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社会生活 “新易卜生”拿下诺贝尔文学奖

“新易卜生”拿下诺贝尔文学奖

来源:朋友圈生活 时间:2023年10月06日 07:13

原标题:“新易卜生”拿下诺贝尔文学奖

当代欧美戏剧家中,谁的作品被搬上舞台演出的次数最多?答案是:约恩·福瑟。而他,也正是今年诺贝尔文学奖的得主。他的首部小说《红与黑》于1983年发表。1996年首演的《有人将至》,则是他的戏剧处女作。此后,他就以戏剧创作闻名。福瑟常被誉为“新易卜生”,外界也将他与贝克特比较,但这些对比多少忽视了福瑟的特质——他的戏剧世界自成一体。

综合新华社、都市快报报道

“约恩·福瑟?谁是约恩·福瑟?无论从哪个角度来审视,约恩·福瑟其人都是由三个方面组成的:他既是一个普通人,也是一个公众人物和写作者。作为普通人的他与芸芸众生一样,有着自己卑微的,或快乐或不快乐的人生;作为公众人物的他,为某些人所知,但也有人从未耳闻;而写作,则只属于写作本身,与其说这是一种身份,毋宁说是一种行为。”

这是约恩·福瑟曾写下的一段自述性文字。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前,作为一个写作者的福瑟就已经历了由小说家、诗人而一跃成为当代欧美剧坛最伟大的在世剧作家的奇异旅程。在这条写作的道路上,他慢慢前行,迈入了一个最黑暗、遥远与不可知的世界:人类的灵魂和内心。

“写剧本时,我就像在编曲”

1959年9月29日,福瑟出生在挪威一个小镇。这里毗邻大西洋东海岸的卑尔根市,总能看到海和海浪。他后来在采访中提及,这对他影响很深,坐下来集中精力写作时,他的脑海里总会浮现出自己第一次看到海、看到船的情景。

福瑟从小喜欢音乐,经常自己编曲,也写歌词。16岁时,他参加了一个乐团,弹摇滚吉他,也拉小提琴。“可以说,我的写作就是从与音乐有关的创作开始的——音乐需要聆听,写作也需要。有时我感觉自己只是在听我的人物说话,然后把它们记录下来。我的作品‘语句重复’的特点,也是从那时开始的。写剧本时,我就像在编曲,戏剧就仿佛是我的乐谱。”他说。

虽然主要以戏剧家之名享誉当世,约恩·福瑟文学创作生涯的起始点却并不是戏剧。他在1983年以一篇长篇小说出道。鲜为人知的是,早在高中时期福瑟就已完成过一部短篇小说,不过除他自己之外,这部稚嫩的作品从未有过第二个读者。

随着福瑟的少年时期走到尽头,他也放弃了吉他和摇滚乐,放弃了成为一个音乐家的可能,更为专注地转向了写作。但音乐并没有消失在他的生活和艺术创作中。恰恰相反,正如他所言,早年的音乐创作经历为他日后的写作带来了独特的福瑟式色彩和风格——他笔下戏剧语言中强烈的节奏感和音乐性。在他的戏剧世界里,主人公经常没有具体的名字,只是“一个女人”“一个男人”“他”;时间分界模糊,过去、现在与将来杂糅;语句经常重复,呈现出一种独特的韵律感;静场和主人公话语的戛然而止频繁出现,令观众“于无声处听惊雷”。

他曾调侃:“说实话,我的第一部戏完全是别人掏钱聘我写的:有人问我想不想写戏,那时我是自由作者,收入不高,非常需要钱,就接受了。在此之前,我从未想过会写戏剧。”

“希望中国读者看到我的更多戏剧”

尽管福瑟在创作中多次强调他对“沉默”的偏爱,但瑞典文学院常任秘书马茨·马尔姆在斯德哥尔摩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揭晓获奖者时说,福瑟获奖是“因为他的创新戏剧和散文为不可言喻的事物发出了声音”。

与传统的西方现实主义戏剧不同,福瑟戏剧中的冲突更多地以一种暗示而非直接表达的形式存在舞台上。他笔下的角色们将自己的想法和感知纳藏于心,以至于无法确定他们的表达是否就是促成他们行为的原因,也不确定是否能够真正理解这些男人和女人,甚至,读者自己。

福瑟曾获国际易卜生奖的作品《名字》讲述了一个同一屋檐下相互疏远的家庭的故事。一个怀孕的女孩和这个孩子的父亲无处可去,他们回到了女孩的父母家,城外一个离海很近的地方。但是女孩的父母从未见过这个准爸爸男孩,并且对怀孕的事也一无所知。这个怀孕的女孩其实非常不想住在这里,男孩也感觉到了他不受欢迎。这是一个功能缺失的家庭,对话几乎无法进行;所有必要之事都变为习惯性的姿态,每个人都感到孤独。本剧也讨论了如何给这个未出生的孩子起名的问题,以及我们如何运用语言来创造一个对我们来说有特殊含义的更加深刻的内涵。

在他的《有人将至》里,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买下一座海边的老房子,为的是远离生活的纷扰,但事实是他们无法摆脱“有人将至”的念头。当一位邻居突如其来地敲响他们的屋门,一种不确定感悄然打破了两人间的平衡。

而《一个夏日》(2000年北欧国家戏剧奖获奖作品)和《死亡变奏曲》(2002年北欧国家戏剧奖获奖作品)都探讨了死亡、记忆与孤独对生者的纠缠。在《一个夏日》中,丈夫在某一天毫无预兆地选择了死亡。他离开家走向大海,从此再也没有回来。而妻子则自此日复一日地站在窗前,面对着大海,无法摆脱记忆的纠缠。在另一部作品《死亡变奏曲》中,大海吞噬了他和她的女儿,迫使爱情早已死去多年的他们重新面对彼此,面对记忆和过往,为这场突如其来的悲剧困惑着,却无从寻找答案。

阅读福瑟的作品会让人产生一种幻觉,这些“他”和“她”其实是同一个人,一遍又一遍地经历着同样的疏离、悲抑、误解与孤独。

值得一提的是,福瑟曾说,东方人仿佛能比西方人更好地理解自己的作品。2014年,他的戏剧选集《有人将至》在中国出版。2016年夏,他的第二部戏剧选集《秋之梦》在中国出版。他也曾来到中国,观看上海戏剧学院演出自己的名作《有人将至》。他认为,这个版本是对自己作品最好的舞台呈现之一。

“我的戏剧在法国也很受欢迎,但我发现,最能演绎好我的作品的,是东方的演员;最能理解我的作品的,是东方的观众。”福瑟在采访中表示,“希望中国读者看到我的更多戏剧。”

语录

对我而言,写作是一项需要付出很多的事情,如果我要写一些我真正想写的东西,它会从我身上带走很多能量,因为,从某种角度而言,我必须让自己进入未知。

写作必须与灵感有关。但灵感又来源于写作本身。所以我把写作看成是一种恩赐,但我也必须努力工作以换得这种恩赐。当然,仅凭努力工作也是不可能的,必须有某个人、某些事情给予你一些什么。所以我从不计划写作,我只倾听。我不知道下一分钟会发生什么。

沉默和孤独有关。这种孤独并非是一种坏事,而是一种平和。沉默也和虚无有关,而沉默和虚无都是我作品的血肉。

延伸

中学生如何读诺贝尔文学奖

新课改、新课标强调语文学习要落实四大核心素养,即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思维的发展与提升,文化的传承与理解,审美的鉴赏与创造。新高考指向也非常鲜明,素养立足,能力立意,品格立人,教、学、考、评四位一体,既导引语文教学,又选拔优秀人才。阅读经典,暗合四大核心素养指向,能够有效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与语文能力,自然也就深度训练自己的语言与思维能力,培养自己的审美理解与文化分析的能力。教材所选文本,多是历史性沉淀之精品,其中就有不少各国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代表作品或作品选段,中学生不妨从课内出发,将阅读范围拓展到课外精品,拓展到相应的诺奖作品,熟读深思,潜心品味,勤于积累,多做圈点批注,多做沉浸式阅读,从阅读中看见天地,看见众生,看见自己;从阅读中丰富自己,提升自己;也从阅读中找到自己,塑造更好的自己。

读海明威的《老人与海》,感受人类的尊严与生命的意志,了解作家冰山创作的原理,进而拓展阅读海明威的《桥边的老人》《越野滑雪》。读蒲宁的《安东诺夫卡苹果》,感受俄罗斯田园牧歌式的哀伤,进而拓展阅读蒲宁的中篇小说《故园》。读卡夫卡的《变形记》,体会底层小人物的生存艰难与内心挣扎,进而阅读卡夫卡的短篇小说《骑桶者》。如此滚雪球式的拓展阅读,打通课内与课外,对接生活与经典,势必能够有效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与能力,势必能够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与生命格局。

新科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擅长戏剧与散文创作,中学语文教材中也有不少戏剧与散文作品,大家不妨将课内外对接起来,得法于课内,发力于课外,收获与阅读。既然约恩·福瑟的作品为不可言喻的事物发声,我们就要挑战一番自己的大脑,追索一下那些扑朔迷离、深不可测的思想,包括潜意识的活动,那里一定呈现出一个神奇深邃而又引人入胜的生命世界。

(徐昌才,雅礼中学语文教师,中国作家协会、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中国散文学会会员)

整理/记者沈颢

人物

约恩·福瑟

挪威当代著名的剧作家、诗人。据统计,截至2018年,他已出版了28部剧本、14部小说、9部诗集,在挪威和国际上先后获得了40多项大奖。

2010年,他夺得国际易卜生奖,被称为“新易卜生”。他以挪威尼诺斯克语创作了大量作品,涵盖了各种体裁,包括戏剧、小说、诗集、散文、儿童读物和翻译作品。虽然他是当今世界上演出最广泛的剧作家之一,但他的散文也越来越得到认可。

他的主要作品包括《而我们将永不分离》(1994年)、《有人将至》(1996年)、《吉他男》(1999年)、《一个夏日》(1999年)、《秋之梦》(1999年)、《死亡变奏曲》(2001年)和《我是风》(2007年)等。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文艺漫谈|我们为什么需要诺贝尔文学奖?
日本文学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大江健三郎去世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去世
诺贝尔文学奖彻底错过了他
2021年诺贝尔文学奖揭晓,出人意料又合乎情理,依旧令人失望至极
诺贝尔文学奖,颁给了她
2022诺贝尔文学奖花落安妮·埃尔诺 《悠悠岁月》中文简体版正加印
中国作家残雪再次登上诺奖赔率榜!2022年度诺贝尔文学奖今晚揭晓
诺贝尔文学奖安妮·埃尔诺:写作是一种政治行为,让我们打开眼睛看见社会的不平等
历史上的今天: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等待戈多》作者塞缪尔·贝克特出生

网址: “新易卜生”拿下诺贝尔文学奖 http://www.pyqsh.com/newsview42821.html

所属分类:生活日常

推荐社会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