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社会生活 从《多湾》到《芬芳》 作家周瑄璞用文学向中原乡土致敬|封面专访

从《多湾》到《芬芳》 作家周瑄璞用文学向中原乡土致敬|封面专访

来源:朋友圈生活 时间:2023年10月30日 14:43

原标题:从《多湾》到《芬芳》 作家周瑄璞用文学向中原乡土致敬|封面专访

封面新闻记者 张杰 实习生 祖木热提

在当下文坛,作家周瑄璞是一个特别的存在:常年居住在陕西,是西安作家,但她的文学写作却一直跟河南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也因此被称为“中原作家群里的省外游子”。1970年,周瑄璞出生于河南漯河临颍大周村,在那里她度过了童年时光。1979年夏天,她被父母接往西安上学,离开了自己生长的那片土地。四十多年来,周瑄璞一直生活在西安。但中原乡下的故乡却成为她“作品的魂魄”,“好像只有落脚在故乡那片土地上,才有所寄托,才有着深扎大地的强大生命力”。有人问她,她的童年与写作是什么关系,她的回答是,“几乎是一切的来源”。

周瑄璞 摄影:孙杰

从“柳青文学奖”

到“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

2015年,周瑄璞以自己家乡为原型创作的长篇小说《多湾》出版,荣获第五届柳青文学奖长篇小说奖。在这部长篇小说中,她透过一个叫季瓷的中原农村女性,讲述了一个悠长而动人的家族故事。七十余年时光,五代人的命运,从偏远乡村到大都市,如家乡的颍河水奔腾不息。 其中对女性内心世界的挖掘之深,堪称是一部“女性成长史”。作家贾平凹曾这样评论《多湾》,“一个柔弱的女子写出了一部大书。当然还是家族故事,写法也传统,但厚实沉稳,枝繁叶茂,又充满女性的细致缠绵。”2023年10月,周瑄璞的最新长篇现实题材力作《芬芳》,由作家出版社出版。这部作品也入选了中国作协“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

周瑄璞作品《多湾》

在《芬芳》中,周瑄璞延续《多湾》里的家族史诗风格,再度将目光投向中原大地,书写个人与家族、农村与城镇的历史演变及内在变化,用文学向故土致敬。

为普通人物立传

书写乡村儿女的奋斗故事

从“芬芳”作为书名也可以预测到,周瑄璞继续将女性人物作为刻画重点。写她们的发芽、开花与收获。这些人渺小、平凡,同时也善良、坚韧,扎实走过自己的生命历程,令人感动。周瑄璞的笔触善美、诗意、细腻,在为普通人物立传的同时,也书写着乡村发展之路和乡村儿女奋斗的故事。

杨烈芳、罗巧芬、杨素芬等女性是《芬芳》里的重要存在。她们命运各异,但都有着旺盛的,甚至是强悍的生命力。她们一无所有,一往无前地打拼生活,奋斗、执着、坚强、勤奋,有着不竭的动力与热望。周瑄璞也将自己对家乡这些女性的欣赏,表现在字里行间。此外,她也把家族之间互相帮衬、血浓于水的亲情热烈地展示出来,让读者在这个快节奏的当下感受到了上世纪那种真挚浓厚的情谊。作品中,她对故乡那片土地深深的热爱和眷恋也让人动容。

周瑄璞作品《芬芳》 图片由作家出版社提供

方言里往往蕴含着鲜活生动的生活气息。优秀的作家善于将方言的妙处体现到自己的作品中。在《芬芳》中,周瑄璞描摹元气淋漓的鲜活细节时,就将中原语调、河南方言使用得恰到好处,让人阅读时犹如置身于其时其境。不郎盖、不醒世、栽嘴儿、麦秸火性……在这样的语言环境中可以切身体会到故事中人物的神态表情,感受他们的幽默、无奈、倔强,甚至可以闻到河南泥土的芬芳气息。

周瑄璞不担心有的读者看不懂这些方言,“方言的魅力其实也在于似懂非懂有所懂,它不是孤立存在而是结合上下文。第一次出现不懂,第二次出现不懂,第三次出现时,就有些懂了。我认为,文学作品中的方言也不需每个都去注解,要相信读者的领悟能力。当然,我对方言的使用也注意掌握了尺度,不论是量的使用还是感情色彩的运用,在幽默的基础上有所节制,不至于显得过于繁复。”周瑄璞还提到,其实很多方言都是古汉语,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非常雅致。“比如《水浒传》《红楼梦》中的很多词语,我们老家还在用着。比如罗唣、精细、天待黑……这些词,好听又文雅。”

对话

周瑄璞:“一个村庄可写的太多了”

封面新闻:你在《多湾》中把你们老家那个叫大周的村庄写得很透了,这次《芬芳》能看得出来原型写的依然是家乡那个村庄,这次怎么找到新的角度的?

周瑄璞:跟故事所讲述的时间有关。《多湾》从20世纪初写起,很多故事与细节都是听来的。《芬芳》从上世纪70年代写起,大多都是我亲眼见到的、经历的、可感可触的。时代风貌不同,写出来的感受肯定不一样。一个村庄可写的太多了,每一家都有故事,推开每扇门都在上演着。我村人说,“你今后光写咱大周都写不完”。

封面新闻:你在河南农村只生活了几年,但从你的作品可以看出,你对河南农村非常熟悉,对河南农村的过去、现在,各种方面的变化细节,都掌握得非常准确,感觉你好像一直没离开过家乡似的。

周瑄璞:其实我近些年来不断回到老家,尤其是2019年因为中国作协定点深入生活项目。回到老家,我在村上曾断续住了几个月,写了非虚构作品《回大周记》。这本书出版之后,我发现还有很多没有写到的故事,于是又写了一本《大周表情》,已经交给出版社,大约明年春天出版。其实2019年刚回去的时候,也有很多陌生的东西,跟几十年前对接不上,但毕竟我从语言和情感上是完全熟悉的,随着每年几次、每次十天左右的驻扎,很快就把断了的事物感觉接上了。

封面新闻:你小时候在河南漯河生活的日子,是沉浸式的。这应该是后来多少次回乡也代替不了的,那段时光成为了你文学写作的一个富矿,可以这么说吗?

周瑄璞:是的,童年往往奠定一个人的一生。

封面新闻:从《多湾》到《芬芳》,女性人物在你的笔下有非常多的表现。对于中原农村的女性,你是有着一番格外的关注、观察或者感情。可以这么说吗?你觉得,在性格各异之外,她们有哪些共通之处?

周瑄璞:可以这么说。在我的感受中,中原农村女性真诚、善良、勤劳、厚道,像土地一样包容和温暖。很传统,对生活很温顺。

封面新闻:这里面有自己曾经经历的真实生活吗?故事里是否有你自己的影子?

周瑄璞:我个人经历和影子在这部作品中很少,几乎没有。我不在,但又处处在,因为很多人处理事情的方式、每一个人物的价值观,都是我让他们这样去做的。

封面新闻:在《芬芳》中能读出,里面的角色说话自带一种幽默感。这种幽默感,在另外一位河南籍作家刘震云的小说中也表现得很明显。你怎么理解这种幽默感?

周瑄璞:这种自带幽默,是在长期艰苦生活无奈之下自我开解的一种方式。面对生活压力,人会主动选择柔软而顺滑,于是就产生了自嘲和幽默。而好的文学作品,也应该有适当的幽默感,当然要有个尺度,不能流于油滑,而是参透生活后依然热爱生活的达观和纾解。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海外豫籍作家的现实主义转向
重庆作家档案丨本期人物:周鹏程
用《宝水》写出中原农村精气神
李明春《川乡传》写出乡土“骨血”
丁子:从一棵树到一片林|中原作家
2023年莲池文学周在河北大学举行
新世纪河南文学的城乡叙事及其新变
阿来在“作家活动周”上文学课:文学创作是美妙的劳动过程
第四届“21大学生国际文学盛典”致敬加拿大作家阿特伍德
中国版《昆虫记》 向200岁的法布尔致敬

网址: 从《多湾》到《芬芳》 作家周瑄璞用文学向中原乡土致敬|封面专访 http://www.pyqsh.com/newsview44978.html

所属分类:生活日常

推荐社会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