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轴草木
原标题:中轴草木
王莺
1.
登上永定门城楼,护城河流淌在我左右。北望,右边一座庙,左边也有一座庙。
左边的庙,被郁郁葱葱的早园竹、大黄杨、小枣树包围着,入口屏风上标着“十月文学院”的红字,庭院中间是一棵硕果累累的百岁石榴树。相伴石榴树的,是门厅两翼巴金、老舍、曹禺、史铁生、莫言等40位中国现当代著名作家的塑像。这些大文学家彼此“对望”,目光真切而深邃。
北京有句老话:“天棚鱼缸石榴树,先生肥狗胖丫头。”春华秋实,石榴5月开花,9月结果;观其花,品其果,老北京人两者皆重。这也是北京城四合院的标配。
2020年冬天,北京出现极寒天气,全城的石榴冻死者多,唯这棵来自城南花乡樊家村的百岁石榴,奇迹般地活了下来,只耽误了一年结果。
从寺院出来,走在光滑、路面微微凸起的石路上,想象着皇帝出行,去天坛祭天,或者去先农坛扶犁耕田,但见中央御道两侧,高大的国槐整齐排列,上千种花草树木郁郁葱葱。
2.
向北行三公里是正阳门。
“正阳门外最堪夸,王道平平不少斜。点缀两边好风景,绿杨垂柳马缨花。”马缨花就是合欢树。清代把合欢作为行道树。合欢花瓣儿粉茸茸的,夏季开得时间特别长。但不知从何时起,马缨花换成了四季常青的松柏。前门楼子,就由它们一丝不苟地守卫着。我不是皇帝,不能贯穿过去,只好退回前门大街。
前门大街曾是北京著名的商业街。此间国槐,南行两公里,与天桥大街相连。
北京申奥成功后,有人提出改造前门大街。2003年,《前门地区修缮整治总体规划方案》诞生。有人提出按照清末民初的风貌进行修复,形成复古风格的商业步行街,也有人提出造个欧范儿的香榭丽舍大街。这个项目被反复论证后,终于在“龙脊”上开始行动。此后,前门大街路拓宽了,路上也跑起了有年代感的铛铛电车。新种的国槐,整齐地排列着,但我仍时常怀念曾经被人拥簇着的老国槐。
我知道的中轴线是这样的吧:自元朝在大都建都起,明清两朝以东西对称为轴而不断扩大。中国的“中”就是典型的象形字,很多精美的建筑物以“中”字布局。智慧的中国人很想通过规划布局来表达对政治理念、文化象征和生活空间的认识。
中轴线上的草木呢?我想也是这样的吧:人生一世,草木一秋,不依附谁,不为衬托谁。几代的五彩斑斓铺展开来,形成秩序井然的城市画卷。
北京诸多的本土花草树木,生于斯,长于斯,次第花开,绵延七八公里,与中轴线互伴互惜,交相辉映。
20世纪初的秋天,筒子河里冒出了一些此前未有的水生植物,它们是野生的还是人工种植的,已不可考,只见周围百姓纷纷来采收菱角、莲子,热闹非凡。与其说感受皇城的馈赠,不如说是自然的恩赐。《帝京岁时纪胜》有云:“御河者为果藕,外河者多菜藕,总以白莲为上,不但果菜皆宜,晒粉尤为佳品也。”
我默然起敬。草木微小,但那些向上生长的动力,是真正的生命力。轴之所以被称为轴,因为它是用于连接车轮左右曲柄的部件,是转动的。轴动,就是车轮旋转前进的动力。
3.
每至国庆,天安门广场都有大花篮,内有全国各地的果实,五湖四海的鲜花,寓意着丰收,丰富,丰盛。
北京其实就是“大花篮”里的一朵牡丹,气宇尊贵,根脉与中轴线并行纵横,向中华大地的南北西东烂漫繁衍。
史海钩沉,从辽金到元,从明清到今天,北京城,因有了牡丹花开而繁华灵动。
牡丹,自然界中最古老的开花植物之一。“丹”为中国红,而“牡”则为壮。牡丹,用与生俱来的强壮和美丽,赴履与中华民族亘古不变的约定。
忽必烈定都北京后,为美化大都环境,广辟园囿,且在辽金种植牡丹的基础上又有所发展。《大都宫殿考》记载:“(景山)中为金殿,四外尽植牡丹百余本,高可五尺。”
景山的4月,连畦接畛,置身于这片牡丹花海中,只觉身心被清理干净,又装进了很多无可言状的美妙……红牡丹,如一盒打开的胭脂:姚黄,戴着皇冠展示王者风范;魏紫,一派紫气东来的磅礴。没有一种花能像牡丹这样硕大,没有人数得清牡丹的花瓣到底有多少。这些花瓣紧紧地抱在一起,交叠的,褶皱的,都是对称而开。我看到膨胀的花蕊中那雄壮的大花药,霸气地掌控着它子孙的命运,半透明花瓣上的经络像血脉一样延展。
牡丹的根,如活泼的虬,网状四散分布,去探访大地的气息。牡丹的枝条,生一尺,缩八寸,很像人的砥砺前行。春天,抽出新枝;秋天,八分枝条随叶消逝,留下浓缩的二分木骨与旧枝连接。这个连接,上前世,下来生,中心点是当下。
4.
有序对应。从天安门,过端门午门,一直向北,我用脚丈量这段中轴线,欣赏草木。
故宫御花园的“连理柏”天然形成一个拱门,雕花纹路的树门。这些古树苍劲挺拔,郁郁葱葱,神态各异。“连理柏”为乾隆皇帝所栽,其双柏的主干正跨在北京的中轴线上,双干相对倾斜生长,上部相交缠绕在一起。
中轴线上还不乏稀有树种。故宫御花园内,生长了两棵有400年历史的楸树,此树每年4月开花,将御花园点缀得春意盎然。
还有奇景——在一片柏树中,挤进一株槐,在千年柏中融入一株百年槐。此树位于北京市中山公园内南坛门外,据考证为辽金时期所植。古柏树干的裂缝处,生长着槐树,天长日久两株树合长在一起,除了韧皮层外表的不同,它们的木质层、树心已经长在了一起,根也缠绕在一起。
古槐巍然挺立,叶婆娑。古柏苍劲峭拔,叶朗朗。槐柏辉映,生机勃发;槐柏合抱,共同繁茂。我围着槐柏的共同体绕一大圈,一小圈,它们也在围着我。
国槐和侧柏都是北京的市树,也是北京的乡土树种,被并称为“兄弟树”。
地坛公园有200余株银杏树,分两列“站立”在通往北门的甬道两旁,最古老的树与地坛同岁。深秋时节,一片片金黄的银杏树叶从树上轻飘下来,每片叶子的叶脉,都有一条中轴线。
一树具一态,巧与造物争。妙态千姿的古树与古建筑相互映衬,构成一部活的“编年史”。目前,中轴线保护区域范围内有古树名木千余株,它们是中轴线上的“活文物”。
5.
菖蒲河,又名外金水河,因河中生长菖蒲而得名,是中轴线水系的组成部分。菖蒲是北京城最早的花卉之一。“彼泽之陂,有蒲与荷。”其中的“蒲”就是指“菖蒲”。一丛丛,一簇簇,苍翠欲滴,清逸俊秀。它与兰花、水仙、菊花合称为“花中四雅”,更有“天下第一雅草”之称。这条御沟,因河内菖蒲丛生,遂得此名。明清端午节时,人们在这里采菖蒲叶子插在门上,以禳不祥。
菖蒲还是极好的“绿色农药”和“生态文明模范”,它能吸附空气中的微尘。雾霾的时候,有菖蒲的地方空气会清新很多。菖蒲根茎还可用于制作防治虫害的消毒液。菖蒲喜生于池塘、湖泊岸边浅水区,溪流边草丛或沼泽地中。北京虽是座缺水城市,但菖蒲河择水向阳,菖蒲生生不息,灵动润泽着中轴线。
我还喜欢在北海公园荡舟,赏莲,观荷。“荷花和莲花是一种花吗?”有人问。我心里一顿,明白却又不知怎么表达,只好胡乱按印象解释:荷的花和叶都露出水的,花叶且大。莲反之。
其实,荷花是莲花的一种。两者同属于睡莲科。最明显的差别还在于花芯:荷花的花芯中间有莲蓬,其中装满莲子,茎则是好吃的藕。莲花没有莲子、莲蓬、莲藕。荷是起舞的神,莲是端坐的佛。
我喜欢粉荷花,它洁净的美感来源于它表层的构造。用显微镜观察,荷叶的表面密布着一个个晶莹的凸起,这些以纳米为单位的凸起就像一座座相连的小山,阻隔着水的深入。当水滴落在荷叶上时,就会随风滚落,顺便带走了叶面的细小尘埃,确保叶面上的气孔可以自由呼吸。我也喜欢白莲花,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从花蕊一直到根部,不蔓不枝,不倚不靠。那种干净,那种润泽,那种悟透……它的气息和你的呼吸甚至北京城的呼吸,是一个韵律,那是激情澎湃的轴动之声。
6.
万宁桥,小小的拱洞,是北京中轴线与大运河玉河段的交汇处,倚着两岸的垂柳依依。北京冬寒夏炎,春秋季短且多风沙,不似江南水乡。这些柳,以较强的耐寒、耐旱和耐盐碱能力,努力适应北京的气候条件。柳树深扎到河床深处,形成密密麻麻的网状根系,加强了河堤的防护能力。
其实,柳树正经是北京地区的本土树种。元朝灭金后,忽必烈派大臣刘秉忠负责新都筹建。经刘秉忠实地考察决定围绕古积水潭布局。他依据“左祖右社、面朝后市”的传统都城规划理念,再结合蒙古族逐水而居的游牧习俗,将古积水潭向东突出的最边缘点当作基点,向南北延伸画出一条城市中轴线。这个北端基点位置就是万宁桥。
繁荣的商业流通带动了积水潭一带的发展,漕运物资汇集于沿岸,经此流向皇城内外,形成了元大都“面朝后市”的格局。湖光水色绚丽,亲王贵胄纷纷以此为中心构筑园亭。沿岸商铺酒楼林立,高柳巨槐环绕。“九陌千门新雨后。细染浓薰,满目春如绣。恰信东君神妙手,一宵绿遍官桥柳。”人们将万宁桥称为天桥,官桥。柳树,成就了“天子之桥”的盛名。
万宁桥往北是钟鼓楼。晨钟暮鼓,惊醒世间名利客。钟鼓楼门口,依然是高大的国槐及青青草木。每一棵树的年轮,每一朵花的开落,安静而精准地记录着每个夜晚,每个清晨。
7.
“法天象地、坐北朝南,九经九纬、左祖右社,面朝后市、方正对称。”北京中轴线气势磅礴,宛如一本精美画册的“轴页”,将北京这幅壮美图景贯穿起来,“中轴突出,两翼对称”的轴页上也有一笔草木故事。
中轴线及其延长线上的建筑、景点数不胜数。有人把中轴景点分为市井民俗、宫苑礼乐、左祖右社、天安丽日以及南郊祭祀五大部分。这五大部分,谁更生动具体?是那些被修复重建的古建筑,或者被记载描写的人文景观?鲜活的草木,记忆着这一切。
北京中轴线一直向北,会延伸至锡林郭勒,那里有从北京中轴线繁衍出去的国色牡丹。“陪嫁牡丹”已经366岁,依然盛放在中国版图最北端的茫茫草原。
北京中轴线一直向南,会从德州东面经过,穿过济宁市、徐州县、淮南凤台县、安庆怀宁县,在福建龙岩市东侧擦过,最终到达广东南澳岛的一处礁石。
远古时期,植物的代名词就是生命。它的起源是藻类,它的诞生和水息息相关,大海里有它们的祖先。
“已识乾坤大,犹怜草木青。”俯瞰北京最美中轴线,皇城气象,草木繁荣。一片片灰瓦红墙,一座座宫殿楼台,权臣草芥,并生相间;影影绰绰,深绿浅绿,于枝蔓横斜间,生生不息。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中轴草木
草木新
夜雨丨胡中华:草木篇(组诗)
“雁翅楼上话中轴”系列讲座:从碑刻中读懂中轴线大历史
汪曾祺《人间草木》:以俗为雅,语淡情深,一株“巴根草”话乡愁
昆剧《人在草木间》:一缕茶香浸润两岸情
近百幅摄影作品定格中轴印象
非遗IN节庆·惊蛰 | 物有三候,草木萌动
木村拓哉草彅刚时隔6年再会 昔日队友陌生似路人
老照片解读中轴线上重重门户的历史“年轮”
网址: 中轴草木 http://www.pyqsh.com/newsview48277.html
推荐社会生活
- 1一个人,也要好好生活 2073
- 2新疆美女哈妮克孜恋情揭晓,男 2064
- 3中华民国双旗开国纪念币一枚能 1836
- 4细读《金瓶梅词话》第35回之 1790
- 5李清照:两处相思同淋雪,此生 1253
- 6金莎的穿搭给人一种精致土的感 1155
- 7周杰伦晒和昆凌游玩照 同和小 1064
- 8据李子柒友人透露,李子柒已经 1051
- 9苏志燮宣传新片不忘撒狗粮,大 928
- 10自毁人生!池子再说无底线言论 916