

《认知觉醒》的作者周岭年轻时,每天下班后都和同事聚会、玩游戏,浑浑噩噩。

直到有次,他参加同学聚会,才惊觉到自己和身边人的差距。

他想要改变,却觉得自己已经36岁,一切都太迟了。

好在,后来他及时调整了状态,开始正视自己的现状。

决定不再和别人比较,而是从零开始提升自己,终于成功打造了自己的知识体系。

生活中,我们常常能听到这样的观点:

都这么大年纪了,还有什么好努力的;女孩子,还是早点结婚更好;创业有什么好,还是体制内的工作更稳定……

这些声音听多了,就容易内化成我们内心无形的墙,阻碍我们的成长。

要想改变,就要敢于推倒心中的墙,主动跳出局限,不断自我革新。

2.丢掉手里的尺

小说《刺猬的优雅》中,主人公米歇尔因为孤僻的性格、不修边幅的打扮,受到身边很多人的歧视。

实际上,她是一个知识渊博、为人友善的人,但大家却始终认定她又懒又笨,这样的偏见最终把米歇尔逼上了绝路。

在我们身边,“标签化”也变得越来越严重:

一个人,如果不修边幅那他肯定很懒;如果不善言语,那他肯定很笨……

不管这个人真实的性格如何,只要被贴上标签,就再也无法摆脱别人的刻板印象。

然而,我们每个人生活的环境不同、经历不同,彼此之间难免存在着差异。

如果一味用自己的标准去评判别人,就难免陷入偏见。

就像有句话说的:“有些事我们无法理解,不代表这件事是错的;有些东西我们没见过,不代表它不存在。”

一个人成熟的标准就是,不再用自己的尺子去丈量别人的生活。去兼容更多观点,去包容更多不同。

3.去穿别人的鞋

香港富豪田北辰曾相信“读书无用”,他认为无论学历如何,只要努力就能改变现状。

于是,他参加了一档真人秀节目,去体验清洁工的生活。他很快发现,事实和自己想象的不一样。

那段时间,他每天筋疲力尽回到出租屋倒头就睡,根本没有精力去做提升自己的事。

这时,田北辰才真正体会到底层人员的困境,明白了学历和见识的重要。

一个人,只有穿上别人的鞋,才能懂得别人的难;看见别人的困境,才能找到许多问题的关键。

结语

作家王小波曾写过一个“花剌子模信使”的故事:

古代有一个国家叫做花剌子模,这个国家的君王非常专制。

每当有信使传来好消息,他就会龙颜大悦,给信使封赏;每当信使传来坏消息,他就会把信使送去喂老虎。

久而久之,大家都只报喜、不报忧。最后敌军兵临城下,他却一无所知。

在“信息茧房”厚重的今天,倘若一味沉浸在算法营造的世界里,就会像“花剌子模国王”一样,丧失全面看待事物的能力。

真正聪明的人都懂得,主动破茧,跳出网络,融入生活,走出单一的环境,去接触更多的人和事。

让自己打破思维的僵局,不断更新、不断进化。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笔记侠立场。

分享、点赞、在看,3连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真正拖垮你的,是受害者心态
深夜大瓜!影帝正在接受调查! 经纪公司给出了2点信息: 1……
惊人的能量定律:真正拖垮你的,是“低能量体质”
“你凭什么卖掉小叔的婚房”,儿媳:要点脸行吗?那是我的陪嫁房
身边出现这三种征兆,暗示你的生活正在慢慢变好,你注意到了吗?
忆苦思甜岂可忘,破茧成蝶自芬芳
算是被再婚拖垮的最惨女明星,可以说大S再婚算是彻底毁了自己
茅盾文学新人奖房伟推出新作:“老陶然”之后聊聊“小陶然”
读了两遍《变形记》才明白:忘我付出,才是拖垮一个人的“元凶”
你正在怀才不遇吗

网址: “信息茧房”,正在拖垮你的生活 http://www.pyqsh.com/newsview42793.html

所属分类:生活日常

推荐社会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