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社会生活 岳麓书会丨一切从漫水出发 蔡皋王跃文跨界对谈

岳麓书会丨一切从漫水出发 蔡皋王跃文跨界对谈

来源:朋友圈生活 时间:2023年11月14日 22:39

原标题:岳麓书会丨一切从漫水出发 蔡皋王跃文跨界对谈

11月12日,第二届岳麓书会蔡皋、王跃文跨界对话在长沙不吝书店举行。

活动现场。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蔡娟 通讯员 冯博 长沙报道

故乡,在一个作家和一个画家的心中和笔下意味着什么?

11月12日,第二届岳麓书会期间,著名绘本画家蔡皋、著名作家王跃文相聚长沙不吝书店,围绕“此心安处是吾乡”这一主题,为读者带来一场跨越文学与艺术的对谈。

“我的创作就像一条河”

每个人在追溯自己源头的时刻,都会不自觉地回望故乡。

蔡皋是国宝级宝藏艺术家,也是地地道道的湖南妹子。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起,蔡皋就从事图画书的编辑和创作,笔下诞生了《荒原狐精》(现名《宝儿》)《晒龙袍的六月六》《桃花源的故事》《一兜雨水一兜禾》《花木兰》等图画书的经典作品。

当被问到为何坚持民间传统题材的创作,蔡皋用她读王跃文长篇小说《家山》的体验,讲出了自己对中国人文化根脉的理解。“回眸凝望自己的根源,那个水源丰沛得不得了。”

对蔡皋而言,传统题材的绘画并不是一种坚持或选择,而是自然的情感流露。“所有人的出发点都在自己脚下,都是从我们的故土故乡和童年那种丰沛的山里面发源出来的。焉得不留恋?怎么能够忘怀?”蔡皋说,故乡和童年的记忆就像汩汩泉水,为她提供不竭的力量。

蔡皋、王跃文作品。

而对王跃文来说,书写故乡其实是他在创作题材上的一种改变。王跃文早年的作品如《国画》《苍黄》,多是深具忧患意识与批判锋芒的现实主义之作,步入中年,才以家乡为原型创作了《漫水》和《家山》。

对于自己的“变”,王跃文用河流的流淌来比喻,他说:“人的创作也像生命一样,就像一条河,有源有流,要奔向更远的地方。”王跃文说,河水会有浚急,有回旋,但源头始终如一。

王跃文自称乡里伢子,他从小生活在乡村,因此会用一双非常本真的、纯朴的眼睛去打量生活,进行文学表达。人在打量生活的时候,可能不同的时间段或者年龄段的情绪情感不一样,但是整个过程是连续的。无论《国画》的冷峻还是《漫水》的温情,王跃文从乡土里传承下来的对善的追寻,自始至终贯穿他的笔墨。“到了四五十岁慢慢回望故乡的时候,这双眼睛跟少年乡里伢子的眼睛是同一双。”王跃文说。

“没有《漫水》,就没有《家山》”

作为具有一定人生阅历的成熟艺术家,蔡皋、王跃文都清楚,真实的世界不会像蔡皋在《花木兰》《桃花源的故事》中所表现出来的一样美好。但蔡皋说,她之所以选择用美的方式表现人和物,是因为她视文学和艺术为一种拯救。

“我的作品都是‘逼’出来的。”蔡皋表示,生活和色彩一样,处处都是在对比关系中间,很多时候,我们不得不在善和它的对立面之间做选择,她问自己和观众,“花木兰的对立面是什么呢?假如不这样画花木兰,那要把花木兰画成什么样子呢?”花木兰的美,是在战争的背景下凸显出来的,将残酷的战争与温暖的人性相比,蔡皋认为自己不得不选择温暖。与其揭露人间的伤痛,她更愿意在作品中建造一个乌托邦式的桃花源,治愈自己,也治愈他人,还生命以它本来舒展的模样。

王跃文在他的创作中,也做出了和蔡皋同样的选择。他在以自己故乡真实地名为题的小说《漫水》里,写了一对老人余公公和慧娘娘超过半个世纪不是爱情却胜过爱情的互相关照、互相守望的故事。这个故事没有激烈的情节,但却用纯净的笔调写出了人们心中最朴素也最光亮的情感。虽然是写于十多年前的旧作,但《漫水》至今令王跃文自豪,他说,人类能够生生不息,皆是因为人们会往美的好的方向去选择。

“我们搞文学创作,要想表现温暖美好的东西,就要同人性的局限性去抗争,而且通过我们的艺术创造,让人性的局限性得到纠正。”写《漫水》,读《漫水》,王跃文从这部小说开始突破了自己曾经的限度,找到了打量生活的另一双眼睛。王跃文后来的创作,可以说就是从漫水开始的。“没有《漫水》,就没有《家山》。”王跃文说。

“多到大地上去”

回忆起乡土,回忆起父辈、祖辈,蔡皋、王跃文都抱了很深的感情,说到过去婚丧嫁娶的种种细节,两位嘉宾如数家珍。

读者踊跃提问互动。

王跃文说:“过去婚丧嫁娶非常讲究仪式感,其实就是体现中国人一丝不苟的生命态度,我们要认认真真地对待生活。”王跃文说,中国人对家乡至美至善的记忆,对文化的传承,追溯到源头,往往就是那些鸡飞狗吠、柴门咿呀、小儿女的嬉笑打闹等无比具体的情境。

说到种田,蔡皋称之为“种阳春”,她爱王跃文笔下种田人的形象,他们善良、血性,用锄头一锄一锄地造就了国家的锦绣山河。蔡皋自己也爱“种阳春”,没有地,就种在图画书上,画农家活、山地和田埂,就种在楼顶上,把自家屋顶变成绿色环绕的花园。“种阳春”是蔡皋与土地保持联络的一种方式,她说:“我们有几千年来的农耕文明传统,传统不是别的,要在我们的脚底下,我们家山的乡土上立足。所有人走出去回得来,我们不能忘了根。”

虽然当今时代,城镇化已经成为大势所趋,面对主持人张战“生活在都市的年轻人如何与乡土建立联系”的提问,蔡皋和王跃文也分别给出了自己的回答。

蔡皋、王跃文为读者签售。

蔡皋说:“我觉得传统和现代应该是并行不悖的,应该有让人回去的可能。只要我们现在不要以自己的家乡为念,往前想一想,天下的农田都是我们的家乡。”蔡皋说,不必去私有土地,善待一块土地,你就是土地的主人。只要留一点田地给自己耕耘,哪怕是在纸上,在电脑里,只要有办法与自然连接起来,那便是“此心安处是吾乡”。

王跃文则从另外的角度提议,鼓励现在的年轻人,特别是小孩子多到田野上走一走,“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认识不同的动物、植物,感受它们的声音和色彩。他说,他在自己的作品里努力做到“准确地及物”,他写的每一棵树都有具体的树种名字。要认真地对待风景,才会真正地认识泥土,与它建立联系。

来源:红网

作者:蔡娟 冯博

编辑:肖拓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感受文学蓬勃力量,王跃文龚旭东对谈《家山》背后的家国情怀
著名作家王跃文阅读分享会在郑举办
家山何处-对话王跃文(三)丨我是这样从阅读中获得写作的力量
《家山》唤醒故乡记忆,王跃文畅谈长篇小说创作
人民日报看湖南 |“绘本奶奶”蔡皋:在孩子心间点一盏灯
做人民的学生 30余名文学名家齐聚岳麓书院畅谈湖湘文化
小小乡村投射百年风云巨变
家山何处-对话王跃文(二)丨我时常被自己笔下的人物感动流泪
正观漫读|允许一切发生
椒江区两位艺术家跨界联展

网址: 岳麓书会丨一切从漫水出发 蔡皋王跃文跨界对谈 http://www.pyqsh.com/newsview46373.html

所属分类:生活日常

推荐社会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