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社会生活 【推荐阅读】语文教师要有“几把刷子”

【推荐阅读】语文教师要有“几把刷子”

来源:朋友圈生活 时间:2022年07月18日 10:03

原标题:【推荐阅读】语文教师要有“几把刷子”

“几把刷子”有个典故。

我国古代文人把“笔墨纸砚”看作“文房四宝”,尤其是毛笔,更是宝中之宝。

一次,一位文人挽起衣袖,提起毛笔写了一副龙飞凤舞的字,还创作出一篇惊艳天下的宏文。

当其他文人雅士称赞他的文章写得精妙、书法自成一家时,他就自谦有“几把刷子”,别无其他。

于是“几把刷子”最终成了本领和能力的代名词。由“几把刷子”我想到了语文教师的看家本领。

01 听能得要领

听,是一种接受口头语言信息的能力,是语文教学所需要的一种较为高级的语言智力。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朗读、复述、答问、讨论、置疑,都属于过耳之声,稍纵即逝,教师要及时对其做出恰当的评价谈何容易。

这个评价,一能辨音——听瞳普通话和有关方言,做到听得真切,不出差错;二能举要——边听边捕捉讲话的要点,记下重要内容;

三能明义——听清楚讲话的中心意思,听懂讲话的“弦外之音”;四能识讹——听出讲话中的问题,诸如观点、用词造句等方面的错误。这些都是教师学识水平、教学能力的综合表现。

贾志敏先生有一项独门绝技,那就是“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在转瞬即逝的学生发言中,能及时捕捉到语病,并给予准确地纠正。

有一次,课堂上一个小朋友写作文时说了一句话:“暑假里,我和爸爸有幸到杭州来。”

贾老师当场就说,你这句话有四个毛病,听课的老师们心里直嘀咕:这句话也可以呀!

贾老师说:第一,“我和爸爸”的这个“和”字用得不当,爸爸是大人,“我”是小孩,应该是“我随爸爸”;

第二,“有幸”一词不当,你到杭州来可能是有幸的,但爸爸是大人,到杭州来可能很经常且很快就到了,所以应是“我有幸随爸爸”;

第三,你在上海,不能说“到杭州来”,应是“到杭州去”;第四,到杭州去干什么?即便是有幸,下面的内容也应该是有幸的,如果你到杭州去奔丧,也叫有幸吗?

听课老师不由得佩服贾万方数据老师敏锐的语言捕捉能力,这没有超强的语感是无法做到的。

但是周遭的青年语文教师,有这样看家本领的人太少了。

课堂上,学生发言有语病,老师听不出来,即便听出来了,也不能及时纠正,习惯用一个“好”字让学生坐下;批改中,学生作文有语病,老师看不出来,即使发现了,也不能准确修改,习惯用一个“阅”字一笔带过。

“好”也罢,“阅”也罢,都是语感能力太差的表现,不得已而为之。

语文教师其实是一名“语言教练”,也是一名“语言医生”,咬文嚼字是基本功。要想练就摆弄文字过硬的本领,必须天天做课,日日练功,否则是不能登堂入室的,正所谓“要学惊人艺,须下死功夫”。

02 说能得人心

语文教师所说的基本功有很多,包括说普通话的能力、课堂讲话的能力和教学演讲的能力。

漂亮地说,一能抓住人心,二能打动人心,三能深入人心。抓住人心,即有吸引力;打动人心,即有感染力;深入人心,即有说服力。

语文教师讲话应当成为学生的楷模,如果不能以声引人、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不能做到声情并茂、情理双至,就很难深得人心。

请看于漪老师教学《茶花赋》的片段:

今天,我们学习《茶花赋》,作者杨朔。这篇散文是一首歌颂伟大祖国的赞歌,发表于1961年。我们伟大的祖国有五千年的古老文明史,有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辽阔土地,有许多令人神往的名山大川,还有勤劳勇敢的各族人民。每当提起这些,我们的心中就会涌起热爱祖国的情感来,可是要我们拿起笔来写的时候,有的同学就写不出来了。对于这样一个主题,怎样才能表达得具体形象,而且能写出新意呢?杨朔的《茶花赋》就在这方面给了我们与众不同的感受。

究竟是怎样不同的感受呢?于漪老师这一不寻常的导语,就像抓住了同学们的心一样,立即唤起了大家学习新课的浓厚兴趣。

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目不转睛地盯着她,就连在场听课的老师也产生了强烈的学习欲望。大家盼望她教下去,同作者一起到那情感交织的优美意境里去遨游。

就在此时,于漪老师请了一位同学有感情地朗读了课文的第一节,然后,她满怀深情地对同学们说:“对于祖国,古往今来,有多少文入学士写诗作文讴歌她,论语更有多少画家泼墨挥毫描绘她。现在,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在你们学过的诗词中,有哪些是描绘、赞美祖国大好山河的?”

经于漪老师一问,课堂里顿时活跃开了。一首首传诵干古的名诗佳词,就像一串串珍珠一样,在同学们脑海里闪现。

这时,于漪老师因势利导,抓住课文中画家的一番话,领着同学们吟诵了三首诗——《题西林壁》《望庐山瀑布》《饮湖上初晴后雨》。同学们一唱三叹,心驰神往,犹如进入了一个又一个奇丽壮观的画境。

正当学生沉醉在对祖国满腔热情满腔爱的气氛之时,于漪老师话锋一转,画龙点睛地说:“然而,祖国幅员之辽阔,山河之壮丽,你纵然以蓝天作纸,海水作墨,也终难尽善尽美地把她描绘出来。

你看,还有那孕育中华古老文明的黄河,一泻千里滔滔波浪的长江。祖国风光无限好,太丰富多彩了,正如画家说的,‘你就是调尽五颜六色,又怎能画得出祖国的面貌?’既然如此,作者又是怎样用一朵茶花,进行巧妙的艺术构思,把她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来的呢?”

接着,于漪老师请一位女同学朗诵课文的第二部分。

读毕,她缓步走上讲台,在黑板上写了一个大大的“醉”字,让同学们说说它的分量和作用。

讲到这里,虽然前后只五六分钟,但是于漪老师却用诗一般的语言,大力渲染铺垫,让祖国山河的无限风光在学生胸中激荡,水到渠成地呼出“醉”字。

讲课中,于漪老师始终缘文释道,因道解文,很有艺术性。

03 读能得真谛

朗读在语文教学中举足轻重,是语感训练的基本内容。教师的朗读要能使学生为之动容,要足为学生示范,要求字字入耳,句句入心。

美的地方要读得学生心向往之,丑的地方要读得学生深恶痛绝,乐的地方要读得学生忍俊不禁,悲的地方要读得学生蹙眉落泪。

支玉恒教《第一场雪》,清新明快,淡雅平实,突出了朗读指导。于关键之处点拨,重点之处强调,阻塞之处沟通。请看:

师:对了,静。既然很静,这段课文就该读得很静。大家听我读一下,我用两种方法读,你们听听哪一种方法能表现出“静”。(先用实而重的语气读)静不静?

生:不静。

师:再听,(用虚声读)静不静?

生:静了。

师:为什么呀?第二种读法我是用虚声读出来的。读课文的方法很多,轻、重、缓、急、虚、实、浓、淡,还有刚、柔。这么多读法,咱们先不说,只说今天的。刚才说了,“纷纷扬扬”那几句读得很浓,很重,而这一段就读得比较虚,会读吗?练一练。

师:好,谁来“虚一虚”呀?

师:读得不错。但是这个“咯吱”要按她这么读。这根被雪压断的树枝该有多粗?就这么粗吧,(教师做了一个相当于桌腿粗的手势)这么粗的树枝还能被雪压断吗?

生:压不断。

师:能被雪压断的树枝肯定很细,所以“偶尔‘咯吱’一声响”中的“咯吱”读得再轻一点。(范读)

支玉恒不但会读,而且更会指导。学生只有把自己置于课文情境之中,让自己和作者心灵相通,同作者一起去观察、去体会、去想象、去思考,方能活生生地显出语言文字的“形”,美滋滋地读出语言文字的“味”,这就是支玉恒的能力。

04 写能得佳文

有人说,只会讲文章,不会写文章的老师,充其量算是“半个语文教师”。

何以言之?因为一个语文教师写作水平的高低,会直接关系到他的教学质量。

正如叶圣陶先生所云,唯有教师善读善写,乃能引导学生渐进于善读善写。

正因为如此,语文教师应当具有写一般文章的过硬本领,在审题、立意、选词、造句、谋篇等方面确有见解,用自己的体会把为文之道,行文之法给学生讲清楚,这样,才能有效地指导学生作文,帮助他们切实提高写作水平。

于永正是叶圣陶先生语文教育思想的忠实践行者。遵照叶老的教导,他要求学生写的作文,几乎都先“下水”。一“下水”,心里什么都明白了,什么难易深浅,什么起承转合,都在他心里了。了然于心,成竹在胸,走进课堂就有底气了。

如果哪一次没写“下水文”,心里总觉得欠了点什么,有一种“失职”的感觉。实践告诉他,写“下水文”是最好的作文备课。

一天,一位主任检查老师的作文备课。一看于永正的备课,只有一篇“下水文”,于是就找他谈话:“作文备课怎么没有目的要求、重点、难点以及教学过程呢?”

于永正说:“一‘下水’,您说的这些就都在我心里了。”主任肃然:“但不写,总不大好吧?”于永正嬉皮笑脸:“您网开一面,让我实验!”主任笑道:“取得经验,全校推广!”于永正激动得跳了起来。

于永正对写“下水文”有很大的乐趣,他常常陶醉在用文字为自己营造出的小天地里,甚至百看不厌,徘徊其间,忘乎一切。

05 书能得好字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所写的字,不管是钢笔字、粉笔字,还是毛笔字,不管是写在作业本上的、黑板上的,还是墙报上的字,都要给学生以示范。

具体说,第一,能写工整、匀称、秀美的钢笔字;第二,能写大小适中、笔画规矩、美观大方的粉笔字;第三,能写有帖意、字体工整、结构合理、起笔收笔交代清楚的毛笔字。

其实练字并不难,每提笔时,严肃认真、不苟且就是了。

于永正有着深厚的书法底蕴,他的板书堪称学生的字帖。

在教《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时,有这样一个教学环节:他面带笑容,半蹲下,抬起右手,指导学生写“妻”字。边写边说:“第一横要怎么样?要短。第二横,长一点。‘女’的起笔就在这竖跟前,不要写长。这最后一横怎么样啊?最长。你看我写的这个‘妻’字多端庄啊,多端正啊!平平稳稳,盘腿打坐,这是个贤惠的妻子。”学生会心地笑了。

字如其人,写字即修行。为了给学生习字树立标杆,于永正在备课时总是要拿出一定的时间练字。

每课要求学生写的字,他必先照着字帖练,要求板书的词语,他也要练。不琢磨透每个字的间架结构,不看准每笔的起笔、落笔,不把每个字练好,他是不会善罢甘休的。

他认为:“别的不敢说,在写字上,我是个很较真的人。”正因为如此,他的一手好字,遒劲挺拔,如刀刻斧凿,让人羡慕不已。

语文教师要想有“几把刷子”,需要学习、学习、再学习。

在学习中,必经过王国维在《人间词话》所描绘的三种境界:第一境,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境,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境,众里寻她干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只有不畏艰难,目标高远,坚定不移,孜孜以求,干锤百炼,方能成正果。

文/白金声双城区教师进修学校,黑龙江哈尔滨150100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推荐阅读】语文教师要有“几把刷子”
2022“阅读北京”启动 将主打四大主题活动
200本付费好书首次限免,阅文集团与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共推全民阅读
中国人的故事|杨佳:阅读和书籍,让我看见了生命航行中的灯塔
我的阅读感悟(阅读时光)
红学专家讲“准确阅读《红楼梦》”
10本好书引领少儿阅读风尚
公共丨第十七届文津图书奖在国家图书馆揭哓
记住:做人要有自知,相处要懂得尊重
南京未来科技城:盛夏时节 在悠谷一起阅读消暑

网址: 【推荐阅读】语文教师要有“几把刷子” http://www.pyqsh.com/newsview4584.html

所属分类:生活日常

推荐社会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