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社会生活 文学大师的最后时刻:茅盾新人奖得主房伟《杭州鲁迅先生》

文学大师的最后时刻:茅盾新人奖得主房伟《杭州鲁迅先生》

来源:朋友圈生活 时间:2023年10月19日 22:54

原标题:文学大师的最后时刻:茅盾新人奖得主房伟《杭州鲁迅先生》

2023年10月,江苏省第八届紫金山文学奖公布,作家、学者房伟的长篇小说《血色莫扎特》,与叶兆言《仪凤之门》、王尧《民谣》等共同荣获长篇小说奖。此前房伟已荣获过茅盾文学新人奖、汪曾祺文学奖、百花文学奖等。近日,他的最新小说集《杭州鲁迅先生》由译林出版社推出。

这部作品中,房伟在虚构与非虚构之间,以真实历史事件为底,自由穿梭于作家与学者身份,间杂史料与推理、穿越与幻想,拼贴起历史、当代与未来元素,以历史狂想与黑色幽默向荒诞虚无、沉闷往复的人生发起总攻,书写关于自我、关于命运、关于未来的另一重想象。

作家王小波在《黄金时代》说:“那一年我21岁,在我一生的黄金时代,我有好多奢望,我想爱、想吃,还想在一瞬间变成天上半明半暗的云。后来我才知道,生活就是个缓慢受锤的过程。”1997年4月,44岁的王小波突发心脏病去世。王小波研究专家、《王小波传》最受欢迎版本之一的作者房伟,在最新小说集《杭州鲁迅先生》中向其致敬:“人过四十不值得,那之后的生活,就是被慢慢锤击至死。”

作为学者、苏州大学文学院教授和《王小波传》作者,房伟对现当代文学史料熟稔于心、信手拈来。在《杭州鲁迅先生》中,他以作家的敏而多思与学者的辑古探幽,关注处于时代之中作家的“行动性”。在他看来,“(这些作家)他们的死亡事件,深深打上了时代精神的烙印,也表现出独特的中国文学风景与中国现代性经验。‘作家与死亡’的题材,也寄喻着人类利用文字想象自我,探索未知的可能性与限度。当故事逼近死亡,天堂与地狱的对话,仿佛就变成了人类精神至暗时刻的喃喃低语。”作家与死亡的话题,文学大师的最后时刻,永远是幽深、歧路且迷人的。不妨从《杭州鲁迅先生》出发,看看最后时刻的沿途有着怎样别致的风景。

间杂推理与幻想,拼贴历史与未来

《杭州鲁迅先生》收录房伟近些年创作的题材、类型多样的八篇作品,呈现新奇多变的样貌。其中既有幻想色彩的篇章,三百年后地球成为巨型社区后的“侧写师遗情录”;还有当代世景风情,在家中被神秘谋杀的女作家,挣扎在不堪重负的现实与网络世界的女频写手;尤为值得关注的是房伟的历史系列小说,假冒的杭州鲁迅先生“历险记”,苏门答腊夏天郁达夫意外失踪的秘密;以及历史与现实交汇处,1997年王小波离世当年的心路历程,偶然发现的作家张某平和某女性读者的“寒武纪来信”……

房伟在虚构与非虚构之间,以真实历史事件为底,自由穿梭于作家与学者身份,书写关于自我、关于命运、关于未来的另一重想象。在房伟看来,历史事件中的间隙谜点丛丛却暗藏玄机,借助文学家基于历史事实的合理想象,在小径分叉的路口,历史有了一个更为合理妥帖的结论;有的篇目则充满隐喻的未来狂想,科技发展与道德人伦之间的摩擦和悖论在作品中也露无遗。

在《外卖员与小说家》里,外卖小哥建民和小说家宇文无量成为私交甚笃的朋友,也是对当代外卖员“困在算法里”的一种文学回应。小说家和外卖员看似身份、工作相隔甚远,前者可以天马行空足够自由,后者却备受时间空间束缚,这种组合潜在地运行出两种价值的对话与交锋。外面小哥象征算法时代被异化的丧失主体性的人,而小说家则代表着具有强烈自我意识的人格。“在自我意识与工具理性碰撞之间,小说产生了最具大数据时代气质的张力。”这也是当下人工智能高度发达、ChatGPT时代已经来临之际,作家的现实焦虑和对未来科技时代的一种预判。

房伟称这八篇文字,“我希望从不同角度,在文字、历史与未来之间,探索人类与世界的关系,探索人类精神的可能性。在这样想法的鼓动下,我试图写出一种‘力与美’的历史小说。历史的伟大与壮丽,与历史的残忍冷酷,历史丰富的细节与充满想象力的美,这些东西让我着迷。在虚构与纪实之间,我感到了写作的快乐”。

关注文学大师的最后时刻

房伟曾看过很多作家的史料,对很多中国现当代作家的死亡问题产生了兴趣。

他认为作家比一般人敏感,他们隐秘的生命体验与诉说的冲动诉诸文字,就形成了种种“可言说”与“不可言说”的故事。“美国作家欧茨的小说集《狂野之夜!》,就曾写了海明威、狄金森、爱伦坡等五位美国文学大师的最后时刻。”《杭州鲁迅先生》中,大部分作品聚焦文学大师或文学写作者的最后时刻,鲁迅、张爱玲、郁达夫、王小波……他关注文学大师的最后时刻,从中照见文学、历史、政治、巧合乃至身体疾病、精神疾病等对文学个体的影响。

“真假鲁迅相遇在动荡年代的书店一隅,日本学者按图索骥郁君(郁达夫)的死亡之谜;濒死时刻,自电脑屏幕游曳而出的瑰魅海妖如何与王小波发生纠缠;去世的小说家如何得以潜行篡改外卖员的脑内世界……房伟选取历史或诙谐或紧张的瞬息时刻,以此作为作品构建的基础,而且着意于刻画这些事件中‘大历史’背后所潜藏的‘小人物’信息,从而对历史洪流之下普通人颠沛流离的命运,进行深度的关注与深入的挖掘。”

学者、作家孙郁称:房伟将旧岁的光景撕成碎片,砌成弯曲的时间隧道。折叠的空间流出诡异之潮,拍打着我们木然的神经。鲁迅、郁达夫、张爱玲、王小波等人的影子以另一种方式走进小说,恍然间,梦幻成雨,滋润着曾经干枯的草地。作家邱华栋认为:房伟是一个天生具有复活历史现场和想象未来能力的学者小说家。他生动描绘了鲁迅、郁达夫生死故事的“本事”,还把真实与幻象潜藏在大洪水漶漫后的人工智能地下城、寒武纪生命大爆发后的文明层垒的夹缝中。因此,房伟作为一个奇特的时空穿梭者,有着超越前辈作家的伟大抱负和卓越表现,这本小说集就是明证。

王小波式的戏谑、夸张与幽默

作为《王小波传》作者,房伟对王小波整体创作和个体性格均极为熟稔,其作品中亦充满王小波式的戏谑与夸张,背后则是作者对时代和时代中人处境的理解、同情和反思。比如假扮的杭州“鲁迅先生”的真实心境如何,房伟对那位冒充者很感兴趣,借助《杭州鲁迅先生》发出疑问:“那个时代的底层小知识分子是怎样的一种生存状态?他与时代是怎样的关系?他们和鲁迅这样的大知识分子,又有着怎样的关联?那种底层生存的知识分子状态,又与当下有着哪些双生性的复杂关联?历史的残酷在于,它只能将一个小人物以丑陋的方式钉在《鲁迅全集》之中,而我想打捞他,让假鲁迅和真鲁迅同处于一个历史关注时空。而鲁迅先生的问题,关乎现代中国的很多关键问题,至今依然对我们有启发。”

在房伟看来,杭州真假鲁迅事件,“既是一场闹剧,又是一场悲剧,普通人在大时代之中挣扎,更多的是顺从欲望的驱使,而鲁迅先生的伟大与孤独也正在于此。鲁迅以自身为柴薪,燃烧自己,照亮了普通人的命运,但他有时并不能很好地被人理解。而‘假鲁迅’的觉醒,也暗示了我的乐观态度,也预示着普通人和鲁迅精神沟通的可能性”。

有评论家认为:作为王小波的推崇者,房伟的小说语言具有与王小波相近的幽默诙谐风格,《杭州鲁迅先生》中,在“我”与章谦的对话,以及周预才与梅先生的对话中,常有精彩的语言交锋,碰撞出欢乐的火花。小说从一个戏谑性十足的原型事件衍生,又在作者机智灵动的想象和俏皮诙谐的语言中飞扬,通篇充满幽默诙谐的味道。作为一本“想象历史人物的另一种可能”的作品,本书还内含著名人物画家周矩敏先生倾情绘制的鲁迅、张爱玲等多张人物彩色插图,与作品中相关人物图文呼应,形象传神,庄谐相济,妙趣横生。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茅盾文学新人奖房伟推出新作:“老陶然”之后聊聊“小陶然”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大江健三郎去世 ,生前访华曾“向鲁迅求救”
与鲁迅茅盾“为邻”,中国戏曲人物画研究会有了新址
对话房伟:传记写作需要诚心和耐心
鲁迅当年每月工资360块大洋,放到今天是什么收入水平?
“《钟山》之星”文学奖得主、90后作家索耳,推出首部中短篇小说集《非亲非故》
赠先生一束西湖梅
“乖姑”“小刺猬”“你的小白象”……鲁迅先生的情书也太会了!
诺奖得主托卡尔丘克《最后的故事》:用文学讲述三代女性“心灵史”|新书架
房伟新著《王小波传》:追忆有趣的灵魂与思想的炬火

网址: 文学大师的最后时刻:茅盾新人奖得主房伟《杭州鲁迅先生》 http://www.pyqsh.com/newsview44032.html

所属分类:生活日常

推荐社会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