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社会生活 绣花的男生

绣花的男生

来源:朋友圈生活 时间:2023年10月08日 07:12

原标题:绣花的男生

绣花的男生

对于王良洪而言,时间在针线之间变得缓慢。

王良洪和绣娘在一起绣花。

王良洪的工作室外,晒着染好的布。

岁岁年年烟火味儿,碎碎念念人间事儿。

四季流转,每个月都有专属的色彩和故事。刚刚过去的9月,有人入了学,有人开始了第一份工作,大多数人都在看似重复的每一天里踏实努力着。于是,我们想要讲述一个关于坚持的故事,一个打破性别的刻板成见、乐于绣花的男生的故事。

祝福我们每个人,在生活中都能永远坚持一份从容和松弛感,如果没有,那至少能有片刻欢乐。

木门“吱”地打开,声音打破小镇清晨的静谧,王良洪睡眼惺忪地站在门口对记者说道:“你们稍等我下。”然后趿着拖鞋转身走向院子。

这段时间,这位95后男生的工作有点繁忙,整理新工作室、保持日常绣花直播、完成顾客订单,除此之外,还要接受来自天南海北的采访,因此,熬夜成了他的常态。在他身上,“布依族”“绣花”“男生”,光是这三个关键词的碰撞,就足以延伸出诸多讲述。

“你们想要聊点什么呢?”简单梳洗后,王良洪坐在我们面前。

“其实我们也不知道聊什么。表面上看起来,大家会好奇一个男生为什么会学绣花,但我个人觉得性别不应该束缚职业选择,工作没有性别区分。”记者答道。

“对,我也是这样觉得的。现在我的直播间里,还有90后、00后的男生来学绣花。”眼前的王良洪瞬间有了精神,开始讲述自己的故事。

作“绣”

绣眼睛所见,绣心中所想

王良洪的新工作室在贵阳郊区一个安静的古村里。村口的石门已有百年历史,上面贴着全国古村落的证书。这里不算热门景点,居住的大多是老人,石片屋顶上忽的会有猫跳过。

这是王良洪第一次将工作室开到省会城市。前屋后院,芭蕉树和绣球花,郁郁葱葱。这里原本是他大学老师的老宅,闲置已久,王良洪和伙伴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改造,将其区分为顶层展示作品、中层接待客人、下层为工作室的功能分区。

如非必要,他很少离开院子。“做我们这行,就是要静得下来。”王良洪说。

他最近完成的作品,是为一位布依族女子的结婚证件照设计服装。女子的丈夫是一位台湾青年,她希望自己的嫁衣能和记忆中母亲的嫁衣一样。

王良洪知晓这件嫁衣的分量,但任何对时间的复刻都不会轻松。他需要四处寻找搜集30多年前的老丝线和面料,寻找那时结婚的照片,他找到老人家去回忆当时嫁衣的款式、刺绣的图案。最基础的细节完成后,他才开始设计。

“我们是一个会以绣针记录时间、表达感情的民族。”指尖翻转之间,王良洪觉得自己感受到了民族的记忆。传统的布依族刺绣纹样分为两个方向,有几何纹样,比如“万”字、“寿”字,还有抽象纹样。它的独特体现在,在绣花鸟、蝴蝶等现实生活中具象存在时,会进行主观意识上的改造,“这也体现了我们布依族的一个性格,就是绣眼睛所见,绣心中所想。”

最终,女子的嫁衣上被绣上了几何纹样的祝福,也有象征美好寓意的花鸟,还有布依族刺绣中代表驱邪的虫子,“所以最后成品的效果跟她母亲当年的嫁衣几乎一模一样。”王良洪说,他们前后花费了近两个月时间完成的这件绣衣,最终被定格在女子的结婚证上。收到照片时,王良洪觉得自己也有一种幸福感,“因为每个作品都有它自己的故事,又以布依族的刺绣为载体进行展现,在新旧之间碰撞出了属于当下的最佳表达。”

兴趣

大学男生向绣娘学刺绣

对于王良洪而言,在拿起绣花针的千百种缘由中,性别是最不值得考虑的一项。

他的家乡在贵州省安顺市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那是一个保存着完好布依族特色的地方。在王良洪的记忆里,刺绣被一针一线密密缝进了布依族人的生命中。他喜欢到了冬天农闲时,屋外天气湿冷,屋内家人们围坐在火塘边,一边烤花生、红薯,一边绣花聊天。

时间在针线之间,变得缓慢妥帖。

“现在都会觉得,拿起绣针,时间似乎就静止了,等到再抬起头,才惊觉已经过去了大半天。”王良洪一直相信,那些属于布依族的刺绣,有着一个民族的记忆。相比其他类别的刺绣,布依族刺绣的青、蓝、白等颜色清新素雅,蜡染、织锦等也包含深意。

2021年5月24日,布依族刺绣被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传统思想里,布依族男性很少接触、学习纺织刺绣技艺。因此,天生对此感兴趣的王良洪在中学时,只会偷偷在家尝试蜡染,设计刺绣图案。直到进入大学,冥冥之中选择了设计专业的他,在导师的指导下,开始尝试把设计专业的知识和传统技艺结合,看看两者之间能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六年前,王良洪开始向绣娘们系统学习刺绣技艺,这是他第一次真正直面大家对于男生学习刺绣的不理解。

“身边看到我的任何一个人都会发出感叹,说男的怎么也绣花。”尽管一直觉得自己是个内心足够强大的人,但王良洪最初还是不好意思当众拿起绣花针,另一方面,父母也对他的选择表达了不理解。

于是,王良洪反复给父母讲道理,“每次我都会给母亲说,以前你们吃的稻米亩产多少,现在你们吃的稻米亩产多少?这两者还能一样吗?可这个变化是一代代的研究者和农人在农田里实践、创新得到的成果。”

改变都是悄然发生的。王良洪渐渐发现,身边加油的声音多了起来,在直播中,网友们不但鼓励他,还会在他需要帮助时,不遗余力地出手相助。原本不理解的父亲,现在也对他说:“如果真的要去做那么一件事,就要轰轰烈烈做好它,不要半途而废。”

创新

生活就像蜡染,有百种蓝色

目标明确的努力,也碰撞出更多可能性。

在向绣娘们学习了布依族刺绣的基本针法后,王良洪开始想要加入创新的元素,例如在色彩上,他希望有更多选择呈现。“单就红色,也可以有深红浅红,更精准的表达。”同时,很多新的材料,包括以前没有的面料都可以使用,只不过手法依然是布依族传统的手法。

因此,王良洪开始计划去打造一个涵盖民族服饰、生活潮牌等一系列的生活产品,“我觉得布依族服饰的精髓要尽可能保留,然后一定要融入到生活中。”他觉得这并非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事,因为改变就在身边悄然发生着。

工作室有10多位绣娘,年纪最大的已经60多岁,她们分散在贵州各地,王良洪在线上分配任务。最初磨合时,有些绣娘会比较执着,一遍遍地问王良洪:“我们用了一辈子的刺绣方法,怎么到你这里就换了一种方式?”

但最终的成品让绣娘们开始接受这些创新,如今,他们会随时探讨如何让作品有更好的呈现。

“所以观念的转换需要时间和交流。”王良洪说。也因此,他一直坚持在线上直播解说刺绣,在镜头下,他通过易懂的语言讲解熟练针法,让更多人了解布依族的服饰与文化。

在直播间里,跟着他学习的人中,有全职妈妈、大学老师、大学生、职场白领。甚至有开设刺绣课的大学老师,会让学生到直播间学习,“我们有一个微信群,学生每次绣了什么东西都会分享到群里,让我来指导。”王良洪说。

这些都给了王良洪信心和勇气。这些年,他接触到了不同刺绣类别的传承人,大家相互交流和帮助,“感觉就是,有一群人其实都在默默做着同样的事。”

这样的幸福感,也随时能够被感知。例如,在王良洪每次回家时,父母都会挑灯帮忙;在每次客人拿到货后充满喜悦时,还有绣娘们因为刺绣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美好时,“每个人的笑容都是我幸福感的来源。”

今年年初,一位在国外读博的布依族女生找到王良洪,想要拥有一套纯手工的民族服装。

王良洪和伙伴一共3个人,花了足足半年时间去完成。他们在还原布依族老传统时,也加入了女生自己的想法,例如在服装版型上,使用了西式立体剪裁,但保留布依族的传统样式。

“我觉得生活就像蜡染,有百种蓝色。只要坚持下去,在千百种可能性中,总会有新的惊喜。”对于王良洪而言,一针一线之间,就有他的千百种可能,他乐享其中。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杜江茜 梁家旗 徐瑛蔓 罗彬月 摄影报道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男生们的竞技真是容易“六亲不认”啊
女生想成为,男生想得到
毕业季女生鼓起勇气拍下和男生的合照……
据说一般男生是做不了这两个动作的……
男生发现美女老师的秘密,美好形象瞬间崩塌
会魔术的男生撩妹,一撩一个准
朱玲玲携老公出席活动,佩戴珠宝价值上千万,穿绣花连衣裙显华贵
当东北女孩儿遇到台湾男生……
在陈飞宇的世界里,男生是不会出来追星的……
Ella猜测Selina怀的是男生 脱口说出理由引爆笑

网址: 绣花的男生 http://www.pyqsh.com/newsview42976.html

所属分类:生活日常

推荐社会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