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社会生活 “期待是所有心痛的根源。” 如何对生活和他人抱有合理的期待?

“期待是所有心痛的根源。” 如何对生活和他人抱有合理的期待?

来源:朋友圈生活 时间:2023年10月30日 21:13

原标题:“期待是所有心痛的根源。” 如何对生活和他人抱有合理的期待?

策划 / Nico

撰文 / Nico、亓井

专业支持 / 亓井、淼淼、纯纯

编辑 / KY主创们

期待,原本应当带来积极的情感。它既是希望可以被实现的目标,又是纯粹的希望感本身,承载着我们对未来的美好期许与向往。然而,我们却又时常会因为期待与现实之间的落差,反而陷入更低沉的心境。

不合理的期待是痛苦和愤怒的原因所在。莎士比亚也曾说过:期待,是所有心痛的根源。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对期待的管理都是把握幸福、内心平静、人际关系和生活满意度的关键(Meinecke, 2011)。

我们默认自己的期待是合理的,并希望自己可以通过坚持为一个不变的期待付出努力,而最终实现它。但事实是——许多人的期待本身就不一定是合理的。这也让后续的付出和努力都显得更为可惜,更不用说因期待落空而带来的负面情绪了。

那么,怎样的期待属于不合理的期待,我们该如何判断?而合理的期待又应该是什么样的?来看今天的文章。

不合理的期待有哪些特征?

不合理的期待通常可以分为以下五种:

依据他人经验产生的期待

例如,听别人说 “在一段好的关系中,你们是不会吵架的” “你需要敞开心扉、和伴侣谈论一切”等。

有些期待并不是基于我们自己的需求出现的;也不一定和我们的目标相关。只是他人做到了,或是他人的价值观中,认为这样是好的,我们便也出现了相应的期待。这类期待往往让人不必要地受伤。

不确切的、模糊的期待

这类期待很常见,例如 “我要遇到一个对的人”“我要过上理想的生活。” 当你进一步提问:“什么样才算对的人?”“理想的生活是什么样的?”对方却很难回答上来,因为ta们并没有仔细考虑过自己在期待着什么。这类期待会让人陷入完美主义陷阱,过快否定现实。

没有面对现实的期待

这是一类自我安慰型期待,往往用来自我洗脑,用幻想安慰自己。例如“只要努力,就一定能实现目标”“只要我付出,ta总会对我变好”。这类极其难以实现的、超出我们能力范围很多的期待,给我们带来的伤害最大。

建立在比较之上的期待

“更好”是无止境的,建立在比较之上的期待也是很难被满足的。即使一时被满足了,也很难带来踏实的幸福感。而一旦出现了动摇、或是在某些时刻表现得略逊一筹的情况,会让人加倍地紧张、担忧、不满。

寄托于他人身上的期待

和自己无关的期待,则是在将他人过度卷入到自己的课题。例如“Ta能解决我的问题”。执着于期待他人来满足自己的需求,其实更像是在对他人提出强硬的要求。

那么,合理的期待

又是什么样的?

对生活,与失序共存

对生活最合理的期待,就是不抱有期待。这并不是让你带着一种消极而悲观的态度看待未来,而是说,当你能放下对生活的控制欲,开始学会接纳变化和意外,那便是你真正享受生活、活在当下的开始。

研究发现,要享乐的生活,还是要有意义的生活,的确是一件需要取舍的事情(Baumeister, 2013)。你可以选择肤浅享乐的生活,也可以选择有意义却无法轻松享乐的生活。你不用总是停留在其中一个状态,但你很难同时两个都要。

其实,“安稳的生活”本身就是一种很高的期待。因为激励着我们做出改变、把握住人生转折点的,正是人生经历中的那些纷扰和失序。这些不够安稳的要素,恰恰是每个人生命故事的主要线索(Bruner, 1999)。

我们能做到的事情是有限的,生活能为我们带来的东西也是有限的。不论是工作、学习,还是生活的其他部分,当我们能明白并接纳自己只能获得有限的回报,才能构建起合理的期待。

对关系,不期待完美

绝大多数人都应该降低你们对爱的期待。没有任何人能做到持续不断地爱着一个人。我们都只能在一些善意的时刻付出和感受爱。所以,不要在关系里要求时时刻刻的关注。好的关系是独立和依赖的平衡,做你自己的事、过你自己的生活,然后尽可能多地制造关系中彼此给予善意的瞬间。

(还有哪几种行为会破坏亲密关系?后台回复关键词「不合理的期待」,查看12种会破坏亲密关系的期待)

不要相信“伴侣应当无条件地接纳全部的你”,没有任何人应该这样做。作为成年人,我们都需要为自己的言行、情绪负责。

爱不等于被爱。在关系中不能只考虑自我收益,也要考虑自己能为对方提供的爱、意义与价值。但是,哲学家Ayn Rand说过:“不要觉得你为一个人付出很多,对方就应该爱你。爱情里的货币从来不是付出的多少,而应该是每个人自己的品德。” 付出的时候,保持慷慨的心态,你在做一件很美好的事,说明你拥有爱人的能力,不要过度执着于回报。等自己不想再付出时,自然会出现关系的变化。

我们每个人都是很难相处的伴侣,直到找到刚好能相处得来的那个人。不要有优越感。你和你的伴侣一样有很多问题,而且很多人都知道,只是ta们没有也不会告诉你。

大部分人在关系中都自我解释得太少,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在关系中成为“老师”,教会对方理解自己和回应自己。

对友情,要容纳复杂

被朋友“利用”是正常的。即使是纯粹的、深刻的友情,也会和两个人各自的利益有一定关联。因为好的友情应该是互惠的,且同时包含情感性(affection)和工具性(instrumentality)(Wong, 2021; Rawlins, 1992)。

哪怕是最好的朋友,也会在一些时候考虑ta自己胜过考虑你,尤其在恋爱和有了自己的家庭之后。这是正常的。每个人的生活都有许多面,当你的朋友为你付出时,保持珍惜和感激,在你的朋友暂时转向其他面的时候,也可以保持理解和宽容。

如果你想要留住儿时的朋友,就必须学会求同存异。不同的生活际遇会让人对生活和世界都产生许多不同的看法,而在友情中,两个人有一样的观点并非必备条件。相互的关心和祝福才是。

事实是,一些竞争对手其实也是我们的朋友。研究表明,从青春期开始,纯粹的朋友和纯粹的敌人都会变少,而亦敌亦友、爱恨交加的“友敌(frenemy)”的关系则会越来越多,甚至变成了成年人的世界里最经常要面对或扮演的社会角色(Holt-Lunstad, 2007)。“既是朋友又是敌人的人,你们之间的关系既是互惠互利或互相依存的,又是竞争性的、充满了危险和不信任的。”

互惠是友情的基础,它指的是两个人同等为对方付出情感,双方对这段关系的认知一致(Vaquea & Kao, 2008)。如果有些关系里,你感受到不对等,你确实应该结束它。

友谊需要双方都有一定的投入、但不过度。如果双方对友谊的投入程度都很低,很可能会导致无法维持长期友谊。而如果有一方对友谊的投入程度过高,ta就很可能会留在一段糟糕的友谊当中不肯出来(Horan, 2013)。

对亲情,要维持平衡

与父母最好的关系,未必是大多数人想得那样完全独立开,而是既不相互依赖,也不完全分离。即我们对父母同时存在着“离合需求”——想要脱离父母寻求独立自主的需求和与父母维系心理联结的需求,这两种需求维持着动态平衡(Youniss, 1983)。

在中国社会,想要脱离父母寻求独立是相对困难的。不仅父母难以离开我们,我们在成长过程中,自我其实也早已渗透了父母的部分(Yu, 1996)。因此一步到位建立离合平衡是不现实的。可以先在认知和解决冲突方面寻求独立,在情绪和功能方面和父母保持链接。

父母未必都是成熟的、全能的,有时我们也需要审视自己是否对ta们有不合理的期望:常见的是要求父母牺牲自己所有的利益来支持我们,否则就觉得ta们不爱自己;还有一种隐蔽的不合理期待,则是希望父母能理解和支持我们的所思所想。但是说到底,我们不能控制别人按我们的心意回应,父母也不例外,沟通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我们要成熟地将自己的真实的想法和心情传递给对方。

对自我,在良好心态中活出最大潜能

一定程度的自我厌恶和自我怀疑是正常的,没有人能够在毫无自我怀疑的情况下,相信自己,也没有人能够在毫无自我厌恶的情况下,真实地爱自己。 不要严苛地对待自己,也不要严苛地自律。我们只有在和自我保持良好的关系时,才能有好奇心、有内驱力、有创造力。接纳自己和关怀自己永远比批判自己更能带来长期的成长动力。 每个人都有活出自我最大潜力的本能欲望,也都有创造欲。只是压力、焦虑、恐惧会阻碍我们感受到自己的本能。不必担心自我接纳后会“自暴自弃”。我们不必被恐惧驱动,可以被创造驱动。 你通常没有自以为的那么特别,但同时也没有自以为的那么平庸。要学会平视自己,而不是仰视或俯视自己。客观的自我认识,充分的自我了解,才是自信和笃定的起点。

然而,对许多人来说,习惯性自我否定与怀疑近乎成为本能。如何真正做到全然接纳自己、关怀自己?

我们非常推荐大家来试试正念练习,在正念的练习中,把全部的思维和注意力投入此刻,帮助我们放下头脑中原本的评判、干扰,觉察到真实的感受和需要,感受内心的平静与幸福。

如果你也觉得,自己总陷入内耗、拧巴、自我怀疑、身心分离的负面漩涡……那么,你一定要来试试KY隆重出品的这门:能帮助大家用身体的行动改变思维的状态、提高自我觉察、增加自我关怀,坚持打卡还能赢全额返现的「21天正念深度疗愈营」

这门21天正念打卡营自年初上线,每期2000席位不到三周就全部售罄。首期正念营结束好评率高达97.3%:除了让大家激动的打卡返现福利导师的专业带练、耐心答疑,课程设计的易学性、有效性,是真正能帮大家将正念内化为习惯、融入日常生活,提升自我觉察、调节负面情绪。

KY特邀MBCT正念认知疗法认证导师祁麟出品

历时6个月 精心打磨

「唤醒内在力量 | 21天正念深度疗愈营」

营期累计打卡21天 得499元全部报名费用返现(相当于0元免费学‼️)

营期累计完成8天打卡 得129元学费返现

‼️今年最后1期 招募最后1周‼️

席位紧张↓戳下图立刻报名↓

(P.S.考虑到前几期因限量未上车的伙伴,我们特别决定再延一期,本期也是今年最后一期,错过就真的没有了!!最后1周招募时间,想尝试练习正念的你赶紧上车吧)

References:

Baumeister, R. F., Vohs, K. D., Aaker, J. L., & Garbinsky, E. N. (2013). Some key differences between a happy life and a meaningful life. The journal of positive psychology, 8(6), 505-516.

Bruner, J. (1999). Narratives of aging. Journal of aging studies, 13(1), 7-9.

Holt-Lunstad, J., Uchino, B. N., Smith, T. W., & Hicks, A. (2007). On the importance of relationship quality: The impact of ambivalence in friendships on cardiovascular functioning. Annals of Behavioral Medicine, 33(3), 278-290.

Horan, Sean M. (2013). Will it last?. Psychology Today.

Meinecke, C. (2011). Are lowered expectations the key to happiness? PsychologyToday.

Rawlins, W. K. (1992). Friendship matters: Communication, dialectics, and the life. Course Aldine De Gruyter, New York.

Vaquera, E., & Kao, G. (2008). Do you like me as much as I like you? Friendship reciprocity and its effects on school outcomes among adolescents. Social science research, 37(1), 55-72.

Wong-Shing, K. (2021). Are you in a Codependent friendship? Here are 8 signs that you may be. mindbodygreen.

Youniss, J. (1983). Social construction of adolescence by adolescents and parents. New Directions for Child Development, 22, 93–109.

余德慧、蔡怡佳(1996). 親子「離合」關係與離家問題。高師輔導所刊, 1, 1-29。

图片源自网络,侵权请联系。

搜索文章丨心理测试丨招聘丨转载丨合作 请戳菜单栏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一个人痛苦的根源:期待太高
一个人痛苦的根源:“困”在别人的期待里
真正成熟的状态,是对别人的期待为零
成年人最好的社交方式:做自己,利他人,低期待,有界限
合理信念:不介入他人麻烦
看看人家回归的速度! 期待期待~有新歌听了
正观漫读|自在的关系,要允许他人做自己
杨绛: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无关
减少期待,落落大方
最期待影视化的作品:沈从文小说《三三》

网址: “期待是所有心痛的根源。” 如何对生活和他人抱有合理的期待? http://www.pyqsh.com/newsview45008.html

所属分类:生活日常

推荐社会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