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社会生活 80后的甫跃辉为什么要写一部八百多页的小说?

80后的甫跃辉为什么要写一部八百多页的小说?

来源:朋友圈生活 时间:2023年10月11日 16:13

原标题:80后的甫跃辉为什么要写一部八百多页的小说?

《嚼铁屑》作为“凤凰文学奖”获奖之作,是“80后”作家甫跃辉走向成熟、开阔之作。以人生归宿这一永恒而又充满日常气息与世俗情绪的命题为叙述对象,通过三部曲的架构,描述了无数普通人的人生选择。

小说从日常生活入手,以细腻的写实手法,开启一片澄澈的世界,铺垫出一条抵达精神彼岸的通幽曲径,笔触如舟楫航行于岛屿与大陆之间,故事从青年到中年,从乡土到城市,从现实到梦境,从感性到理性,从出生到死亡,无所不包,无所不容,囊括了现实生活的方方方面。

点击图片即可购买

这三部曲甫跃辉写了整整11年,从2011年到2022年底,跨越了他的青春岁月。今年7月,《嚼铁屑》由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之后,甫跃辉从上海出发,骑自行车跨越3600多公里,回到他的家乡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这场旅行持续了33天。整个过程就像《嚼铁屑》这本书一样,写《嚼铁屑》这本书,有时他也会想,这书肯定写不完了,就像骑行一样,过不去了,但最后还是写完了。

甫跃辉 ,1984 年生,云南施甸人,现居上海。主要写小说,兼及散文、诗歌等。著有长篇小说《刻舟记》《锦上》,小说集《万重山》等十余部;2017 年至今,在《文汇报》“笔会”副刊开设散文专栏“云边路”,2020年首度结集出版;2000年开始写诗,参加诗刊社第37届青春诗会,著有诗集《去大地的路上》。

创作谈:走向广阔之地

文/甫跃辉

《广阔之地》是长篇小说《嚼铁屑》三部曲的第一部(原标题是“广场”,发表时做了改动)。这三部分别是《广场》《大河》和《危楼》,《危楼》之后还有三章尾声,分别是一组诗、一篇散文和一部话剧。2005年底开始写小说,至今都快二十年了——当我忽然意识到这一点,真是吓了一跳。竟然这么多年了啊!我写了些什么小说呢?如果刚认识一个人,他知道我是写小说的,让推荐一部自己的书给他,我能推荐什么?现在,我推荐的肯定会是《嚼铁屑》。

如今,《嚼铁屑》刚刚出版,前几天拿到样书时,我信手写了几段话,其中一段是这样的:“《嚼铁屑》三部曲是我最新的长篇小说,由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于2023年7月出版。最近我在朋友圈里发过这本书,或者说这套书,看到的人最先的留言是,这书好厚啊。确实,这书是有点儿厚,有八百多页,六十二万字。然后,留言最多的是,八零后怎么会写这么厚一本小说?其实吧,八零后已经很不年轻了,最年长的八零后已经四十三岁了,最年轻的也三十四岁了,我今年三十九,很快就四十了。这个年纪,理论上是到了该产出大作品的时候了。”

理论归理论,现实里,我写出什么“大作品”了吗?恐怕没有。但从刚开始写作那天起,我确实就一直有着写出一部甚至几部“大作品”的愿望——这应该也是绝大部分写作者的愿望。刚刚工作没几年,我有了《嚼铁屑》这部小说的最初构思,那时就想,一定要把这小说写成一部拿得出手的“大作品”。当时我计划着一两年内将这小说写完,然而,应了那句俗话,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那时我报了驾校的班,交了八千多块钱,每星期去驾校一两次。不久后,很顺利地通过了科目一,接着考科目二却没通过。我很不喜欢在写小说时兼顾这些杂事,就想着,等把《嚼铁屑》写完吧,写完了再好好去学车。那时已经写了好几万字了,想着再有半年,肯定能写完了。还在贴墙上的日历表上画了个圈,那是计划中完成这小说的最后日子。哪里能够想到,这样的圈会一次又一次出现在更遥远的日子上,旧的那些圈被我一次又一次地划掉。等突然想起学车的事,已经是两年后了,打电话问驾校教练,已经没法跟他学车了。

然而,那时《嚼铁屑》仍然没写完,而且,完成的时间一拖再拖,我甚至想,这小说怕是永远写不完了。

《嚼铁屑》写得如此艰难,或者说写得如此缓慢的原因是什么?一个原因可能是故事和人物比较多,写第一部的时候,第二部第三部的人物已经在召唤我,使我常常分心;还有一个,就是万事开头难,而这部小说还比较长,那开头就更难。所以,《嚼铁屑》三部里,第一部是篇幅最短的,却是耗时最久的。

在《十月》杂志发表时,这部小说的标题由“广场”改作“广阔之地”。事实上,我就是想着要写出一片堪称“广阔之地”的广场,虽然这小说里的广场仅仅只是一个叫做“旧城”的小县城里的中心广场。这广场上,都有着什么样的故事?表面上看到的,只是跳广场舞的老人、唱歌的年轻人、散步的恋人、玩闹的小孩,但往深里看,这广场上还讲述着亲人的疏远和重逢,演绎着生和死的抉择,见证着时间流变里恒久不变的东西。小说里的那许多人物,无论是主人公侯澈,还是路师傅、路茗茗等,他们的生活和命运,或多或少都在这片广场上发生了改变。

广场上的故事,是人间烟火,在这之外,有一个高高在上的观察者——那犹如独眼的时睁时闭的月亮。这两者之间,还有一个视角,是那县城边小山坡上的小小尼姑庵。在小说结尾,回老家几个月、经历了种种剧变的侯澈再次想起这尼姑庵:

“蓦地想起,小时候和弟弟离开小山坡上的寂照庵时,夕阳西下,高大葳蕤的菩提树绿荫匝地,青绿琉璃瓦间,瓦松开着红色喇叭状小花,一老一少两位师太站在门口目送他们母子三人离去。母亲说过,年长的师太过世了,那年轻的师太呢?不知她现在会站在这世界的哪道门边?走在这世界的哪个路口?”

当初写到这儿,我知道这是旧城广场上的人物和我告别的时候了,还知道,《嚼铁屑》肯定是能写完的

行文至此,也是这篇“创作谈”该结束的时候了。回头看看,几乎没怎么谈论这小说具体的故事和人物,转而又想,那或许不是创作谈该谈论的,那些人那些事都在小说里活着、发生着,不必我再唠叨了。但最后我还想再说两句。《广阔之地》里的县城,不是我云南老家的施甸县城,“旧城”这名字却是老家县里一个乡镇真实的名字,那广场则是想着老家的三馆广场写的,广场边上的酒吧是想着忆战酒吧写的,寂照庵是想着长官司和戒月庵写的,那拆迁中的村子,是想着我在老家由旺镇看到的一处拆迁工地写的,就连小说里写到的墙上的报纸内容,都是当年我真实看到的……类似的地方还有很多,这些真实的细节让这部虚构的小说有了真实的骨骼

但终究是到告别的时候了,故乡在这小说里只是影影绰绰的,是语焉不详的,就像“我”在这小说里一样。故乡和自我,无疑是一个写作者重要的写作资源,但如果长久局限于此,未免有点儿小家子气。《嚼铁屑》正是我走出这局限,走向广阔之地的一次尝试

2023年6月26日

武汉至南宁途中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小说《狂热》:80后文学狂热退潮后,如何重新出发
为什么要写战争与成长?儿童小说中的家国情怀
城南旧事是一部什么小说 城南旧事是一部怎样的小说
当余华在直播中遇见董宇辉,在细雨中畅谈小说源头
“若有一部描写我们这个时代全部生活的小说,该有多好啊”丨书评
5本好看的洪荒类题材小说,这是一部有血有肉的经典与史诗
“她在八百里加急奔向你”
《神探大战》海报惊藏海量彩蛋 韦家辉导演放大招狂虐刘青云
歪了不等于完了 80后作家孙睿出新书《斜塔》
大S今天晒出的2张照片,堪称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网址: 80后的甫跃辉为什么要写一部八百多页的小说? http://www.pyqsh.com/newsview43274.html

所属分类:生活日常

推荐社会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