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社会生活 如何从历史文脉汲取营养书写当代华章?中外诗人在国际诗歌周“头脑风暴”

如何从历史文脉汲取营养书写当代华章?中外诗人在国际诗歌周“头脑风暴”

来源:朋友圈生活 时间:2023年11月21日 20:32

原标题:如何从历史文脉汲取营养书写当代华章?中外诗人在国际诗歌周“头脑风暴”

封面新闻记者 张杰 实习生 姜孟欣

“自古诗人例到蜀”,成都是一座“诗歌之城”,诗歌文化在成都历史深厚、活跃生长。李白、杜甫这两个中国古典诗歌的高峰与成都都有血脉之缘,扬雄、司马相如、韦庄、陆游、范成大、薛涛、花蕊夫人、杨升庵等也与成都相连,与锦江相贯,留下了诸多流传千古的诗句。而今,成都诗歌在新诗史上举足轻重,是中国当代诗歌的重要中心之一。可以说,古往今来,诗人们为这座城市创造着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

第七届成都国际诗歌周海报

作为一个文化品牌活动,成都国际诗歌周已经成功举办到第七届,积累了良好而广泛的国际影响力。11月21日,第七届成都国际诗歌周正式开启。本届诗歌周由成都市文联、成都市广播电视台、成都市文广旅局主办,成都市文艺发展服务中心(《青年作家》杂志社)、成都广播电视台全媒体新闻中心(国际传播中心)承办,由成都酒业集团赞助。

11月21日上午诗人们在东郊记忆采风

21日上午,中外诗人们前往东郊记忆采风,在城市的具体肌里感受成都的诗意之美,为继续书写成都捕捉灵感。下午,“2023·第七届成都国际诗歌周”在明悦大酒店举行主题论坛沙龙。

论坛现场

在诗人们围绕“世界的词根:历史文脉与当代华章”这一主题,分为两个会场进行了观点碰撞。在其中一个会场中,在来自北京的诗人、《中国艺术报》总编辑康伟的主持下,鲁奖获得者、安徽省文联主席陈先发,中国作协诗歌委员会副主任、成都市文联名誉主席、《草堂》诗刊主编梁平,鲁奖获得者李琦、娜夜,《环球人文地理》总编辑李海洲,德国诗人、画家雷震,伊朗诗人阿布卡西姆以及尚仲敏、朱朱、李铣、胡华、李永才、黄世海、姚彬等多位诗人先后分享了各自对文脉的历史传承和诗歌艺术当代创新等多方面的思考和观点。

“传统在向历史和未来同时的敞开中展现蓬勃生命力”

陈先发在论坛上发言

谈到“历史的词根:历史文脉与当代华章”这一主题,诗人、鲁奖获得者、安徽省文联主席陈先发认为,历史文脉是珍贵的资源,我们要立足于中国人的文化价值观与审美特性,进行持续的探索与创造,书写当代华章。“传统不是一个已经完成的概念,不是一种封闭的容器,它在向我们日常生活的敞开中,依然透着生生不息的力量。传统不是抽象的概念,它在我们的写作和文化创造中,依然能提供许多新鲜、具体的、有效的启示,依然可以作为一种力量参与当下文化经验的创造。”

陈先发还结合杜甫作品进一步提到,文学创作应更加向我们时代的丰富性敞开。杜甫诗中,不仅有在那个时代山川大地上跳动的个人之心,更集纳了那个时代众多的声音和形象,以诗歌凝成了历史的血和肉,如今读来,仍可见深刻的、整体的社会生态。历史文脉给我们的启示是,要以文学自身的创造性,呈现传统与我们时代生活的复杂共生。

“从古人那里汲取最好的营养,尽力写出我们所能达到最好水准的诗章”

李琦在论坛上发言

李琦是成都国际诗歌周的老朋友了。她来过成都很多次,每次都有新的收获。“我第一次来成都去的第一个地方是杜甫草堂。我深刻感受到,像成都这样有着几千年历史的城市,滋生了那么多圣贤、先哲、大诗人、大作家。在这里留有他们的精神气质,他们的诗词文章。因着这些丰厚的精神滋养,让这片土地显得非同一般。我们今天看到的风景,是优秀的古人曾经游览过的,这种体会非常美妙。由此可见,源远流长的历史文脉,对一个地方是何等非常重要。比如说,成都国际诗歌节办得越来越有光彩,这与成都丰厚的人文历史底蕴有密切关联的。因为在一个文化根系发达的地方长出的果实,一定是丰盈的、充实的、汁水甜美的。” 对于“历史文脉与当代华章”的关系,李琦说,“落实到诗人的写作上,我们应从古人那里汲取最好的营养,尽力写出我们所能达到最好水准的诗章。如果我们每人都能这样做,将会‘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向古人学习观察、书写自然的方法

梁平在论坛上发言

诗人怎样进入历史文脉的当代书写?怎样发掘并且让历史文脉增加当代书写的重量和硬度?梁平分享他的思考,“深入历史是一种有效路径,还有重要的是浅出。深入浅出,将古典营养融化进优秀的现代表达,是一种极为重要的能力。”

来自江苏的诗人朱朱认为,传统就像基因一样,深植在身体里。诗人在写作时应该把历史传统作为一面镜子,致力于把传统文化进行转换并带到当代来。成都诗人李永才谈到我们应该向古代学习,“古人崇尚‘师法自然’。我们应该向古人学习观察、书写自然的方法。”

在重庆诗人李海洲的理解里,文脉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一代一代的人文工作者,从历史文脉中获得营养,然后不断再往前走,走出开拓性,会形成新的文脉。诗人娜夜说,到了一定的年纪,自己会有意识地读一些古典文学的内容,这也是传统文化的魅力。“过去,我们只是熟背而不知其义;现在,这种有意识、无意识地和历史建立联系,这应该也是每一个诗人必经的过程。”

德国诗人雷震在论坛上发言

德国的诗人、画家雷震对中国文化有深入的理解,她用中文作的发言中,引用周作人关于文言与白话文并没有绝对的界限的一段话,谈到她对中文诗歌的理解,“文言和白话,古文和现在的措辞,是同一种语言的不同措辞,更可以根据作者的需要,自然、自由地分配运用,这也是中文的最高境界。”她还提到,美国诗人埃兹拉·庞德善于吸收中国古典诗词的美学经验,采用意象叠加的方法,有效地传达了自己的现代都市体验。(图据主办方)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诗歌如何表现“人类的生命与生态”?诗人们在成都“头脑风暴”|成都国际诗歌周
《汉字取象及其古诗文意象研究》:既是中华民族文明的根脉,又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结晶
西子情:从古典文学中汲取创作灵感
书单丨如何阅读中国诗歌:诗歌文化
滋养我们的诗意人生(金台随笔)
鲁奖得主、诗人张执浩: 诗歌不讲故事,但能表现故事的“声音”或“语气”|成都国际诗歌周
诗刊主编李少君:在郑州寻找中国诗歌的源头丨诗在中原 歌咏中华
“诗圣”是如何革新诗歌史的?阿来讲杜甫本周开启第17讲
当代人如何从苏轼的贬谪生活中获取力量?观众:他具有超越痛苦的智慧|东坡大家讲
安徽诗人吴少东:诗歌不应只看见“无边落木萧萧下”,更应看到“不尽长江滚滚来”|成都国际诗歌周

网址: 如何从历史文脉汲取营养书写当代华章?中外诗人在国际诗歌周“头脑风暴” http://www.pyqsh.com/newsview46971.html

所属分类:生活日常

推荐社会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