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社会生活 麓山之南:有些青春拒绝结束

麓山之南:有些青春拒绝结束

来源:朋友圈生活 时间:2023年10月31日 07:19

原标题:麓山之南:有些青春拒绝结束

1997年秋冬之际,在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一间狭长的小屋,三个95级的大三男生,横七竖八地躺在那张千疮百孔的皮沙发上,付出三包硬壳白沙烟和彻夜不眠的代价,完成了一份“电影文学剧本”的构思。

其中,一个带着邵阳口音的伢子就是梁振华,日后编写了《理想照耀中国》等著名影视作品的文学教授。那一年他20岁。

站在46岁的地方回头看,梁振华一生的功成名就似乎早已注定。但在麓山下,那个还不知青春为何物的夜晚,完全不了解电影“奥秘”的他看到的是什么?对未来有怎样的幻想?

近日,潇湘晨报记者专访梁振华,从他的口述和实地探访中寻找一份关于麓山之南青春激情的原初记忆。

本报记者陈樱芷长沙报道

在湖南师范大学校园中心,有一条小路串联起了二里半校区的南与北,每逢春夏时节,路边素白的木兰花竞相绽放,因此得名“木兰路”。

1995年至2002年,作为湖南师范大学首届中文基地班的毕业生,梁振华在长沙度过了长达7年的求学生涯,对于他来说,关于长沙的记忆锚点便与这条麓山脚下的木兰路息息相关。在他的回忆中,这条路上有一张总是写着诗的黑板,名曰“木兰诗行”,这是他每天在木兰路往返时最期待的一景。

如今故地重游,虽然木兰路上已不见那张黑板,但木兰诗行与它的创立者黑蚂蚁诗社却以学生社团活动的形式延续着,麓山脚下仍有青春之声回荡。

回忆

在木兰路上往返的青春

“能追忆者,始是‘生命之真’”。在作为校友代表的一次演讲中,梁振华引用了钱穆先生的这句话,来说明自己和湖南师范大学的联系。

木兰路并不是一条宽敞的大道,却承载了无数师大学子最深刻的回忆。它的各个岔道连接着师大的不同学院,东侧是宿舍,西侧有食堂,梁振华的青春便在这条路上往复,从18岁一直走到25岁。

作为师大最早成立的学院,文学院的教学楼坐落在木兰路的最北侧,在路的尽头拾级而上,穿过树木葱茏的樟园,就可以看见语数楼(现文渊楼)纯白色的三连拱门。

“我们7点40分左右从宿舍出来,走过食堂,就着酸菜啃着馒头,8点到教室上课。”对于梁振华来说,关于木兰路的回忆不仅仅是生活的碎片,还有学识的熏陶。因为木兰路是师大学子每天的必经之路,学生活动也总爱在木兰路上开展,这其中最为显眼的,是一块两米长、一米宽的黑板,这块黑板依着一颗木兰树放着,上书四个大字:木兰诗行。这里每天都会有不同字迹的粉笔字,写下一首诗。“有些诗是摘抄的,还有一些是他们自己写的,在我们这一代师大人的心中是一道靓丽的风景。”

这块黑板由黑蚂蚁诗社设立,而创立诗社的正是梁振华的几名学弟,虽然具体的诗句已逐渐淡忘,但诗情与共鸣仍在梁振华的心灵中留下了雪泥鸿爪,“那块板子就立在文学院楼下,过去理化楼和木兰路交界的地方,从我大二一直放到大四。每天路过我都要停下来,看一看,享受一次精神的洗礼,然后去上课”。

机遇

因两张电影票改变的人生

“我当时没有参与诗社,搞的是影评协会。”也是在麓山脚下,梁振华与影像电视结下了难解的姻缘。

梁振华在一篇随笔中记录了自身“触电”的最初记忆:那是1997年秋冬之际的某个夜晚,在文学院二楼拐角处,一间狭长的小屋,三个95级的大三男生,横七竖八地躺在那张千疮百孔的皮沙发上,付出三包硬壳白沙烟和彻夜不眠的代价,用带有湘乡、宁乡、邵阳三种风味的普通话完成了一份“电影文学剧本”的构思。“一个星期以后,剧本居然炮制成功了。”这些文字最终被留在校园刊物《电影沙龙》中。

而这份“电影文学剧本”能够诞生,还要追溯到比1997年更早的一个秋天。

大一军训还未结束的一晚,因为书画特长保送生的身份,梁振华被学长以两张露天电影赠票作为交换,邀请加入影评协会,希望他能负责协会的海报。大三时,梁振华又成了社团的负责人,并担任《电影沙龙》的主编。命运的齿轮早因两张免费的电影票开始悄悄转动。“这样一条清晰而又出人意料的成长轨迹,似乎正验证着生命的诡谲与宿定——我们永远不可能知道,哪一个微小的细节,正决定着自己人生的方向和际遇。”梁振华后来写道。

除了充满宿定感的际遇,梁振华在长沙留下的关于影像的回忆也不乏浪漫。

当时溁湾镇已经有了商业街,街上有一个小礼堂,拉了一块幕布在投影,美名曰“环球影厅”。“影厅经常跑来师大宿舍里发传单,传单上全部都是这一周要放的电影,我们就拿着传单确定星期几去看电影。”在梁振华的回忆中,几乎每对恋爱的情侣都会去影厅看电影,“我当时一周也会去溁湾镇一两次,在1998年,我和女朋友一起看了《泰坦尼克号》,印象最深刻”。

2002年,梁振华结束了在长沙度过的7年求学生涯,与这座城市道别。“现在的潇湘中路特别宽敞,还有了观景台,我回来看了只感叹,湘江还在,只是物非人也非了。”

“当年沿江的这条路(潇湘中路)还是很窄的,下雨时路上都是水洼,行车经过总能溅起一身泥。”无论是做家教、去电台实习还是单纯去溁湾镇闲逛,梁振华总要坐着公交车经过这条路,“这条路线我坐了数百遍,那是5路公交车,一路从师大出发,经过新民路到江边,最后来到溁湾镇”。熟悉的景象在他走后发生了覆地翻天的变化,唯独记忆中公交车的播报声和江畔的晚风还引得他时时反顾。

新颜

木兰花下还有人在写诗

左侧是食堂,右侧是校舍,路的两侧生长着郁郁苍苍的树木。随着饭点的临近,学生们从木兰路连接的各个支线——教学楼、宿舍或是篮球场……聚集在这条历史悠久的校园路上,宛如支流汇入同一条江水。

抱着书的学生意犹未尽地讨论着教室里未完成的课题,二三好友手挽着手苦恼中午该选哪一个食堂窗口,球场上还回响着拍球声与吆喝声。10月27日,潇湘晨报记者循着这名老校友的回忆,再次来到木兰路口,仍能感受到一所高校旺盛的生命力。

沿着木兰路向北走去,这条街上的饭堂已经新修了一座,中午的饭菜香扑向每个行人。那座旁边总是放着木兰诗行黑板的理化楼已经被拆除,换成了如今气派的中和楼。穿过这座楼宇便是樟园,不少学生围坐在樟木下的石桌石椅,凑在电脑前认真研习。眼前的中文系教学楼有着熟悉的三连拱门,只是砌上了红色的砖瓦,抬头便可看见银色的“文渊楼”标牌,教室窗口传来学生们的讨论声,再向远处看,是苍郁的岳麓山。

虽然木兰路上那张总是写着诗的黑板没有保存下来,那棵大树也在肆意生长后被修剪了枝干,但黑蚂蚁诗社却仍以文学院社团的形式,由一代代学生延续了二十多年:过去,读者们若是有什么想说的,可以直接写小纸条贴上黑板,而如今黑蚂蚁诗社创立了微信公众号,有了征集邮箱与社交媒体群聊。每逢节气变换,木兰诗行便“复活”了:黑蚂蚁诗社会通过网络等渠道征集原创诗歌,将佳作抄写在小黑板或纸张上,在校园里展示。而梁振华曾负责的影评协会,则衍生出了主题影展、电影配音大会等趣味活动。

走到研究生宿舍前坪的公交车站,即将离开时,一名抱着一沓信纸的学生拦下了记者,“同学好,你愿不愿意为师大写一封信?”原来,第二天恰巧是湖南师范大学建校85周年,宿舍前坪的正中央摆放着庆贺周年的幕墙,幕墙前有一张深褐色的方桌,桌子围满了奋笔疾书的学生,还有没有椅子的便蹲在地上写。有学生告诉记者,他们正是师大文学院的在校生,这是他们为母校校庆组织的活动。身为校友,记者也蹲在桌子旁,写下了对这所见证无数人青春的高校的真挚祝福:“愿木兰花年年绚烂!”

每一年,木兰花都会按时盛开,就像总会有新鲜的青春面孔加入校园。湖南师范大学的木兰盛景,不仅是校园路上的满园繁花,更是学风浓郁、人才济济。虽然岁月在变换,学生也在更替,但校园里依旧有人在写诗,依旧有人愿意为了电影而创作,校园里混着文艺理想和青春激情的那股清风仍将在麓山脚下经久不息。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隐在麓山云梦湖,问学师大向阳坡的著名作家唐国明
做人民的学生 30余名文学名家齐聚岳麓书院畅谈湖湘文化
朱子重穷理,南轩重居敬。此朱子、南轩之不同也
再看山水还是青春
书馆主理人王淼淼:通过阅读与自我对话|Z世代 正青春
高考结束,妈妈目睹女儿被表白,青春就是这样,纯真勇敢
张一南解析“读古人”的意义
韩星南柱赫被选为宪兵 将于明年9月19日结束兵役
北大国文课系列又出新,作者张一南现场分享:看六朝群星闪耀
“正青春,续文脉”:2023“传统文化月”启动

网址: 麓山之南:有些青春拒绝结束 http://www.pyqsh.com/newsview45030.html

所属分类:生活日常

推荐社会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