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社会生活 张青松:《聊斋志异合评》前言

张青松:《聊斋志异合评》前言

来源:朋友圈生活 时间:2023年11月29日 07:13

原标题:张青松:《聊斋志异合评》前言

《聊斋志异》自问世以来,逐渐被各阶层的读者接受和喜爱,确立了其在中国古代文言小说中的统治地位。它的传播与《红楼梦》等古典小说名著很相似,先以抄本的形式在小范围内传阅,多年以后才有刊本问世。

青柯亭刊本《聊斋志异》

乾隆三十一年(1766),《聊斋志异》的第一个刊本青柯亭本应运而生,由赵起杲在浙江严州(府治在今建德市)刻印,形成其刊刻史上的第一个高峰,翻刻者众多,影响深远。此时作者蒲松龄已经去世半个世纪,《聊斋志异》才得以远播天下。

如果按照地域来区分,《聊斋志异》的刊刻,还有以下几条脉络。第二年(乾隆三十二年),新的刊本很快在两个地区几乎同时出现:李时宪刻本刊于福建上洋书院(今属南平市政和县),王金范选刻本刊于山东长山县周村(今属淄博市周村区)。这两种刻本虽然流传不广,但都有各自的版本延续。

乾隆五十年(1785),杭州油局桥陈氏重镌青柯亭本,版式与初刻本全同。在唐梦赉序之后,增加了鲍廷博《刻〈聊斋志异〉纪事》,记述青柯亭刻书始末。油局桥陈氏刻本是青柯亭本众多的翻刻本中最具代表性的。

道光二十二年(1842),但明伦作《聊斋志异新评》(下称“但评本”),聘请邗江名手穆如心刻于扬州,形成了《聊斋志异》刊刻史上的另一个高峰。但评本终于超越了青柯亭本,迅速占领市场,对《聊斋志异》的传播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道光二十三年(1843),粤东连云阁刊《聊斋志异评注》(张友鹤记录为广东五云楼刊,年代一致),将吕湛恩注本与青柯亭本合并刊行,深受读者欢迎。后有粤东右文堂、粤东三元堂、拾芥园等多家重刊本,说明这个评注本体系在广东刊刻流传久远。

光绪十七年(1891),在川渝地区出现了合阳喻焜校刊一得山房套印本《聊斋志异合评》(下称“喻刻本”),分十二卷,汇集王士禛、冯镇峦、何守奇、但明伦四家批评于一书,是《聊斋志异》批评的集大成者,融可读性、资料性于一体,开后世《聊斋志异》会校会评之先河。

一得山房刊本《聊斋志异合评》

这部书最大的价值,体现在收录了冯镇峦的评语,这也是喻刻本最大的历史功绩。在刊刻水平上,喻刻本极尽木刻套版印刷之能事,使用了较罕见的“三截楼”的版式,以朱色评语套印墨色正文。

卷首收集了包括喻焜自叙在内的各种序跋题赞,部分章节还使用了绿色套版刷印,此即所谓三色套印的由来。在中国古代小说的刊刻中,喻刻本无疑是佼佼者。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最早把喻刻本介绍给大家的是张友鹤辑校《聊斋志异会校会注会评本》(下称“三会本”),1962年由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出版,收录了冯镇峦的绝大部分评语,所用的底本是四川省图书馆藏本(下称“川图本”),书前收录一张川图本的书影。三会本影响巨大,不断重印至今。

2000年齐鲁书社出版任笃行辑校《全校会注集评聊斋志异》(下称“任校本”),也收录了冯镇峦的评语,但未说明使用的是哪个底本,书前沿用了三会本的同一张川图本照片。

2011年岳麓书社出版《冯镇峦批评本聊斋志异》,也不交代冯评的底本来源,只说以铸雪斋抄本校点,插入冯镇峦的评语。

《冯镇峦批评本聊斋志异》

有学者研究指出,三会本比任校本中的冯评更多,且任校本继承了三会本中的一些错误1。岳麓书社版的情形也是一样,故此二书的冯评来源应该同是张友鹤的三会本。所以,六十多年过去了,至今大家欣赏研究冯镇峦的评语,三会本还是唯一的文献来源。

虽然喻刻本刊刻十分精致,但可能是刷印成本太高、数量有限而流传不广,至今日已是凤毛麟角。过去的资料记载,这部书只有四川省图书馆藏一部,是举世孤本。甚至说此书一共只刷印成功了三部,虽然有些夸张,但也客观反映了此书存世的稀少2。近年来国家推动古籍普查,出版《全国古籍普查登记目录》,使我们看到很多过去不知道的馆藏信息。

从目录中查到,喻刻本存世有三部:除了川图,重庆图书馆(下称“重图”)收藏一部全本;山东慕湘藏书馆藏一部,存十一卷,缺卷十二。此外,笔者有幸于近年购入一部,存七卷。

存世稀少导致相关研究在文献使用上过于单一,是一件憾事。即便如此,近年来,对冯镇峦评语的研究却是个热点,相关论文据统计有上百篇,充分肯定了冯评的学术价值和小说批评的理论价值。

当代研究者认为,《聊斋志异》的评点,理论价值和影响力最大的就是喻刻本收录的这四家,说明喻焜的眼力和学识均不凡。

王士禛虽是当时的诗坛盟主,但其评语仅三十余条;何守奇的评点虽是全方位的,但流于泛泛,与冯评相比,“评语亦只循常,未甚搔着痛痒处”(冯镇峦语)。冯评最突出的成就是指出了《聊斋志异》的文体特征,即“以传记体叙小说之事”,一书兼二体。冯评可以说是除却蒲松龄“异史氏曰”之外最具学术特质的评点。

《何守奇批点聊斋志异》影印本

一、冯镇峦和喻焜

据喻焜自叙言,冯镇峦批评《聊斋志异》虽然光绪十七年才问世,却是作于嘉庆二十三年。旧时普遍认为,冯评要早于道光三年刊刻的何守奇《批点聊斋志异》。

但根据近年新发现的资料,何批本最早刊于嘉庆二十一年(1816),有一经堂刊本存世,早于冯评。

冯镇峦(1760—1830),字远村。关于其籍贯,冯氏习惯自称为“涪陵冯镇峦远村氏”,其著作大多如此落款,故一般认为是重庆涪陵人。

学者李胜等结合同治《涪州志》《合川县志》等史料考证,得出冯氏籍贯应为合州(今重庆合川)3。喻焜自叙中也说“吾合□冯远村先生”,“合□”当指合州。

据其《作令四章》自注“己丑予年七十”推之,冯氏生于乾隆二十五年(1760),乾隆五十七年(192)才中壬子科举人,数次进京会试均铩羽而归,科举蹇滞。嘉庆十五年(1810)始,任清溪县教谕二十年,全面主持修建崃山书院。“一官沈黎,寒毡终老”(喻焜语)。道光十年(1830),三次考满,循例截取广东龙门知县,未之任而卒,年七十一。

《聊斋志异合评》,齐鲁书社2023年10月影印出版。

冯镇峦一生不得其志,这点和蒲松龄十分相似,所以颇能感悟《聊斋志异》之孤愤。遂于嘉庆二十三年(1818)应宗弟之请批评《聊斋志异》,脱稿后以抄本形式流传乡里,颇有口碑。

冯氏作《读聊斋杂说》一文,被喻焜冠于《聊斋志异合评》卷首:“《聊斋》得远村批评一番,另长一番精神,又添一般局面。”对《聊斋志异》其书和各家评论,做了全面、概括的论述。

《民国新修合川县志》卷七十九载:“凡在官训课之日,皆其著作之日也。”冯氏笔耕不辍,相继著有《红椒山房笔记》《晴云山房诗文集》《片云诗话》《黎雅诗话》等,著述之丰“汇集牛腰大卷六十余册,所著诗文凡数十万言”,内容涵盖广泛,不限于文史之类。与同邑张乃孚、杨士鑅、彭世仪合称“合州四子”。

喻焜,又作喻昆,字湘荪,合州人,与冯镇峦同乡。民国二年(1913)卒。本名正湖,字昆珊,又字补愚。书斋名补拙书屋。有“喻家书房”刻书享誉乡里。个性豪爽,能诗文,屡试不中。遂絶意功名,以读书为乐趣。

尤喜读《聊斋志异》,光绪十七年收集王士禛、冯镇峦、何守奇、但明伦四家评语,以一得山房之名汇刻《聊斋志异合评》十二卷,叙而刊行于合阳。

合州境内嘉陵江、渠江、涪江三江纵横,素为通衢,多骚人墨客驻足,名士豪杰往返。合阳镇位于合州中南部,明清有“合阳八景”著称于世。

在喻刻本书名叶,有“合阳喻氏校刊”的牌记。合州素有刻书业,刊刻过多种通俗小说,合川会善堂慈善会曾刊刻《西游原旨》《七真因果传》,而喻家刻本更被视为善本。

合川会善堂慈善会刊《西游原旨》

《合川县志》(四川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记载:“民国时期东渡乡喻家,选天下书目判为精者刻板印刷,于县城柏树街门市部出售。如所刻的《聊斋志异冯但合评》、《东周列国志》套红版,为其佳品,今人视为善本。”

大冢秀高《增补中国通俗小说书目》著录:蔡元放评点《东周列国志》,一得山房刊本,二十三卷,图十二叶,光绪十五年(1889)刊,朱墨套印,辽宁省图书馆藏。

二、重图藏一得山房藏板《聊斋志异合评》

《聊斋志异合评》,重庆图书馆藏,索书号:C19 / 3:4 / 1029。清光绪辛卯(光绪十七年)刊本。

全本十二卷,按地支分为十二集,分装十二册,白纸,微有虫蛀。书高二十六点三厘米,宽十四点九厘米;版框高十九厘米,宽十二点七厘米。书名页双栏直角双边,右起:聊斋志异冯/但合评,合阳喻氏校刊,顶部钤有花押大印;背面:光绪辛卯/年新镌一得/山房藏板。

其称“聊斋志异冯但合评”,只取两家,而不提“王、何”。意在首推冯镇峦、但明伦之评点。每册首尾多处钤盖“重庆市图书馆藏”朱文方印、“和笙”白文方印。

《聊斋志异合评》

卷首依次为:冯镇峦《读聊斋杂说》(墨字朱格);诸家题辞(朱字绿格);喻焜自叙(朱字,下同)、但明伦序;唐梦赉序(绿字朱格,下同)、聊斋小传、聊斋自志、蒲立德跋、例言、高珩序、赵起杲序。

所谓三色套印,是指卷首分三色套版刷印,并非正文,正文仅双色套印。很多资料将此书表述为“合阳喻焜刻三色套印四家合评本”,于是读者很自然地想象为“三截楼”的版式,分为三种颜色套印,但见过真容的人不多。

目录十二卷,墨字朱格,与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等藏青柯亭本篇名相同,顺序一致,而卷次由十六卷编为十二卷。第十二卷的目录漏刻《雹神》。

正文版分上、中、下三栏,称“三截楼”版。上、中栏分别刊冯镇峦、但明伦(眉批)小字朱色评语,半叶每栏二十四行四字;下栏刊大字墨色正文及朱色王士禛、何守奇、但明伦的篇末评及夹批,半叶十二行二十六字。

白口单鱼尾朱丝栏,四周双边。版心上栏镌“冯批”及卷次,中栏镌“但批”及卷次,下栏依次镌“聊斋志异合评”、卷次、篇名、叶码、集数(地支)。

卷端题“聊斋志异合评”并卷次,行末为地支集数;次行分署:淄川蒲松龄留仙著;新城王士正贻上、涪陵冯镇峦远村、南海何守奇体正、广顺但明伦云湖合评。

《聊斋志异合评》

正文的刷印,版木分朱墨两色套版,朱色版木为上、中栏加下栏的夹批、篇尾评及四周的边框和界行;墨色版木为下栏的边框及《聊斋志异》正文。故两块版木套印的时候下层的边框是重叠的。

这部书把《聊斋志异》的刊刻推向一个极致。集王士禛、冯镇峦、何守奇、但明伦四家批评为一体,其中冯镇峦评点是首次面世。其他三家当分别取自青柯亭本、何守奇批点本、广顺但氏刻本。

“三截楼”版式繁复,字迹规整挺秀,镌刻十分讲究,有的旁批小字只有绿豆大小,十分精致。加之套版印刷,故刊行数量有限,流传不广。

过去资料对此书的记录多有舛误,大概始于骆伟《〈聊斋志异〉版本略述》4,其依据川图藏本记述此书为十六卷(实为十二卷),而且把合阳喻氏校刊本与一得山房本记录为两个版本,称一得山房本是重刻本。

川图和重图两个本子的牌记笔者均目验,完全一样。记述之误大概是由于没见过该书完整的牌记,“合阳喻氏校刊”与“一得山房”不过是牌记正反面的不同表述。

《聊斋志异合评》卷一

三、重图藏本的瑕疵

喻刻本版式繁复,每一叶要经过至少两次精准的套印,成书难免有个别套色不准或者纸张破损之处。重图藏本整体完整,查以下叶面有个别破损或者刷印字迹不清者,本次影印采用川图本和寒斋自藏本弥补。修补的叶面如下所示,六角括号内为原缺损文字。

卷二,六十二叶正面,第六行(朱批):洞庭君姓〔柳生岂其苗裔耶何遭际皆出〕于洞也。

卷三,三叶正面,第一行:素以〔茶茗〕侍一日。

卷三,十六叶正面,第三行(朱批):奈何以诗书故〔家而蹈禽兽之行〕以……

卷三,五十二叶反面,第九行(朱批):枯根复〔活蓓〕蕾具佳……

卷三,五十三叶正面,第四、六行(朱批,小字双行):视息〔虽生之日〕犹死之年 / 有虫〔无骨名曰泥在〕水中……

卷六,四十四叶反面,第三、四、五行:悉〔供颠〕末 / 牵〔木翁夫〕妇 / 产〔荡然邻妪〕导淫。

卷十二,三十七叶反面,第二、三、四行:堂〔下两碣东西〕立绿书 / 历阶〔而进见堂上〕一匾 / 两字〔德〕行。

此外,卷九第二十五和二十六叶装订错乱,卷十二第三十五、三十六、三十七叶装订错乱;卷四第五十一叶错用第四十九叶的套红版,卷十二第六十叶错用第五十九叶的套红版;卷三第六十一叶和卷四第三十二、六十三叶的套红版错用为套黑版。此次影印均予以调整。

余自幼喜读《聊斋志异》,痴迷于光怪陆离又人性美好的传奇故事。年长后开始购藏各种版本的古典小说。对于《聊斋志异》的版本,起初并未刻意搜求,但见到好的本子也不放过,积年累月,现在已有各种木刻本、石印本几十种之多,可谓“无心插柳柳成荫”。

《何垠注释本聊斋志异》

前两年,笔者参与策划影印出版了几种《聊斋志异》的经典版本,有青柯亭本、何守奇批点本、何垠注释本等。而这部喻刻一得山房藏板的《聊斋志异合评》,虽然仰慕已久,但珍籍难觅,始终未见全貌。

2020年,借调重庆工作的契机,蒙朱凯兄大力协助,我前往重庆图书馆查阅了这部古籍,首次看到此书完整的牌记,详细记录了具体版本信息,进而介绍重庆图书馆与齐鲁书社达成合作出版意向。将凤毛麟角的喻刻本公之于世,让研究者得窥庐山真面目,是一件令人兴奋的事情。

本书的出版得到了重庆图书馆馆长任竞先生、古籍部主任袁佳红女士的鼎力支持。其间又逢疫情肆虐,加之制版过程中的查漏补缺,历时三年,终于面世。对为此付出时间和精力的几位朋友致以诚挚的谢意!

二〇二三年六月五日于北京月坛

注释:

1、孙大海:《〈聊斋志异合评〉与冯镇峦“由史入文”的批评理路》,载《中国文化研究》2022年冬之卷。

2、何金文、胡邦炜:《冯镇峦评本〈聊斋志异〉初探》,载《社会科学研究》1984年第4期。

3、李胜、张勤:《冯镇峦的“涪陵”籍贯与〈聊斋〉评点》,载《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9期。

4、骆伟:《〈聊斋志异〉版本略述》,见《蒲松龄研究集刊》(第三辑),齐鲁书社1982年版,第306—320页。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袁世硕:《〈聊斋志异〉珍本丛刊》序
《聊斋志异》作者蒲松龄命运不济的风水之谜
《聊斋志异》里的罗刹海市篇讲什么?
这两天听《罗刹海市》 上头了!那就浅看一下《聊斋志异》吧
蒲松龄后人驳斥刀郎侵权言论
因为《罗刹海市》,就进不了“四库”?
青丘狐传说剧情介绍 剧集评价
网友鼓动蒲松龄后人起诉刀郎侵权,蒲家人明事理,用实际行动力挺刀郎
王劲松高度评价王志文,坦言他演的戏不用看,一听就知道
漆培鑫《男狐聊斋3》定档 化身青丘狐族少主白衣清隽俊朗非凡

网址: 张青松:《聊斋志异合评》前言 http://www.pyqsh.com/newsview47690.html

所属分类:生活日常

推荐社会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